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阳给世界带来光明, 不怕学习难, 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 只怕有恒心。金刚石要啄磨, 刀不磨要生锈,聪明人要勤学。 人不学要落后。鸟不长翘膀不能起飞, 不怕学不成,人不肯学习不能成才。 只怕心不诚。恒心驾起通天路, 天才在于学习,勇气冲开智慧门。  相似文献   

2.
章正英 《气象》1979,5(12):21-21
在气象站天气预报中,验证天气谚语是一件重要工作,下面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理解天气谚语的含义 本地夏季有“雨后东风雨更凶”和“夏东风一场空”的谚语。都是吹偏东风,为什么雨后东风雨要大,而光吹东风就不下雨呢?我们用历年7月份偏东风(ESE—ENE)来验证,雨后东风共出现38次,次日下雨者31次,占82%,其中中雨以上的降水占51%。而夏东风(不包括雨后的东风)共出现45次,次日下雨的仅11次,占24.4%,且大多是小雨。从普查天气图中发现,凡是下雨后吹东风,往往是地面  相似文献   

3.
处署寒暴早,春季雨水好。处署,指处署节到白露节间,即八月二十五到九月九日之间。寒暴早,这一时段降温早且幅度大,在九月二日之前。春季雨水好,指次年三月——五月总降水量正常——偏多≥10mm。初春雨水少。早春二月降水距平趋势与后春降水距平趋势成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谚语小集     
一个默默无闻的实干家,胜过十个夸夸其谈的饶舌者.踏着别人肩膀往上爬的人,是最卑鄙的人;而甘愿以自己的肩膀为青年们垫脚的,却是最高尚的人.自私者生怕显露不了自己,无私者却往往忘记了个人。  相似文献   

5.
冰雹天气谚语西北风、雹子精。伏天早上凉飓飓,午后冰雹打破头。乌云西北风,冰雹必定凶。不刮东风天不潮,不刮南风不下雹。雹前风头乱。红云夹黄云,定有冰雹跟。云中若有白云扫,雨中雹子必不小。黑云红梢子(或白梢子),必定下雹子。红日一叶云,响雷起妖精(有雹)...  相似文献   

6.
<正>根植于民间的气象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观察天气现象和鸟类、昆虫等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所表现的聪明智慧。 “太阳落山乌云洞,明天晒得腰背痛”,这是说太阳落山时,如果西方天空有一些较厚的层积云或淡积云,太阳在云隙中显露时,积  相似文献   

7.
根植于民间的气象谚语,是人民群众长期观察天气现象和鸟类、昆虫等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所表现的聪明智慧。 “太阳落山乌云洞,明天晒得腰背痛”,这是说太阳落山时,如果西方天空有一些较厚的层积云或淡积云,太阳在云隙中显露时,积云呈现黑色,好象太阳落进了黑洞。这预示明天仍是大晴天。  相似文献   

8.
章正英 《气象》1979,5(2):13-15
在县站的予报中运用群众经验时,应针对不同的予报对象,抓住实质,深入验证,灵活运用。现谈谈我们验证天气谚语的几点做法: 一、验证天气谚语要研究其内在联系 保定地区流传着很多关于偏东风与降水关系的谚语。如“偏东风,雨祖宗”;“东风不转,阴雨不断”;“雨后东风雨更凶”等,到底它们之间有何关联,如  相似文献   

9.
宋锦乾 《气象》1977,3(5):6-6
“三天东南风,(下雨)不用问天公”这条谚语流传很广。在实践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不少谚语在不同的天气形势下,使用效果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就结合地面天气形势,对上述谚语进行了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我们还注意了以下几点。 1.我国地处季风区,我区盛夏季节的东南季风,往往反映副高的西伸北进加强,对降水没有  相似文献   

10.
马甘 《青海气象》2004,(2):65-65
谚语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活在人民群众口头上,闪烁着智慧的异彩。谚语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劳动生产中产生的,有农谚和气象谚,这是劳动生产的经验结晶,是在劳动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道理;一  相似文献   

11.
1.“春霜不出三日雨,三日无雨九日晴。”(即春季出现霜后,在三天内可能会下雨。) 它表明,春季北方冷空气渐弱,南方暖空气渐强,南北气流常易冲突,一般连续晴天的日子不会很长,而霜往往出现在夜间辐射明显的晴天里,因此,不久将下雨。如三天不下雨,可能是在强冷空气控制下,  相似文献   

12.
在实习期间,我组根据乾县站对农事关键季节预报服务的需要,在乾县站同志的指导下。选取了十一条天气谚语进行验证,发现它们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这  相似文献   

13.
群众看天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同大自然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料,我们在应用中体会到:必须很好的结合地区性、季节性加以运用,如“大华晴、小华雨”这条谚语,一般在夏季比较准确,而在秋季和冬季一般只出现少云到多云天气,很少出现降水现象。除了注意季节外,还要结合当地实况使用谚语。在75年秋,我们发现了两次钩卷云,根据“钩钩云雨淋淋”,两次都报了有雨,结果两次都  相似文献   

14.
赵义兰 《山东气象》2006,26(3):58-58
通过对比分析1977年—20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与次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济南20时地面观测资料,对天气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不一定雪打灯;八月十五与正月十五都能看到月亮的现象出现较多。  相似文献   

15.
朱振全 《气象》1981,7(10):5-6
天气谚语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它在我国气象站、哨天气预报及长期天气预报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对它进行深入地总结提高却很不够。下面仅就几年来的工作和了解,谈几点看法。 一、使用谚语中的问题 1.在分析研究和应用天气谚语时,有的未经验证和分析就拿来使用,致使预报效果不稳定。我们知道,天气谚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它的地区性、季节特点以及由于语言形式造成人们对含义理解不够具体等问题,就要求在应用之前,对它进行调查、分析和验  相似文献   

16.
17.
天气谚语是从古以来劳动人民予测天气经验的结晶,用现代科学吸收与发扬它,是气象工作者的责任之一。本文作者多年来坚持在平时工作中制作天气新歌谚,语言简炼生动,是可喜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乌云接落日”这条天气谚语。从多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乌云接落日”虽然是下雨的征兆,但不是唯一的征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乌云接落日”才会有雨。为了模清“乌云接落日”的降水条件,我们一方面向有看天经验的老农学习,同时认真观察记载天物象的变化,寻找每次“乌云接落日”后下雨、不下雨的有关条件。经过许多个例分析,反复研究,总结了“乌云接落日”下雨的条件是:(一)乌云在下午太阳快落这段时间内(俗称太阳一杆子高左右)从太阳的南北两方同时接日,东方有条状云急速地从东向西移动,云条横贯东西天;  相似文献   

19.
《气象》1975,1(3):2-2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气象谚语》已由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60多万字,32开本,定价14·20元。本书由全国气象部门8位作者历时10年之久完成。书中搜集了流传在全国各地的古今各类气象谚语近2万条,并有6万字的文字说明。本书集知识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可谓中国气象谚语之大全。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工具和史料书,很适合于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