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福建湄洲湾为优良的天然港湾,其地处N24°19'~25°45'、E118°27'~119°05',位于闽中沿海,介于本省福州、厦门两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中间。近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沿海经济获得重大发展,全省开发实施“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湄洲湾地处闽中沿海,“中间开花”,就是以湄洲湾为中心,逐步建成新的重要工业基地,以推进闽中  相似文献   

2.
福建湄洲湾浮游植物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林金美  杨清良 《台湾海峡》1991,10(2):122-126
本文根据1984年福建海岸带调查及1988年港湾志调查所获的样品资料,分析报道了湄洲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子,文中共鉴定浮游植物127种,细胞总量分布为5月出现主高峰,8月为次高峰,2月为最低谷,其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与水温、盐度、海流和季风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4.
福建湄洲湾海域营养状态趋势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湄洲湾远期海水水质,同时采用营养指数和模糊数学两种方法对福建湄洲湾远期营养状态趋势进行预测。结果得出:湄洲湾在沿岸排海污水均处理达标及按规则排放口排放情况下,春营养状态基本上能维持在贫营养-中营养水平,但湾顶局部水域存在着发生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湄洲湾夏季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宪  李文权 《台湾海峡》1994,13(1):8-13
湄洲湾1992年夏季的叶绿素a,三磷酸腺苷,碳比积累速率,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45-4.72,1.49mg/m^3;0.12-1.07,0.31μg/dm^3;0.06-0.58,0.34d^-1;0.07-0.34,0.21m/(m^2.d)。叶绿素a与三磷酸腺苷之间。初级生产力与碳比积累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三磷本能腺苷的比值为4.8,湄洲湾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氮不足  相似文献   

6.
陈居成 《台湾海峡》1990,9(3):239-243
本文研究了湄洲湾潮滩的类型与分布、表层与浅层沉积、物质来源与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7.
福建湄洲湾沿岸海滩侵蚀问题及反思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临海工程建设成为带动沿海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许多电站建设、钢铁厂建设都急需土地资源,沿岸海域的围垦为这些项目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福建省目前正在进行的三大围垦工程,如福清东壁岛围垦、莆田澄峰围垦、泉州走马埭围垦等以及许多重点项目,如高速公路、渔港、空港建设都需要海砂作为建设填充材料,海砂需求量日益增加。有了市场的需求,许多企业或个人擅自开采海砂现象则变得十分严重。无度、无序的海砂开采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福建省莆田市许多沙滩下蚀、岸线后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等均与近岸采沙有关;尤其是岸线后退直接威胁到当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相似文献   

8.
湄洲湾是福建省中部沿海的港湾,湾内三面为大陆所环抱,湾口朝向东南进入台湾海峡。该湾呈西北向深入内陆约18nmile,湾口有湄洲岛作为屏障和标志,使整个湾口分成文甲口门(北口宽约0.65nmile)和剑屿-鹅尾山口门(南口,宽约5.61nmile)两个口门,距湾口约5nmile的盘屿、大竹等岛屿及距湾口约12nmile的屿、横屿等岛屿为湾内两道屏障,再往内为内沃。屿和横屿间水面宽约0.51nmile,水深约20m,它和北端肖厝-秀屿及南端峰尾-西亭深槽相连接,是该湾的主航道(图1)。该湾航道宽阔水…  相似文献   

9.
湄洲湾海雾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福建湄洲湾1985-1992年海雾的气候特点,发现79%的海雾发生在2-5月。应用中国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出版的历史天气图,对本区海雾进行天气学分型,结果表明,有89%的海雾出现在锋面偏北,南高北低,东脊型中,利用850hPa天气型的消空条件,结合气象因子和单站资料,得出了湄洲湾海雾的短期预报指标,并建立了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给湄洲湾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福建发展海洋港口经济,正阔步向湄洲湾挺进。大型港口码头和福炼公司等一大批企业和项目相继在湄洲湾南北两岸兴建和投产,使湄洲湾两岸发生了巨变。随着大型石化基地和石化港口城的崛起,南岸的肖盾日渐成为海峡西岸的繁荣地带和璀璨明珠。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早在本世纪初著的《建国方略》中,就把湄洲湾称为“东方第一大港”和“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并设想在这里建立南方大港。循洲湾的开发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生前的夙愿。1994年12月,国务院在《全国海洋开发规划》中…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运用一个含动边界的二维河口海岸动力模型模拟了湄洲湾潮汐潮流的基本特征,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湄洲湾大、小潮过程的纳潮量,并根据湾内保守示踪物的质量(浓度)随涨、落潮流周期性的变化,进一步估算了湄洲湾的水交换周期,其半交换和80%的交换周期分别为5d和15d.同时可以看出,主航道深水区的水交换特性明显强于湾顶浅水区.  相似文献   

13.
洪一川  陈栩  朱长寿 《台湾海峡》2009,28(2):238-243
本文分析了2007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在湄洲湾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共记录了浮游动物115种,及若干类别的阶段性浮游幼虫和临时性浮游动物.湾内浮游动物种类丰富,生态类群多样,优势种皆为小型浮游动物.浅水Ⅱ型网获的浮游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均较浅水Ⅰ型网获的丰富.中、小型浮游动物个体总密度分布较均匀,4个季节均值高达73.34×102个/m^3,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值都很高,4个季节均值分别为3.30和0.68.湾内浮游动物的分布,大致反映了不同水系影响的动态.  相似文献   

14.
王宪  陈于望 《台湾海峡》1996,15(3):265-269
本文根据1992年夏季对湄洲湾水质环境质量调查资料,对该海区海水中油的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湄洲湾夏季表层海水油的含量为5-51μg/dm^3,平均值为19.8μg/dm^3。海水的混合系数较小,高潮和低潮时油含量分布的差异,除了与陆源污染源分布有关外,主要是由水文动力学条件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事故性溢油对湄洲湾环境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军健  温生辉  陈彬 《台湾海峡》2002,21(3):332-339
本文采用已建立的湄洲湾潮流场和水质点拉格朗日运动模型,利用概率预测模式,描述一旦发生事故性溢油,海上表面油膜的漂移和扩展过程,预测最大可能的污染海域范围;并建立海上溢油动力模式,探讨连续排放溢油的漂移和扩展过程,通过Mackay公式算出在油膜覆盖下水体的油含量。  相似文献   

16.
赵美英 《台湾海峡》1999,18(4):445-449
拟建湄洲弯25万吨级航道所处海域水下地形、水位条件等十分复杂,部分航段水深不足,如采取工程措施疏浚至设计深度要花费巨额投资。湄洲湾属于强潮海湾,利用潮位乘潮通航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本文采用三套不同的程序计算乘潮水位并绫珞段具体情况提出乘潮最佳方案,既确保了超级油轮的航行安全,又降低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湄洲湾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9年2月(冬)采集湄洲湾海域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甲藻孢囊分析,共鉴定出甲藻孢囊6大类42种和2种未知种。异养型甲藻孢囊种类数和丰度均高于自养型甲藻孢囊,其中又以原多甲藻类孢囊的种类和丰度最高。季节间差异不明显:种类数介于34~38种之间,丰度则在397.8~569.5 cysts/g之间变化,全年平均丰度448.0 cysts/g。工业区附近的站位种类数和丰度均低于养殖区附近的站位和对照点。优势种高达16种,原多甲藻类占绝对优势,但全部优势种优势度均不大。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全年的平均值分别为3.45、1.55和0.92。与历史资料对比,新发现19种孢囊,但丰度相差不大。另需注意的是,在湄洲湾海域共发现6种有毒甲藻孢囊,虽然全年丰度均不高,但仍有暴发有毒赤潮的危险,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NOAA的GNOME溢油模型在湄洲湾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湄洲湾试用GNOME溢油模型模拟溢油扩散.先用EFDC建立潮流场,并选用主导风形成常风场,一并输入GNOME建立起溢油模型,模拟涨、落潮过程叠加不同风况下敏感海域的溢油扩散.模拟结果:初始溢油量为100t,扩散到第6小时,8种不同条件下挥发油量都为7.7t,附岸和漂浮油量和为92.3t,其中漂浮油量为6.4~92.0t,相应附岸油量为85.9~0.3t;溢油扩散最大范围为1.3~30.0km。,90%置信区间为2.0~56.0km。,最大距离为1.2~14.6km;与前人模拟溢油扩散结果相比基本一致.经分析,溢油扩散主要受3个方面影响:(1)岸线走向:当岸线靠近油膜漂移的路线时,大量油膜附着在岸上,扩散范围较小;(2)风况与流场关系:如果两者方向一致,油膜会扩散较远;(3)风区长度:风区越长,油膜扩散范围越大.总之,建立GNOME溢油模型较好地模拟了溢油扩散趋势,对溢油应急响应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湄洲湾沉积物有机碳、Fe和Mn的化学成岩过程。应用一维成岩方程计算了有机碳分解速率。讨论了Fe和Mn的深度分布,认为这种分布是沉积物中氧化铁(锰)和氢氧化铁(锰)的还原、扩散和再沉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1992年6月湄洲湾海域溶解态Cu、Cd、Ni的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0.37 ̄3.27(0.90)、0.009 ̄0.133(0.026)和0.43 ̄15.20(2.08)μg/dm^3,10月分别为0.46 ̄1.97(1.08)、0.015 ̄0.81(0.029)和046 ̄13.04(3.15)μg/dm^3。6月和10Cu、Cd、Ni含量分布,除了与夏秋季不同水系消长和潮汐的影响有关外,还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