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鱼类体液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凌  吴灶和 《海洋科学》2001,25(11):20-22
同其他的脊椎动物一样 ,鱼类的免疫系统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鱼类的体液免疫系统还包括非特异性免疫 (主要由体液因子参与 )和特异性免疫 (主要由抗体分子参与 )两个部分。本文就近阶段鱼类体液免疫方面的重要进展作一综述。1鱼类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鱼类的非特异性体液免疫的主要作用物质是血液或黏液中的体液因子 ,这些体液因子主要针对病原感染的早期阶段 ,是鱼类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防线。鱼类主要的非特异性体液因子有以下几种。1 .1溶菌酶溶菌酶是存在于许多鱼类的体表黏液、肠道黏液、血清和巨噬细胞中的一种水解酶。实验证明 ,…  相似文献   

2.
鱼类白化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化病是由于动物的眼睛和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缺乏或黑色素的生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一种体色异常病。在各种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两栖类、鸟类和鱼类中都常有白化个体出现。由于白化个体通常会伴随着一系列病理学上的改变,如贫血、内耳功能缺陷、巨结肠、骨硬化症、小眼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又由于缺乏保护色,易被天敌捕食,因而白化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大大低于正常个体,这也是野生白化个体比较少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鱼类生长抑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缩写为SS)是一类抑制动物生长的多肽类激素。Brazeaur于1973年首次从羊的下丘脑提取液中分离得到,其氨基酸序列为Ala—Gly—Cys—Lys—Asn—Phe—Phe—Trp—Lys—Thr—Phe—Thr—Ser—Cys(14呔)。随后的研究发现,最初分离得到的14肽,仅是结构相关的SS家族成员中的一  相似文献   

4.
5.
鱼类微卫星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尤锋  高天翔  张培军 《海洋科学》2006,30(10):81-86
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 DNA),又称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STRs)、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s),由2~6个碱基对的核心序列串联重复而成,与其它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例如同工酶、RFLP、RAPD、AFLP)相比,微卫星标记具有座位数目巨大并随机分布于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鱼类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疫苗是编码免疫原或与免疫原相关的真核表达质粒DNA(或RNA),它可经一定途径进入动物体内,被动物宿主细胞摄取后能转录和翻译表达出抗原蛋白,此抗原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种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起到免疫保护作用。1990年,Wolff等给小鼠骨骼肌肉直接注射纯化的质粒DNA,可使载体上的基因在小鼠骨骼肌中表达,这种表达可持续数月,甚至持续终生,且没有检测出注射的外源DNA与宿主染色体整合。  相似文献   

7.
鱼类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服免疫是通过胃肠粘膜系统进行抗原呈递.较传统的注射和浸浴免疫简易便捷.是更为理想的免疫途径。一般认为鱼的后肠是摄取抗原的主要部位,口服疫苗引起的免疫应答以粘膜免疫为主.系统免疫应答并不是很强。在口服疫苗的研制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使得这种疫苗迄今无法问世。本文围绕鱼类口服免疫的意义.作用机理以及口服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鱼类甲状腺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永强 《台湾海峡》1998,17(2):224-227
本文介绍了近十多年来,鱼类甲状腺功能的新进展。现已证实甲状腺所分泌物质甲状腺素参与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和生殖活动。甲状腺素对鱼类受精卵发育、孵化和幼体生存着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鱼类生命的全过程均需要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主要由无机元素构成。鱼类通过饲料和周围的水体获得矿物质。矿物质参与鱼类细胞和组织的代谢,并在骨骼的形成、胶体系统的维持、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激素和酶等重要的生物化合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鱼类缺乏矿物质,便能够引起生化、结构和功能上的病症。 迄今,一些痕量矿物质在吸收、生物利用和自身功能等方面的生理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尽管鱼类对这些痕量矿物质的需求量很低,但这些矿物质却是鱼类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表1)。如果鱼类过量地消化、吸收了这些矿物质,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鱼类需要通过吸收、储存和排泄使体内各种痕量金属的含量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鱼类视蛋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作为脊椎动物最重要的类群之一, 在其生长发育和进化中, 视蛋白在视觉图像形成和 生物钟昼夜节律等非图像形成功能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其是否直接参与视觉成像分 视觉视蛋白和非视觉视蛋白两大类。本文对国内外鱼类视蛋白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重点介绍鱼类视觉系统视蛋白和非视觉系统视蛋白的研究进展, 包括各自的组成、分类、分布、生 理功能及视蛋白基因等,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鱼类视觉感知的分子机制及鱼类资源的保护及应用奠定 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余氯对鱼类毒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余氯对鱼类急性、亚急性毒性效应及其毒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沿海电厂余氯排放与邻近海域鱼类养殖生产现状,探讨了余氯对鱼类毒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需结合冷却水的温升作用,进一步考察冷却系统氯处理对鱼类早期生命阶段(受精卵、胚胎和仔稚鱼)的毒性效应,同时还应加强余氯对鱼类长期毒性影响的研究,为我国制订企业冷却水加氯和余氯浓度的排放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红藻碳代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藻门(Rhodophyta)在全世界约有760属,4 410种,绝大多数海产,少数生于淡水,分布于各地,包括极地.中国已知有127属,300种,分布于南北各海区,淡水种类极少.  相似文献   

13.
十足目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十足目(Deoapoda)是甲壳纲中最大的一目,已知共包含10000多种动物。十足目动物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如各种对虾、龙虾和蟹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佳肴,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众多经济虾蟹类(如中国明对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人工培育苗种的成功,其养殖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特种水产养殖业的兴起,使虾蟹类的产量倍增。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目前主要养殖的虾蟹种类巳达30余种,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档鱼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鱼类捕获量在急剧下降,为解决供需矛盾,水产养殖业应运而生,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人工养殖的鱼类,其体色异常和肉质下降等问题频频出现,远不如野生品种。发生体色异常的鱼类以前是无鳞鱼,如黄鳝(Monopterus alb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相似文献   

15.
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和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与海洋生物的食物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由于微塑料自身的毒性及其表面吸附的有毒化学物,对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具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的途径、毒性效应及其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状况;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微塑料环境浓度的长期效应、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及其机制、微塑料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以及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血浆淀粉样蛋白P成分(SAP)属于五聚体血浆蛋白家族,具有装配成五聚体和依赖于钙离子结合配体的能力。SAP最早是在1965年从人的各种淀粉样变性病淀粉状沉淀物中被发现的[1]。当时,人们只是简单地把它化分为糖蛋白类,并认为和正常血液循环中的糖蛋白类是一样。因此,称为血浆淀粉样蛋白P成分。后来,发现SAP在钙离子存在的情况下总是与补体C1的亚成分有稳定密切的联系。1975年,  相似文献   

17.
褐潮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的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晗  颜天  周名江 《海洋科学》2014,38(6):78-84
<正>褐潮(Brown tide)是一种有害藻华,目前已知的主要藻种为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及Aureoumbra lagunensis,由于藻华期间海水呈褐色,因此被称为褐潮[1]。褐潮的爆发严重危害到海洋资源和贝类养殖业,并且影响到海洋生物的种群结构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在美国东海岸,褐潮导致当地海湾扇贝资源崩溃、硬壳蛤资源衰退和海草床生境退化等[2];  相似文献   

18.
碳中和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海洋负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经。海洋作为地球最大碳库,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参与碳循环,并对海洋碳汇产生重要贡献。鱼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最新研究表明海洋鱼类在无机碳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对鱼类参与碳循环过程的认识、量化其固碳潜力将有助于丰富海洋碳循环研究。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过程和机制等研究进展。鱼类通过产生碳酸盐粪便、水平和垂直迁移运输、生物扰动、生物碳和“尸体”碳以及食物网消耗与传输等方式参与海洋碳循环。鱼类参与碳循环的证据和参与海洋碳循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次,本文提出目前鱼类参与碳循环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包括渔业捕捞源汇之争、水产养殖业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量化鱼源碳酸盐的困难,仍有待理论和方法学的深化研究和技术的革新去解决。最后本文提出鱼类参与碳循环的研究展望,及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潜在机遇,同时结合当前渔业碳汇的发展进程以及行业需求,提出渔业减排固碳发展路径建议。本文旨在提升鱼类在海洋碳循环贡献和服务生态系统的潜力的认识,为海洋碳汇和渔业碳汇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深海系泊系统动力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泊系统设计是深海平台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深海环境载荷和系泊材料物理特性及系缆构型影响,系泊系统分析涉及流固耦合非线性、非线性流体动力及整个系泊系统的运动稳定性。总结深海系泊系统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前沿问题,包括系泊系统系缆建模、系泊系统耦合动力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等,重点分析系泊系统非线性动力学问题的研究进展,并且提出了深海系泊系统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2013年在北部湾口海域秋、春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系统地分析了调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并分别计算该海域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分类阶元包涵指数(TINCLi)及分类多样性指数(△+和∧+).结果显示,此次调查共捕获鱼类26目100科195属301种,其中以鲈形目鱼类占据绝对优势,两个季节同时被捕获鱼类75种.秋季优势种类数明显低于春季,且均以中小型鱼类为主,种类更替现象明显.TINCLi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目、科、属所分别拥有的(科、属、种)、(属、种)和(种)的平均数目分别为(3.85、7.50、11.58)、(1.95、3.01)和(1.54),在种级水平上,该海域的鱼类分类多样性较低,分布相对集中,亲缘关系较近.北部湾口海域的△+和∧+值分别为46.34和47.82,相比较于黄渤海、东海和南沙群岛西南部海域,其△+值最接近于北部湾,表明二者间鱼类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但在大尺度范围内,该海域△+值并未表现出明显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