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的主要思路是:系统在稳定状态时加载响应与卸载响应的比值与非稳定状态时加载响应与卸载响应的比值是完全不同的。大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升高和能量加速释放这两种现象可以用来对地震进行中期预报。同时,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和能量加速释放可能有相同的物理机制。为了验证这种地震预报方法的可行性,我们研究了几例发生在澳大利亚与中国,M5.0~7.9之间的地震,其中包括破坏严重的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地震和中国的唐山地震。我们利用以震源中心一定范围内的数据计算了震前的加卸载响应比和能量加速释放的幂律拟合。能量幂律加速释放存在一组最佳的拟合,一定范围内加卸载响应比达最大值表明加卸载响应比也有一个临界区尺度。进一步讲,加卸载响应比与能量加速释放的临界区尺度是相似的。这些结果表明加卸载响应比与能量加速释放有相同的物理机制。进一步的研究可能会对这种物理机制提供更好的解释,同时也能对地震的中期预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是近年来提出的地震预测方法。本文进行了加卸载响应比异常时间尺度的统计研究,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地区5.0~8.1级的部分中强地震共30个震例,并得出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震级之间的拟合函数。结果表明,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具有正变关系,即震级越高,地震前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越长。根据加卸载响应比异常的时间尺度与震级之间的关系可以估计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同时,可以确定加卸载响应比时空扫描过程中时问长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加卸载响应比(LURR)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大尺度岩石试件破坏声发射实验,对加卸载响应比(Load/Unload Response Ratio)理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的加载条件力求能够模拟地下岩石的复杂受力过程。在加载过程中,岩石试件内部出现的损伤用声发射技术进行了记录。实验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所得的结论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预测的结果相符合。把加卸载响应比值Y的变化情况与声发射事件定位的过程相对比,也可以进一步看出岩石材料内部的损伤发展过程与加卸载响应比Y值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而高Y值的异常情况出现,又是在材料发生最终破坏之前,所以,可以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定量地分析岩石试件损伤演化情况,从而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及地震做出预测。实验结果再一次验证了加卸载响应比理论。  相似文献   

4.
用潮汐体应变加卸载响应比研究岩石弹性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岩石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加载和卸载响应在线性段和非线性段之间的差异,将引潮力作为加卸载的力源,定义了潮汐加卸载响应比,并着重研究了潮汐体应变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方法,推导了计算潮汐加卸载响应比的实用计算公式,最后用体应变观测资料作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约70%的地震前均发现有潮汐响应比的变化,说明地震前岩石的弹性性质是有变化的。  相似文献   

5.
万永革 《内陆地震》2008,22(2):97-103
对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对“正地震”和“负地震”震级根据加载库仑应力的半日潮振幅进行加权的研究思路,并应用于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02年阿拉斯加Denali地震和2003年日本Hokkaido地震的震前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结果表明,相比较传统加卸载响应比,权重加卸载响应比更能突出震前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6.
为了验证大地震发生前或者非均匀脆性介质宏观破坏前加卸载响应比和能量加速释放等前兆现象,本文进行了三轴应力(压缩)条件下大尺度岩石破坏声发射实验。实验采用4组岩石试件,并且分为单调加载和循环加载两种方式。实验结果证明了脆性材料宏观破坏前加卸载响应比升高和能量加速释放这两种前兆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描述岩石试件损伤演化的新的物理量——态矢量。  相似文献   

7.
加卸载响应比与震前应力积累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怀忠  程佳  万永革 《地震学报》2010,32(5):517-528
加卸载响应比是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测方法.按照该方法,通常在大地震发生之前加卸载响应比时间序列会出现明显的异常高值.早先的研究发现,震前临界区域的选择对加卸载响应比的计算有很大影响.我们发展了一种使用震前应力积累区域取代传统圆形区域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算法,提高了加卸载响应比的地震预测能力,其震前库仑应力场分布采用地震断层位错模型将同震滑移量反向滑移的方法计算.美国南加州近20年来发生的4次M6.5地震以及2008年中国汶川MS8.0地震的研究事实表明,使用库仑应力算法得到的加卸载响应比时间序列,前兆变化相对于圆形区域算法更为明显,且对目标地震的位置、震级预测更为明确.库仑应力算法的这一独特性质,使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活动构造特征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和大小提供信息和约束.  相似文献   

8.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根据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了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可行性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的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以此方法计算了我国大华北地区近20 a 来地下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89 年大同6 .1 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多数井的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在地震前6 ~12 个月出现升高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卸载响应比理论运用于地震预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已在地震预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面临挑战。本对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及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该理论几个可能的研究方面:(1)根据固体潮应力变化值给定每个小地震Benio盯应变在加卸载响应比计算中的权重;(2)考虑地震之前应力空间分布,确定加卸载响应比可能升高的区域形状,进而确定加卸载响应比计算中小震资料的选取范围;(3)将实测的小震震源机制与假定小震震源机制都相同时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测定的小震震源机制对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的改善情况;(4)研究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不同震源机制类型地震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将加卸载响应比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地下水位潮汐资料计算中来,从岩石的应变与应力的非线性响应分析了井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物理机理,从理论上论证可以应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并研究出利用地下水位对固体潮响应来计算加卸载响应比的方法。经此方法计算了河北省万全、昌黎和河间3口水井多年的B井水位的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了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前后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