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前期热带海温分布型对6月西北太平洋异常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奇异值分解(SVD)的前期夏季、秋季至冬季热带海洋第一模态呈现出印度洋全海盆一致型海温异常和东太平洋西伸显著的ENSO事件,该模态与6月西北太平洋反气旋(气旋)环流场没有明显的关联。在第二模态中,前期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呈现为ENSO正位相向负位相转换特征,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呈现出赤道东南印度洋(90~110 °E,10 °S~0 °)显著的准IOD事件的变化特征。而这一联合模态与6月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场有显著关联。关联的可能原因是前期海温为El Ni?o和正IOD时,横跨热带印度洋-太平洋的沃克环流的减弱导致在西太平洋-海洋大陆的负降水异常,在Matsuno-Gill效应下西北太平洋形成反气旋异常环流。同时由于两大洋的共同作用和局地海气相互作用使得该环流加强并维持到6月。   相似文献   

2.
殷永红  史历  倪允琪 《大气科学》2001,25(3):355-371
利用1979年1月~1998年12月的月平均海表温度(SST)、向外长波辐射(OLR)和l000hPa纬向风速等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近20年来热带印度洋与太平洋海温异常(SSTA)及相关的环流特征量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发现热带印度洋的内部耦合动力特征模态—偶极子模的强度,存在着年代间的差异,80年代偏弱,90年代偏强。热带印度洋与热带太平洋海气耦合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80年代热带印度洋的SSTA主要是对太平洋ENSO的响应,90年代太平洋ENSO的异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印度洋偶极子模态异常活跃影响的结果。从观测资料诊断分析的角度,找出了90年代后ZC耦合模式对ENSO事件预报失败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3.
范伶俐 《广西气象》2005,26(A01):19-20
用Nino3指数、印度洋单极、偶极子指数表示热带两洋SST的年际异常,分季节分析表明:冬季Nino3区与热带印度洋SSTA相互关系表现为单极,且1976年以后两者的相互关系减弱,其可能原因,一是冬季是ENSO事件的盛期;二是冬季西太平洋暖水区东移,造成两洋的垂直纬向环流耦合减弱。夏季两者相互关系表现为偶极,1976年以后两者的相互关系加强,其可能原因,一是夏季是偶极子盛期,ENSO事件的发展期;二是夏季西太平洋暖水区虽然东移,但暖水区位置偏北,且东南印度洋的上升支强度增大,造成两洋的纬向环流耦合更强烈。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等复杂程度的2.5层海洋模式和大气环流模式ECHAM4组成的海气耦合模式,模拟分析了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气候变化以及年际变化特征。该模式较好地模拟了ENSO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不规则的周期变化特征,以及热带印度洋的主要变化特征。通过数值试验,初步研究了太平洋耦合过程对印度洋年际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存在太平洋耦合过程时,模拟的印度洋偶极子(IOD)正(负)事件的发生频率比无太平洋耦合情形时有所减少(增加)。该变化是太平洋耦合变量通过海气耦合过程对印度洋海表面平均风场进行调整,进而引起热带印度洋温跃层深度东西梯度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9—2015年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通过EOF分解和回归分析研究了冬季北太平洋大气低频环流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和大气环流异常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中纬度北太平洋地区850 h Pa低频尺度环流存在3个明显的变化模态:第一模态为海盆尺度的单极型异常气旋(反气旋)式环流,同期太平洋SSTA呈现El Ni1o(La Ni1a)以及PDO暖位相(冷位相)空间分布,阿留申低压强度增强(减弱),对流层中高层是正位相(负位相)的PNA型遥相关,北太平洋天气尺度风暴轴中东部南压(北抬);第二模态为在白令海峡和副热带地区呈气旋式与反气旋式环流南北向偶极型变化,同时中纬度北太平洋SSTA呈现NPGO(North Pacific Gyre Oscillation)正位相(负位相)的空间分布,黑潮区域SSTA偏暖(偏冷),北太平洋SSTA经向梯度加大(减小),对流层中高层为负位相(正位相)的WP型遥相关,北太平洋天气尺度风暴轴整体偏北(偏南),强度增强(减弱);第三模态为北太平洋中西部和北美西岸呈气旋式与反气旋式环流东西向偶极型异常,黑潮区域SSTA偏冷(偏暖)而北太平洋东部SSTA偏暖(偏冷),SSTA纬向梯度加大(减弱),同时赤道东太平洋出现类似La Ni1a(El Ni1o)的SSTA分布,北太平洋天气尺度风暴轴中东部明显减弱(加强)而西部略有加强(减弱)。  相似文献   

6.
柳伊  范磊 《山东气象》2019,39(3):36-42
通过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了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特征及其与海面温度(SST)异常关系的季节性差异,得到如下结论:1)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的空间尺度和位置在春季和夏季存在明显差异,从春季到夏季,异常环流范围缩小且中心位置向西北偏移;2)西北太平洋低空环流与西北太平洋局地海温的相互作用存在季节差异,春季西北太平洋冷海温与上空反气旋异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而夏季则以大气影响海洋为主,异常的反气旋/气旋可以加热/冷却其下垫面的海温,大气超前3~4 d影响海洋;3)夏季异常反气旋环流(WNPAC)的维持主要来自非局地海温异常(北印度洋暖海温与中太平洋冷海温异常)的强迫,这两个海区对WNPAC的影响也存在季节性差异,北印度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春至盛夏,而中太平洋则主要在晚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变化与ENSO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文中讨论了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EOF分析的结果表明 ,印度洋海温的变化主要存在全区符号一致的单极型和西部与东南部符号相反的偶极型 ,它们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小波凝聚谱揭示了单极、偶极的变化与Nino3区海表温度距平存在密切关系 ,印度洋海温距平从偶极到单极的变化对应着ElNi no事件从发展到衰减的过程。平均而言 ,印度洋偶极超前Nino3区海温距平约 4个月 ,单极滞后约 6个月。整个热带印度洋 -太平洋地区海气耦合特征的演变表明 ,与ElNino从发展到衰减相联系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耦合相互作用在印度洋海温距平从偶极到单极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空间模态及其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桂容  孙照渤  闵锦忠 《大气科学》2009,33(5):1038-1046
运用英国气象局全球海温和NCEP/NCAR 再分析逐月资料, 分析了1979年以来北太平洋夏季海温异常的主要模态, 并探讨了海温异常的空间分布与东亚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 北太平洋夏季海温主要存在两种模态, 当太平洋热带地区西高东低 (西低东高), 西太平洋到黑潮区海温偏高 (低), 东南太平洋的海温偏低 (高) 时, 东亚贝加尔湖南侧地区为显著的正 (负) 高度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部海温异常引起的辐合辐散有关, 北太平洋西部近大陆海域海温异常偏暖 (冷), 对应上空为异常的上升 (下沉) 运动, 因质量的连续性使贝加尔湖南侧地区低层辐散 (辐合) 异常, 有利于该地区异常反气旋性环流的加强 (减弱)。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北春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相关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奇异值分解对中国西北3-5月的降水资料与太平洋海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北太平洋与中国西北春季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在太平洋海温3-5月呈El Nino峰值位相时,除青海高原外,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偏水;而当12-2月的海温呈El Nino成熟位相型时,次年西北地区3-5月的降水偏多;而当北太平洋海温12-2月呈La Nina型时,次年青海高原区3-5月的降水偏少。太平洋海温的西风漂流区、黑潮区、加利福尼亚海流区和北赤道海流区的海温的变化与中国西北地区3-5月的降水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黑潮区12-2月的海温与新疆北部的降水呈反相变化,即当黑潮区的海温低时,西北地区的新疆北部降水偏多。中国西北地区3-5月的降水对太平洋温变化的响应区主要的新疆北部、青海高原及其东北侧、沙漠盆地、河西西部等地。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实际应用中统计预报对相关系数的基本要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可行性。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这种预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主要结论是:用区域(5°N—5°S,90—150°W)的平均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效果比使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好,用前者可预测西太平洋中区各类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后者只能预测西太平洋全区及中区热带气旋总体的年际变化,对达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则分别是勉强能或不能预测;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无法预测南海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实际上只对年际变化中的ENSO(3—5年)周期及准二年周期有效。  相似文献   

11.
The 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 (SSA) method is used to conduct studies of periodicity of the SST and meridional winds in tropical Pacific Ocea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ir-sea system for the Pacific varies on quasi-4-year, quasi-2-year and interannual scales, with the quasi-4-year scale having the highest variability. Depending on the scale, the wind field has a varying degree of association with the SST anomalies. Difference is also found in the evolution of phase. In addition, the work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in SSTA resulted from wind fields for quasi-4-year and quasi-2-year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12.
The EOF thechnique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 mod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features of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context of 1970-1989 wind stress and SSTA datasets over the tropical Pacific. Results show similar variation in the time coefficients of the first eigenvectors for the wind stress and SSTA fields, revealing air-sea interaction and coupling at the multiple space/time scales,which are in fairly good correspondence to the E1 Nino cycle.  相似文献   

13.
用奇异值分解方法,对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与欧亚500hPa高度距平进行分析,揭示了它们相互关系的事实。表明在它们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成对的典型空间分布,相应每对分布的时间系数同期相关较高。  相似文献   

14.
张恩才  杨修群 《气象科学》1996,16(3):206-214
本文利用1970至1989年共20年的逐月平均的太平着区的表面风应力和海表温度距平的分析资料,检验了以前设计的热带太平洋和热带大气距平模式的模拟性能,通过使用两组风应力异常场即观测场和热带大气模式对观测海温响应所得的模拟场,重点分析了热带太平洋距平模式对风应力异常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本文海洋距平模式完全有能力再现ENSO循环折际变化性及其水平结构,且赤道中太平洋区域的低频风应力异常对于ENSO事  相似文献   

15.
广东防区内热带气旋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ENSO与广东防区内的热带气旋的关系,利用统计方法对1950~2003年期间进入广东防区的热带气旋的累计气旋能量ACE变量和其它变量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年的尺度上进入广东防区的热带气旋对ENSO的响应很弱,但在6~8月表现出与Ni(n)o3, 4指数的正相关,在10月份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热带气旋的强度、数量、时间等在10月份都与Ni(n)o3, 4指数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即在拉尼娜出现当年的10月份热带气旋趋向于数量增多,强风暴的生命史增长,影响时间较长,强风暴强度也趋向更强,破坏力增大;而在厄尔尼诺年,热带气旋趋向于数量减少,强风暴的生命史缩短,影响时间较短,强风暴会趋向减弱,破坏力会减低.这里ACE变量很好地反映了广东防区内热带气旋与ENSO的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Asshowninobservationalfacts,theevolutionofElNi駉displaysastheamplitudeexpansionandmigrationofanomalousdisturbancesinair-seacouplingsystems.Theoreticaladdressofthephenomenonhasbeenattemptedfromtheaspectofcouplingdynamics.Theresultsshowthattheair-seainteractionsystemincludesakindofunstablemode,whichispropagatingindirectionsdeterminedbyfactorsgoverningSSTchanges.Withanair-seacouplingmodel,Lau[1]wasamongtheearliestpeoplewhodiscoveredunstablestationarywavemodesintheair-seaintera…  相似文献   

17.
殷永红  倪允琪 《气象学报》2001,59(4):459-471
采用 NCEP/NCAR的 1 979~ 1 998年逐月平均的海表温度及 1 0 0 0 h Pa风场资料 ,进行滤波和均方差计算 ,得到了热带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海表温度 (SST)和风场的年际变化特征。用旋转主分量 (RPC)方法和投影法对热带三大洋海表温度距平 (SSTA)进行分析 ,得到了各大洋 SSTA演变的主要时空特征和相应的距平风场特征 ;并用相关分析研究热带三大洋与ENSO相关的特征 ,得到三大洋间的同期相关关系为 :印度洋 SSTA与赤道东太平洋 SSTA成正相关 ,而赤道东大西洋 SSTA与赤道东太平洋 SSTA成弱的负相关 ;赤道印度洋在落后于赤道东太平洋 3个月左右时正相关达到最大 ,赤道大西洋在超前于赤道东太平洋 6个月左右时负相关达到最大 ;热带印度洋和大西洋与 ENSO相关的分量对各自大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的方差贡献数值相近 ,最大在 40 %以上 ,平均解释方差分别为 1 4%和 1 2 %。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太平洋经向模(Pacific Meridional Mode,PMM)和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Tropical Cyclones Number,TCN)变化的关系。PMM是太平洋热带海气耦合系统内在固有变化的动力模态,它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活动在年际变化上存在较强的相关(1960—2003年期间年际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63)。分析表明这种关系的产生是由于与PMM有关的许多气候条件都对热带气旋的活动产生影响。而PMM和热带气旋活动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热带气旋与大尺度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讨论,为构建此问题的非单纯热力或动力框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