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董汉文 《地质与勘探》2011,47(2):135-142
邓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内,矿区内出露地层以太古界胶东群和古元古界荆山群为主.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并较为发育,矿脉主要受其控制,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矿区内控矿断裂为与金牛山断裂同期的次级断裂.通过分析断裂构造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可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初步认为成矿期的主压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黄美 《地质与勘探》2016,52(5):854-864
广西田东县那矿金矿位于滇黔桂金三角,属于卡林型金矿。本文在对那矿金矿区进行1∶10000地质填图的基础上,基本上查明了其成矿地质背景,结合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选取Au、As、Sb三种元素为成矿指示元素。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对矿区内指示元素异常的特征、分布与地质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异常解释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那矿金矿区中三叠统百逢组中上部粉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是赋矿层位;坡表谷背斜与坡表谷断裂的复合部位为成矿有利部位;硅化、(褐)黄铁矿化、毒砂矿化、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等蚀变为金的矿化标志;圈定的Ⅰ号异常带是矿致异常,其Au元素异常规模大、品位高,是该区找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3.
新疆胜利达坂金矿区金矿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利达坂金矿区,发育近EW向的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是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构造,控制了矿床、矿体及矿化体的分布。矿体主要沿韧性剪切带糜棱面理分布。矿石的主要类型是浸染糜棱岩型和变形石英脉型。成矿的最有利部位是剪切带内应力梯度大的地带。区内乳白色变形石英脉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该区金矿属韧性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活动及中性岩脉的侵位关系密切,但成矿前期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开展早子沟金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可为分析矿床成矿机制、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早子沟金矿区主要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控矿断裂,根据断裂的相互切割关系推测,NW向断裂形成最早,SN向和NE向断裂次之,近EW向断裂形成最晚。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金矿化及其展布特征显示,NE向断裂控制的矿体成矿早,矿体规模最大;受近EW向断裂控制的矿体发育两期矿化,矿化强度高。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分析,认为区域性的夏河–合作断裂构造带控制了早子沟金矿床的产出,早子沟矿区内不同方向的次级断裂多期次的活动叠加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推测早子沟金矿床两阶段的断裂活动控制了两阶段的金矿化作用,从而建立了早子沟金矿控矿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模式。认为矿区下一步勘查工作重点应放在NE向断裂深部和近EW向断裂控制的缓倾斜矿体,尤其是近EW向断裂与其他控矿断裂交汇部位,是寻找叠加矿化富矿段的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5.
漠滨金矿为一中低温贫硫化物石英脉型变质层控金矿床.矿脉产出严格受断裂控制.本文运用有限单元数学方法模拟该矿区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最大主压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分布与断裂分布相一致,且在多组断裂交汇部位,最大主压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值最集中,矿化最好.根据应力值分布趋势可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6.
李希 《地质与勘探》2018,54(3):645-652
Camel 1金矿是澳大利亚Pilbara地台最重要的金矿之一,矿区地表被第四系风成沙和冲积物覆盖,地表矿化信息少,找矿难度大。鉴于此,在该矿区引入"数字矿山"技术手段,结合Camel 1金矿的地质特征,特别是控矿构造特征,使用Surpac软件,建立Camel 1金矿三维矿化域数字模型,综合研究金矿化空间分布规律。Camel 1矿床金矿化总体上沿Mallina韧性剪切带分布,且严格受Mallina韧性剪切控制;金矿化与后期北西向断裂关系密切,矿区在未来找矿工作中应该重视北西向构造,可能会有更好的找矿突破。本文通过对金矿化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其与构造之间的关系,在矿区圈定了三处找矿预测靶区。三维矿化域数字模型找矿预测方法工作成本低,可作为一种新的找矿思路在该区找矿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安化廖家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滨清 《湖南地质》2001,20(3):179-184
廖家坪金矿床属江南地轴东南缘桃江-城步锑金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以NE向桃江-城步深断裂为导矿构造,以长度>2km,地层断距>200m的矿区主干断裂为配矿构造,以早期NWW向剪切劈理带中叠加的长度<1km,地层断距不明显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为容矿构造,矿区38条金矿脉构成两个含矿带8个矿脉群,含矿带的分布与地层岩性有一定关系,矿脉群的分布与早期花岗斑岩脉关系密切,金矿脉主要有4组,NNE向组最发育,NWW向组规模最大,矿化富集与围岩蚀变种类及强度,矿脉交切部位及产状变化段关系密切,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金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湘中地区有廖家坪、白云铺、三德堂矿区及外围和古台山地区4个廖家坪式金矿床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兴国县园岭金矿区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幸世军 《矿产与地质》2009,23(3):235-237
根据普查地质阶段成果,初步分析了兴国园岭金矿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富集规律,对含矿构造破碎带和含矿蚀变岩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论述了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对开拓矿区找矿思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坦桑尼亚是"一路一带"在非洲的重要支点国家,该国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绿岩带金矿多是大矿、富矿。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介绍了坦桑尼亚马尼拉省尼亚斯罗利(Nyaslrorl)金矿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的地层、构造、磁异常、激电异常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成矿条件,总结了矿化富集规律。工作区第四系覆盖较厚,采用地质测量、物探、化探、槽探、钻探及测试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勘查方法,查明该矿为构造控矿,矿体沿韧性剪切带分布,且矿体在韧性剪切带的转折端处富集。因此该区找矿重点应在Au、Cu、As、Zn等多元素组合高异常部位以及韧性剪切带的转折部位。总结出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勘查方法具有工作周期短、经济效益高、找矿成果好等优点,非常适合覆盖区金矿勘查工作。该矿区在绿岩带地区找矿成功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康古尔金矿具有独特的成矿地质特征,矿床位于石炭系火山岩区大型韧性剪切带的次级构造中.控矿构造表现为脆韧性剪切活动的特点,该脆韧性剪切带在成矿期的活动具有中低温、高应变速率、高差异应力的动力学特征.金矿床的分布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由蚀变千糜岩和糜棱岩化火山岩中矿化富集地段组成,矿体产状平行于糜棱岩面理.矿化产于脆韧性变形强烈部位,脆性变形叠加有利于形成富金矿.  相似文献   

11.
山东阜山金矿区构造应力场及其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估算了阜山金矿区成岩成矿期的构造差应力值后,获得约2km2区域内的主压应力和差异应力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矿体部位往往对应于应力或应变强烈变化的区段,而非应力或应变的极高值或极低值处。依据应变测量和磁组构分析,研究了阜山金矿成岩期和成矿期的构造应变场特征,指出:阜山金矿在成岩和成矿期间构造应力场经历了由NE向挤压转为N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这种转化对该区的成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山丹地应力监测站体应变仪的地震效应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山丹地应力监测台站的概况, 用多种方法对该台站安装的TYB-2000A体应变仪在2007年8月至2008年7月记录的174次肘Ms4.0~Ms8.6地震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 其中汶川地震及余震共85次, 并与其他台站记录的地震资料进行比对, 对记录的应变地震波、同震应变阶跃、地震前后地球自由振荡的变化及其所包含的物理意义等信息深入分析, 揭示出地震前后应变波的变化规律, 为今后的地震预测和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冀东宽城-青龙-金厂峪金矿集中区早燕山期地壳运动与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区内NE向、EW向与NW向压扭性-扭性主干断裂构造-岩浆带与20多个金矿床。早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对这些断裂的形成演化与金矿的成矿作用有重要的控制意义。在野外调研与古构造应力测量的基础上,确定受力方式、位移方向与若干地点的差应力值,进而应用有限元计算模拟方法,剖析早燕山期区域平面构造应力场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金矿集中区早燕山期区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以NW-SE向为主,最小主压应力方向以NE-SW向为主;区域构造应力值变化于2.5-220MPa;构造应力方向、构造应力大小与应力梯度带对金矿化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把变形地质体作为弹塑性体,用增量理论计算变形地质体内应力和应变的分布是假想变位法的理论基础。用假想变位法模拟构造形成时变形地质体的物理边界条件,代替历来人为假设物理边界条件的方法,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提高了模拟实验结果的可信性。 把这一方法应用到日本佐渡金矿控矿断裂形成机制的研究中,对控矿断裂成因的地质推断得到了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15.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2004,11(2):401-41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伽马能谱法找金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勇飞 《物探与化探》1994,18(6):444-456
本文对伽马能谱法找金的地质基础、核物理基础、金矿床上伽马能谱异常的解释及特征、伽马能谱找金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列举了国内外使用伽马能谱法找金的一些实例。实践证明,使用伽马能谱法(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是目前物探方法找金中的一种最经济、最有效、最易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Shangzhuang altered-rock type gold ore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and controlled by the Wang'ershan fault zone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the Jiaodong gold province, China. The deformation evolution, the structure of strain and stress fields and its ore-controlling effect in the Shangzhuang deposi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deformation evolution has mainly undergone four phases: the early ductile deformation, the second NE-striking horizontal simple shear, the third NE-striking compression-shear and the final NW-striking compression. The mineralization happened during the third stage in which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gradually transited from NE to NW. The 3-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stress field show that,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s NE-striking, the fracture development in the fault zone is favored, while when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s NW-striking, the fault zone is relatively extensional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influx and emplacement of ore-forming fluids. The compression-shear strain field during the mineraliz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λ-type structure, the positive flower structure, etc. Orebodies are mostly equidistantly located in the dilatational spaces, which are distributed in the integral compressional circumstances. And the dilatational spaces are developed where the fault attitude changes or shear joint systems develop. In the overall compression-shear stress field, the strain field bears self-similarity at multiple scales, including the orebody, ore deposit and orefield. The selfsimilarity of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the subequidistant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at the same scale and the similar shape of the fractures at various scales. Yet, due to the special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 orebodies are mostly located in the hanging wall in the Shangzhuang deposit,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most deposits in the Jiaodong gold province. Analyses of the ore-controlling stress and strain fields in the deposit pro  相似文献   

18.
古地磁岩心定向及其在地应力测量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实验室,将需测试的一段岩心柱标上标志线,制备成古地磁测试和差应变分析测试的标准试样。岩样经一定步骤的磁清洗、相应的磁性参数测量和数据处理,可恢复岩样在地下的原始方位。用差应变分析(DSA)法确定最大主应力相对标志线的方位,与古地磁测试结果结合,即可确定出该地区的最大主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空心包体应变计地应力计算方法,基于地应力现场实测过程中空心包体应变计的安装方式,采用线性参数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对地应力分量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得出了6个地应力分量的改进算法及其标准误差的计算公式。采用实现完全温度补偿并考虑岩体非线性的地应力测量技术,对弓长岭井下矿-160、-220、-280 m 3个水平3个测点进行了地应力现场实测,得到了3组孔壁应变数据。分别使用常规算法和改进算法对3个测点的地应力分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其标准误差。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算法计算得到的地应力分量其标准误差普遍小于常规算法计算地应力分量产生的标准误差,说明改进算法比常规算法具有更高的可靠度。在此基础上,对弓长岭井下矿地应力赋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矿区地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导,最大水平主应力的走向总体上为南东东-北西西方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和垂直主应力均随深度呈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20.
河东金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均  陈守余 《物探与化探》2000,24(3):161-166,177
采用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河东金矿床的成矿构造应力场结构特征和成矿物理化学场结构特征,并对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场结构与金矿体空间定位的对应耦合关系及其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