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位理论与方法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引入生态学重要基础理论生态位理论,认为其在城市研究中有重要作用。表现在:生态位态势变化及生态位大小能够反映城市一般发展规律和城市特征,生态位适宜度可为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生态势理论有助于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解释,生态位扩充则是城市空间结构发展和演化的生态学解释,而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理论对城市产业布局及其调整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经济位理论出发,提出了城市生态经济位概念及度量方法,并根据生态经济位计算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子三个层面归结了30个指标,建立了定量评价指标体系,依此测算了2002年、2003年西部干旱区6个省会城市的生态经济位,得出2002年和2003年在西部干旱区省会城市中,乌鲁木齐的生态经济位最大,西宁的生态经济位最小的结论。文章最后分析、解释了西部干旱区6省会城市生态经济位动态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旅游竞合研究领域,传统的研究偏于片面的要素分析或理论模型建构,不足以深入反映区域旅游竞合状态.该文引入生态位理论,基于数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测评,并以因子分析进行核准,结合聚类分析,演绎长三角区域旅游城市的四级空间等级模式,总结其旅游城市生态位的错位、扩充、泛化与特化等竞合模式及其特征.最后,对生态位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提出了深化和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生态位理论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生态位理论在土地利用方面应用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概念与内涵,系统构建了土地利用生态位的态势理论、扩充与压缩理论、适宜度理论和构建理论,并建立了相关测度模型。以兰州市为例,分析了兰州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6年期间,兰州市土地利用数量生态位的"势"与"态"变化差异较大,说明兰州市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的同时,生态建设与环境破坏并存。同时,在1997-2006年兰州市耕地、牧草地数量生态位内总体上处于压缩状态,而林地、建设用地数量生态位总体上处于扩充状态;兰州市各县区土地利用生态元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差异较大,反映土地利用生态位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研究——以焦作市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耕地生态元和耕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耕地生态位的特征及其演替规律作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以量度区域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的数学模型——耕地数量生态位熵数学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焦作市1998~2004年期间耕地数量的相对变化时空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焦作市耕地数量生态位熵逐年减小,表明焦作市各年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均小于河南省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度,即焦作市各年耕地数量减少速度均大于河南省耕地数量减少速度。(2)焦作各县(市、区)耕地数量生态位熵存在扩大、减少和波动3种情形,表明焦作各县(市、区)耕地数量变化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6.
开封市的城市生态位变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丁圣彦  李志恒 《地理学报》2006,61(7):752-762
城市生态位作为生态学重要理论之一,用于分析城市生态不同功能模块间竞争、演化等现象。通过以开封市不同功能模块为研究对象,在各模块污染指数和适宜度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位理论和方法,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开封市不同功能模块生态位格局变化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1994~2003年开封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各模块生态位呈上升趋势的有大气环境模块、城市绿化模块,而呈下降趋势的有水环境模块、声环境模块。(2) 1994~2003年开封市经济系统各模块生态位呈上升趋势的是第三产业模块,呈下降趋势的是第二产业模块,而变化不大的是第一产业模块。(3) 1994~2003年开封市社会系统各模块适宜度生态位呈上升趋势的有社会基础设施模块、社会资源配置模块、社会生产与保障模块,而呈下降趋势的只有人口模块。(4) 国家政策体制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开封市各功能模块生态位发生变化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原因。该研究不但对城市不同功能模块的宏观规划、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具体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拓展城市生态学理论、研究复合生态系统的内在作用机制也同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依据生态位理论,界定了城市生态位等相关概念。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1980-2010年人口、产业和投资等数据,根据城市生态位宽度模型、分异指数模型和重叠指数模型,分析了该城市群中各城市生态位空间宽度、生态位结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实现城市群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角。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中,乌鲁木齐和石河子的人口生态位较大,而在经济生态位及资源生态位方面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位居前两位,说明城市生态位具有不连续性特征。天山北坡城市群中经济生态位宽度最大值的城市是最小值城市的32倍,说明天山北坡城市群中城市生态位宽度的差异悬殊。同时,天山北坡城市群的人口、经济及资源生态位分异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人口与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得以改善,城市之间人口、经济发展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天山北坡城市群正逐渐由“单中心”城市群向“多中心”城市群演进。在城市生态位重叠指数方面,城市之间的重叠指数呈现不断增大趋势,说明天山北坡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性增强,同质竞争日趋激烈。针对天山北坡城市群城市生态位特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提出了城镇组团错位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生态位理论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该文将生态位理论用于城市研究,引入城市人口生态位和城市生态场势,并用二者的均衡协调程度分析了我国18个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具体分为协调型,低人口生态位,高城市生态场势型和高人口生态位,低城市生态场势型三种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类型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深莞惠旅游一体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位理论对推进深莞惠三市旅游一体化进行分析,发现三地存在旅游资源生态位同质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位同向化的问题,因此要求三地厘清生态位,错位发展,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扩充生态位,挖掘潜力,提供旅游发展的持续动力;分离生态位,在政府协调基础上进行旅游地分工;集中优势,共同打造跨区域特色旅游线路;建立深莞惠无障碍旅游区,巩固区域内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位理论,通过构建市场维、资源维、社会经济维、生态环境维的指标体系,评价2004—2009,2009—2014年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和核心边缘理论,建立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格局。研究发现:青岛市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稳居第一,烟台市、济南市紧随其后,其余城市的排名变化不大;山东省城市旅游竞争力呈现核心城市—次级城市—边缘城市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可采取协同发展策略,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的发展;次级城市重在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市场竞争力;边缘城市以特色策略为主,生态位扩充策略为辅,扩大生态位,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生态位理论在沙地农业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国雄 《中国沙漠》1995,15(3):278-282
在回顾生态位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基础上,总结了生态位理论在沙地农业开发中的应用。主要途径有:引进新的生态元、组装高效生态元、开拓潜在生态位、定向改变基础生态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元有向流矩阵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扩展优化城市生态位内涵和测度方法体系,构建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群城市生态位研究框架,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深入剖析城市的“态—势”特征,揭示各城市生态位和竞合关系。研究发现:整体势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要素流的位序—规模分布在就业服务流、经济服务流、知识流和生态服务流层面呈首位型,在信息流层面呈集中型,在综合流和合作流层面分布较为均衡,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局部势方面,不同要素流中城市种群划分各异,相互交织形成多维“核心—区域核心—边缘”流强度等级结构,其中“港深”“广佛”和“珠澳”的跨市合作最为密切,同时“广佛肇”“深莞惠”和“珠中江”三大内陆城市种群初见苗头;宏观态方面,各城市在城市群落不同要素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分为扩散型、受益型、均衡型、孤立型和中介型5类,而通过各要素矩阵下的城际优势流分析又可将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参与模式分为全域型和局部型2类;微观态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伙伴城市与竞争城市关系,共形成11对互惠型伙伴城市、7对互补型伙伴城市、42对强竞争城市和31对弱竞争城市。本文基于流数据扩展了城市群生态位研究视角,构建了城市群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典型样地方法,2014年7~8月,对青衣江中游4种河滨生境的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和Schoener生态位相似性指数,对各生境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共有草本植物91种,隶属于30科73属,以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为主;乔木林地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最大,河漫滩、灌木林地、弃耕地草本植物的各指数依次减小;各物种在不同生境中的生态位宽度存在差异,在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河漫滩和弃耕地中,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8的物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12%、54.55%、50%和34.85%,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大于0.5的物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9.39%、83.33%、68.18%和51.52%。生态位宽度较大的两个物种,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大,其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但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生态位重叠。由于物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异质性,4种生境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了解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完善和科学保育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组合而成的两条资源轴上,测度分析了甘肃酒泉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两条资源轴上,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些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作为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2)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多数较小,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分别占总种对的62.63%和77.89%。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一般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物种利用资源能力强且存在竞争关系;然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不同物种在环境资源的需求上产生互补,可以和谐共存;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仍较高,物种分布呈斑块现象;因此,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表明该植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之间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北京山区优势林分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段晓峰  许学工 《地理科学》2008,28(5):667-671
应用生态位理论,以北京山区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势林分的空间分布及其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基于GIS方法,建立优势林分空间分布数据库以及资源梯度信息数据库,分别采用Levins公式和Smith公式,在水分、热量、光照和土壤质量4维环境因子梯度上测定了研究区8个优势林分的生态位宽度,采用Pianka公式测定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Smith公式考虑资源可利用性,得到的生态位宽度更能客观地反映优势林分资源空间利用程度;研究区各优势林分重叠度普遍较大,反映了对环境要求的相似性及资源共享的趋势性。  相似文献   

16.
秦建成  高明 《山地学报》2003,21(6):702-706
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当今经济社会中最活跃和最普遍的现象,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进行调控,才能实现土地的持续利用。本文在生态位理论和系统边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定量分析了重庆市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研究表明,重庆市农用地与非农用地经济生态位差较大,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更加剧了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速度和强度。同时,从经济生态位的角度探讨了持续土地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位的湿地生态—经济功能评价与区划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维新  杨桂山 《湿地科学》2009,7(2):125-129
协调好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是当前湿地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从量化角度出发的湿地功能评价与区划方法研究也日显重要.以生态位理论为基础,定义了湿地功能的生态经济位,并以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为例,构建综合生态经济位模型,探讨如何利用生态经济位对湿地生态、经济功能的发展态势进行全面评价,并研究湿地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方法,以期为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干旱地区水分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文章分析了沙地植物的水分利用状况,通过扩展经典生态位理论的内涵,用数学抽象方法定义植物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为其水分最适生态位点与现实生态位点的贴近度,建立了响应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方法,依据试验观测结果进行了植物水分生态位适宜度过程的计算分析,所获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文中有关数值模拟试验研究结果为干旱区无灌溉条件下人工植被的营建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和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郑衡泌  陈文龙 《地理研究》2010,29(4):757-766
民间信仰区域分异,前人的研究多数定位于有方言差异的大尺度区域。但无方言差异的小尺度区域内,人们对神祇的信仰和供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利用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对泉州市东海镇三个不同村落(蟳埔、宝山和法石)的民间神祇信仰情况进行微观分析。结果显示,在无方言差异的小尺度区域内,影响神祇在区域内生态位宽度的最主要因素是神祇功能与这个区域产业类型的相关程度。神祇的功能与区域内产业类型的相关程度是影响民间信仰神祇区域分异的重要因素。区域间产业类型的分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因此,特定功能神祇的区域分异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由生态位宽度测度模型计算出的民间信仰神祇生态位数据与神祇在三个村落的分布及影响的实际情况比较契合,生态位理论应用于民间信仰神祇的区域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生态位理论在昆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的效益及潜力可用土地利用的生态位来描述。借助生态位理论,通过分析昆明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模型,计算了昆明市1999~2006年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昆明市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位差较大,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更加剧了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速度和强度;农用地内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位宽度,耕地和牧草地最高且逐年增加,而林地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昆明市需要依靠内部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来提高农用地生态位,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