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豫陕晋金三角”金矿成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豫陕晋金三角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该金三角的成矿条件极为优越,处于多构造体系复合区间,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强烈、控金断裂系统网络交织、金源层(体)广布,所以金的成矿类型繁多,金矿床星罗棋布,文章对该区金矿成矿作专题探讨。  相似文献   

2.
龙鹏 《地质与勘探》2019,55(S1):357-364
微细浸染型金矿是我国华南低温成矿域的重要矿床类型之一,尤其集中产在扬子地块西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弧后裂陷盆地,该地域素有滇黔桂“金三角”之称。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新发现老寨湾金矿、堂上金矿、斗月金矿、峨里金矿、细掌金矿等一批金矿床,亟需开展成矿条件综合研究,分析成矿潜力,明确找矿方向。本文在完成云南省广南地区1:5万矿产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典型的金矿床(点)进行详细地质调查,并结合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分析该区微细浸染型金成矿条件,圈定了3处找矿远景区,为地质找矿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桂西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时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西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时代分析李泽琴,陈尚迪,李福春(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地质研究院,桂林541004)关键词金、微细浸染型、同位素年龄桂西金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金矿集中区桂西北一侧具代表意义的金...  相似文献   

4.
广南-富宁地区金成矿带典型矿床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臣兴 《云南地质》2008,27(3):293-301
广南-富宁区是滇东南金矿主要分布区,为滇黔桂‘金三角’一隅,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背景。研究典型矿床,了解、查明广富区金矿成矿特征和控矿特征,为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床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银洞金矿作为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发现的全隐伏超大型金矿床,累计查明金资源量260.45 t,矿体埋深在150~1 400 m之间,矿床金资源开发利用已有十余年历史,目前矿区仍处于外围和深部勘查阶段。通过对近年来矿床勘查、开发利用和综合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系统阐释了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成矿机制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及找矿模型,丰富了以层控型全隐伏水银洞金矿为代表的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理论,为实现区内金矿找矿突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豫陕晋金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产金基地,该区金成矿地质条件极为优越,处于多断裂构造体系及联合区间。区内金源层(体)广泛分布,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金成矿持续时间长,金的成矿类型多,形成一个完整的金成矿序列。跨豫陕川鄂巨型莲花状构造对该区金矿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名的小秦岭金矿密集区、熊耳山、桐柏山、黄石、宜昌等金成矿区及安康一丹江砂金矿密集区均受该莲花状构造控制;晋渭多字型构造控制了中条山金(铜)成  相似文献   

7.
者桑金矿床处在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中,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及表生氧化期,黄铁矿及毒砂为矿床的重要载金矿物。通过岩相学特征、标型矿物研究,发现热液成矿Ⅰ阶段中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热液成矿Ⅱ阶段为金矿化最主要阶段,主要载金矿物为黄铁矿。黄铁矿呈胶状、细粒状、破碎状;毒砂呈粗粒板柱状,维氏硬度偏低为其载金标型。晶胞参数测试表明,黄铁矿a值在5.4300~5.4325之间,成矿Ⅰ阶段至成矿Ⅱ阶段a值逐渐变大。载金毒砂明显富S、Co亏As,导致b、c、β均低于理论值。各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及毒砂中主量、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组成呈现一定变化规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富含有机质的围岩。者桑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8.
天池金矿产于川甘陕“金三角”。含金层位为泥盆纪地层。该金矿具有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和热液蚀变“四位一体”的控矿特征。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7,26(2):165-174
滇黔桂金三角区赋存峨眉山玄武岩组(含底部大厂层)和龙潭组含矿的岩性,主要是玄武熔岩、凝灰岩和含凝灰质、炭质的岩石,一些研究者将其归入“卡林型金矿”。本文提出应从“卡林型金矿”中剔除,另行命名为玄武岩金矿。因地幔柱成因的玄武岩,自有其独立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右江盆地与美国“大盆地”卡林型金矿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示踪、成矿时代和成矿模式的对比研究,表明美国"大盆地"与我国右江盆地(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包括:(1)矿集区均位于某一盆地范围内,大地构造演化史类似,均经历了大陆裂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挤压造山→伸展变形等过程.成矿发生在造山后的伸展阶段;(2)矿床成带分布和聚集,容矿岩石以含钙质沉积岩为特征,与岩浆岩没有成因联系,同生正断层和构造高点是重要的控矿构造;(3)成矿作用相似,热液蚀变具特征的去碳酸盐化,含砷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金以显微-次显微状赋存于黄铁矿的富砷环带中;(4)成矿流体具中低温,偏还原,弱酸性的特点,同位素示踪表明流体和物质来源比较复杂,没有单一的来源;(5)矿集区内矿床形成于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表明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统一的动力学背景;(6)均缺乏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成矿模式.同时,两地的卡林型矿床也存在若干差异:①成矿前的构造背景复杂程度不一样;②赋矿地层层位不一样;③成矿时代不同;④成矿模式中关注的重点不同.根据两国卡林型金矿对比的结果,认为我国滇黔桂"金三角"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成矿模式仍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丁选明  刘汉龙 《岩土力学》2011,32(Z1):260-264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简称PCC桩)由于具有较大的内、外壁摩阻力,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表现出与一般实心桩不同的静、动力特性。采用建立的解析公式,对PCC桩、等截面积实心桩和等外直径实心桩3种桩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桩端阻力相对较小时,3种模型位移幅值差别不大;当桩端阻力较大时,3种模型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存在较大差别;等面积实心桩位移幅值比PCC桩稍大,而等外直径实心桩的位移幅值比PCC桩稍小;位移相频曲线呈现等间距的震荡,实心桩的震荡峰值比PCC桩要高,且震荡峰值对应的频率各不相同,PCC桩出现震荡峰值的频率比实心桩小;3种计算模型动刚度震荡幅值差别较大,等直径实心桩的动刚度最大,等面积实心桩次之,PCC桩最小;等直径实心桩的虚部最大,PCC桩次之,等面积实心桩最小,振动过程中等直径实心桩桩顶阻尼最大;等面积实心桩的速度导纳最大,PCC桩次之,等直径实心桩最小。PCC桩充分发挥了单方混凝土的性能,比等截面实心桩具有更小的动力响应,比等外径实心桩更节省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王辰霖  张小东  杜志刚 《岩土力学》2019,40(6):2140-2153
应用三轴加载煤岩渗流试验装置,对预制贯通裂隙煤样开展循环加卸载轴压渗透率试验,分析循环加卸载轴压作用下预制裂隙煤样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隙煤样渗透率与轴压呈负指数函数关系,渗透率对应力敏感性随加卸载次数增加而降低。加载阶段渗透率差值与卸载阶段渗透率差值随加卸载次数增加而降低,渗透率差值与应力敏感性系数呈正相关性。加载阶段与卸载阶段渗透率存在明显差值,渗透率产生明显损失量,其随加卸载次数增加而降低。竖直裂隙煤样渗透率与应力敏感性系数明显高于水平裂隙煤样与完整煤样,水平裂隙煤样渗透性与完整煤样渗透性相差不大,但水平裂隙煤样应力敏感性系数高于完整煤样。竖直裂隙煤样渗透率差值与渗透率损失量明显高于水平裂隙煤样与完整煤样,水平裂隙煤样渗透率差值高于完整煤样,但两者渗透率损失量相差不大。循环加卸载轴压结束后,完整煤样渗透率损失率最大,水平裂隙煤样渗透率损失率居中,竖直裂隙煤样渗透率损失率最小;竖直裂隙煤样渗透率恢复率最大,水平裂隙煤样渗透率恢复率居中,完整煤样渗透率恢复率最小。  相似文献   

13.
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在堆山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垃圾堆山造景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有效处理及利用建筑垃圾的新方法,然而地基基础沉降和山体稳定性是建筑垃圾堆山造景中山体设计的关键.现利用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对山体在自重载荷作用下的沉降和稳定性进行实体模型仿真计算,并与工程常用简化计算进行比较,两者结果基本一致.并在有限元计算中,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中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编制了山体塑性判别程序,进而对山体堆填过程的沉降和稳定性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对山体的施工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这将为类似工程山体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基坑水土压力计算新图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经典的土力学理论计算基坑的水土压力时所得数值和基坑结构上的实测值相差很大,分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最重要原因是地下水渗流对基坑土压力的影响,由此提出了考虑地下水渗透力的水土压力计算新图式。该图式对非均质土层基坑工程及边坡工程均适用。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根据新计算图式所求得的水土压力值和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黄土坡面侵蚀特性研究对于铁路边坡及路基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银西高铁董志塬段某路基护坡坡面冲刷试验,获得了不同冲刷历时、冲刷流量、坡度等条件下的坡面冲刷结果,并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坡面产沙规律、坡面产沙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坡顶和坡底比坡面中部更易受侵蚀;30°~60°斜坡在较小的冲刷强度下也能产生较明显的侵蚀沟,宜采取45°左右的多级矮坡来减弱侵蚀强度。(2)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试验工况水流主要处于过渡流区;平均流速与冲刷流量、坡度呈幂函数关系;达西阻力系数与冲刷流量、坡度呈负相关,且与雷诺数相关性较低。(3)平均含沙量随冲刷流量与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历时近似线性增加,约20 min以后,含沙量基本稳定,此过程为坡面沟道发展阶段。(4)坡面侵蚀产沙量与侵蚀切应力、有效水流功率都呈正相关,与前者近似呈线性增大关系,而与后者近似呈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含交叉裂隙相似材料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用Abaqus对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进行应力分析,研究了含交叉裂隙节理岩体单轴压缩下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交叉裂隙的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30°、45°时,主裂隙是裂隙扩展及破坏的控制裂隙,此时含交叉裂隙岩体强度高于含单向裂隙岩体,是由于主裂隙裂尖最大环向应力σθmax低于单向裂隙;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0°或90°时,次裂隙是控制裂隙;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0°时,大部分次裂隙裂尖σθmax及裂尖最大应力强度因子KⅡmax高于单向裂隙,因此,此时大部分含交叉裂隙岩体强度低于含单向裂隙岩体;在主裂隙与加载方向呈90°工况组中,主、次裂隙夹角为45°时,次裂隙裂尖KⅡmax最大,所以此工况组中此时强度最低。  相似文献   

17.
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基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土工织物加固软土路基的效果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比计算表明,土工织物对软土路基的加固有明显的效果,可使路堤的安全性提高20%以上,使侧向位移减小15%~25%;土工织物对竖向沉降影响的大小则取决于路堤的宽度及土性参数;固结阶段的侧向位移会由于竖向沉降的大幅度发展而发生回缩,工程中需要采用较精密的仪器来探测这种回缩现象;仅铺设土工织物对路基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影响不大,若要加快孔压的消散,可与塑料排水板联合使用;为了更好地发挥土工织物的加固效果,土工织物应尽量布置在高应力区域。分析后认为,传统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很难合理地反映土工织物与土之间的变形协调关系,也较难正确地反映土工织物的受力状态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源组成及其变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环境同位素、水文分割法和相关分析研究表明,祁连山区降水、冰川雪融水和基岩裂隙水通过出山口地表径流补给构成黑河流域走廊平原地下水主要补给源,具有年际和年内丰枯动态变化规律,与祁连山区降水量和气温的关联度分别为0.97和0.79,与平原张掖站降水量和气温的关联度分别为0.43和0.60。在自然径流条件下,祁连山区降水量变化是改变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的主导因素,约占91%权重;气温变化是重要影响因素,约占9%权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祁连山区各补给源处于偏丰期。因此,近年来走廊平原地下水补给量相对50年代减少27.1%,人类活动是重要影响因素,急需加强科学调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岩体为什么有利于成矿”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旗 《甘肃地质》2013,22(4):1-7
2012年在西安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系统地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现象和理论。笔者从另一个方面探讨小岩体成矿的理论问题.但是仅涉及与花岗岩有关的小岩体成矿问题,不涉及镁铁和超镁铁质小岩体成矿的问题。关于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可以从3个层面上去探讨:第一个层面是小岩体成大矿。小岩体成大矿是事实,也是特殊的事实。绝大多数小岩体不成矿,少数小岩体成小矿,个别小岩体成大矿。第二个层面是小岩浆大流体成矿,基本思想是:小岩浆无流体不成矿,小岩浆有小流体成小矿,小岩浆有大流体成大矿。因此,笔者认为成矿的根本在于流体的大小。第三个层面是流体成矿。如果不考虑岩体的因素,只要有大流体即可成大矿。文中指出,从小岩体成大矿,到小岩浆大流体成矿,到流体成矿。表明成矿的本质在流体,无流体不成矿,有流体才可能成矿。流体是成矿的必要条件.温度是成矿的充分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满足了这两个条件才能成矿。  相似文献   

20.
以笔架山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矿床精细解剖基础上,利用辉锑矿金属矿物ICP-MS分析,指示成矿流体来源和性质。研究结果显示,辉锑矿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高,Tb、Dy、Eu呈显著的正异常,显著的正异常稀土配分模式,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的稀土配分模式具有相似性。此外,辉锑矿矿物以其强Sr和Ba正异常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中高含量Sr和Ba的特征一致。辉锑矿矿物的Y/Ho比值变化较大,其比值随辉锑矿的氧化程度增大和产出海波高度增高而逐渐增大。对比不同流体系统的Y/Ho比值发现氧化程度较大和海拔较高的辉锑矿Y/Ho比值与现代海水的Y/Ho比值接近,氧化程度较低的辉锑矿Y/Ho比值与莲花山岩体Y/Ho比值接近,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是岩浆与大气降水不同程度的混和。H-O同位素研究显示出成矿热液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Pb同位素显示壳、幔源多源铅的特征。S同位素表明辉锑矿的S主要为生物与岩浆热液来源硫的混合。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是一个受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位于岩浆远端的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