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东省国土资源调查研究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来明 《山东地质》2000,16(1):12-16,50
国土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综合性调查。山东省开展国土资源调查研究的重点是对基础地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农业地质、地质环境进行系统的调查评价和科学规划,为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地质文化村是地质行业服务乡村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环境涵养的创新模式,通过挖掘并融合村落地质文化、地球科学和人文资源内涵,策划设计科普研学、休闲旅游和产业发展方案,助推乡村经济发展。以在建的北京延庆区水泉子地质文化村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初步查明其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和富含微量元素土壤的分布特征,做出综合评价,为研究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结构布局和特色农产品开发等提供指导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质量尚好,整体为中等以上;土壤环境质量为极佳的清洁级;土壤综合质量以良好为主,部分可达优质级;土壤特色组分丰富,锌、钼、锰等微量元素含量整体富集程度较高。研究区具备优异的土壤条件,适宜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建议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并探索其与基础地质资源、乡土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村落农业经济、生态旅游发展,助推地质文化村多元化、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外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国外资料为基础,较系统地论述了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特点、目标、原则和任务,指出了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未来发展趋势.生态地球化学填图的任务包括4个方面;土地合理利用和区域规划研究、环境地球化学基准调查及其与健康关系研究、矿产资源预测和农业地球化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地球科学进展》1987,2(1):36-37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建于一九五六年,是在原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工作站和黄土试验站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一个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机构。 科研方向任务:面向黄土高原,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任务,开展水土流失规律预测预报和防治途径;土壤、土地资源的评价和合理利用;植被恢复的理论与技术;旱作农业增产体系和依据等方面的研究,为黄土高原农林牧综合发展和根治黄河服务。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的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展开。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应用遥感等先进技术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获取准确、可靠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图件,为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等各项土地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许昌市在2007年启动过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但评价成果局限于城市环境,未涉及空间、资源、灾害等要素,且研究程度较浅。许昌市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支撑。许昌市城市地质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1∶5万~1∶2.5万工程地质调查和局部更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调查;查明30m以深地下空间资源潜力;在深部地热资源禀赋较好地段,开展1500m以深松散层及埋藏型碳酸盐岩热储条件调查评价;调查地下水环境效应、应急水源地,进行地下水环境监测与环境风险管控研究;发掘161万亩富硒土地开发特色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潜力;评估、整合禹州华夏植物群省级地质公园、大鸿寨风景区等地质旅游资源;探测城区隐伏断裂构造活动性、古河道分布特征调查;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及无害化利用,支撑许昌"无废城市"建设;建设地质信息平台和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为许昌市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全过程提供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7.
顾金秋 《浙江地质》2000,16(2):53-58
萧山北部地区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从氮磷钾的合理配比和微量元素合理施用方面为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制定农田耕作层的保护措施,控制化肥施用,实行平衡施施肥,降低农田灌溉水的污染,充分发挥肥效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土地资源,实施“沃土计划”;根据农业地质的基础资源进行了农业环境保护区划,将本区划分为沿江陆域岸线保护带,萧山南沙大堤保护带和农业环境保护区,并提出要中强钱塘江海堤建设,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许敏 《山东地质》2008,(11):19-20
随着档案法规的逐步完善,依法治档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在开展土地管理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土地档案资料,而土地档案又给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土地信息和依据,这些丰富的土地信息和依据来源于土地档案的记载、存储。土地档案对依法管地、合理开发用地、地籍调查、权属确认、解决土地纠纷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凤梅  黄长生  赵信文 《中国地质》2019,46(S2):102-109
在对最新的水工环地质调查资料和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湾区三极之一的广州市为重点,编制了地学专业综合图集——《支撑服务广州市规划建设与绿色发展资源环境图集》。《图集》收集和整理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粤港澳湾区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等,经二次开发研究,以通俗易读或图或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图集》整体分为序图、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适宜性评价、城市规划建设应关注的重大地质安全问题、产业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的优势地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需要重视的资源环境状况和基础地质条件类图件6大类,共53张图,并提出了助力大湾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用水安全、旅游产业发展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等五方面的地质建议,有效服务了广州国土空间规划与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沈骏 《浙江地质》2009,(9):45-47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自2007年7月起,各地组织落实开展土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特大型矿床与异常成矿作用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通过对美国BigMoose湖鱼类死亡和德国莱茵河流域Cd污染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例案分析 ,就中国将要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指出中国正在进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项目 ,其实质是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填图。进行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时 ,战略上应以跨生态系统的江河流域为重点 ,尤其对沿长江流域分布的镉异常 ,沿江各省应有全局观念 ,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 ,进行镉异常的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战术上 ,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 ,充分考虑大气生物水土等层圈各项预警指标的协调一致。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区域地球化学资料 ,开展区域生态地球化学预警研究 ,不但有可能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在国际上继续占有重要地位 ,而且还将为勘查地球化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贵州耕地主要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数据资料,统计了全省454431件表层耕地土壤样品中21种化学元素和有机质含量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其置信范围值。总体来看,贵州省耕地土壤有机质、N、P等养分的背景值较高,K的背景值略低;Se、Ge特色元素的背景值较高,表明我省具有发展富硒、富锗特色农业的巨大潜力;As、Cr、Hg、Pb等环境元素的背景值较低,但Cd的背景值略高,在耕地开发利用时应关注其安全性。贵州省耕地土壤化学元素背景值的统计对全面认识全省耕地土壤养分质量、环境质量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制定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法规及地方标准的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盼盼 《地质与勘探》2024,60(3):505-514
冀北地区是河北省矿产资源重要聚集地之一,成矿条件优越,其中中-酸性侵入岩体与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密切相关。然而,大量的第四系覆盖压制了一些深部及隐伏弱异常成矿信息,使得常规化探方法在该覆盖区提取效果微弱。本文运用奇异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冀北1:20万水系沉积物常量元素化探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区内成矿元素弱异常,并将其与未进行奇异性处理的结果进行对比。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物化探资料圈定覆盖区内与中-酸性侵入岩体有关的异常区,对成矿作用、成矿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以期揭示区内元素富集规律。结果显示,上述组合方法可以有效提取元素弱异常并进行成矿有利区圈定,并且圈定位置与已知岩体位置、区域构造条件相吻合,共圈出隐伏异常点7个,推测其为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4.
1999~2001·勘查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奚小环 《物探与化探》2003,27(1):1-6,12
1999~2001年,勘查地球化学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在中国西部以资源调查和评价为主推进区域化探,在中国东部以环境调查和评价为主启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填图,逐步形成新世纪勘查地球化学资源与环境并重的发展格局.与此相适应,提出了资源潜力地球化学评价与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为主导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是目前化探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是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的关键。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上游汇水盆地物质的天然组合,在化学成分上与上游汇水盆地岩石组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水系沉积物中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含量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特点,采用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发现,利用常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分区标准化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并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以成矿成晕元素标准化数据的因子得分圈定矿化类型综合异常,集中体现了矿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6.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化探异常信息识别是化探数据分析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也是化探数据在资源勘查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的最重要原因, 前人对化探异常信息识别做过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主要关注化探示踪元素的含量, 近而根据含量指标计算异常阈值, 而对示踪元素在空间中的分布特征关注较少。本文选择 1: 20万比例尺的克拉玛依幅为研究区, 根据区内金矿的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选择Ag、As、Au和Sb等4种元素为本区内金矿的示踪元素, 以地球化学元素分散晕形成理论为依据, 使用GIS技术和Matlab软件绘制研究区内4种金矿示踪元素的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图。结果表明, 与传统阈值方法得到的化探异常图相比, 本文得到的化探异常图能够更好地指示研究区内已知金矿。  相似文献   

18.
岩石中元素背景值变化对地球化学成矿预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志中  谢学锦 《中国地质》2006,33(2):411-417
勘查地球化学是利用元素在各种介质中的含量变化来进行找矿勘查,因此,地球化学填图是勘查地球化学的最基础性的工作,正如地质图对于地质工作的重要性一样。在利用地球化学进行找矿预测过程中,元素在不同类型岩石中背景值的变化会对预测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利用中国西南地区76种元素编图的数据进行成矿预测过程中,将元素分成两类:一类是岩性变化对成矿预测影响较小的元素,这类元素的各类岩石最大背景值与预测区的异常下限比值小于1,且岩石中背景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比值也较小,一般小于4。这些元素包括Hg、Cd、Sb、Au、Sn、 Mo、Ag、U、Pb、Bi、W,它们都是地球化学方法应用最有效的矿种。另一类是岩性变化对成矿预测影响较大的元素, 这类元素有Pt、Co、Cr、Cu、Ni、V、Ti等,其岩石中的最大背景值与异常下限比值大于1,且岩石中的背景值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大于8。以Sn和Cu两种元素为例,Sn属于岩性变化影响较小的元素,西南地区的Sn矿床与Sn地球化学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很好。而Cu属于岩性影响较大的元素,西南地区的Cu矿床分布与西南地区的巨大的 Cu地球化学异常对应关系较差。对于这组元素,应采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压制不同背景的干扰,从中提取出矿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贵州西部茅口组石灰岩地层广泛分布,岩溶发育强烈。通过收集资料、野外地质调查、试验和钻探等手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贵州西部茅口组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岩溶发育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具有不均匀性。平面上呈现研究区中部的六盘水区域岩溶发育十分强烈,西部的威宁地区发育相对较弱的规律;垂向上呈现随着茅口组灰岩埋深的增大,岩溶发育程度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该研究结果对今后贵州西部岩溶区重大工程建设、岩溶灾害的治理及岩溶地质环境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