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腾格里沙漠治理40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兆华 《中国沙漠》1997,17(3):219-225
先父刘慎谔曾于50年代领队到宁夏中卫沙坡头建站,承担包兰铁路的治沙科研任务。嗣后受聘为我院治沙队副队长,负责指导科研工作。他曾多次到沙坡头视察和指导,从中人们受益匪浅。值兹他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草撰此文,以纪念他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2.
同志们:这次全国治沙工作会议,是国务院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治沙工作的指示,总结交流治沙工作经验,讨论全国治沙十年规划,落实治沙任务和政策措施,表彰治沙先进单位和治沙劳动模范,对下一步治沙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治沙工作非常重视,近一个时期,中央领导同志对治沙工作作了许多重要批示,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治沙工作。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又向我们  相似文献   

3.
报道:在全国治沙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传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对宋任穷同志关于防沙治沙调查报告的批示。批示说: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那样的地方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人掉队,应该说这些人有强烈的事业心,加上领导以身作则”。陈俊生同志在讲话中也高度赞扬了这一批长期投身于治沙事业的科技工作者:他们对中国沙漠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考察,为国家决策提供了依据,和有关部门配合,进行铁路、公路防沙、农田防治及沙地开发利用等具体方法与措施的研究,并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兰州沙漠研究所在治沙事业上立下了功劳,对他们的成绩应该肯定。在全国治沙工作会议期间,与会全体代表参观访问沙漠所后,也深深地体会到,这是一支为防沙治沙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队伍,也是一个富有献身精神的先进群体,他们的治沙业绩无愧于“全国治沙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4.
同志们:这次全国治沙工作会议是国务院召开的。这是建国以来全国第三次治沙工作会议。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治沙工作非常关心,非常重视。1989年,宋任穷同志对我国防沙治沙情况作了深入调查,并写了一份调查材料,对治沙工作提出了建议。江泽民、李鹏、陈云同志作了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5.
全国治沙工作会议:建国以来,各地沙区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治沙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值此全国治沙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我们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为我国治沙事业  相似文献   

6.
裘善文 《地理科学》2009,29(6):938-938
中国著名沙漠学家吴正教授,作为1959年中国科学院组建治沙队的首批队员,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潜心中国沙漠的调查研究和室内外观测试验,取得丰硕成果,成绩斐然。新世纪以来,继出版风沙地貌与治沙工程学(科学出版社,2003)科学专著后,今又出版了中国沙漠及其治理(科学出版社,2009)一书。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沙漠50年的科研与实践成果写成的经典科学论著,由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4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7.
张文明 《中国沙漠》1994,14(1):97-98
关于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设想《1991—2000年全国治沙工程规划要点》提出,“为了实现科学治沙,达到综合治理、综合开发的目的,需要分不同类型区进行科学试验,建立试验示范区。”今后在9大试验示范区建设20个试验示范基地。近两年来我多次深入...  相似文献   

8.
生态经济型防风治沙体系优化配置技术规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辉  刘千枝 《中国沙漠》1996,16(4):368-373
通过对景电灌区农林业生产状况、自然环境条件、以及风沙危害程度的实地调查,应用系统工程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研究提出:景电灌区防风治沙工作应该走系统工程和生态经济相结合的道路,以封沙育林草为主导措施发展沙区自然植被系统,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工程治沙系统,并营造和发展人工生态经济型林草植被系统。通过这三大子系统的合理搭配和联合交互作用,使新灌区形成新型的生态经济型防风治沙体系。文章就该体系的合理配置问题及建设技术规程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涛 《中国沙漠》2022,42(1):1-4
防沙治沙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国家层面上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大规模社会经济活动的展开,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牧场、公路、铁路、渠道、乡镇村落和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都面临着风沙危害,需要积极应对,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而面对沙漠科学基本空白的科研工作者们,则需要在形成防沙治沙关键科技支撑的同时,发展中国沙漠科学,这就是20...  相似文献   

10.
<正> 我旗是全国防治荒漠化重点重点旗县之一,在1730万亩土地中,沙化面积74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2.8%,已直接影响到全旗生产和经济发展。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旗各族人民在党的开放政策指引下,坚持走群众治沙和专业治沙、工程治沙和生物治沙相结合的路子,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了一些措施和  相似文献   

11.
1959年1月,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在北京正式成立,在成立的大会上年仅廿八岁的朱震达作了大会发言,从此他将走进中国沙漠科学研究的队列。  相似文献   

12.
李并成  贾富强 《地理学报》2014,69(11):1718-1724
侯仁之先生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这一全新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他多次深入沙漠地区进行历史地理考察,对沙区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探讨,在学科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丰硕成果。他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沙漠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过程及其演变规律,而且也为今天西北地区防沙治沙以及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历史借鉴。他的学术思想及业绩,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朱震达 《地理研究》1984,3(1):30-33
沙漠科学是一门新成长起来的学科。回顾沙漠研究所25年来的历史,从它的诞生、成长到发展,竺可桢教授无论在学术上,科研组织工作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沙漠研究所的前身)的每次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竺老都亲自参加进行指导,而且还多次亲临沙漠现场考察。至今我们沙漠科学工作者无论在茫茫沙海中考察或在炎日风沙中定位观测或在国际沙漠学术活动的讲台上,总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竺可桢教授。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利的中国沙漠化治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3 824组简单专利族为数据基础,揭示国内沙漠化治理技术类别分布和主要领域。通过阅读专利摘要或全文内容,采用自下而上的聚类方法将当前专利划分为沙漠化判断、治沙、沙产业3个大类,监测与评价、科研仪器、生物治沙、机械治沙、化学治沙、综合治沙、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和综合性利用10个中类,更细分至机械沙障等31个小类。根据专利数量认定的4大主要技术领域为沙区药用食用植物资源的种植(45%)、植物资源精深加工(9.68%)、各种农林机具加工机械及配件(10.3%)和机械沙障(13.91%),占总量的78.89%,专利领域分布集中。对主要技术领域采用内容分析法,提取植物、加工制品、机械、沙障等的信息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目前专利技术中的尚待发展之处,可为全面认识中国沙漠化治理技术提供专利视角的参照。  相似文献   

15.
1991年7月29日至8月2日国务院在兰州召开了全国治沙工作会议。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负责人,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治沙先进集体的代表,治沙劳动模范,以及部分治沙科技专家共300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共商治理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的大计。国务委员陈俊生出席并主持会议开幕。  相似文献   

16.
《地理教学》2004,(7):1-3,10
原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本刊名誉主编褚绍唐教授,因病于2004年6月17日与世长辞了。我们失去了一位为我国现代地理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地理教育家,失去了一位让我们永远尊敬和感念的恩师。褚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勤奋敬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还在伏案工作,倾其心血著书立说。他诚笃待人、高风亮节,深得同行和后辈学子的敬仰和爱戴,他是我国地理教育界的楷模。我们以沉痛的心情悼念褚绍唐先生,并特刊此文,表达我们的追思与怀念。  相似文献   

17.
1991年8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91)54号通知转发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关于治沙工作若干政策措施意见。通知指出《关于治沙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转发给有关部门,遵照执行。现将《关于治沙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全文刊登于下:为了防止土地沙化,加快治理沙漠化土地,合理开发利用沙区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经全国治沙工作会议讨论研究,对有关治沙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为总结三十多年来,特别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以来的治沙经验和科研成果,交流国内外沙漠、沙漠化防治的信息,提高三北地区治按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者的理论水平,由中国地理学会沙漠分会和宁夏林学会,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沙漠科学研究站联合举办的“三北地区治沙讲习班”,历时四十天,于今年元月五日结束。  相似文献   

19.
<正> 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建于1959年4月3日,是原中国科学院治沙队在西北五省(区)及内蒙古分设的6个治沙站之一。隶属省林业厅领导。1980年在本站基础上建立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从而成了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永久性试验基地。站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民勤西沙窝,面积1200公顷。治沙站现有职工55人,其中中高级科技人员30人,技术工人25人。建站40年来,经几代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巴彦淖尔盟沙漠学会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末在五原县防沙林场召开,会议交流了一年来的治沙经验,与会代表考察了五原县防沙林场的治沙成果,总结了在沙丘中、上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