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海面波动特征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海面变化的资料数据进行全面搜集,其中包括12条原始曲线和 600多个标志物点的多项信息,通过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与手段的运用,拟对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海面变化小尺度波动进行对比研究,并得出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海面波动的一系列特征。初步建立起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海面随时间变化的波动序列,即:大致以 6500aBP为界, 6500aBP之前海面在波动中快速上升;6500aBP之后海面波动频繁,变化幅度减弱,但其变化的总趋势呈现出在波动中微微上升的特点。中国东部全新世以来海面变化从总体上来讲共经历了 9个周期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
上海东部地区全新世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和古气候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通过对上海东部地区南汇鹤鸣Hm孔、东海Dh1井、高桥G2孔3口钻井全新世地层的孢粉研究,划分出5个孢粉组合带和3个亚带,恢复了本地区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波动的5个阶段:第1阶段为针阔叶混交林-草地,反映气候温凉略湿(前北方期);第2阶段为含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和略干(北方期);第3阶段为以常绿栎类、栲属、杨梅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反映气候热暖潮湿(大西洋期);第4阶段是以栎、松、禾本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反映气候温暖略干(亚北方期);第5阶段是以落叶栎类、常绿栎类、松为主的落叶阔叶、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草地,反映气候温暖湿润(亚大西洋期)。这为本地区的地层年代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为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及古环境的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辉腾锡勒全新世中晚期环境变迁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辉腾锡勒湖泊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特征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中晚期以来气候环境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5390 a以来气候总体上由温湿转变为冷干,具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 5390 ~ 3970 a,以温暖偏湿气候为主; 3970 ~ 3300 a,气候仍为温和偏湿; 3300 ~ 2380 a,A/C比值明显降低,标志着全新世大暖期结束,凉偏干气候显著; 2380 ~ 1160 a,气候转为凉湿,为大暖期结束后一个特殊湿润时期; 1160 a以来气候向温凉偏干转变。   相似文献   

4.
何文雨  旺罗 《地质论评》2023,69(6):2308-2324
全新世(11. 7 ka BP)作为最年轻的地质年代,其气候变化相对晚更新世冰期稳定,但仍存在千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造成这些气候波动的可能有多种原因,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短尺度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分析,综述了全新世千百年尺度的气候突变的原因。全新世早期温度普遍升高主要与太阳活动变化有关,期间冰盖消融与海洋环流作用引起百年尺度的气候事件。全新世中期气温最高,但也发现多次干冷气候事件,主要为冰川活动导致。全新世晚期温度降低,主要是以火山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冷。其他因素如地球轨道参数、潮汐作用、冰川作用、海洋环流等在全新世各个时期对气候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5.
何文雨  旺罗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16-2023040016
全新世(11. 7 ka BP)作为最年轻的地质年代,其气候变化相对晚更新世冰期稳定,但仍存在千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造成这些气候波动的可能有多种原因,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这一时期的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短尺度的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通过对文献资料分析,综述了全新世千百年尺度的气候突变的原因。全新世早期温度普遍升高主要与太阳活动变化有关,期间冰盖消融与海洋环流作用引起百年尺度的气候事件。全新世中期气温最高,但也发现多次干冷气候事件,主要为冰川活动导致。全新世晚期温度降低,主要是以火山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冷。其他因素如地球轨道参数、潮汐作用、冰川作用、海洋环流等在全新世各个时期对气候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实测剖面、室内测试分析,笔者通过对山西宁武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湖相沉积地层的孢粉、易溶盐、pH值、磁化率、碳酸盐和粒度分析,探讨了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12400~10000aB.P.期间,显示气候干冷,但有逐渐变暖的趋势;210000~8000aB.P.期间,气候较温湿;38000~3000aB.P.期间,气候温暖;4距今3000aB.P.~现代,气候出现3次波动,整个气候向干凉方向发展。对山西宁武地区湖相沉积地层的进一步深入调查与研究,将会确定华北地区的全新世以来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赵志丽  王永  姚培毅  迟振卿  关友义 《地质通报》2011,30(08):1251-1255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腾格尔诺尔湖泊沉积、粒度组成、孢粉组合等特征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晚期1700aBP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1700a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700~1170aBP,气候温暖较湿润;1170~840aBP,为温干气候期;840~200aBP,气候转为温暖湿润,间有短期的冷干波动;200aBP以来气候以温干为主,晚期气候有向凉干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内蒙古中部腾格尔诺尔湖泊沉积、粒度组成、孢粉组合等特征的综合分析,重建了该地区全新世晚期1700aBP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1700aBP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700~1170aBP,气候温暖较湿润;1170~840aBP,为温干气候期;840~200aBP,气候转为温暖湿润,间有短期的冷干波动;200aBP以来气候以温干为主,晚期气候有向凉干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二连盆地早三叠世地层及孢粉组合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桂琴  徐晓峰 《地层学杂志》1999,23(4):263-269,T002
二连盆地曾被认为是缺失三叠纪沉积的地区。通过阿拉坦合力凹陷坦参1井的孢粉化石分析,首次证实了在二连盆地存在早三叠世地层。坦参1井的下三叠统的视厚度1 339m (井深558~1 897m ),以紫红色、棕红色的泥岩为主,夹灰绿色泥岩,向下岩性变粗,含砾泥岩、砂砾岩增加,与上覆侏罗系及下伏上二叠统皆呈不整合接触。井深700~1 896m 产以Lim atulasporites大量出现、Taeniaesporites具一定含量、出现Lundbladispora、Aratrisporites和Lueckisporites为主要特征的早三叠世孢粉化石组合。这一发现对重新认识二连盆地的地质发育历史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内蒙古中部辉腾锡勒湖相沉积剖面及好鲁库风成砂-古土壤剖面全新世地层的沉积特征及~(14)C、OSL测年结果进行了综合论述,根据岩性特征及测年结果确定了全新统的底界。对内蒙古中部全新统沉积序列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将其划分为3段:全新统下部(开始于12.5~11.4 ka,结束于8.2~7.0 ka)辉腾锡勒为灰黑色黏土、粉砂质黏土,沉积特征指示由冲积相转变为湖相沉积,湖面开始上升;好鲁库沙丘主要为中粗砂,为风成砂堆积。全新统中部(开始于8.2~7.0 ka,结束于4.5~2.3 ka)辉腾锡勒为灰褐色粉砂质黏土,富含有机质及双壳和螺类化石,为典型湖泊相发育阶段;好鲁库沙丘发育黑色砂质古土壤,气候温暖湿润。全新统上部(开始于4.5~2.3 ka)辉腾锡勒为黏土质粉砂,含植物碎屑,为湖滨相沉积,指示湖泊开始退缩;好鲁库沙丘为灰黄色中粗砂,沙丘重新活化,气候干旱。  相似文献   

11.
低温冷害是我区东部主要的农业灾害之一,本文统计分析了四十年来VEI≥4级强大山喷发指数与我区东部夏季(6—8月)低温的关系,发现了强火山喷发与本区夏季低温有较好的遥相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强火山爆发后当年或次年引起气温下降。平均下降幅度4.0—7.0℃,致使农业减产,减产率一般为20—25%。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砷中毒病区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年丰  汤洁 《世界地质》1999,18(2):83-88
内蒙古地方性砷中毒病区是1991年被发现和被确认的,它是中国第四个大的砷中毒病区。由于它具有一种“暴发”流行的假象,曾引起了社会上的震动。作者对砷中毒病区的地球化学环境进行了剖析,讨论了环境中As^3+、As^5+和甲基砷的形成、分布,及其与砷中毒的关系。指出饮水中的As^3+、甲基砷比其它价态的砷更具有毒性,它们与人群中的砷中毒呈正相关关系。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病区饮水水质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特颇格日图地区分布的大理岩出露于志留系徐尼乌苏组含砾砂岩或粉砂岩中,呈EW向线状断续展布,多数为似层状和透镜体状,且有相当一部分大理岩与蚀变超基性岩呈复杂的空间关系。大理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为向右缓倾型,REE总量低,具弱Eu负异常。微量元素数据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Th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等相对亏损。(87Sr/86Sr)0=0.7085~0.7100,平均0.7091。该区大理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的碳酸盐岩相似,其原岩应为沉积型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4.
徐馨 《贵州地质》1989,6(1):39-48
本文讨论一万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旋回及其时间序列,确定全新世冷暧时期。在综合各气候期划分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全新世气候变化事实,提出中国东部晚更新世—全新世气候期划分方案(见表8).  相似文献   

15.
鲍中义 《地质与勘探》2018,54(3):512-521
284东矿区位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北部,区内自发现金矿化以来,一直为民间开采,地质勘查无较大突破。本文通过研究以往地质资料以及野外地质踏勘,发现284东矿区以往勘查中可能存在漏矿现象,进而对已施工钻孔进行样品补取、分析,证实炭质千糜岩层为含金层位,新探获矿体走向长500m,最大斜深500m,金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含炭千糜岩层位严格受布尔罕特敖包逆断裂(F9断裂)控制,总体沿岩体和地层接触带分布,蚀变带分带特征明显;具有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的特征;区内金、银、铜、镍、铅丰度高、分异性强,Au、As组合高背景区呈北东向带状展布,与主控矿断裂一致,推测与含矿热液沿裂隙迁移、富集有关。通过对地质、物探、化探特征的综合分析,建立了284东金矿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提出地质找矿主线,为后期找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内蒙东乌旗地区岩浆活动与多金属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东乌旗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以华力西晚期与燕山早期最为发育。华力西晚期以酸性花岗岩为主,另有少量闪长岩。燕山早期侵入岩以二长花岗岩、黑云钾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花岗闪长岩。铅、锌矿化多与二长花岗岩有关,铁铜矿化多与黑云母花岗岩关系密切,而铜矿化多与闪长岩(或闪长玢岩)有关。本区与矿化或异常有关的各(斑)岩体,其铅、锌、钨、锡、银等成矿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维氏值几倍,因此,在相应地区寻找斑岩矿床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化石及其时代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产孢粉化石分属于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海金沙科孢子为主,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Cyathidites minor, C. gracilis, C. minutaestriatus, Appendicisporites problematicus, A.jonsonii,Pilosisporites verus, Impardecispora apiverrucata, I. purverulenta, Triporoletes reticulates, Aequitriradites echinatus等;中部孢粉组合则以两气囊花粉如Pinuspollenites, Piceaepollenites, Abietineaepollenites, Abiespollenites等占绝大多数,同时见少量被子植物花粉Asteropollis sp., Tricolpites sp.等;上部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略有减少,但仍占重要地位,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C. minutaestriatus,C. gushanensis, Impardecispora purverulenta ,Foraminisporites wonthagiensis, Aequitriradites verrucosus, Triporoletes singularis, T. reticulates, Polyporites? sp.等.上述孢粉组合大体可与松辽盆地登娄库组,黑龙江省东部城子河组、穆棱组,辽西地区沙海组、阜新组等对比,代表了中国北方早白垩世特有的植物群面貌,而其中Asteropollis, Tricolpites和Polyporites等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发现,可能暗示大磨拐河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巴列姆(Barremian)期-阿普第(Aptian)期,其上部可能上延至早阿尔必(Albian)期.  相似文献   

18.
虎拉林地区砂、岩金矿的空间位置关系十分密切。在虎拉林河上中下游及虎拉林岩金矿分别采取样品,结果表明虎拉林河砂金粒度大,分选较差,磨圆度差;砂金形态总体上以粒状为主;溶蚀系数均值小于1。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砂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是近源,与岩金矿关系密切且具有继承性。虎拉林岩金矿床的矿石中自然金颗粒粗大,矿体的上部遭到剥蚀,虎拉林河砂金主要来源于虎拉林岩金矿床,砂金可作为岩金的找矿标志。自然金化学-结晶温度图表明砂金的原生Au源为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冰芯与其它记录所揭示的中国全新世大暖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冰芯,孢粉,黄土,湖泊和海平面变化记录揭示出,在全新世时,我国曾发生过多次气候冷暖波动事件,其中最重在的事件是全新世大暖期,由于青藏高原在存在。造成了中亚地区大气环流的改变。形成了中国大陆复杂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季风气候,从而导致全国各地大暖期在起讫时间,变化幅度和持续时间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大暖期起讫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短。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在中国东部,大暖期起讫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变化幅度较小,反映出西部高海拔区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度和敏感度都比东部低海拔区域强,此外,不同区域的冰芯记录也有差异。古里雅冰芯记录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而敦德冰芯记录则与我国季风气候变化的趋势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