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究竟是什么?“天”和人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是我国历史上儒法两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风雨雷电、水旱灾害这些气象现象,一向被儒家看成是天的意志的表现,宣扬什么“畏天命”,而法家则认为这些都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提倡“制天命而用之”。所以,气象这个领域历来也是儒法激烈斗争的一个战场,“畏天”和“制天”之争成为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军石  齐相 《气象》1975,1(8):1-2
在战争中,如何灵活地利用气象这个自然条件,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以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是历代军事家十分重视的问题。战争的胜负,究竟是决定于天,还是决定于人?是“风云莫测”,畏天命而顺之,还是“风云可测”,制天命而用之?在战争中,是迷信天象,在它面前消极被动挨打,还是积极主动地认识和利用它去争取胜利?在这些问题上,儒法两家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研究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在气象工作中深入批林批孔,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加强战备,做好气象保障工作,是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对“感冒”的新认识劲松东北地区冬季寒冷且漫长,人们很容易患感冒,可以说.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感冒亦有新的认识。病虽小危害大人们都说感冒是小病。当然,与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相比,感冒确实只能算小病。然而感冒对人类的危害常常在“小病”...  相似文献   

4.
年1月初的一天,新民市柳河沟镇镇长李天林和主管农业的副镇长薛志恒来到新民市气象局,拜访了局长张振英及气象专家、气象科学技术人员,请他们为天时“把脉”,预测风云,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饱餐了一顿科技“偏饭”。柳河沟镇是沈阳著名的无公害珍奇果品基地,全镇大棚...  相似文献   

5.
“雅安天漏”研究 I:天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麓。由于特定的地理和地形条件所致,降水特多,夏季暴雨频繁,历来素有“天漏”之称。本文基于大量的“雅安天漏”(区域暴雨)个例资料,从气候、大尺度环流、物理量合成、地形作用和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安天漏”是在青藏高原东坡特定的地形作用下产生的特殊降水现象,其气候特征具有显著的中尺度特点,“夜雨”显著,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的物理量结构等方面,都有异于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地的暴雨。  相似文献   

6.
翻阅气象报刊,发现“像”与“象”这两个常见字混用的情况很严重。为什么会出现“像”“象”混用的现象,而编辑们层层把关还没把住呢?原因有两条:一是有的编辑迷信辞典、字典等  相似文献   

7.
按中国气象学会的指示并贯彻中国科协关于组织“1996‘五·四’科技传播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省气象学会组织了60名高中一年级的中学生来我局对他们进行一场有意义的科技传播科普活动。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科技殿堂’迎接青少年”。省气象学会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请高级工程师、学会副理事长、省气象台李文彬台长给学生们进行了生动的大气科学基本知识的讲课,同时组织同学们参观气象预报制作过程和我省气象现代化建设装备的情况,使学生们有机会知道我省气象现代化状况,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为祖国科技事业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8.
5月是云南省楚雄等地区的大春作物的关键时期,这个月的雨量多少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收成。因此,作好5月份雨量的长期预报,对大春作物的布局有着重要的关系。关于预报5月雨量的问题,群众经验有“观土黄识雨旱”、“土黄天有干、烂之分,干土黄雨水少,烂土黄雨水多”。所谓“土黄天”是指“霜降”节令前3天加上“霜降”节令的15天,共18天的时间。这段时期是云南地区从雨季转为干季的过渡季节,而5月却是干季转为雨季的过渡季节。我们以群众经验  相似文献   

9.
锣鼓喧天 ,歌声豪迈。 4月 1日 ,四川省气象局多功能厅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机关、直属单以及离退休职工欢聚一堂 ,他们有的笑容满面、有的眉飞色舞 ;他们以热烈的掌声为正在四川省“气象文化周”启动仪式上表演的领导和同志们喝彩。四川省气象局机关、直属单位离退休职工“红霞”表演队出场了 ,她们表演的节目是腰鼓 :“欢乐的四川气象人” ,由二十七位离退休职工组成 ,经过十五天封闭式训练的表演队 ,他们身穿镶有金边的大红彩绸服装 ,斜跨腰鼓、摔动鼓槌 ,前后穿梭 ,变换着队型 ;鼓槌在上下摔动的同时 ,发出了时快时慢、时强时弱的悦耳声…  相似文献   

10.
张志尧  张志敏 《气象》1975,1(8):10-11
晴好的夏天和初秋,在黄昏和凌晨,经常可以看到天空中显现出一条青一条白有时呈粉红色的光带,温州地区俗称“蓝冲”。浙江北部、江苏一带称为“青虹(音jing)白虹”;福建、广东、广西称为“青龙卷”天缆”“青气”等等。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看天经验,对“蓝冲”与未来天气变化的关系,也有不少描述。例如:“上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技》1975,(2):2-5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远在西周我国农作物品种已有“百谷”之多,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我国古代气象学是劳动人民适应农业生产和战争的需要,在与天斗、与地斗、与儒家反动“天命论”斗的过程中,逐步产生的一门科学。历史上,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气象科学的发展。在劳动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创造科学的基础上,法家的政治路线和朴素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气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特约记者徐凤莉 记者何军报道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气象报“云海”副刊和月末版“四季风”的质量 ,满足各层次读者的需求 ,使其更具气象特色 ,又贴近读者 ,9月1 8~ 2 0日 ,中国气象报社在我省葫芦岛市海洋气象台召开了中国气象报副刊“云海”和“四季风”研讨会。来自全国 1 4个省市的编辑、记者、通讯员共 2 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气象报社副社长罗晓勇、总编辑林完红参加会议并讲话 ,辽宁省气象局局长宋达人专程到会表示祝贺。罗晓勇副社长要求与会代表们围绕主题 ,充分研讨 ,多提意见和建议 ,为提高副刊“云海”和“四季风”的品味…  相似文献   

13.
人们只要翻开年历便会发现,2000年的农历里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人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盲春”年。   为什么会有“盲春”年现象呢?这是由于阴历和阳历各自的计时依据不同所造成的。众所周知,我国的农历也叫做阴历,阴历是以月亮圆缺一次定为一个月的,一年12个月才有354天。而阳历不同,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算是一年,共为365.25天。显而易见,阳历的一年时间要比阴历的一年时间多了11.25天。自我国于1912年同时采用阳历制后,为了克服阴历与阳历每年的差数,使二者配合得上,于是天文学家就采取了“三年一闰和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方法,由于时间的循环轮流的结果,便出现了有些年(如1998年)年初已有一个“立春”节气,年底又有一个“立春”节气的所谓“两春”年;另有些年(如2000年),全年连一个“立春”节气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盲春”年;再有些年(如1992年),如果“立春”日正好与农历的春节同日,这又叫做“同春”年。2000年之所以出现“肓春”,则是因为时间循环轮流的结果,已在1998年出现了“两春”的缘故。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流传着什么“盲春年头灾难多”和“同春好年份”的说法,这当然是毫无科学道理的。因为地球上的季节与气候是直接受到太阳的影响,每年阳历的季节与气候都是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变化着,它与阴历的人为置闰无关,因此,不管是出现什么“春”,都不会因此而影响到季节与气候的,故人们不能因为有“肓春年头灾难多”的瞎说而惊慌失措,也不应因为有“同春好年份”的说法而失去应有的防灾抗灾警惕。 (唐奇开)  相似文献   

14.
雅安市降水“精细化”预报的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麓.兼有“迎风坡”和“喇叭口”的地形特点,降水特多.有“天漏”之称.因此,降水预报在当地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需求.降水预报朝“精细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本文基于“雅安天漏”研究等方面的结果,给出了考虑了系统性降水、热力降水和地形雨的降雨量计算公式。并利用该公式做了“精细化”降水预报方面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不定期的中期“三性(关键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报是指:发布日期不固定,看准了就发;预报时效不固定,能报多长时间就报多长;狠抓“三性”天气,突出重点。不定期的中期“三性”天气预报,是在生产服务需要和大气变化有一定规律下产生的。1973年初夏,领导机关和预报服务部门要求:预报要突出重点,要抓住“三性”天气。我们知道,大气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天气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周期性,但都不是以十天或五天为界限。天气周期与大气活动中的长波系  相似文献   

16.
《气象科技》1977,(3):13-16
一、从“三暖一寒”说起“三暖一寒”或“奇暖三日必有一寒”,说的是内蒙地区冷暖交替的天气规律。意思是:暖几天,特别是“奇”暖几天之后,就要变冷。换句话说,一个突出的升温过程是寒潮降温天气的前奏。这条经验在内蒙颇为流行,广大气象人员对此也都有体会。本文围绕着“三暖一寒”列举大量现象,人对大量现象的概括、归纳与可能的解释中提出寒潮天气形成过程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我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反复实践,不断总结“乌云接落日”这条天气谚语。从多次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乌云接落日”虽然是下雨的征兆,但不是唯一的征兆。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乌云接落日”才会有雨。为了模清“乌云接落日”的降水条件,我们一方面向有看天经验的老农学习,同时认真观察记载天物象的变化,寻找每次“乌云接落日”后下雨、不下雨的有关条件。经过许多个例分析,反复研究,总结了“乌云接落日”下雨的条件是:(一)乌云在下午太阳快落这段时间内(俗称太阳一杆子高左右)从太阳的南北两方同时接日,东方有条状云急速地从东向西移动,云条横贯东西天;  相似文献   

18.
杨德生 《气象》1978,4(1):34-34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看天经验,有许多关于长期气候预报方面的农谚,世代相传。如“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清明对立夏,牛羊不上山”、“夏至小暑在同月,集中力量种山药”、“冬至头,冻死牛”……等,不仅反映了节气在农历不同日期时的气候特点,而且还指出了未来气候的演变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的农谚,在我国中纬度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农村广泛流传,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9.
《气象科技》1974,(7):56-57
上海市马桥公社俞塘大队,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整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搞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从1965年的亩产971斤提高到1973年的2393斤,连续五年亩产超过双千斤。他们的基本经验有三条:1.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狠抓阶级斗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学习大寨精神,批判懦夫懒汉思想,坚持大干快上;3.学习唯物论,批判“天命论”,坚持科学种田抗灾夺丰收。下面仅介绍他们在科学种田方面是如何调节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雅安天漏”研究》的结果,总结出了“雅安天漏” (雅安地区≥2站日雨量≥50mm的降水过程)的预报思路及有关指标,特别重要的是,对暴雨的强度和落区也提出了客观的和业务化的预报方法。可供预报人员在研制预报方法时或暴雨预报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