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5年11月30日,河北省任县发生5.3级地震。这是邢台老震区继1981年11月9日隆尧5.8级地震之后的又一次晚期强余震。  相似文献   

2.
1992年10—11月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_L≥3.0地震20次,其中10月份发生地震8次,11月份发生地震12次。最为显著的事件是1992年10月22日江苏射阳M_L5.0地震和1992年11月4日黄海M_L4.9地震。江苏和黄海北部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继续显著增强。(见下表)  相似文献   

3.
1989年10月到11月三陆近海(日本岩手县近海)震群状的活动期间,11月1日发生一次较大地震(M7.1,日本气象厅)。Streckeisen 宽频带地震仪于1989年9月安装在筑波地震观象台,成功地记录到包括11月1日地震在内这一活动的完整序列。由于该地震仪的宽频特征以及大动态范围24位 A/D 转换器,所记录的地震图显示出各种有意义的特征,这无论对震源还是对构造都会提供有用的推断,甚至仅仅可以得到一个台站的地震图也是如此。在本文中,我们比较了在筑波记录的11月1日地震和10月29日发生的第二大地震(M6.5,日本气象厅)宽频带地震图,指出两个地震图中最初几秒记录恰好彼此重合,这可能意味着11月1日地震开始于类似10月29日地震那样的小得多的地震,但随后发展成一次大地震。  相似文献   

4.
1986年11月15日花莲7.6级地震是台湾地震经历八年相对平静后,我国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动期出现的一次强震。(一)地震参数此次地震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主震发震时刻为1986年11月15日北京时间5时20分,震中位于北纬24.1°、东经121.7°,震级为 Ms7.6,福建省地震台网定为7.2;台湾气象局确定的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震》2001,21(4)
《华南地震》编辑部 :欣悉贵刊创刊 2 0周年 ,祝贵刊越办越好 ,在新世纪里取得更大成就 !并表示热烈祝贺 !《地震研究》编辑部2 0 0 1年 11月 2 6日《华南地震》编辑部 :值《华南地震》创刊 2 0周年之际 ,我《西北地震学报》编辑部全体同仁向贵刊表示热烈祝贺。《西北地震学报》编辑部2 0 0 1年 11月 2 2日《华南地震》编辑部 :首先祝贺《华南地震》创刊 2 0周年 ,预祝庆祝活动圆满成功。《世界地震译丛》编辑部2 0 0 1年 11月 15日《华南地震》编辑部 :在《华南地震》创刊 2 0周年之际 ,《内陆地震》编辑部全体同仁向贵刊表示衷心祝贺。 2 …  相似文献   

6.
1.引言丹江口水库自1967年11月开始蓄水。1970年1月起,库区一些特殊地段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地震活动,并分别于1972年4月3日和1973年11月29日发生了林茂山3.5级(Ms)地震和宋湾4.7级(Ms)震群活动。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汶川发生了Ms8.0强烈地震,这是继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发生的又一次巨大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后1个月内,余震不断,最大的余震为2008年5月26日发生的6.4级地震.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12月7日新疆叶城5.2级地震至今,半年多新疆地区无5级以上地震;6级地震平静近1年;距离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4年多。作为中国大陆强震主体区域的新疆地区地震平静备受关注。分析显示,2016年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6.7级和2016年12月8日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2017年8月9日新疆精河6.6级等地震与2015年以来兴都库什地区一系列强震的发生存在  相似文献   

9.
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区Ms7.5地震及其余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峰 《地震》1998,18(1):103-103
7年11月8日18时02分在我国西藏玛尼东北发生八已7.5地震,这是1997年度发生在我国人烟稀少地区的一次显著地震事件。由于地震位于地震台网监测能力较弱地区,对此次地震余震参数测定的误差是较大的。但是,从地震活动及其分析预报研究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观测信息,进一步提高此次地震及其余震参数的测定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作者使用经我国36个地震速报台站进一步复核的观测数据,利用更多展相到时信息,仔细测定了1997年11月8日西藏玛尼地震及其余震参数,其最终结果为:发震时刻:1997年11月8日18时02分52.5秒震中位置北纬35.3…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以来,新疆及周边发生6级以上地震6次,最大的为2014年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但烈度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当属2012年6月30日新源和静6.6级地震,2011年11月1日新源尼勒克6.0级地震打破了新疆2008年10月5日乌恰6.8级地震后长达近37个月的6级地震平静,2012年3月9日,  相似文献   

11.
震前地震活动图象 1983年11月7日菏泽5.9级地震发生在聊城—兰考断裂带(以下简称聊考带)南段。1937年菏泽7.0级地震就位于5.9级地震震中附近,现今此断裂带的小震活动仍较活跃。 沿聊考带东西两侧各取50公里作为研究区域。依据台网控制能力,取震级下限为2.0,研究了此范围内1970—1983年11月7日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特征。发现5.9级地震前小震活动有以下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前言 1986年11月7日至1987年3月11日,在山西省运城地区共发生地震850次。其中4.0—4.7级(M_L)地震3次,3.0—3.9级地震12次。释放的总应变能为2.36×16~6焦耳,相当于M_s5.3地震的能量释放。这次震群的主震为11月21日的4.7级地震。震中烈度V度强。有感范围达11个县市350万人口。有八千多间房屋遭到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13.
2012年6月1日阿克陶5.0级地震后,新疆乌恰—喀什地区5级以上地震一直处于平静状态,截止2016年11月25日,平静持续长达1 639天,是该区域自1950年以来第2超长平静。对乌恰—喀什地区5级地震平静异常进行追溯分析,获取其异常指标,结果表明:(1)当该区域地震活跃期内出现发震时间间隔Δt≥524天的异常时,该异常与其后乌恰—喀什6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乌恰—喀什地区此次超长平静被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直接打破,阿克陶6.7级地震对应于该区5级地震平静异常。分析结果可以为正确了解该区5级地震平静异常特征以及地震趋势研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纲  刘杰  余素荣 《中国地震》2007,23(1):104-113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2006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5次(表1),最大地震为4月21日堪察加半岛8.0级和11月15日千岛群岛8.0级地震(图1)。与2005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略有下降,能量释放明显降低。2006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表12006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15.
杨明芝  赵和云 《地震工程学报》1987,9(3):111-112,115
1.前言宁夏地区现今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南部的西海固地区和北部的灵武、吴忠一带。自1970年建立了前兆观测台网以来,共发生过4次5级以上的中强地震,即:1970年12月3日西吉5.5级地震、1971年6月28日吴忠5.1级地震、1982年4月14日海原5.5级地震和1984年11月  相似文献   

16.
1977年5月12日宁河地震烈度明显偏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年5月12日宁河6.6级地震的震中烈度较之震级相当的其他地震的震中烈度明显地偏低。为了阐明这种现象,由P波初动半周期及振幅求得了该区不同时期内的品质因数(Q值)及小震震源参数,并重新校对了这次地震以及1976年11月15日宁河6.9级地震的宏观及微观参数。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地震震中烈度异常低是因为1976年11月15日6.9级地震后,该区介质的品质因数大幅度下降,同时这个地震的震源深度比6.9级地震的震源深度约深5公里。品质因数和震源深度的综合效应可导致震中烈度降低近一度。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0月31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发生MS5.5、MS5.0级地震,11月22日和11月23日又分别发生MS5.3、MS5.8和MS5.0级地震,构成2013年吉林前郭5级震群,其中最大的地震为11月23日的MS5.8级地震,发震断层位于扶余-肇东断裂附近。本研究计算前郭MS5.8级地震的静态库伦应力,明确前郭MS5.8级地震对周围的同震库仑应力影响;进一步计算前郭地震对周围主要断裂带的静态库仑应力影响,结果显示,前郭MS5.8级地震对其附近的长春-四平断裂、密山-敦化断裂带的影响是卸载的,对依兰-伊通断裂的影响是加载的,应力加载量在+0.002-0.004bar。  相似文献   

18.
山东菏泽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富胜  谷继成 《地震学报》1986,8(2):226-227
1983年11月7日,山东省菏泽县发生了5.9级地震.这是在1937年8月1日7.0级和6(3/4)级地震、1948年5月5.5级地震的震中区发生的一次重复地震。这次地震具有前、余震少,能量衰减快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以震源机制类型划分汶川、玉树地震构造块体归属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7.8级地震、2008年3月21日于田7.1级和5月12日的汶川7.9级地震,全部发生在青藏高原中部,构成新的地震活动组.昆仑山口和汶川地震分别位于巴颜喀拉活动地块的北部和东部边界,于田地震发生在该地块的西端.GPS的观测资料分析表明该块体整体向东运动.发生在块体不同部位的昆仑山口、于田和汶川3次大地震震源机制类型体现了巴颜喀拉块体活动力学的一致性.汶川主震和强余震发生之前,出现于田序列余震的强度和频度显著增高,进一步证实同一活动地块地震之间的内在联系.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6.9 级地震,连同1996年11月19日的喀喇昆仑山口6.9 级地震和1997年11月18日玛尼7.5级地震,都发生在巴颜喀拉活动地块的南部边界上,震源机制表现为一致的左旋走向滑动,证实它们属于羌塘块体向东运动的结果.事实表明活动块体具有整体运动的性质,而整体运动也是两组各自3次大地震成组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地磁日变规律的破坏与地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8.1级地震前,震中距为400km的格尔木台地磁垂直分量Z的日变形态发生异常,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前,北京台和静海台Z的日变形态也有异常。但是,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Ms6.5地震和1月27日丘北Ms5.5地震前,通海台的Z分量无异常。这可能与地震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