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论评》1951,16(1)
甲、地层:在区内仅见震旦纪和第四纪地层 (1.)震旦纪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六层:6.变质页岩层:以暗蓝灰色板状角页层为主夹片状石英岩及石灰岩层,厚度300——350公尺。5.矽质石灰岩层: 下部为黑灰色石英岩与棕色石英岩之互层。上部以石灰岩为主,厚度在801 公尺上下。4.黑色页岩层:以黑色页岩为主,夹石英岩多层,厚度约计0 50公尺。3.暗色石英岩层:以暗蓝灰色石英岩为主,中夹黑页岩,厚度 3 50——400公尺。2.黑色页岩砂岩:下级为黑色页岩,棕灰或蓝灰之石英砂岩及石灰岩之累层所成,上部以黑色员岩为主,共厚约 400公尺。1. 淡色石英岩层:以白色块状石英岩为主,以上各层均相连续,据其岩性及层次可与华北的下震旦纪各层相比较。 (2.)第四纪地层:自上而下为:3.黄土:为闪生黄土,富白砂质,分布沟谷一带。2.鄂博层:砾岩成角砾岩,砾石成为铁矿石,成为石灰岩,胶结物均为石灰质,不具层次,现露头已剩残余。厚度最大处不过三公尺。1.铁矿砾石堆积:仅见於试沟内,由铁矿崩解后就地堆积,中充黏土,尚未胶结,?  相似文献   

2.
<正> 云南东部震旦纪及寒武纪地层非常发育,1941年王鸿祯描述了晋宁昆阳下寒武统磷矿层中的软舌螺化石。1958年,廖士范报道在震旦系灯影组灰岩中,发现软舌螺化石。1964年,江能人等在晋宁梅树村,将下寒武统含软舌螺化石的磷矿层,称为梅树村组。  相似文献   

3.
本溪组指中国北方奥陶系灰岩不整合面之上、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之下,由碎屑岩夹灰岩或灰岩凸镜体所组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地层。随着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地层学理论的发展及认识的不同,对本溪组岩石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划分形成了多种争议。本文按地层多重划分的观点和方法认为组是一个岩石地层的自然实体,并有区别于相邻自然实体单位的岩石内容和反映其发育的某一特定过程。为此,建议以层型剖面(本溪市新洞沟与蚂蚁村沟间的牛毛岭)为准,将本溪组岩石地层单位定义到《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的成果上来。即奥陶系灰岩顶部不整合面之上、下蚂蚁沟灰岩底界之下的一套碎屑岩层。从该灰岩层(即华北各地下部第一层灰岩)始,到最上部一层灰岩顶界(如山西太原的东大窑灰岩、河南禹州L8灰岩)为上覆太原组。该组下部产G、F两层铝土页岩,称为湖田段;上部为紫色-杂色富碳岩系(夹一薄煤层或碳质页岩)称为新洞沟段。本溪组的地质时代或年代地层,依据各地所产化石及上覆太原组第一层灰岩(即顶界)所产化石,不同地区时限不同,在吉南-辽东地区为大塘阶-德呜阶;在晋冀鲁为罗苏阶-滑石板阶;而在河南禹州其顶界进入逍遥阶(或小独山阶)-阿瑟尔阶;明显地反映出岩石地层单位穿时的普遍性规律。  相似文献   

4.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3,17(1):40-45,51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万宁地区寒武纪地层及其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万宁地区的寒武系为海南岛除三亚地区外迄今所见惟一有化石依据的寒武纪地层。该区寒武纪地层暂命名为美子林组,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岩性段:一段为滨—浅海相为主体的陆源碎屑沉积,厚度大于673m ;二段为滨海—浅海相含灰质的细碎屑岩沉积,局部见灰岩条带,厚156m 以上;三段以浅海—近滨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体,主要为灰岩、泥灰岩、砂质—粉砂质灰岩、灰质粉砂岩,厚度大于196m ,寒武纪瓶虫和海绵骨针化石即产于该段灰岩中  相似文献   

6.
云南晋宁梅树村、王家湾震旦系—寒武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前言云南是我国震旦纪、寒武纪地层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昆明地区的早寒武世地层,层序完整、化石丰富,一直是我国西南地区下寒武统分层对比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曹瑞骥 《地质论评》1966,24(1):53-56
震旦纪藻类化石的研究对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藻类化石多数组成迭层石,分布在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和页岩中。迭层石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柱形,圆锥形,椭球形,板形等。它们大部分是由许多向上凸起的基本层理重迭而成的(图1图版I.1)。基本层理则  相似文献   

8.
河北兴隆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 ,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完整 ,出露齐全 ,主要为一套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该区研究历史较早 ,研究程度高 ,主要在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方面的研究。然而对遗迹化石的研究尚属首次。河北省区调研究所十分队 1996— 1999年在承担 1∶2 5万承德市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于河北兴隆大石洞测制寒武—奥陶纪地层剖面时 ,首次发现并采集了丰富的遗迹化石样品。经中国地质大学杨式溥教授鉴定有 15个遗迹属和 2 5个遗迹种。遗迹化石产出层位自下而上依次为 :寒武系徐庄组 :紫红色页岩、泥质粉砂岩…  相似文献   

9.
鄂西及鄂西北地区发育着广泛的寒武纪地层,且鄂西一带自1924年开始先后曾有多人从事调查研究工作,但除了寒武纪的石牌页岩和石龙洞灰岩的时代问题早已解决外,其上一套数百公尺的灰岩,即计荣森、王钰二先生所称的覃家庙石灰岩,三游洞石灰岩的时代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过去仅笼统的把它们归于中上寒武纪。后期工作的同志曾在覃家庙石灰岩中找到中寒武纪三叶虫化石Proasaphiscus suni.lee.lo isotaro meitannse Lu等,因此关于它的时代已告解决,剩下的只有三游洞灰岩的时代问题了。l958年北京地质学院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了湖北省地质测量及找矿队,分别在鄂西及鄂西北一带进行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华北震旦纪的上部地层,高振西先生等曾命名为青白口统,其中包括下马岭页岩及景儿峪灰岩。1953年王鸿桢先生在唐山赵各庄北发现下马岭页岩层底部燧石角砾岩与其下的矽质灰岩成微弱角度不整合,于1955年3月提出把下马岭页岩作为下寒武系开始,主张把华北方面的震旦系二分.1955年地质部出版的“普查须知”也将下马岭页岩划归下寒武系。这样划分是非常恰当的。在1954、1955两年的暑假期中,作者带领北京地质学院学生在唐山赵各庄和范各庄附近教学实习时,对下马岭页岩作了一些观察。55年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东部震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云南东部南起田房地区,北至金沙江,震旦纪地层发育特别良好,出露比较齐全。自1938年熊秉信研究了昆明附近的震旦系之后,米士(1942)将震旦系分为:燧石层、灯影灰岩、紫色页岩、南沱冰碛层和潋江砂岩。1963年刘鸿允、刘钰将震旦纪地层分为:上统  相似文献   

12.
川西地区下石炭统顶部生物灰岩层在江油含增一带较为发育,岩石类型包括灰白、灰色厚层至块状灰岩、介壳灰岩、鲕粒灰岩、瘤状灰岩或砾状灰岩和泥质灰岩,夹4层厚约0.22m~0.81m的紫红色钙质泥页岩,灰岩中普遍含珊瑚、腕足类、类等化石。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测制下石炭统大塘组生物灰岩层剖面(1条,359.56m长),发现珊瑚礁(Lonsdaleiasp.)灰岩层,生物礁可见长10余m,宽为1m~3m。系统分析研究区的构造发展史、岩相古地理及沉积环境特征,认为这套生物灰岩层属于典型潮间高能环境下浅滩相沉积的产物,与区域上的风暴沉积有关。该研究为地层对比、古气候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和沉积盆地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鲁南新元古界石旺庄组风暴岩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鲁南地区新元古界石旺庄组为一套以白云岩为主的地层,其中发育多层竹叶状砾屑灰岩,同时还发育丘状层理、粒序层理等沉积构造以及波状、不规则状、含V字形、U字形槽模等底面构造所代表的冲刷面,表现为较典型的风暴岩特征。研究表明,石旺庄组竹叶状砾屑灰岩形成于缓坡型台地的浅缓坡环境之中,为揭示鲁南新元古界岩相古地理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竹叶状砾屑灰岩所代表的风暴岩在前寒武纪碳酸盐岩地层、尤其是潮下缓坡相碳酸盐岩沉积中较为普遍,对该类型沉积及其共生的沉积构造进行系统描述将有助于前寒武纪古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刘之远  张文堂 《地质论评》1951,16(1):106-106
山东贾汪煤田附近四周高山,都是寒武奥陶纪地层所构成,露头清楚,层序整齐,最适合研究地层的地方。该地寒武奥陶纪地层,按其岩性及化石来说,可与南满及华北相比。兹分别叙述如下: 中奥陶纪地层,即马家沟灰岩,出露於煤田的边缘,厚约300-400米。顶上与石炭纪地层的含铁质紫红色泥质页岩成假整合接触,底下与贾汪页岩成整合接触。本层上部呈灰褐色厚层状灰岩,产Actinoceras sp.及Asaphus sp.。下部是灰色薄层矽质灰岩,未获化石。下奥陶纪地层,即分成贾汪页岩与三山子灰岩,前者说是页岩,实在是一种薄层状土黄色含泥质灰岩,厚约12米。後者原系谢家荣教授所命名,是一种灰或灰白色  相似文献   

15.
清河镇动物群各类化石的地史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炯飞 《地质论评》1993,39(1):44-51
清河镇动物群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建立清河镇动物群时,认为清河镇动物群包括管状化石、壳瓣状化石、球状壳化石、针状化石和近骨状类化石五个类型,并认为清河镇动物群的时代与梅树村动物群的时代相当。本文通过对清河镇动物群各类化石的分布规律和对所产化石地层的地质年代学和地层学的研究,认为不宜把针状化石和壳瓣状化石归入清河镇动物群;近骨状化石分布局限,其地史分布难以确定;管状化石出现于中元古代,至震旦纪和寒武纪大量产出,延续到奥陶纪;球状壳化石出现于寒武纪早期,至奥陶纪仍有。  相似文献   

16.
寒武纪下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武纪下界是国际上争论问题,并已列入第20届国际地质会议讨论问题之一。著者认为结合古生物和地层方法是解决寒武纪下界的唯一途径,决不应强调任何一种方法。中国震旦、寒武纪情况和西欧、美国西部地质情况相同,二系间的不整合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因此,著者完全赞同Walcott的见解,并着重批判Wheeler专以Olenellus带去确定寒武纪下界的片面的看法。我们的初步结论是: (1)中国震旦-寒武纪间不整合的存在,也同西欧、美国西部一样,具有相当普遍性及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中国各处(昆阳、冀东、襄阳、淮南、辽东)已经不断地发现了。 (2)中国寒武纪海浸系从南来,海浸到达华北时期只是在下寒武纪后期(馒头期),所以华北震旦-寒武纪分界是在馒头层和下面景儿峪灰岩(狭义的)中间,并且有底砾岩的存在。与其说寒武纪下界是在馒头期以前,不如说在景儿峪期之后为妥。 (3)中国震旦、寒武纪间不整合的规模虽不及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之大,但盛产三叶虫化石的寒武系究和震旦系有别,似应仍按照国际用法仍列为古生代第一纪。  相似文献   

17.
湘西黔东金矿概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喻德渊 《地质论评》1944,9(Z1):75-84
湘黔两省现今所察见之金脉均系出露於下震旦纪地层,考下震旦纪地层之见於中国南部局部虽有变迁,但大部属石英砂岩,变质页岩,千枚岩及板岩,湘西黔东一带之所见,底部犹未暴露,然就已察见部份论之,总厚已在八千公尺以上。在沅江  相似文献   

18.
浙西及邻区下奥陶统牙形刺序列及不同相区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伦淇  杨达铨 《地层学杂志》1991,15(1):26-34,T002
<正> 浙江省常山县黄泥塘,江山市拳头棚及江西省玉山县山头底等地(图1)下奥陶统宁国组主要为笔石相,偶夹石灰岩透镜体,化石丰富,化石带齐全。少量的牙形刺可直接采自页岩层面,大部份从灰岩中酸解出。由于页岩中含笔石,灰岩透镜体中产牙形刺,使笔石带和牙形刺带得以相互引证,进而为笔石相和壳相地层的对比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西部公养河群遗迹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仁关  陆瑞芳 《地层学杂志》1991,15(1):65-65,61
<正> 云南西部龙陵县桃子寨、公养河一带,出露一套以砂岩、页岩为主、韵律明显的浅变质岩系;1966年,云南省地质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将其命名为公养河群,根据岩性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含海绵骨针及三叶虫(?)碎片,且与上寒武统呈整合接触,时代属中—下寒武统;下段含藻类化石,暂将其时代定为寒武纪,但不排除有属震旦纪之可能。1978年,云南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将公养河群下段置于震旦纪。为了编制岩相古地理图,1988  相似文献   

20.
张绍曾 《地质论评》1965,23(1):26-28
1923年袁复礼在甘肃六盘山东部山官庄“平凉系”中发现富产笔石的页岩,定为中奥陶世。关士聪等将其时代扩大为寒武纪及奥陶纪。1957年某勘探队在平凉大岔河和山口子等地发现灰黑色灰岩夹鲕状灰黄色薄层灰岩,厚为4米,未采到化石,时代定为寒武纪。1958年11月,笔者曾在平凉三道沟脑大台子及小湾子等地发现该灰岩之下为紫色片状页岩夹薄层灰岩,接触关系明显。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