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负二项式分布远比简单波松分布更符合于地震次数的观测分布。所以用负二项式分布代替简单波松分布以建立极值模式,将使统计效果得到改善。一、问题的提出与负二项式分布检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基于广义帕累托分布的超阈值分布模型,对中国大陆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震级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给出了各活动地块边界带强震震级的广义帕累托分布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广义帕累托分布较好地拟合了各边界带强震数据,形状参数估计均为负值,说明对应震级应有上限,因此广义帕累托分布为潜在震级上限提供了一种自然的刻画。在此基础上,估计了震级上限,并给出了分布0.99997高分位数估计,通过与历史最大震级比较发现,高分位数估计相对稳健。在地震发生过程为泊松过程假设下,推导了广义帕累托分布与广义极值分布之间的联系,揭示了一种利用强震数据推断最大震级分布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筱荣 《内陆地震》1990,4(2):176-182
一、前言 本文以文献为基础,根据文献,大震前小震空间分布将比随机分布集中,即 C_1=(A/n)~(1/2)·1/2d的理论,利用等时间,等地震和累积滑动三种方法对新疆1970—1988年期间中强震前小震空间集中度C_1值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C_1值能够提供中强震孕育信息,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实际上C_1所刻划的是总体随机分布与实际空间分布之比,即实际地震分布与随机分布相背离的程度。C_1=1表示地震随机分布,C_1<1表示地震分布相对于随机分布趋于集中,C_1<1表示地震分布相对于随机分布趋于分散。通常C_1值介于0.465—∞之间变化。花岗岩加压实验表明,岩样加压初期,振动源是随机分布的。当主压应力增大后,振动源便在一个或几个有限区  相似文献   

4.
滑坡时间分布是滑坡预测和预警报研究的关键内容,对一定区域滑坡分布时间规律的研究可为区域滑坡预测和预警报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文以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为研究对象,对滑坡的年际分布和月份分布的相似性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时间的分布规律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且滑坡规模越接近,相似性程度越高。对滑坡时间分布的相似性研究,为应用分形理论研究该区域滑坡时间分布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随机海浪的波高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波动力学中的Stokes波理论建立了随机波统计模式, 并由此导出了非线性海浪的波高概率分布函数. 结果表明, 水波波陡既可作为控制波高分布函数变化的参量, 又能通过它的大小体现波高分布偏离瑞利分布的程度.含有波陡参量的波高统计分布克服了瑞利分布大波预报过高, 而众值预报过低的不足之处; 同时也使得小概率对应的波高值比瑞利分布预报的为低.资料验证表明, 新提出的波高分布在应用中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地震时刻,人员在建筑空间的动态分布情况尤为重要,本文对人员个体分布无序,向群体分布有序转换规律研究,通过最大熵原理,解决引力向效用函数,效用函数向概率的2个转换,从而实现的人员空间分布模型建立。  相似文献   

7.
海拔对纳帕海季节性湿地植被分布格局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物种海拔分布范围(Rs)作为定量研究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基础指标,以纳帕海季节性湿地这样一个近似平面的生态系统做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技术和野外实地调查,对物种分布格局、物种对水因子的适应性、水因子分布梯度和优势物种分布面积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优势物种的分布受水因子分布梯度的显著影响,在物种处于同一主导因子作用的情况下,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物种的分布面积与Rs没有明显相关性,但与基于Rs的Msh值(物种海拔分布范围中间值与当地海拔的差值)则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说明Msh可作为定量研究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个指示指标,该指示指标可能对解释生态系统内物种分布格局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的统计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估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从郯庐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图象的定量描述入手,分析了不同区段的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在分析研究不同区段正常背景分布及大震前异常分布图象特征的基础上,对鲁南地区未来强震的危险性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波动力学中的浅水Stokes波理论建立了随机波统计模式,并由此导出了浅水非线性海浪的波高概率分布函数.所导出的以浅水波陡和浅水因子作为参数的波高概率分布在物理上更为合理.这两个参数既可作为控制波高分布函数变化的参量,又能通过它们体现波高分布偏离瑞利分布的程度.新的波高分布克服了瑞利分布大波预报过高,而众值预报过低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使得小概率对应的波高值比瑞利分布预报的为低.浅水波陡的作用与深水情况类似,而浅水因子的作用则体现在分布众值对应的波高随着浅水因子的变小而逐渐降低以及浅水波浪分布更为集中等方面.资料验证表明,本文结果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Wigner-Ville分布及其在地震衰减估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震信号的衰减一般是在频域内利用信号功率谱的统计性质进行表征。但是,传统的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功率谱估计方法的分辨率较低,使得衰减估计的精度较低。Wigner-Ville分布是一种重要的Cohen类时频分布,它具有一系列的优良性质,如时频边缘分布性质、好的时频聚集性等。这些性质对信号的时频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Wigner-Ville分布为地震信号的衰减估计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Wigner-Ville分布以及能够减少或消除交叉项影响的平滑Wigner-Ville分布,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Wigner-Ville分布的衰减估计方法。在这一方法中,利用Wigner-Ville分布得到的瞬时能量谱中高频段的能量下降速率度量衰减。将这一方法应用到塔中地区奥陶系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基于Wigner-Ville分布的衰减能够有效地检测出礁滩相带和泻湖区域之间衰减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利用NGDC-720模型计算云南地区岩石圈磁场X,Y,Z分量,分析岩石圈磁场分布特征,并从空间分布及强度统计两方面研究1970—2019年云南省内31次M_S≥6.0地震与岩石圈磁场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地区主要断裂的展布与岩石圈磁场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且研究区内M_S≥6.0地震大多分布在负值异常区或正负异常区的分界处。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基于多因素的建筑空间分布格网化模型未考虑建筑物空间分布异质性的问题,提出基于特征分区的建筑物数据空间化模型。以四川省雅安市为例,利用影响建筑物空间分布的因子进行建筑物特征一致性分区,选取土地利用、高程、坡度、坡向、河流距离、道路距离、地形起伏度7类影响因子,基于分区结果分别研究建筑物空间分布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分区构建基于多因素的建筑物数据空间化模型,生成雅安市300 m格网建筑物空间分布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分区构建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模型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空间分布数据的精确度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地震的时空分布是地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介质性质、地热分布和均衡补偿作用等因素,决定了该地区的地震总体特征和能量分布特点。在没有大震发生的时期,地震的时空分布相对稳定;在临近大震的时期,地壳应力状态会发生急剧变化,导致地震时空分布的异常,造成形形色色的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已经发现的有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华北和南北地震带北段8级大震发生的时间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以25年为周期的三性分布拟合华北和南北地震带北段8级大震发生的时间分布,发现拟合较好,因之在今后预测8级大震时可作为参考。三性分布是指周期性、倍周期性和每个周期的黄金分割性组成的时间分布。  相似文献   

15.
大地震纬向分布的基本规律与动力学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了 1 90 0~ 1 999年全球大地震 (M≥ 7.0 )的纬向分布 ,进一步证实了全球大地震的分布的确存在不对称问题 ,北、南半球大地震发生的次数不对称 ,北半球多 ,南半球少 ;二个半球大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不对称 ,北半球大地震集中分布的区域为 1 5°~ 55°,南半球集中分布的区域为 0°~ 35°;北半球有 3个明显的大地震分布区间 ,即 1 5°~ 2 0°,35°~ 45°,50°~ 55°;两极地区无大地震。并且导出了计算日、月对地壳纬向水平引潮力达到极值的计算公式 ,根据日、月水平引潮力达到极值时的纬度分布的规律 ,较好地解释了全球大地震分布的不对称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大陆6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献智  侯建盛 《地震研究》2000,23(3):263-268
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5个地震活跃期和4个地震平静期,活跃期中Ms≥6.0地震为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平静期中Ms≥6.0地震为线性分布。线性分布和块状分布形象地展示了每个活动期中作用力的传递方向和途径,以及地震活动区域所受到的严格约束。因此,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大陆地震动力学和地震活动区域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7.
核磁共振T2分布评价岩石孔径分布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芯核磁共振(NMR)T2分布和毛管压力分析数据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岩石的孔隙结构,理论分析表明,这两组数据具有相关性.应用NMR T2分布研究岩石孔径分布,关键是在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的基础上,从T2分布构造出可靠的毛管压力曲线.但以前用饱和水T2分布构造的毛管压力曲线的方法与实际毛管压力曲线匹配性差.事实上,薄膜束缚水部分的存在引起T2分布反映的孔隙空间与毛管压力曲线反映的孔隙空间有差异.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方法,在消除薄膜束缚水对T2分布的贡献后,用自由水T2分布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应用本文方法,对24块岩芯数据自由水T2分布构造的毛管力曲线及其孔喉半径分布与隔板毛管压力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对于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精度有明显改进,从而为NMR T2分布研究孔隙结构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利用Hori(2001)的反演方法,由同震GPS观测数据和水准观测数据,计算了2000年日本鸟取县西部地区7.3级地震断层滑动分布,并与余震分布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其最大滑动量达到5m,断层滑动分布主要集中在浅部,与余震分布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油气分布明显受到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至多套盖层运移区分布的控制,基于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至多套盖层运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源断裂、多套盖层封闭区和不封闭区分布的确定,将其叠合建立了一套用于预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至多套盖层运移区的方法,并选取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中浅层作为实例利用上述方法对其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至东三段、东二段泥岩和馆三段火山岩3套盖层运移区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至东三段、东二段泥岩盖层和馆三段火山岩盖层运移区分布特征不同,输导天然气至东三段泥岩盖层运移区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部和东部局部地区,分布面积相对较大.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至东二段泥岩盖层运移区主要分布在凹陷北部的东部和西部及南部的局部地区,分布面积也相对较大.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至馆三段火山岩盖层运移区主要分布在凹陷西南局部地区,分布面积相对较小.油源断裂输导天然气穿过三套盖层运移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东南地区和北部及西部边部地区,分布面积相对较大.与目前南堡凹陷中浅层已发现天然气分布有着很好的吻合关系,证实利用该方法用于预测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至多套盖层运移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钢框筒结构是空间受力结构,Pushover分析时侧向力直接施加在腹板框架上是否合适和对钢框筒设计安全性的影响需要评估。利用SAP2000软件对2个30层钢框筒结构进行了双向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四种侧向力分布方式的Pushover分析,并比较了它们的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塑性铰分布,以及分析了高度等效分布中高度影响因子k的影响。研究表明:倒三角分布、多振型组合分布(SRSS分布)和高度等效分布与时程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足以考虑大震下剪力滞后效应对结构偏下楼层的柱的影响;均匀分布在大震下的塑性铰分布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偏下楼层可能的柱铰和梁铰;高度等效分布在中震或大震下过高估计了高阶振型的影响,可考虑k取1.4来减小这种影响。Pushover方法在钢框筒的初步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宜优先考虑SRSS分布和均匀分布方式,且应重点关注大震下的塑性铰分布,仍建议在Pushover分析基础上用弹塑性时程分析进行双向或三向大震下的校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