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在该文中着重表达了3方面研究成果:在陈述清水沟-白柳沟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基础上,描述了已知工业矿床的基本特征,并将其类比为两类矿床,其一为Zn-Pb-Cu型小铁山式矿床,以展布于郭密寺北火山穹隆北东和南西两侧的下柳沟、弯阳河、下沟及郭密寺矿床为代表;其二为Cu(-Zn)型白银厂式矿床,以出露在黑河古火山穹隆北翼近核部的香子沟矿床为实例。成矿前期、成矿时期,以及成矿后期地质条件的分析与概括表明,该地区与白银厂地区在海相火山岩的成岩环境─—裂谷岛弧、火山岩组合──双峰式、古火山机构类型──古火山穹隆,以及成矿机制──海底热液对流循环成矿等诸多方面都具相似性,是寻找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良好地段。提出了该区此类矿床的综合成矿模式,相信它在本地区扩大寻找小铁山式矿床和突破性寻找白银厂式矿床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2.
酸性火山岩是构成白银厂火山穹隆的主体核心 ,也是黑矿型白银厂式矿床的容矿岩石。本文从酸性火山岩的岩相学特征、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入手 ,对酸性火山岩的分类及系列划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该区酸性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和英安岩组成 ,属低钾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它的形成是由板块俯冲至深处脱水 ,致使先存下地壳含水辉长质岩石部分熔融而成。其成岩环境为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3.
甘肃白银厂矿田的描述性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银厂矿田产在北祁连下古生界优地槽岛弧带中,40年代以来,普遍流行的观点是,白银厂矿田属火山—沉积成因,与黑矿成矿模式可对比。通过详细研究前人取得的大量地质资料并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提出了白银厂矿田次火山热液成因的观点,建立了描述性地质模式,以图在白银地区进行矿床预测和勘察。白银厂矿田的含矿建造主要由细碧—角斑火山岩组成,其中产有发育良好的次火山岩。次火山岩主要由次石英角斑岩组成,其次有次角斑岩和次细碧岩。一定构造背景的块状酸性次火山岩是成矿有利地区,白银厂矿田的5个矿床均产在酸性次火山杂岩中。次火山岩具有多次侵入特点。卫星影象、重磁模式表明,成矿杂岩分布在具放射状线性构造的环形构造中心,具低密度低磁特点。因此,具上述特征的次火山岩分布区应该是今后找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4.
浙东南地区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类: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其中以前一类型较重要。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等研究表明:成矿主要与中生代火山作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上地幔和下地壳有关的火山岩和次火山岩;火山机构控制着矿床类型及规模。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主要受火山穹隆控制,而火山喷发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主要产于火山洼地中  相似文献   

5.
错那洞穹隆是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中发现的新成员,穹隆由核-幔-边3部分组成。核部由寒武纪花岗质片麻岩组成,幔部由早古生代云母片岩和矽卡岩化大理岩组成,边部由变质沉积岩组成。在穹隆核部侵入有大量淡色花岗岩和伟晶岩脉。通过系统的地表工程控制,在穹隆幔部中新发现了环穹隆展布、层位稳定的矽卡岩带和厚大的铍铷稀有金属工业矿体。通过对错那洞穹隆东部矿带典型矿区的解剖,初步把矿床的类型定为热液型稀有金属矿床,在碳酸盐赋矿层位中形成富铍、铷、钨、锡的矽卡岩型矿床。铍铷稀有金属矿具超大型的资源潜力,钨锡也达大型规模。错那洞铍铷稀有金属矿主要的矿床类型为矽卡岩型。此外,还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锡石硫化物型锡多金属矿。文章研究矿体特征和总结矿床类型,提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矿床产于哈拉胜火山穹隆中,成矿与火山-岩浆作用关系密切.钻探和高磁资料显示,火山基底为额尔古纳河组,穹隆核部为次火山岩体,盖层塔木兰沟组和满克头鄂博组火山-沉积岩为容矿围岩.共圈定的11条矿体分布于穹隆东北部,受近南北向张性断裂-裂隙控制,产状较陡.4条主矿体长500~1400 m,平均厚度1~3 m,延深一般500~900 m.自岩体至围岩化探异常元素组合依次为Bi(-Pb-Ag-As-Mo)→Ag-Pb-Mo-Cu→Pb-Zn-As→Ag-Pb-Zn-Sb→Ag-Pb-Zn-Sb;矿化元素组合依次为Cu(-Mo-Pb-Zn)→Pb-Zn-Ag→Pb-Ag;围岩蚀变由岩体内部向外依次为硅化-钾化-石英绢云母化→夕卡岩化→玉髓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3件岩浆岩锆石U-Pb年龄为161~142 Ma,结合区域典型矿床研究成果,认为矿床成岩成矿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年龄为142 Ma.  相似文献   

7.
田薇 《矿产与地质》2006,20(3):237-242
伊犁晚古生代裂谷陆相火山岩型铜银矿产于碱性火山岩中,在区域上表现出层控特点,即沿着上、下二叠统过渡界面分布,且多产于火山旋回顶部层位,明显受火山穹隆、火山洼地和火山机构及其派生构造的控制。具有准斑岩型、火山沉积型、火山热液型配套的矿床类型。多以火山构造为成矿基础而构成铜银成矿集中区。其中,托斯巴火山穹隆区、阿克吐别克火山向斜区和特提达坂火山穹隆区的多矿点火山构造类型区具有最佳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丛强 《矿床地质》1987,6(4):53-61
银洞沟铅锌-银矿床产于—火山穹窿核部。矿床的矿化过程先后由银矿化期和铅锌矿化期组成。前者分三个矿化阶段,后者分两个矿化阶段。矿床地质特征表明,矿床形成和火山穹窿核部的流纹质次火山侵入岩具有密切成因联系。本文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该矿床的微量元素、同位素(Pb、H、O、S、C)、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形成的化学热力学条件。在此基础上,从火山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地质背景、时代和相互关系,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成矿机理三个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作者认为本矿床形成于13亿年左右,成矿物质来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的次火山中—低温热液。  相似文献   

9.
张汉成 《现代地质》2000,14(4):417-422
根据石青硐—白银厂区域火山岩 (亚 )带中已知典型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建立了折腰山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异常模型。以这一模型为指导 ,在白银厂黑石山地区成矿有利地段横湾沟系统全面地进行了地质和化探研究工作 ,预测在该地段存在与折腰山相类似的火山喷口型 Cu ( Zn)矿床。  相似文献   

10.
深成—火山矿床由与各类火成或沉积岩中的次火山岩,斑状、钙碱性次火山侵入体有关的矿床组成。它们形成于“地下”环境,并且与火山爆发作用有关。成矿作用的方式受区域构造,围岩性质和破碎程度的影响;热液蚀变作用总是明显的。金几乎总是做为副产品或银的杂质金属出现在深成火山矿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