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小秦岭西段“太华群”多期构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为依据,论述了太华群自形成以来的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了太华群的构造演化序列,揭示了太华群内部的面理置换、褶皱叠加、断裂复合等规律,探讨了各变形幕的构造式样以及构造变形环境。在其构造层次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将太华群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4个主要构造变形阶段:Ⅰ.粘-塑性构造变形阶段;Ⅱ.塑性构造变形阶段;Ⅲ.脆-韧性构造变形阶段;Ⅳ.脆性构造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2.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的重新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小秦岭地区太华群变质岩与国内外许多高级片麻岩区类似,存在大量的深成花岗质片麻岩体,它们经过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形成具不同基础岩石类型的多相片麻岩。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区内岩石组合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特征,将原划太华群重新厘定为太华岩群、翁岔铺片麻岩套、太峪岭片麻岩套、佛头崖单元、罗斑花岗伟晶岩及葫芦沟变砂岩,并首次在本区建立了相应的构─岩石单位体系。  相似文献   

3.
阎军 《西北地质》1991,12(2):5-12
以区域性构造变形变质的分析为基础,例举了大量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资料,论证小秦岭地区太华群中矿源层的存在。提出了矿源层从原始矿源层到初圾、高级衍生矿源怪的形成及其演化模式的新认识,并且探讨了各阶段矿源层的成矿特性。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太华群变质岩系及其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进英 《地质科学》1992,(A12):94-107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太华群铁矿资源地质特征及勘查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鹏 《陕西地质》2012,30(2):105-112
赋存于太古宙太华群古老变质片麻岩系之中的铁矿资源,属易选型磁铁矿石,具有规模小、品位低、埋藏浅、组分单一的特点。认识该类铁矿资源地质特征,在采、运、选、冶各环节控制好生产成本,可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太古代太华群基性变质岩角闪石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豫西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中花岗质片麻岩为古老侵入岩,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钾长片麻岩和黑云二长片麻岩等类型岩石组成,具有TTG岩系的组成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形成于类似现代板块碰撞带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丹凤群秦岭群宽坪群关系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秦岭泥盆系分布区以北依次排列着丹凤群、秦岭群、宽坪群三套变地层、之间被两条区域性大断裂所隔开。这三套地层沉积后均经历了三次强烈的褶皱,三次区域变质及三次韧性剪切,参考测年结果,提出了它们都是早元古代沉积的新认识,根据三套地层的沉积,岩性及地球化学特点,判定宽坪群为弧后大陆斜坡堆积,秦岭群与丹凤群为火山岛弧堆积,均属华北板块的前缘。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高压榴闪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主体早前寒武纪太华群中,发现了溜闪岩包体。对其岩石学,岩相学的初步研究及主要矿物石榴石和角闪石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所发现的榴闪岩包体属高压变质榴辉岩的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榴闪岩是在印支期陆内A型俯冲造山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小秦岭变质岩系层序划分新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积贤 《河南地质》1995,13(1):20-28
第二轮1:5万区调采用岩石-构造-地质事件法填图,重新研究了小秦岭地区结晶基底变质岩第泊层序(时序)关系,指出该岩系应予解体,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该方案将这套岩系两分(上基底、下基底)其间为异岩不整合界面,下基底以变质侵入岩为主体,按时序从早到晚为基性喷发表壳岩,杨砦峪灰色片麻岩、四范沟片麻状花岗岩,时代属晚太古代;上基底为一套副变质岩,自下而上为:观音常组、焕池峪组,时代属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1.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显示了该区良好的资源潜力。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成矿过程复杂,太古宙太华群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金成矿温度属中低温热液矿床,围岩蚀变简单,成矿具有多阶段、多成因等复合型特征。矿床成因为动热再造多元热液型。通过对该区综合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初步显示开展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出露于河南鲁山地区的原"太华岩群"在地质研究和新的同位素年代学测年新进展的基础上,已将其分解为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为主的上部岩系和以新—中太古代TTG岩系为主的下部岩系,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接触,两套岩系地质特征很不相同,时间相隔5~7亿年,因此原"太华岩群"这一统一地质单位已不再适用,需重新厘定。建议以新—中太古代TTG岩系为主(70%)和伴生少量变质表壳岩(约30%)的下部岩系改称太华杂岩;上部的古元古代变质表壳岩系,因其标准剖面在鲁山,可以用"鲁山岩群"替代"原太华岩群上亚群",这一群级地层单位曾被涂绍雄(1996)建议过。重新厘定后的地层名称,将不再出现命名上的混乱,也便于对比。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地区太华杂岩以多种产状出露于表壳岩系和花岗质片麻岩中,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其空间上的密切共生和地球化学演化特征说明它们是弧后盆地扩张不同阶段的产物。不同产状的斜长角闪岩几乎具有一致的Sm-Nd等时线年龄(2542±57)Ma,表明斜长角闪岩形成于新太古代,不支持太华杂岩时代二分为太古古和古元古代的观点。(2542±57)Ma代表了华北地由南缘新太古代张裂事件的年代。  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早元古代变质侵入体,系指分布于蓝田县灞源以北箭峪岭一带的古老闪长质侵入体,前人将其划归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地层,或划归下元古界。建立秋岔组。认为该组为一套变质火山岩地层。作者经野外工作研究证实。将其从变质地层中解体出来,厘定为箭峪岭早元古代变质闪长质杂岩体。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中段宽坪群秦岭群地层厘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秦岭中段商州地区下元古界宽坪群,秦岭群经1:50000区调研究,宽坪自下而上建立了竹林沟组,四岔口组,广东坪组,麻街组,谢湾组等五个有序地层组和层位不确切的五峰山岩组。秦岭群属无序岩群,可分为变基性火山岩夹黑云变粒岩组合,黑云变粒岩夹条带状斜长角闪岩组合与浅粒岩夹大理岩组合,推断三种岩石组合可依次由老至新。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金矿田成因的锶同位素约束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本文报道了前人对小秦岭金矿田部分金矿床流体包裹体、赋矿围岩(太华群)、文峪花岗岩的锶同位素结果以及作者新获得的中-新元古界地层(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缌同位素测试结果。鉴于小秦岭金矿田的金矿床和文峪花岗岩均形成于130Ma 左右,作者将所有~(87)Sr/~(86)比值返算为130Ma 时的初始值,即 I_(Sr-130)比值。文峪花岗岩的8件 I_(Sr-130)=0.7077~0.7084, 平均0.7082;太华群的12件 l_(Sr-130)=0.7073~0.8090,平均0.7557;中-新元古界地层的15件 I_(Sr-130)=0.7119~0.8373,平均0.7623;赋存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22件 I_(Sr-130)值变化于0.7334~0.7519,平均0.7440:赋存于文峪花岗岩中的矿脉流体包裹体7件 I_(Sr-130)=0.7135~0.71 85,平均0.7162。由此可见,赋存于太华群的金矿床 I_(Sr-130)值远高于文峪岩体,而落入太华群和中-新元古界地层的 I_(Sr-130)值范围,表明成矿流体不可能源于文峪花岗岩岩浆分异,而源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的变质脱水;赋存于文峪岩体中的含矿石英脉 I_(Sr-130)值低于太华群和/或中-新元古界地层,也低于太华群中的金矿床,但显著高于文峪岩体,应是高 I_(Sr-130)的成矿流体与低 I_(Sr-130)值的文峪花岗岩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此,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可较好阐释小秦岭金矿田的成因,即,中生代扬子与华北板块碰撞过程中,由中-新元古界地层及下伏太华群组成的陆壳板片沿小河断裂向北 A 型俯冲到小秦岭金矿田之下,俯冲板片经变质脱水作用为小秦岭金矿田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成矿流体与赋矿围岩的相互作用造成太华群中的矿脉与文峪岩体中的矿脉具有明显不同的 I_(Sr-130)值。  相似文献   

17.
豫西太华群微体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丁莲芳 《地质论评》1996,42(5):459-464,T001
豫西太华群一名已沿用了30余年,在这套中深变质岩系中,过去从未发现生物化石,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及构造格架一直将其归入太古宇。笔者对小秦岭地区这套中深变质岩系的石墨片麻岩,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及大理岩,采用浸解法,切片法研究,发现了一批微体古生物化石,文中介绍了微体化石的赋存层位及岩性。  相似文献   

18.
19.
王跃峰 《河南地质》1998,16(2):115-120
根据1:50万《河南省地球化学图说明书》的资料,用元素背景值,浓集比率(K)、叠加系数(K0)、叠中强度(D)等判别参数,对河南省太古界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作了粗浅研究:太古界的元素背景值与克拉克值相比,Au、Cu、Mo、Ni偏低,而Bi、As明显偏高,太华群中Au、Ag、Cu、Pb等元素后生叠加、分异作物特强。太古界是本省主要矿源层和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太古宙太华群地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