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缘政治具有多重涵义,本文概括为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个方面。地缘政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若干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过程中,地缘政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地缘政治理论塑造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地缘政治现实是国家制定对外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缘政治活动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4,(21):64-64
联合国选在2014年开这个峰会,意在为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公约》缔约方大会进行"总动员"。巴黎大会事关重大,届时可能拟定2020年以后新的全球减排协议,决定未来几十年的国际气候政策走向。因此,联合国在这个时候举行峰会,期待能为清除谈判中存在的政治障碍作出贡献、注入动力。这次峰会以及随后10月份将在德国波恩举行《公约》下今年第三轮气候谈判、年底将在秘鲁利马举行的《公约》缔约方大会,这一系列会议都是为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打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家湿地公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国家湿地公园的宣教要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融合,承接新使命和新要求。捞鱼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内容以"讲故事、扬文化、传科学"的原则,从宣教主题、宣教设施和宣教活动入手,挖掘最具生态文明内涵的主题,依托形式多元的宣教活动和场所,形成"点、线、面"立体开放型的生态文明宣教体系,展示"人与湿地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4.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功能及其地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2年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到2005年12月国务院审定并公布第六批以来,我国已建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87处.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包括保护独特的景观资源、提供良好的旅游活动场所、建立稳定的科教活动基地等.统计分析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域分布上的数量特征,并总结出东、中、西部的景观分布类型,认为我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空间发展不平衡、地域特色鲜明、区域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2011年10月,有幸参加了在江苏苏州第十中学举行的"诗性课堂、有效教学"——江浙沪三地名校"聚焦课堂"活动。来自不同城市的教师同课异构"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以下对其中两位教师的课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人群动态活动对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的影响,本文引入场所视角,建立了考虑人群活动的城市场所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深圳市福田区4个典型社区为例分析了工作日和休息日的白天、晚上4个时段下不同类型场所的洪涝灾害风险变化。结果表明:(1)除危险性以外,频繁的人群活动亦会增加场所的洪涝灾害风险,与人群活动相关的指标权重达0.31;(2)不同类型场所的洪涝灾害风险差异显著,且随着人群活动动态变化,生活场所平均风险最高,在4个时段波动较小;居住型混合场所洪涝平均风险次之,但晚上时段比白天高25%左右;商业场所、公共服务场所和办公型混合场所平均风险也较高,在工作日白天高于其他时段;绿色休闲场所在4个时段风险都最低;(3)居住型社区和综合型社区的洪涝风险存在显著差异,居住型社区为持续性高风险社区,其高风险场所占比在4个时段均超过40%,尤其在晚上达60%,而综合型社区风险呈现出工作日白天高于其他时段的特征,其高风险场所比例最高达54%。  相似文献   

7.
海洋地缘政治探讨国家政治活动与海洋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极大的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本文构建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分析框架,探讨人海关系要素构成和国家与海洋互动机制,梳理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进路径、内容构成和阶段特征。国家意志和需求、国家文化基因、技术变革是驱动国家与海洋关系互动的主要因素,中西方国家在人海关系演化过程中均呈现“以陆涉海,以海养陆”“以陆拓海,以海通陆”“以海制陆,海陆冲突”“陆海统筹”等阶段性特征。现实主义与和合主义、冲突扩张与消极保守、全球视野与华夏中心在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变中形成鲜明对比。未来中国需把握好批判继承和改造借鉴的辩证关系,形成海洋命运共同体范畴下的海洋地缘思想集合,丰富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南开区地名档案室始建于1985年。十年来,在国家和天津市地名办公室的关怀、帮助、指导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993年在档案工作达标升级活动中,以优异成绩跃升为区、市档案管理一级先进单位行列,并破格加入区档案工作协作组,使我们的档案工作纳入了正规管理的轨道,并有了一定的社会知名度。 十年来,南开区地名档案工作遵循《国家地名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原则,严格按照地名档案分类编码表的规定进行分类、保管,确  相似文献   

9.
山地是宝贵的旅游资源。近三十年来,国际旅游事业发展迅猛,许多国家十分重视山地的旅游开发。瑞士积极利用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并开展游览、登山、疗养、滑雪等活动。一些传统名山(如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日本的富士山、苏联的高加索山等)均被开辟为旅游胜地。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3。有许多名扬中外的山地,如五岳、黄山、庐山、峨眉山等,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攀登或宗教朝圣之场所。历史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交往频繁的场所,它的命名、更名不仅要方便交往,而且代表了困家和民族的尊严,反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反映了命名者的文化素养和城市地名的管理水平。地名的标准化是城市地名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探讨的是个人对充满意义的特定场所产生的某种认知或感情的联系。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以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为案例,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手段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深入分析游客的活动特征和情感态度,研究游客的节事场所依赖特征。在此基础上挖掘和提炼节事场所依赖的维度,最终构建一个由个体、社会、场所和节事4个维度构成的节事场所依赖PSPE概念模型,为节事场所依赖的定量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9月10-15日,由中国地理学会、日本地理联合会和韩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第11届中日韩地理学联合会议暨第2届亚洲地理学大会"在日本札幌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170多名地理学者和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亚洲地理前沿:回望十年,用青年精神创造未来"。会议开幕式由日本东京经济大学的山田冶通教授主持,来自日本山口大学的荒木一视Araki Hitoshi教  相似文献   

13.
邹金伟  张淑琴 《地理教学》2021,(16):31-34,49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2017年宝安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学生地理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偏于传统教学,缺乏对校园内外地理实践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因此,笔者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学情及校园内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初步探索构建我区初中地理实践课程体系.按照教学组织场所,笔者将地理实践课程分为三大类:教室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及野外实践活动.针对每一类地理实践课程,分析其具体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11,(17):62-63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长期以来,苏丹南北方在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1983年5月,因反对政府在全国实行伊斯兰法,以约翰·加朗为首的一些南方官兵发动兵变,成立了苏丹人民解放运动(苏人解),开始从事武力推翻政府的活动,并引发了苏丹第二次内战。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6年,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前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国家旅游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05全球联合祭孔”活动。本次活动以山东曲阜孔庙祭孔为主播现场。祭孔祀典的内容包括公祭、家祭、翎子乐舞等表演。其中艺乐舞包括迎宾曲及礼、乐、射、御、书、数六部分。祭孔仪式也将在全球十多个城市联合举行,因此也备受海内外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以近30 年Web of Science 核心数据库收录的2472 篇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文献为基础,首先统计发文数量时间分布和期刊分布,然后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从发文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和学科方向5个方面分别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来应急避难场所研究发文呈现由缓慢探索、稳步发展向高速发展的阶段;发文期刊主要为自然灾害类、紧急医学类、工程技术类;研究作者群较多,学术交流较为紧密;美国和中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主要的发文机构;从关键词发现应急避难场所目标人群主要围绕灾害救援和社会弱势群体,研究视角从单一问题和事件开始向综合系统演变,研究方法从定性的方法模型转向动力机制和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内容则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微观尺度、重视案例实证和信息共享和强调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学科方向主要为工程学和公共环境与健康两个学科。在建设韧性城市的背景下,可借鉴国际经验来构建中国应急避难场所研究体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非洲政治地图的形成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在此之前,除北部地中海地区外.非洲大陆地广人稀.各游牧民族部落为寻找水源和牧场经常迁徙,尚未形成现代民族和国家的政治概念:由于西方传教士和探险家的深入活动,迟至1840年才出现比较精确的非洲地图。但随之商来的是西方殖民者对非洲大陆的征服和统治。他们在非洲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建立起殖民统治机构,从而构筑了今日非洲政治地图的雏形。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取得了独立,但它们并没有触动殖民者遗留的地理边界,只是在名称上有所变化。这就为非洲国家日后的边界、部族或种族的冲突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8.
王军 《地理学报》2015,70(11):1855-1856
<正>2015年10月9-11日,"第十届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亚洲地理学大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大会以"城市化中的亚洲:多样性对应全球化"为主题,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蒙古、巴基斯坦、尼泊尔、老挝等8个亚洲国家,以及美国、瑞典、英国等欧美国家的318名地理工作者和学生代表齐聚上海,共同关注城市化中的亚洲。这是中国地理学会继2006年发起创办中日韩地理学术研讨会10年后,为亚  相似文献   

19.
刘伉 《地理教学》2000,(11):1-4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有首都,大多数国家的首都,一旦选定后,通常都具有相当或很大的稳定性。盖因首都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政权机构所在地,一切重大社会活动首先是重大政治活动的中心,所以选定前照例都要经过非常审慎、认真、细致的通盘、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场所的GIS直接表达人类地理空间知识的管理和加工过程,而不确定性是人类智能的基本特点,因此GIS的智能化需要研究其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与传统的GIS相比,基于场所的GIS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更为丰富,既包括随机性,也包括含糊性,而不确定性的主体既可以是地理要素、场所和空间关系,也包括命题和规则。该文介绍该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基于不确定性主体、类型、表达手段及相关的活动4个视角,建立了基于场所的GIS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框架,从而为相关的不确定性建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