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庇山-温泉街一带的推覆构造、滑覆构造、断块构造的特征及成因机制,指出温泉街推覆体下、河西陈及湾子街-庙下滑覆体下是找煤的有利块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新集矿区推覆构造特征,对煤系地层的构造规律作了初步探讨,并阐明了其受推覆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淮南阜凤推覆体下公字型构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凤推覆体下原地系统的褶皱构造呈公字型。据此,对推覆体下找煤提出了新看法,并提出了几个新的含煤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采、探资料的对比研究,指出了推覆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煤系断层的展布,砂岩的岩石质量指标与该砂岩距推覆构造底界面的距离呈对数关系。推覆构造不同单元的水文地质条件相差很大,煤层顶板易冒落块体与推覆构造有一定关系,推覆构造对地表沉降具有一定的减缓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推覆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关玉祥  杨添水 《福建地质》1994,13(4):248-277
本文主要是根据“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与隐伏煤田预测研究”的主要成果来写的。在概述两次研究课题取得主要成果的同时,对福建省重大基础地质有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文中重点是总结了福建省推覆构造发育的特征,将推覆构造划分为两大类(逆冲推覆构造,拆离构造)和五种类型(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次逆冲推覆构造、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和拆离(滑脱)构造、褶皱拆离构造),对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特征和推覆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系统的总结,明确指出了燕山早期中深层次边冲推覆构造是福建省规模最大、对今后寻找隐伏矿产关系最密切和最重要的推覆构造,对研究我省的推覆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从基础地质和找矿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野外构造变形解析得出,江西上饶船坑—铜山一带铜矿床及其相关的侵入岩体主要受中生代推覆构造控制。推覆构造面总体倾向SE,表现为波状起伏。推覆构造外来岩系为中石炭统至上三叠统碳酸盐岩及页岩、泥质粉砂岩,原地岩系为下侏罗统地层。外来岩系变形大多呈同斜褶皱,并伴生不同规模逆冲断层及顺层滑脱构造,局部存在平卧及箱状褶皱; 原地岩系变形亦较强烈。推覆构造表现为自SE向NW的运动。成矿岩体大多呈相互平行的薄层状,岩席侵位于上述推覆体外来岩系顺层滑脱带中。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表明成矿岩体具挤压机制下岩浆弧特征,形成于170 Ma。结合推覆构造卷入的地层、研究区外围德兴一带同类型侵入岩与中生代推覆构造关系的讨论,认为上饶船坑—铜山一带与铜多金属矿相关的中生代石英二长斑岩为受同时代推覆构造变形控制的同构造岩浆岩,可能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中国东南大陆俯冲导致岩石圈增厚发生大规模推覆构造,并诱发下地壳重熔岩浆侵位至浅表顺层滑脱空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汝州煤田位于华北板块南缘逆冲推覆构造带豫西段前锋部位,区内逆冲推覆构造较发育。其滑脱面倾角浅部较陡,深部较缓,表现为上陡下缓、凹面向上的铲状形态,向深部逐渐交汇于同一断裂。该区构造在剖面上时而出现断坡,时而出现断坪,其变化与岩层的软硬程度等因素有关。通过对逆冲推覆、滑覆构造的特征分析,推断出该区推覆下掩盖的二1煤体构造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8.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与找矿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建华 《福建地质》2008,27(2):105-124
阐述了福建推覆构造的研究成果,依据福建推覆构造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东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部逆冲褶皱推覆构造带、西部挤压推覆构造带。讨论了其构造特征形式,将推覆(滑脱)构造形式划分为二类五型及其控岩控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运用推覆构造研究成果在寻找隐伏煤矿及铁多金属矿的成功实例,提出了推覆构造理论对深部找矿指导作用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是太行山中北段多金属矿的主要控矿因素,前人对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变形特征、演化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南东侧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较少。根据野外第一手资料,对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对各组成单元(飞来峰、逆冲推覆断裂、外来岩系(推覆体)及原地岩系)的展布特征、产出形态和变形机制进行了分析,根据组合样式、地层厚度及各逆冲推覆断裂与切割地层之间的几何关系,对其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总体推覆方向为由NW向SE,总推覆平均距离约为23.3 km。结合该推覆构造切割的地质体与被覆盖、被改造的先后关系,探讨了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的发展与演化过程,该逆冲推覆构造经历了华力西中、晚期—燕山早期的初始活动,燕山中、晚期的主期发展和喜马拉雅期的后期改造3个阶段,为进一步研究神仙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上地层、岩浆岩、矿产与构造的关系提供了构造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与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带可划分为四个亚带,陇龙褶皱推覆构造带,宝头冲断推覆构造带,中林-双薄皮推覆构造带,前陆褶皱构造带,依据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样式,变形特征及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论述了在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和前陆盆地的同步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Nappe structure, as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the authors during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at the scale of 1:50,000 in The Jinggang Mountain, is mainly comprised of a series of NNE-NE-striking thrust fault zones and thrust sheets among them. Sinian, Cambrian, Ordovician, Devonian, Carboniferous, Triassic,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strata are involved in the thrust nappe system. The nappe structure is of the type of duplex structures formed as a result of the earlier stage migration from SE to NW and late stage migration from E to W of sedimentary cover or basement strata. Formation of the nappe structure in the studied area involves two main epochs: Early Yanshanian and Late Yanshanian to Early Himalayan. The mineral deposits and the buried coalfields in the area, especially the latter, are extensively controlled by the napp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2.
白沙地区位于龙永煤田的北部,区内地质条件复杂,东部大面积出露白垩系上统沙县组,西部出露二叠系中统童子岩组,北部出露奥陶系中上统罗峰溪组及泥盆系上统天瓦栋组。童子岩组含煤岩系含可采煤层5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大部分隐伏于深部。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推覆构造发育,主要有印支期的滑脱断层,燕山期的逆冲推覆断层,推覆构造控制煤系的赋存厚度与形态。应用"红层下"与"老地层推覆体下"找煤理论,认为东部"红层"下、北部"老地层"下具有找煤潜力。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华南板块北缘,由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基本一致,倾向南东的叠瓦逆冲推覆断层组成。卷入地层有寒武—震旦系、泥盆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和白垩系,空间上具双冲型推覆特征,推覆方向早期由南东向北西,晚期由东向西。据各推覆体的叠置关系及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184.16Ma),认为该推覆构造主要活动于燕山期。该推覆构造的发现,可能反映出该区中生代存在一定规模的陆内造山,是本区中生代陆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为本区寻找隐伏煤矿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为寻找与构造蚀变岩(推覆面附近)有关的贵多金属矿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巴山推覆构造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巴山推覆构造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由拉张盆地、推覆带、活动带、扰动带和主滑面组成.其中活动带与扰动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经重磁资料分析计算,指出推覆带推覆距离,并推测推覆带下可能存在四川盆地沉积地层,这对拓宽四川盆地油气资源勘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有为 《地质与资源》2016,25(4):322-326
黄花山金矿系辽西建平地区重要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新太古代变质基底片麻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中元古代侵入岩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晚侏罗世侵入岩是金矿的成矿岩体.黄花山地区在印支期形成了北西向南东推覆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并长期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空间.由于燕山期岩浆活动剧烈,即侵入体同下伏古老地层中金矿源层的重熔或捕获古老含金丰度高的层位,这些成矿热液沿黄花山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上升,并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堆积形成了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黄花山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构造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临河-集宁断裂带是华北板块北缘的一条重要断裂带,它主要由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推覆构造等构成.推覆构造自南向北可分为叠瓦逆冲推覆构造带、紧闭褶皱一逆冲断层变形带、宽缓褶皱-断层转折褶皱带、滑脱褶皱-断层传播褶皱带等4个变形带.断裂带从韧性到脆性表示了其出露深度不同,并有由南到北活动强度逐渐减弱的趋势.该区主要分布有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和以煤、大理岩为主的非金属矿床.区内金多金属矿床多与韧性剪切带有关,断裂构造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空间,也是成矿物质的通道.研究指出了该地区的找矿前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马兰薄皮式推覆构造由F09、F01分别构成顶、底部推覆构造的边界断层及主滑面,其间包容着14个断片,向下消失于基底滑脱面之上,构成典型的侏罗山式薄皮构造。外来岩体由北西向南东推覆滑动,滑移距离在7km以上,地层长度缩短5倍左右,地层厚度增加3倍。推覆构造产生于J3t之后,K1d之前,系燕山运动中晚期,向下切割及叠加在早期F1滑覆构造系统之上。构造发育规律对找煤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据钻探资料分析,宣东二号煤矿发育有以F2为主滑脱面的滑覆型滑脱构造,滑脱面主要发育在下花园组煤系中,上覆系统包括Ⅲ3煤层及其以上地层,而Ⅳ1煤层及其以下地层则构成下伏系统。区内滑脱构造属于鸡鸣山—黄羊山推覆构造伴生的次一级构造,它的发育使部分压应力得到释放,从而使煤层避免了类似下花园附近的强烈褶皱和断裂。发育于Ⅲ3等煤层内部的滑脱构造,导致了煤变质程度的提高和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广平煤矿区属典型隐伏煤田,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叠加和改造,煤系地层总体呈一向斜构造,煤系地层保留的厚度在向斜边缘厚度大,往中、北部变薄甚至缺失。区内发育的广平推覆构造属于褶皱推覆构造,有倒转褶皱、“之”字形褶皱、复式背向斜褶曲和不协调褶皱等,区内断距大于20m的断层较少,5m以下的小断层和走向断层较为发育。分析认为广平推覆构造对煤层具有建设和破坏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宁镇山脉推覆构造的特征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宁镇山脉构造特征的分析,认为宁镇山脉是由三个自南而北推掩的构造片体组成的推覆构造。每个构造片体的表层褶皱与逆冲、逆掩断裂组合都是深层滑移的地面表象,反映了统一的构造应力场。推覆构造的主体北东东向延伸,略呈向北突出的弧形,主要形成于三叠纪晚期的印支运动即南象运动。属于扬子、华北两个古板块碰撞带的后缘构造。燕山中—晚期北北东向挤压构造对其产生横跨和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