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川西南乡城——得荣地区的两种混杂岩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之孟  金蒙 《地质科学》1979,14(3):205-214
混杂岩或混杂堆积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过描述和讨论。但是,直到板块构造提出之前,混杂岩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就目前所知,我国台湾、祁连山、西秦岭、喜马拉雅山等地都有混杂岩分布。笔者通过近三年来在金沙江沿岸的地质填图及专题研究证实,四川乡城、得荣一带是混杂岩分布的又一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时代的古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气候学是研究各地质时代地表气候条件的科学。由于气候的控制能对地表物质的活动方式和范围起一定的影响,因此,各种地表物质(包括生物)必然会反映不同的气候条件,例如在某一地质时代的地层中如发现有原生白云岩、石膏、钾監、岩监聚积,就可确定当时的气候是干燥的;如有煤、铁、铝土矿和锰矿,高嶺土質粘土的堆积,就說明当时气候是湿潤的(溫和的和湿暖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构造是地壳形变的结果,而地壳形变是在地壳形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壳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建造过程,包括地壳形成的地质时期中,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所产生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类型、组合和相带的发展。地壳的形变主要表现为地质体的改造过程,包括各种岩层在形成过程之中或以后,经受内力和外力作用而产生的各种微观和宏观的结构变化,如流动、褶曲、破碎和断裂等。  相似文献   

4.
大坝的安全一般受岩体稳定条件的控制。影响岩体稳定的地质因素较多,其中软弱结构面的影响极为重要。软弱结构面即夹有软弱物质的结构面,例如夹有泥质充填物的裂隙,夹有断层泥、糜稜岩、角砾岩的断层破碎带等。软弱夹层为软弱结构面的一种,即除夹有软弱物质这一特征外,在产状上大致和岩层产状一致,并和成岩作用有一定关系。含有泥质物的软弱夹层一般俗称为“泥化夹层”。  相似文献   

5.
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及其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志立 《地质科学》1979,14(2):127-138
六十年代以来,人们在海洋和大陆边缘积累了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应运而生的“板块学说”,把人们的视野扩展到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广阔海域,使人们看到了有关洋壳演变为陆壳的许多独特的地质现象,使原来主要在大陆上获得认识的一些地质现象要求新的解释。本文将在前人地质资料基础上,利用板块学说探讨扬子古板块的形成和对中国南方地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松山 《地质科学》1982,(2):226-234
常规的K-Ar法是基于40K通过K-层电子捕获衰变成40Ar*这一机理,应用衰变定律而定年的。它具有测定对象广、测定年龄范围大等优点,是同位素地质定年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40Ar*是气体,当岩石、矿物形成以后受到搅动时(如岩浆的侵入、构造活动、宇宙物质的冲击等),40Ar*容易丢失,使年龄值偏低。1962年由Sigurgeirsson提出的,后经Merrihue、Turner等人逐步完善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定年技术,很好地克服了K-Ar法的局限性。40Ar-39Ar定年分为两种:一是全熔融法(total fusion),样品被快中子照射后一次加热熔融,然后计算年龄,此值与常规K-Ar法结果相当;另一种是阶段加热法(step-heating),被照射的样品从低温到高温被逐步加热,分别计算各温度阶段的40Ar/39Ar视年龄,并进而得到一条年龄谱和一个坪年龄(plateau age)。后一种方法对研究地质体是否受过热的挠动、岩石矿物的早期结晶年代、后期热挠动次数、热挠动年代、岩石矿物对氢的保存性、过剩氩的存在状态等具有独特作用,它开辟了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将着重介绍应用40Ar-39Ar阶段加热技术研究地球物质及陨石受热历史的某些成果。  相似文献   

7.
穆斯堡尔效应是一种无反冲的核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它是1958年由穆斯堡尔(R.L.M(?)ssbauer)发现的。由于穆斯堡尔效应产生的γ射线共振吸收谱线的能量宽度接近原子核能级的自然线宽,以及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或散射)对γ射线能量变化十分灵敏,因此,可以把共振吸收的原子核当做灵敏的探针,测量固体中有关的原子核与核所在位置上固体的化学环境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近些年来,穆斯堡尔效应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矿物学的研究中来,穆斯堡尔谱仪已成为这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8.
郭旭东 《地质科学》1975,10(3):253-264
喜马拉雅山是地球上最高大与最年轻的山脉之一。自第三纪以来,随着海洋历史的完结和不断上升,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第四纪时期,本区古气候的变化更为引人注目。地壳表层岩石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和高山气候环境下,曾经受过种种不同程度的风化作用,与陆地表面物质重新分异和组合的同时,各种化学元素也相应地发生过迁移和富集。因此,作为特定气候产物的风化壳类型和地球化学内容都是富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9.
一緒言本項工作为山东淄博鋁土矿研究工作中的一部份,这种矿石主要由水鋁石和高嶺石組成。为了解决鋁土矿中的成份及其量的变化,我們用差热分析並配合化学分析、X-光粉晶照像定量分析及偏光显微鏡的研究,进行了这一实驗。实驗的方法,是利用矿物加热后的相变化和能量变化关系作为理論根据,所採用的标本除山东淄博鋁土矿外,还用江苏苏州所产的高嶺石。矿物加热后可能有各种物理与化学的变化,如失水(附着水及结晶水)、分解、結晶構造破坏、氧化、相变和重結晶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球物质演变的能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发展历史是地球物质运动的过程。核转变更新着地球的化学元素与同位素组成;它影响着地球发展过程中各特殊矛盾的发展与转化。地球的能源有外来能与内生能,这两种近于相互独立而又统一的能源体系组成了地球的演化能源。我们研究和计算了各种外来能与内生能的产生方式、能量大小及对地球演化的影响,而地球演化的主要内能源是核转变能。天然核转变有两种,一种是在地球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核衰变、自发裂变等),一种是受外因条件所激发而产生的(诱发裂变,核反应等)。  相似文献   

11.
断块构造与地震的网络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表面最基本的构造现象之一是X型破裂系统。X型破裂系统是一个极其广泛的研究领域。在一切有关材料呈现机械破坏的领域内,都与X型破裂机制有关。就地质体而言,从晶体内的X型交叉位错,岩层或岩体内的X型节理,到区域性的X断裂和切穿地壳以至切穿岩石圈的X型深大断裂,虽然空间尺度有多级变化,但它们的力学本质是一致的。共轭的剪应力分布、共轭的剪切裂隙、共轭的剪切错动、菱形断块的嵌合与再活动等,都与X型剪切破裂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2.
前言文中介绍一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制的热重分析仪,及其操作方法。这台仪器能够完全自动的记录而划出热重曲线。热重分析在矿物和化学制品的鉴定上有广泛的用途,凡是含水和含挥发性成分的物质,受热分解脱离物质而失重,由于它们化学成分的不同及其结晶构造上的差异,失重会在不同温度的阶段上出现,在连续自动记录的曲线上。  相似文献   

13.
浙江长兴二叠系和三叠系界限地层的碳同位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海相碳酸盐岩的碳和氧同位素已有三十多年,积累了数千个数据,其目的在于研究古海洋碳和氧同位素的演变。在此期间,一部分研究者认为,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值在0±2范围内变化,未表现出与地质时代相关的变化趋势(Clayton和Degens,1959;Degens和Epstein,1962;Keith和Weber,1964;Galimov,1965;Becker和Clayton,1972;Schidlowski等,1975)。但是,另一些学者,如Jeffery等(1955),Baertschi(1975),Compston(1960),Weber(1967),Garrels和Parry(1974)却认为,海相碳酸盐岩的δ13C值随地质时代而有规律地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继亮 《地质科学》2010,45(1):1-11
我已年逾古稀,垂垂老矣。地质生涯中积累的经验和问题,理应贡献给年轻一代,以期经验能够相传,问题得到解决。年轻地质学家需要寻求名师指点,锤炼踏实的基本功;要踏遍世间群山,阅历地质现象,胸中累积千百地质实例;要熟读文献千卷,把文献中的实例与胸中实例融会贯通。如此,就可以把野外、室内识别、理解地质现象的能力和地质学最主要的工作方法—对比与联想融合在一起,能够解开任何地质难题。年轻地质学家还需要学习近年来科学哲学的内容和进展。为的是理解科学的本质,地质学的本质,以及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这有利于青年学者选择最接近科学范式的、最重要的研究项目;也有利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地质学和科学哲学功底最好的年轻学者,可以为地学哲学作出贡献。本文提出6个方面的问题,供年轻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地热流是地球内热在地表最为直接的显示,并能给出发生于地球内部深处各种作用过程间能量平衡的信息,因而日益引起地球科学界的广泛兴趣和普遍关注。我国大地热流研究始于60年代,易善锋(1966)曾报道过东北中生代盆地的三个热流数据。1979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组正式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大地热流数据25个。近十年来,不同单位和作者在华北、东北、攀西、西藏等地区又先后获得了一批热流数据。最近,本文第一作者受国际热流委员会的委托,负责将我国大陆地区热流数据进行汇总并作统计分析,以便纳入“世界热流数据汇编”。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1974,9(4):383-384
利用天然放射性碳(C14)的衰变规律测定含碳物质的绝对年代的方法,已在考古学、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海洋学等科学研究及有关的生产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室于1973年冬至1974年夏,用乙炔(C2H2)气体法,测定了几个考古样品和地质样品的年代。  相似文献   

17.
黑钨矿中锰铁比值的成因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国风 《地质科学》1981,(4):390-394
在地质找矿勘探工作中,研究黑钨矿的锰铁比值可以帮助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当作相对的“地质矿物温度计”来应用。在自然界,影响黑钨矿中锰铁比值的因素甚多,诸如,成矿介质的pH值和Eh值、化学反应动力状况、区域地球化学特点、压力以及形成温度等。关于成矿温度,在许多情况下虽然不是影响黑钨矿中锰铁比值的决定性因素,但仍不失为一重要因素,故其与黑钨矿中锰、铁成分变化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人”遗址洞穴堆积物的研究,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先后报道。近年来,作者分层测制了周口店第一地点西壁、南壁、探井以及上砾石层和下砾石层等几个剖面。还在周河口、羊耳峪东岭、三福村采集样品55个。所有样品均进行筛分,分级进行镜下鉴定,单矿物系统折光率测定,个别矿物辅以X-射线分析,分别对轻、重组份物质成分、百分含量做了系统计量,并着重研究重组份特征。本文是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对这一地区的地层划分、沉积物来源和古气候变迁等进行讨论。 一、物质来源和蚀源母岩 野外观察和沉积矿物成份分析表明,第一地点洞穴堆积有洞壁崩塌和外部携入两个来源。碳酸岩角砾和碳酸岩岩块大量出现,在特定层位尤其发育,它们是洞壁崩塌的产物。外来物质尽管矿物含量时有变化,但矿物种类大体相近,构成不同矿物组合。轻组份有石英、酸性斜长石、微斜长石、白云母组合,千枚岩、角岩、板岩岩屑组合以及滚圆状石英、石英岩、硅质岩岩屑组僵。  相似文献   

19.
郑剑东 《地质科学》1992,(1):103-104
《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一书已于199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总结了1985年中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青藏高原综合地质考察的成果,论述了青藏高原的地层、古生物、岩矿、第四纪地质及地貌、沟造演化等方面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方法在地层和地质构造研究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道一  孙惠文 《地质科学》1973,8(2):152-161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全国地质研究工作迅速开展。在全国进行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和地质研究工作,累积了十分丰富地质资料和分析数据。生产实践要求应用数学方法对地质资料进行整理、解释和模拟,定量地描述地质体空间和时间变化,阐明在复杂条件下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便从已有的数据中能取得更多的信息,更好地探索内在规律性。随着国内自制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提供了完成上述任务的必要条件。本文仅将几年来我们进行研究的某些成果简要介绍一下。关于所用方法的详细介绍参阅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