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犁盆地南缘某矿床构造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宏  张占峰  刘铭艳 《新疆地质》2011,29(3):327-331
某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田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地质构造及成矿模式有别于铀矿田内其它矿床.通过构造单元划分,矿床定位于盆地南缘构造活动区.新构造运动以来,频繁的多期次构造活动造就褶皱、断裂发育.盆缘适度抬升为层间氧化带发育提供势能的同时,主控矿断裂产出部位及性质决定了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层间氧化带发育空间和铀矿化的赋存部位.据区域地质构造活动事件和断层泥石英碎砾微观特征分析划分出控矿断裂的6个活动期次与利用矿石U-Pb同位素年龄划分出的4个成矿期次在时间上具对应关系,构造运动的间歇期是铀主成矿期,多期次构造活动导致铀成矿具多期和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2.
伊犁盆地南缘中新生代构造样式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奋雄 《地质与勘探》2016,52(3):480-488
伊犁盆地是我国最早发现砂岩型铀矿的地区,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不断突破,盆地南缘自西向东查明了一系列砂岩型铀矿床,这些铀矿床的分布与盆地南缘构造关系密切。本文总结了伊犁盆地南缘构造样式类型,分析了不同构造样式下氧化流体补给、运移规律,并结合铀矿体的空间分布,指出构造样式差异是造成砂岩型铀矿体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从氧化流体补给窗的开启、流体的汇聚和还原性气体聚集的控制等方面讨论了构造样式对铀矿体空间定位的机制,指出单斜稳定地层中纵弯背斜是控制铀空间分布的主要构造,要注意不同构造样式约束下成矿区域的稳定型和地下水补给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伊犁盆地南缘铀矿的找矿方向及主要矿物类型。  相似文献   

3.
<正>伊犁盆地位于天山造山带中,是中新生代断陷山间盆地,大地构造上归属伊犁微板块,平面上呈狭长三角形向中亚撒开(李胜祥,2006)。伊犁盆地南缘控盆断裂呈近EW分布,断裂面向南倾,断裂形成于华力西晚期,切穿石炭系和二叠系岩层。盆地基底由古生界中酸性岩浆岩组成,盖层由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构成,基底和盖层以角度不整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构造环境、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及其基底结构,将中国含铀沉积盆地划分为裂谷型盆地、前陆盆地、挤压挠曲盆地、山间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等5种类型。在分析各类型含铀沉积盆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各类型含铀沉积盆地的铀成矿特征;提出裂谷型盆地、前陆盆地以及山间盆地等3类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是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最有利的沉积盆地,也是今后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的主要找矿方向;挤压挠曲盆地的铀矿找矿在我国已经取得重要进展,其找矿前景十分广阔;走滑拉分盆地的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相对较弱,但因其常常叠加热液改造成矿作用,其找矿前景还是值得探索的。  相似文献   

5.
6.
新疆伊犁盆地铀成矿特征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伊犁盆地区域地质,地貌景观,地层,构造特征的描述,和对铀成矿地质特征的概括归纳,分析总结出了盆地内铀矿床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它们是丰富的铀源,良好的地层结构和砂体,规模较大的斜坡带等基础条件,造山运动是成矿作用的驱动力。而上白垩统-第三第砂砾岩层覆盖才是最重要的矿床定位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初步研究了扎吉斯坦北部砂体的发育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通过对研究区单井剖面、联井剖面以及平面上砂体发育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探讨砂体对铀矿体的控制与影响。研究表明,铀矿化发生、发育于砂体厚度相对稳定,粒度较粗,孔隙度、渗透率较好的地段。砂体构形变化的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即砂体厚度由厚变薄的过渡地段有利于铀矿的富集。  相似文献   

8.
伊犁盆地南缘铀矿田地下水是铀元素的主要载体及控制因素,前期认为构造均为单斜构造,研究区内新发现5条近NS向逆断层,将研究区分割为6个水文地质单元,因水动力差异,铀成矿作用相差较大。依据含矿含水层的补、隔、排条件及水动力变化情况,归纳总结了狭窄集中型、中间型、宽缓敞开型3类水文地质模型,结合铀矿床规模,得出狭窄型有利于成富大矿体,宽缓敞开型不利于形成工业铀矿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伊犁盆地是中国重要的铀矿基地,在盆地南缘中西段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可地浸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但南缘东段(朗卡-达拉地一带)至今未有较大的突破,是否存在如蒙其古尔、洪海沟地区成矿规模的“第三个”铀成矿富集区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文章以伊犁盆地南缘东段郎卡-达拉地地区的铀成矿条件分析与远景情况评述为主要研究内容,在总结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充分收集钻孔、物探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以及室内分析和编图综合研究,系统分析研究区成矿构造、沉积及古水动力条件,进而论述研究区成矿潜力与远景,以期为实现该盆地的资源扩大提供勘查部署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郎卡-乌尔坦倒转洼陷地区为现有重点勘查区及外围资源量扩大、拓展深部“第二找矿空间”的有利地段;库鲁斯台-达拉地复式向斜带及其以北地区成矿规模局限,但阿尔玛来和阿尔玛来-苏阿苏以北地区是值得进一步勘查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沉积相分析入手,结合砂体平面、剖面特征,总结了伊犁盆地南缘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及中上三叠统小泉沟群等不同含矿层位的岩性、岩相特征,探讨了不同沉积相、砂体的发育特征及其与铀富集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为区内有利铀成矿砂体,铀矿化集中在厚10~35 m的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中;不同沉积亚(微)相类型与构造产出样式控制了研究区含矿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及垂向组合类型,不同类型的含矿砂体及地下水径流方式则制约了层间氧化带尖灭方式及铀矿体产出的形态与位置。  相似文献   

11.
12.
盛源盆地铀成矿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万良 《江西地质》2000,14(2):113-122
盛源盆地是我国一个重要产铀盆地,具深源地质作用和深源成矿特点,3个火山岩型铀矿床有3种矿石类型,即U-赤铁矿型,U-胶磷矿型和U-萤石型,前二者属火山沉积型铀矿化,后者是火山期后火山热液作用的产物,EW向断裂是主要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有壳源,也有慢源,铀成矿与地幔流体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伊犁盆地南缘有机-无机流体耦合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犁盆地是中国西北部重要的产铀盆地,虽然前人对其成矿流体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成矿流体的组分、来源等依然存在较大分歧,尤其是该区成矿流体与蚀变特征、铀成矿的内在联系研究较少。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含矿层砂岩蚀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特征、流体-围岩相互作用形成的蚀变矿物中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及该区构造演化特征,对有机-无机流体耦合铀成矿作用进行示踪。研究表明:该区流体包裹体主要含有气烃包裹体、液烃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与砂岩型铀矿有关的蚀变类型主要有黏土化、碳酸盐化、硅化及金属矿化,其中黏土化以高岭石化为主;高岭石δ18OV-SMOW 为11.8‰~13.7‰,δDV-SMOW 为-93‰~-48.3‰,与高岭石平衡流体的δ18O(水)V-SMOW为-10.3‰ ~-5.1‰ ; 方解石胶结物δ13CV-PDB 为-18.2‰ ~-7.2‰ , δ18OV-PDB 为-14.5‰ ~-5.8‰ ,δ18OV-SMOW 为15.9‰~24.9‰;黄铁矿δ34SV-CDT为-32.21‰~1.2‰。上述特征揭示,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流体是由大气降水性质的地表水(无机)和煤系地层有机质热演化脱羧基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及伴生的CH4 等还原性气体(有机)两部分组成,铀矿体与蚀变矿物皆是有机-无机流体混合及其与周围砂岩相互作用的结果,且此过程伴有微生物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黄腐酸与铀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吐哈盆地煤系地层中富含黄腐酸(FA),其特点是H/C比率较小,芳构化程度不高;含氧官能团含量较多,利于与金属元素发生络合反应。通过红外光谱证实,黄腐酸与铀是以铀酰黄腐酸络合物形式结合。因此,在吐哈盆地黄腐酸的吸附和络(螯)合作用是铀太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吐哈盆地粘土矿物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殿忠  于漫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3):188-191,203
吐哈盆地是我国主要砂岩铀矿区之一,对盆地内粘土矿物特征进行的X射线衍射能谱仪(ED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证实:区内粘土矿物中蒙皂石基本为二八面体的蒙脱石,蒙脱石呈丝状、片状,分布于颗粒表面,在扫描电镜下,蒙脱石的集合体常呈花朵状、蜂巢状等形态,或充填于颗粒之间,高岭石集合体形态多样,主要有蠕虫状和风琴状集合体.伊利石集合体在电镜下常呈不规则片状,常平行于颗粒表面呈鳞片状排列或贴附于颗粒表面.从粘土矿物吸附铀的能力来看,氧化带岩石要远大于过渡带矿石.粘土矿物的吸附作用在过渡带铀的沉淀过程中并不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伊犁盆地南缘侏罗系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犁盆地北缘和南缘下-中侏罗统沉积微相和岩石类型研究的基础上,对伊犁盆地北缘和南缘侏罗纪地层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盆地南缘下一中侏罗统同样可以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并分别对应于水西沟群I-Ⅷ旋回,这一研究对于伊犁盆地基础地质研究和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已经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如何使这些资料在新一轮铀资源勘查中发挥最大效能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流程.在研究伊犁盆地南缘512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512铀矿床的多源信息描述模型,从中归纳总结出512式砂岩型铀矿田和铀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依据综合找矿模型,完成了研究区砂岩型铀矿成矿信息的提取.最后,应用证据权重法综合中比例尺多源成矿信息完成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矿成矿潜力综合定量评价,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伊犁盆地南缘在近十几年来一直保持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不断突破,自西向东查明了一系列砂岩型铀矿床,如洪海沟、库捷尔泰、乌库尔其、扎吉斯坦、蒙其古尔等铀矿床(陈戴生,1997;李细根,2002),在盆地东、西段也发现非地浸煤岩型铀矿床分布在,如达拉地和洪海沟矿床(阿种明,2003),具大规模成矿的特点。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控制的结果,包括:大地构造背景与铀源条件、岩相岩性、盆古气候、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陈祖伊,2002)。伊犁盆地南缘已发现的铀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中侏罗世为直罗组下段沉积期,辫状河道为有利的铀储层砂体,铀矿(化)体主要赋存于辫状河砂体中,受沉积古地貌控制,主要发育在低洼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新世、始新世-中新世是砂岩型铀成矿期,古地貌控制了地下古水流的流向,控制着氧化还原带的分布和铀矿的富集:晚侏罗世铀预成矿期,古隆起区受到潜水淋滤,含铀物质向斜坡和低洼区迁移;早白垩世-古新世铀主成矿期,古地貌控制了含氧含铀水的水流方向,氧化还原带主要分布在古地貌斜坡区。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侯惠群  韩绍阳  柯丹 《地质通报》2010,29(10):1517-1525
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已经积累了大量地质资料,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如何使这些资料在新一轮铀资源勘查中发挥最大效能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提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找矿模型的构建流程;在研究伊犁盆地南缘512典型铀矿床的地质、水文地质和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512铀矿床的多源信息描述模型,从中归纳总结出512式砂岩型铀矿田和铀矿床的综合找矿模型;依据综合找矿模型,完成了研究区砂岩型铀成矿信息的提取。最后,应用证据权重法综合中比例尺多源成矿信息完成了伊犁盆地南缘砂岩型铀成矿潜力综合定量评价,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