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沙县富口高地早二叠世栖霞组(竹蜓)类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富口高地位于福建省沙县西北方向约23公里处。该区栖霞组地层出露完整,主要由富含燧石的暗色灰岩和硅质灰岩组成,夹有一些硅质岩。总厚度超过205米。该组盛产(竹蜓)类化石,已鉴定有17属80种,其中包括7个新种,1个新亚种和一些未定种。根据岩性特征和(竹蜓)类组合,本区栖霞组可划分为四个段和八个(竹蜓)带(包含一对同期异相带和两个亚带),现自新到老顺序列举如下: 7.Cancellina primigena-Verbeekina grabaui zone(P_(1q)~4) 6.Nankinella inflata zone(P_(1q)~3) 5.Misellina claudiae zone(P_(1q)~3) 4.Schwagerina shaxianensis(sp.nov.) zone(P_(1q)~(1-4)) 3.Nankinella cf. orbicularia zone(P_1q)~(1-3)) 2.Schwagerina cushmani zone (P_(1q)~(1-2)) (2)Darvasites subzone (1)Nagatoella subzone 1.Staffella moellerana zone/Eoparafusulina gracilis-E.pusilla zone(P_(1q)~(1-1)) 本文阐述各(竹蜓)带的组合特征。尤其是对首次提出的栖霞组最底部的两个同期异相带作了详细的探讨。论述了与华南同期(竹蜓)带的生物地层对比,并根据本区所收集的资料以及与邻区的比较,笔者提出中国东南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界线应划在球希瓦格(竹蜓)带的顶和缪勒史塔夫(竹蜓)带或细长始拟纺锤(竹蜓)一细小始拟纺锤(竹蜓)带的底。此外,还提出由于(竹蜓)类古生物地理区系的差异,中国二叠纪最早期的(竹蜓)类动物群可区分为三种类型:东南型、西南型和北方型。第一种类型的生物组合同晚石炭世相比显示出较明显的突变性质,而后两种类型则表现为过渡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黔中隆起东部发现有大量的中—古生界油苗。应用色谱、色谱-质谱及同位素等测试技术,系统地研究了油苗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结果表明,受黔中多期次构造抬升活动的影响油苗的热演化程度均处于成熟阶段;大冶组(T1d)原油的生物标志物、族组分及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生界油苗存在明显差异,其烃源岩为研究区西南部的T1d油页岩;茅口组(P2m)原油为单源供烃,与栖霞组(P1q)烃源岩具亲缘关系;红花园组(O1h)原油具混源特征,主要来源于下寒武统牛蹄唐组,同时受翁项群组(S2w)泥质岩段的影响。其中,S2w泥质岩段具晚期生烃的特征,预示着研究区下古生界存在一套特殊的含油气组合,这对评价该地区的油气前景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隧道瓦斯是影响隧道施工的重要危险因素,拟建昌景黄铁路施工隧道穿越皖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与杨柳岗组炭质泥岩与石煤层优质含气层,存在一定瓦斯突出安全隐患。通过对该区隧道瓦斯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区内高演化程度含气层有机碳含量较高,石煤层属高灰、中—高磷、高硫、低热值燃料,具备良好生烃物质基础;但隧道瓦斯浓度与压力测试结果均较低,气体组分以氮气与氧气为主,瓦斯突出危险性与石煤尘爆炸性较低,隧道建设施工中瓦斯危害可控;隧道揭露石煤层属Ⅱ类(自燃)—Ⅲ类(不易自燃)等级,由于自燃周期较长且隧道施工护壁工作及时,隧道内石煤层自燃的可能性极低。分析认为区内隧道瓦斯含量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含气层保存条件差、瓦斯赋存的垂直分带性影响、地下水活动加速瓦斯逸散以及烃源岩热演化程度过高。  相似文献   

4.
福建二叠纪煤田,东邻东南沿海隆起(又称华夏古陆),北连闽西北的武夷隆起、西南与江西、广东的九连山隆起相接,称永(安)—梅(县)坳陷(亦称闽西南坳陷带)。其面积约达七万平方公里,本文涉及其中、南段约达五万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了三明、龙岩和晋江地区的永安、大田、龙岩、永定及永春等十余个县(市)。区内广泛发育了包括二叠系在内的晚古生代沉积,其由老到新为:南靖群(D_3nn)、石炭系(C);以及早二叠世的栖霞组(P_1q)灰岩、文笔山组(P_1w)砂、泥岩;童子岩组(P_1t)砂、泥岩夹煤层,往上为晚  相似文献   

5.
蒲圻矿区位于湖北省东南,蒲圻县境内。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区内早二迭世麻土坡组煤系分布普遍(图1)。一、麻土坡组煤系沉积特征麻土坡组位于下二迭统栖霞组的底部,与栖霞组成连续沉积;与下伏中石炭统黄龙群灰岩呈假整合接触。该组地层与鄂西马鞍山煤系、汉中的梁山组层位相当。(一)剖面介绍Ⅰ、随阳3071钻孔柱状  相似文献   

6.
凯里-麻江地区油苗与固体沥青的油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黔南坳陷典型古油藏、残余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质及芳烃色质等技术,对黔东南地区二叠系—寒武系油苗与固体沥青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油源分析。研究表明,凯里地区虎庄47井原油、洛棉志留系砂岩油苗和麻江地区奥陶系红花园组固体沥青三者同源,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优质烃源岩。而麻江地区早二叠世茅口组油苗与虎庄47井原油明显不同,主要源于下二叠统栖霞组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武隆隧道岩溶地质超前预报综合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武隆隧道全长9418m,为渝怀铁路第二长大隧道。该隧道的施工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岩溶暗河、非煤系地层瓦斯和岩爆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中,岩溶、暗河以及岩溶涌水是本隧道施工的最主要地质问题。根据岩溶垂直分带结果,武隆隧道处于混流带中,特别是多在季节变动带与水平迳流带之间。自隧道开挖揭露以来,多次发生大型、特大型岩溶涌水灾害。作者根据武隆隧道施工的特点,以地质法为基础,以HSP声波反射法为主要手段,结合TSP203系统和钻探等的超前预报综合技术,进行岩溶地质超前预报。实践证明,武隆隧道综合地质预报技术的应用是基本成功的,值得在同类隧道施工地质预报中借鉴。  相似文献   

8.
一、煤系地层沉积条件分析加福煤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华夏褶皱带梅永拗陷北部。煤田二迭纪煤系地层,成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后形成的拗陷区内,其沉积方向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延展。它的形成是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与下三迭统溪口组两次海侵中间的海退阶段。在此近海型成煤环境中,沉积了以泻湖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下二迭统加福组(P_1j)及以冲积-湖泊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上二迭统翠屏山组(P_2cp)。煤系沉积厚度达1250米,含煤80余层(图1)。  相似文献   

9.
安徽铜陵矿集区硅质岩成因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铜陵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到大隆组(P_1q—P_2d)各层位中硅质岩分布广泛。通过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的详细观察和硅质岩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硅质岩是热水活动间歇式、多次活动的结果。硅质岩构成铜陵地区二叠系主要的矿(源)层或矿胚层(Protore)之一。硅质岩具有低 Fe_2O_3/FeO、SiO_2/Al_2O_3、SiO_2/(K_2O+Na_2O)、SiO_2/MgO、MnO_2/TiO_2 值;低 Co高 Ni,Co/Ni<1,U/Th>1;低 ∑REE,负 Ce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等热水沉积物的特征,为热水沉积的结果。氧同位素估算的热水古温度为49~249℃(高温部分有后期岩浆的叠加扰动)。硅质岩是铜陵地区二叠系层控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对于隐伏矿床的寻找和矿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预防非煤系隧道施工中有害气体突出,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进度,文章结合区内有害气体特征,对以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为主的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成果:(1)建立了隧道有害气体监测与通风一体化动态管理系统;(2)提出了采用高压注水(生石灰水)的有害气体防突措施;(3)提出了利用“中和反应”对有害气体进行快速降毒的措施。并结合红豆山隧道的施工管理实例进行了效果检验,对非煤系地层有害气体隧道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野猪塘构造     
茅山中段野猪塘煤矿采场,原是一个天然洼地,经多年采掘,现已成为一个积水的塘坝。水边岸坡下部出露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_2l)地层,岩性为灰色砂岩、砂质页岩、黑色页岩、碳质页岩等,两侧山坡中部的小陡壁出露石炭系下统老虎洞组(C_1l)白云岩,白云岩以上为黄龙组(C_2h)、船山组(C_3c)及栖霞组(P_1q)石灰岩层,西北方向稍远处的山坡上出露茅山组(S_3m)和五通组(D_(1-2)w)砂岩。  相似文献   

12.
黄家阱隧道位于云南中部楚雄、禄丰两县接壤地带,长2.3公里,系勘设中的广(通)下(关)铁路的第一座长隧道。1978年勘测中,在隧道位置附近发现CO_2气苗。为此,我们进一步开展工作,复查和发现CO_2气苗共13处,初步掌握了CO_2气藏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气藏的成因,从而对隧道的气害问题作出了评价。 一、地质概况 调查区位于广通盆地与龙川河谷之间,面积约50平方公里,呈现剥蚀低山地貌。区内最高点  相似文献   

13.
采动下卧煤层对深埋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D有限元数值模拟,在分析某深埋隧道煤系地层隧道开挖、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动态施工过程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下卧煤层(倾角 =35°,厚度h=2.8 m)按全陷落法分段开采后隧道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特征,得到了下卧煤层经济安全的禁采深度。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系地层隧道建设和合理开采矿产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震波反射法(TSP法)因兼具探测距离远和分辨率高的特点,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一直以来TSP法在高瓦斯隧道煤系地层段的应用相对较少,处于被弱化的位置。这里首先分析了影响TSP法在煤系地层段实施的因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提高TSP法在煤系地层实施的高效性,最后结合同一高瓦斯工区的两个典型案例,对比分析地震波波速、泊松比和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地震波相关参数异常和煤层分布范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地震波低速异常区和高泊松比特征可判释厚煤层的大致分布范围,TSP法对煤层的有效探测,能为超前钻孔验证提供重点靶区,对隧道施工掘进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发育在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白云岩(∈_(2-3)ls)或奥陶系下统桐梓组白云岩夹富钾水云母粘土岩(O_1t)古侵蚀面之上,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石灰岩(P_1q)之下的遵义、息烽、开阳含铝岩系,广布于乌江两岸,是黔中南部(清镇、修文)铝土矿的北延部分。它们是一套延续而不可分割的岩石地层单位统一体,其时代经近年研究已初步划定为早石炭世大塘早期。乌江以北遵义县境内的含铝岩系(或简称矿系),其特征元素除通常公认的Al、Si、Fe、Ti之外,常含有丰度较高的S元素和一定的有机质,并构成了相应的高硫及富炭铝土矿。S元素常以黄铁矿这一矿物形式,比较集中地分布于矿系下段底部粘土岩及上段铝土矿中,形成可供工业开采利用的黄铁矿矿床和出现严重影响炼铝工艺流程的高硫铝土矿床(体)。矿系顶部炭质页岩—煤线—劣质煤组合中,亦见有黄铁矿偏集分布,同时,在矿系底板桐梓组泥质白云岩中,在顶板栖霞组石灰岩中,均可见到黄铁矿零星分布,并于局部地段富集。因此,S元素是纵贯含铝岩系及其顶、底板地层的又一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样品测试分析等方法,研究表明乐平地区二叠系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中统栖霞组(P2q)、茅口组(P2m)和上统龙潭组官山段(P3l1)及老山段(P3l2)。主要烃源岩类型为泥岩、灰岩及煤层,分布面积广;栖霞组和茅口组暗色泥灰岩总厚约300~500m,龙潭组暗色泥岩厚100~200m,煤层平均厚8m;综合评价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认为龙潭组的煤是很好的烃源岩,泥岩是好的烃源岩,灰岩是中等的烃源岩,栖霞组和茅口组的灰岩、泥岩是中等的烃源岩;栖霞组灰岩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茅口组灰岩为Ⅱ型,龙潭组泥岩以Ⅲ型为主,次为Ⅱ型;栖霞组Ro平均为0.81%,茅口组Ro平均为0.77%,龙潭组Ro为0.66%~1.51%,平均1.03%,成熟度适中;栖霞组、茅口组、长兴组和大冶组中的灰岩和白云岩在裂缝发育的部位,其孔隙度可提高到4%~11%,渗透率为1~3.15m D,是油气运移和保存的有利场所,多种岩性旋回可形成多套油气藏的"生储盖组合",其时空配置亦良好。乐平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具有油气勘探前景,是成藏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某公路瓦斯隧道综合勘察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斌  利奕年 《岩土力学》2011,32(4):1273-1277
瓦斯赋存位置的确定和瓦斯动态监测是瓦斯隧道勘察的两大关键问题。针对某公路隧道掘进过程中发现的瓦斯气体,采用地质调绘、施工地质预报(物探、地质超前钻探)、瓦斯监测等手段进行综合勘察,研究瓦斯储气构造,分析瓦斯成因,并对该隧道未开挖洞段的围岩瓦斯特征进行了预测预报,提出瓦斯风险段落。研究表明,虽然该隧道具有充分的瓦斯形成地质背景,但瓦斯赋存特点是分散型、浓度低、储量低;瓦斯通过单斜构造中的岩石裂隙、孔隙富集运移,分析认为,该地区不具备大量瓦斯生成的地质构造条件。综合勘察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预报精度,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对类似隧道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是黔中-渝南铝土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于古风化壳沉积型铝土矿床。含矿岩系位于中二叠统栖霞组(P2q)灰岩和志留系中下统韩家店组(S1-2hj)泥页岩之间,赋存于中二叠统梁山组(P2l)地层中。研究区矿石中的铝矿物主要为硬水铝石和一水软铝石(勃姆石),占矿物总量的49.76%~96.9%,另外还有少量的胶铝石和三水铝石;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TSP探测在煤层瓦斯隧道中的预报准确率,从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结合成贵铁路高瓦斯隧道TSP探测实例进行探讨。在数据采集方面,采用新型的断路触发器(WBT)解决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的延时问题,并对WBT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讨论。同时通过优化炮孔成孔率、选择合理的炮孔封堵措施、改变打孔和装填炸药的常规工序来改善煤层段易塌孔的情况。在数据分析方面,对数据设置参数进行经验性修改;带通滤波在不同硬度的地层截取恰当的频谱;初值拾取应接近煤系地层中对应的波速;拾取处理强制校直为线性,横纵波速比以1.73位基础进行比较选择。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煤系地层中TSP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质量,为类似的煤层瓦斯隧道开展TSP探测工作提出了总结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南京地区栖霞组的界线和化石分带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南京地区早二迭世栖霞组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我国南方发育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栖霞组最早称栖霞石灰岩(李希霍芬、1882年),泛指南京东郊栖霞山附近五通石英砂岩与龙潭煤系之间的一段海相地层,时代为泥盆纪。其后,经李四光和朱森,李四光,黄汲清,陈旭,李毓尧,李捷和朱森等人不断详细研究,才将船山灰岩与孤峰层之间的一套灰岩层确定为栖霞组范围,自下而上划分为臭灰岩、下硅质层、栖霞灰岩(狭义)、上硅质层四部分,并建立四个筵类和三个珊瑚化石带(见下表)。时代相当于早二迭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