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肃瓜州锁阳城南雅丹地貌区起沙风况与输沙势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2016-2018年定位气象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甘肃瓜州锁阳城南雅丹地貌区的起沙风况及输沙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起沙风由两组风向近似相反的风所组成,主风向为NE-E,占全年起沙风的68.86%,次风向为WSW-WNW向,占27.67%;(2)年平均起沙风频率为19.0%,春季和夏季起沙风频率最高,分别占全年的33.57%和34.69%,各季起沙风向分布特征基本一致;(3)研究区风况类型为高风能环境和中等风向变率的钝双峰型风况。输沙势的大小和方向变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的总输沙势(DP)和合成输沙势(RDP)较高,夏季和冬季的方向变率RDP/DP值较高,合成输沙方向(RDD)245.45°~253.01°(WSW);(4)研究区雅丹地貌长轴走向与主输沙方向一致,说明风力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风况及输沙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毛乌素沙地腹地野外实测风速风向数据,系统分析了毛乌素沙地的起沙风和输沙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的起沙风和输沙势主要分布在NW、NNW和N等3个方位。(2)毛乌素沙地春季(3—5月)起沙风频率和输沙势最大,分别占全年的46.23%和52.97%。(3)起沙风频率的日内变化呈单峰曲线:16:00起沙风频率最大,为22.11%。起沙风平均风速的日内变化呈双峰曲线:00:00起沙风平均风速最大,为7.84 m·s-1;14:00起沙风平均风速为7.63 m·s-1,是次峰值。(4)毛乌素沙地年输沙势为66.75 VU,按照Fryberger风能环境划分标准,属于低风能环境;方向变率指数RDP/DP为0.51,中比率,钝双峰风况,其中偏北峰值远大于偏南峰值。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风况及输沙势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柴达木盆地13个气象站的风资料,分析了盆地风况和输沙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盆地年平均风速2.0~4.4 m·s-1,自盆地南、北边缘山地到盆地中部逐渐降低。盆地西部主风向为偏西风,风向较集中;东部主风向为偏东风,风向较分散。(2)盆地年平均起沙风速7.0~8.2 m·s-1,起沙风频率5.1%~26.1%,主要发生在冬、春季,风向以WNW和W为主。(3)盆地输沙势34.0~462.3 VU,盆地西北部属于高风能环境,中部及东南部属于低-中风能环境,方向变率0.45~0.91,风况为窄单峰或宽单峰风况,盆地西北部和东南部差异较大,东部德令哈站与其他地区的合成输沙势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近5年来风况及合成输沙势   总被引:8,自引:13,他引:8  
应用奈曼沙漠化研究站1998-2002年的气象资料, 统计分析了奈曼旗近5a来的风况特征和输沙势。结果表明: ①研究区3~5月起沙风发生频数最高, 占全年起沙风的38%~58%; 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值最大, 分别为6.0~7.5m·s-1和9.5~16.9m·s-1。该风况特征与地表冻融、裸露、干旱疏松相耦合, 形成了区内的风沙活动期。②在风沙活动期内, 风环境基本为锐双峰风况, 西北风居主导地位, 频数占54%; 南风和西南风次之, 频数占38%。③在风沙活动期内, 研究区属于高风能环境, 合成输沙势RDP为66.3VU(风速以m·s-1为单位), 合成输沙方向RDD为ESE113°。  相似文献   

5.
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区域风沙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不确定性,导致对输沙量进行长期测定比较困难。所以,输沙量通常是用来研究短期的风沙活动强度,对长期的风沙活动强度,一般是利用输沙势来衡量,使用这两种指标评价区域风沙活动强度,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差异。利用中国科学院风沙科学观测场积累的长期输沙量和输沙势观测资料,对区域风沙活动强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月输沙量变化在0.89~18.11 kg·m-1之间,而月输沙势变化在0.03~21.01之间,每年的4—5月是风沙活动最为强烈的时期; 输沙量随输沙势增加而增加,它们之间可以近似用线性函数来表达。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沙漠公路沿线的起沙风与输沙强度   总被引:19,自引:12,他引:19  
王训明  陈广庭 《中国沙漠》1997,17(2):168-172
塔里木沙漠公路绝大部分路段穿越流沙地段,风沙活动十分强烈,因此,机械防沙带的设置显得十分关键。由于起沙风的统计分析和输沙强度的定量计算是防沙工程设计中的最主要依据之一。该文在大量统计起沙风和野外实地观测的基础上,进行输沙强度的数值计算及分析后指出:由沙漠边缘向内部深入,起沙风更加东偏,输沙强度更大和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7.
巴音温都尔沙漠为阿拉善高原东部低山丘陵盆地型沙漠,由独立、间断分布的博客台沙漠、海里沙漠和白音查干沙漠组成,本文利用巴音温都尔沙漠区4个气象站实测的2016—2020年风速、风向数据,分析了该区风况和输沙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巴音温都尔沙漠2016—2020年年际间风速变化不大,年平均风速为6.12 m·s^(-1),年平均起沙风风速为9.33 m·s^(-1)。风速月际间变化较明显,呈显著的春季、夏季两极分化趋势,春季起风的频率最高(最高达67.77%);主导风为WSW偏W风向,4个气象站的年输沙势均值为359.99 VU,年合成输沙势均值为204.46 VU,年输沙势的方向变率指数均值为0.55,整体属于中风能环境,中等风向变率,钝双峰或锐双峰风况。输沙势季节差异大,冬季输沙势最大(453.72 VU),夏季输沙势最小(287.74 VU)。根据风况和输沙势分析,建议对该区进行长期的风沙流观测,从风能环境和风沙活动规律方面为巴音温都尔沙漠区风沙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志山  张克存  谭立海 《中国沙漠》2016,36(6):1653-1658
统计2013-2014年度敦煌黑山嘴地区沙漠-绿洲过渡带气象资料,对区域风沙活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内合成起沙风以偏南风为主,即由沙漠指向绿洲。从沙漠腹地到绿洲内部,由于植被和房屋增多,起沙风频次和合成输沙势减小,风沙活动减弱,且春季风沙活动最强烈。夏秋季节植被可有效降低风速,减少起沙风频次,改善局地气候。平均气温与平均空气湿度负相关。月平均气温与月平均风速呈现同步性,越靠近沙漠腹地,两者同步性越强;日间气温与风速变化存在同步性,但夜间沙漠与绿洲气温差对风速存在影响,温差越大,风速波幅越大。  相似文献   

9.
风是干旱、半干旱区风蚀风积地貌发育的动力基础,我们通常使用风速资料探讨区域风况,但选取不同的风速资料研究同一区域风况时结果存在差异。以毛乌素沙地为例,分别选取中国气象数据网(CMDC)的日最大风速及风向与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NCDC)的日8个定时观测风速及风向,对比分析起沙风特征。结果表明:(1)毛乌素沙地平均起沙风速相差较小,但起沙风频率明显在CMDC数据源中较高;(2)毛乌素沙地年起沙风向均以WNW、W和NW为主,但年起沙风次风向、不同区域夏季和秋季起沙风次风向组成均在CMDC数据源中较复杂,且起沙风主次风向频率均在CMDC数据源中较高;(3)毛乌素沙地整体均属于低风能环境,中等风向变率,锐双峰或宽单峰风况,但以最大风速计算的年输沙势约是以定时观测风速计算结果的3.3倍。基于两套数据源定量对比分析毛乌素沙地风况及输沙势,这对区域风况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以期提高对不同数据源提供的风速差异的认识,为今后不同区域的起沙风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腾格里沙漠周边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结合风沙活动规律及其环境特征,以沙坡头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沙漠东南缘风沙活动动力特征.研究区风况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季节性变化,主要有来自沙漠外围的西北风、东北风和东南风.西部边缘以西北风为主,东部还受来自阿拉善高原的北风和东南风的影响.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短暂时期盛行东北风.另外,利用沙坡头站1980-2000年风速自记资料(数据采集时间间隔为10分钟),对起沙风况和输沙势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计算.从全年起沙风玫瑰分布来看,大于起沙风的主风向频率可分为3组,即多年平均的主风向为W-NNW,次主风向为NE-E,再者为WSW-S.多年平均输沙势DP为358.7 VU.风能属于中能环境(200~399 VU).多年平均方向变率(RDP/DP)值为0.46,属于中比率.年均合成输沙势RDP为164.42 VU,集中分布在130~200 VU范围内.年均合成输沙方向RDD为134.19°.  相似文献   

11.
莫高窟窟顶风况及输沙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以1998—2001年莫高窟窟顶自动气象观测站记录的风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风况的统计和输沙势的计算,从风沙环境特征阐明了研究区主要受西北、东北和偏南三组风向共同作用。三组风况出现频率明显不同,其输沙势有一定差异。研究区风向变率指数较小,风况复杂,属于中风能环境。通过对风况的分析及输沙势的理论计算,以期对莫高窟的风沙危害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对莫高窟2001年输沙势(量)的对比计算,指出了现有输沙势公式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张莉秋  张红  李皎  李晋昌 《中国沙漠》2016,36(4):1116-1125
气候变化对土地沙漠化有一定驱动作用。以晋北沙漠化地区为研究区域,对1980-2014年影响该地区土地沙漠化的气候因子进行分析,采用气候变化倾向率、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GIS空间模拟和插值等方法来探讨气候变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0-2014年,晋北沙漠化地区春季升温速率较大,气温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年均气温从1980年6.37℃升高到2014年8.01℃,空间上呈现出由两边向中心逐渐减弱的趋势,并且在1990年存在明显增温突变,春夏季气温突变明显;(2)晋北沙漠化地区秋季降水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年降水量整体呈现升高趋势,年降水量的倾向率均为正值,年降水量从1980年357.83mm升高到2014年403.82mm,降水量处于非突变的自然波动状态,稳定性较强,在空间上差异明显,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3)年均风速呈逐年减小的趋势,春季风速从1980年3.25m·s-1降低到2014年2.48m·s-1,减小趋势最为明显,在空间上呈现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沙漠化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祥 《中国沙漠》2007,27(2):210-213
从环境伦理学视角分析了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认为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发生发展有科学环境伦理观缺失的原因,但环境伦理问题并不是中国土地沙漠化的唯一根源,故我国土地沙漠化问题的根除也不是仅仅通过环境伦理学途径就可以完全解决的,但环境伦理学的建设及大众环境伦理意识的提高对土地沙漠化的防治将产生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环境伦理研究与体系构建已成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对土地沙漠化的环境伦理学视角的分析与研究,如研究环境伦理对土地沙漠化影响与作用的范围、方式、程度等。  相似文献   

14.
刘强吉  武胜利 《中国沙漠》2015,35(5):1128-1135
通过风资料的统计和计算,对博斯腾湖流域风沙活动强度环境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流域年平均风速较小,一般1.6~3.0 m·s-1;有效起沙风作用时间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巴音布鲁克起沙风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55.59%,焉耆、轮台、巴音郭楞及和静分别为18.75%、12.72%、11.48%、11.23%,其余各站均低于10%;随着风速等级的增加,起沙风出现的频率相应减少,基本上都集中在6.1~10.0 m·s-1;研究区方向变率指数(合成输沙势/输沙势,RDP/DP)0.49~0.68,属于中比率,风况特征属于纯双峰风况或锐双峰风况。输沙势属于低风能环境,且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近10年的沙质荒漠化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李宝林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01,56(3):307-315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为我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的东缘,是我国自然环境最好的沙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沙质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尤其是南部的科尔沁沙地,沙质荒漠化已十分严重,已经超过与其相邻的西部环境条件更差的沙区,利用RS和GIS,根据NOAA/AVHRR数据建立的沙质荒漠化监测指标,对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沙质荒膜化现代过程进行了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利用TM数据对沙质荒漠化的发展方式与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区域沙质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总被引:40,自引:19,他引:40  
乌云娜  裴浩  白美兰 《中国沙漠》2002,22(3):292-297,T001,T002
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的动态、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认为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类过度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而其西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主要是人为活动加速了自然沙漠化的进程,还进行了沙漠化有关概念的探讨,以利于沙漠化理论的深入研究及防治沙实践。  相似文献   

17.
风况、输沙势和输沙量是评价区域风沙活动特征的重要指标。以青海湖东岸的克土沙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3-2014年和2016-2017年风速风向数据及全方位集沙仪的集沙数据,比较分析本区的风沙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2013-2014年,研究区平均风速为2.79 m·s-1,起沙风出现频率为6.76%;2016-2017年,研究区平均风速为2.63 m·s-1,起沙风出现频率为6.13%;(2)起沙风风向均以WSW-WNW和ESE-SSE两个方向为主,偏西方向的起沙风增加而东南方向起沙风减少;(3)输沙势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春季输沙势最大,夏季输沙势最小;从输沙势年变化趋势来看,本区总体上属于低风能环境;(4)输沙量差异显著,2016-2017年观测点的输沙量比2013-2014年少77.18 kg,但输沙量分布的方向基本一致。植被盖度增加是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发展态势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优质的天然牧场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近年来,该草原中的砂质草场已大面积发生沙漠化。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遥感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在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着重从地质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探讨了该区沙漠化的成因。认为沙漠化的发展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环境因素是形成沙漠化的基础,地表的土壤和植被是草原良好的保护层,人类对草原的破坏是导致沙漠化的直接原因。最后,对沙漠化的防治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