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于山前—黄河—沙漠沿线采集湖水、地下水样品16组,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并结合遥感解译和钻探等技术方法划分了河套平原现代湖泊的成因类型。研究表明该区湖泊多数为淡水—微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a(Mg)(Ca)HCO3(Cl)型;少数为咸水湖,水化学类型呈Na(Mg)(K)Cl(SO4)型,湖水TDS变化较大,介于0.857~7.36g/L,主要接受引黄灌溉补给和山前地下水侧向补给。湖泊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河流成因的牛轭湖、基底为全新世黄河古河道冲积砂层的风蚀湖及基底为全新世风积沙层的风蚀湖;其中以Ⅱ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3.
水化学特征是流域气候特征与环境的重要指示器,可用于揭示流域内河流、湖泊的补给方式及物质来源。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巴音河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巴音河—可鲁克湖—托素湖小流域生态系统的水化学组成,探讨了其主要的离子来源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水体pH、电导率(EC)及溶解性总固体(TDS)沿流向均呈升高的趋势,巴音河、可鲁克湖及托素湖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Cl-Na-Ca-Mg型/HCO3-Cl-Na-Mg型、HCO3-Cl-Na-Mg型及SO4-Cl-Na-Mg型;托素湖作为封闭的咸水湖,主要受到蒸发浓缩作用的控制,而巴音河、可鲁克湖则受到岩石风化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钠盐淋溶作用等的共同控制;受蒸发作用的影响,水体碳酸盐矿物达到饱和状态并发生沉淀,从而导致Ca2+质量浓度沿流向下降;巴音河、可鲁克湖Mg2+/Ca2+摩尔浓度比值较低,推测形成文石、方解石等碳酸盐沉淀,而托素湖Mg2+/Ca2+...  相似文献   

4.
盐湖学与大盐湖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盐湖学(Salinology)"是研究盐湖体系的化学、物理和生物与其环境和资源的性质及特点,并推进其工程化的一门边缘应用基础科学.盐湖学的基本任务是用多学科的原理为指导,系统地调查研究与评价盐湖,为人类与盐湖的协调及其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技术依据,为持续发展大盐湖产业服务;当代已形成的综合利用和高值化的盐湖矿业-盐类化工联合企业、生物技术等为基础的盐湖农业与盐湖旅游业,这样大规模、多样性和综合性盐湖产业称之为"大盐湖产业".  相似文献   

5.
舞阳凹陷为一不对称箕状凹陷,属单断式断陷沉积盆地,鲁山漯河边界断层的活动控制了凹陷的发展和形成。凹陷内沉积了巨厚的中、新生代碎屑化学岩系,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一段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石盐岩,为一特大型沉积型矿床。核桃园组一段地层厚约480m,自盆缘向沉积中心增厚,含盐系数为29%~69%,呈西高东低,矿石NaCl含量多在75%~95%。共划分21个盐群,含62个盐层,每个盐群下部为淡化段,上部为咸化段。凹陷演化分为三期,核桃园期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石盐岩成因为浅湖盐湖相,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湖水蒸发形成盐湖,随湖水含盐度的增高,石盐结晶沉淀,形成优质厚层石盐岩矿床。  相似文献   

6.
引言 国外盐湖产业的发展已有百多年的历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盐湖资源的开发多采用燃料蒸发工艺,从而在成本上无法与高品位固体矿石相竞争,直到20世纪中叶采用了大面积盐田,利用太阳能天然蒸发工艺,不仅节省了燃料而且获得了比天然矿石更为纯净的矿物原料.从而,简化了加工工艺,使得盐湖产品能与固体矿石加工的产品相抗衡,更重要的是利用了无污染的太阳池技术,致使盐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湖泊沉积物的矿物组成、成因、环境指示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湖泊沉积物是不同地质、气候、水文条件下各类碎屑、黏土、自生/生物成因矿物以及有机物质等的综合体。沉积矿物蕴含着丰富区域和全球环境演变信息,如湖水的化学组成、流域构造、气候、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可以赋存在矿物外部微形貌、内部微结构、化学组成、物理和化学性质、同位素组成、谱学特征、成因以及共生组合等方面。因此,湖泊科学的许多关键课题都离不开矿物学,特别是在利用湖泊沉积物进行区域及过去全球变化研究中,深入的机理研究归根到底都要涉及矿物学,如流域化学风化作用、粒度组成、生物壳体化学组成、测年材料的选择等。然而,由于湖泊沉积物中矿物的多源性、复杂性,如何有效提取和解译其中的环境信息,是一项长期困扰研究者的课题,湖泊沉积矿物学的研究往往被许多研究者所忽视,中国的相关研究也较为薄弱。笔者综述了湖泊沉积物中碎屑、黏土、自生/生物矿物的矿物组合、特征、成因在(古)环境反演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提出除了继续加强对湖泊沉积物中矿物来源、成因和古环境示踪的深入研究以外,矿物相间的转变及其对湖水和孔隙水组成的响应、一些非晶质或隐晶质及低丰度矿物相在湖泊化学和动力学中的作用也是很有潜力的研究领域,最后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面对的挑战以及对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典型且严重的水环境问题之一,但过去偏重营养盐向湖泊的点源和面源输入评价,常常忽视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在湖泊水质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总结了地下水-湖水相互作用模式,重点评述了地下水排泄过程对湖泊水文与水质影响的研究进展,对比了渗流仪测量、水量平衡、氡质量平衡、温度示踪、数值模拟等量化方法的优劣性与适用性,探讨了地下水向湖泊排泄的时空变异性、地下水-湖水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等难点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方法,表征湖底地下水排泄的时空变异性;揭示界面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量化地下水向湖泊排泄氮磷负荷;评估强烈人类活动改造对地下水-湖水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三篇地理与地质一、山西地理之谜(一)分水岭上天池之谜宁武的天池是位于桑干河与汾河分水岭上的天然湖泊,湖水面积约1平方公里,海拔高程1700米,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山顶湖(天山的天池是河谷中冰碛堰塞湖)。1.天池的成因分水岭上出现湖泊,又不是火山口(长白山天池),它究竟怎样形成的呢?湖泊是周围地势高于它的储水凹地。这种凹地可以是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片神奇的湖泊群:五彩缤纷的湖水颜色,有的蓝得像蓝宝石,有的绿得像祖母绿,有的由黄绿到浅绿再到深绿,变幻多姿。其中,还有一处形态罕见的湖泊,从空中俯瞰,宛若一颗绿色的巨心。水中鱼翔浅底,成对的鸳鸯自由嬉戏。由于这里景色酷似九寨沟,也被称作"小九寨"。一段时间以来,"小九寨"秘境胜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成为著名的网红打卡地。  相似文献   

11.
正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33个湖泊,其中25个为盐湖。柴达木的盐湖中,氯化钾、氯化镁、氯化锂等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0万亿元。这里的盐湖资源为新中国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柴达木盐湖资源开发利用逐步由粗放向节约转变,由单一向综合转变,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发展循环经济,一座世界级绿色化工基地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2.
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分离技术与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了盐湖资源的重要性和国外盐湖资源开发的概况后,着重从物理化学特别是从"相"的角度说明盐湖资源的特点.进而分析了盐湖资源开发中分离科学与技术的重要性,指出盐湖资源开发与相过程的关系.特别强调天然相分离技术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以及天然相分离技术与水盐相平衡之间的关系.概括地介绍了水盐相平衡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一步指出溶液热力学模型在水盐相平衡过程中的应用前景.文中列举了三种富锂盐湖卤水25℃等温蒸发理论预测的析盐顺序与实验测定的对比,结果表明两者是一致的.这证明溶液热力学模型完全可以用于水盐相平衡过程的模拟、预测、分析,从而大大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达到多快好省地获得分离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对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各类水样水质资料的分析,得出与补给水相比,布隆湖水中各组分含量普遍升高、TDS显著增大、水化学类型由HCO3·Cl型变为Cl·SO4·HCO3型、水质由良好的饮用水变为多种组分含量超标的不可饮水;认为布隆湖水的化学成分是在补给水化学成分的基础上,经过蒸发浓缩作用、溶解/沉淀及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而形成的.使用离子比值分析方法,估算出河水进入布隆湖后,蒸发比例高达71.43%,使各组分含量增大了约3.5倍;质量平衡模拟结果表明,形成湖水化学成分的主要化学作用是岩盐、石膏的溶解、方解石的沉淀以及CO2的逸出,此外还发生了少量的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增强危机意识,保护生命之湖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和谐发展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作为亚洲最大淡水湖泊湿地和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洪水调蓄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领域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喀纳斯"在蒙古语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 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处达188.5米,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  相似文献   

16.
塔北隆起西部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及粒度资料分析,研究古近系塔北隆起西部库姆格列木群底砂岩段的碎屑与蒸发盐类沉积特征,分析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盐湖等沉积相类型,在盐湖环境下三角洲滑塌变形构造较发育且形式多样,波状层理和火焰状构造成因及表现形式特殊。三角洲可划分为进积和退积两种旋回,盐湖可划分为扩张和萎缩两种旋回;受湖平面控制,底砂岩段4个砂组发育3期三角洲,表现为一个进积到退积的旋回,其中3砂组三角洲向盐湖推进最远,盐湖面积最小,而1砂组初期,三角洲完全退出研究区,盐湖面积最大,三角洲和盐湖沉积存在进退耦合关系。该研究结果为塔北西部碎屑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将柴达木盆地盐湖划分为10大矿产区域,认为在今后20年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的开发中,要以开发察尔汗和台吉乃尔2个矿区为主,以开发镁、钾、硼、锂和锶资源的初级产品为主,并形成或逐步形成一定产业规模,即可形成青海的特色盐湖产业.初级产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和选择,取决于产品的生产销售成本.为了合理开发盐湖资源,对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盐湖区,提出了构建良性竞争局面的观点,对不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盐湖,提出了"赠送"开发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河客水是黄河下游沿黄地带重要供水水源,由于受流域内持续干旱、中游来水量减少和下游引黄量增加等因素,自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趋严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带来了明显的环境负效应:河道萎缩与河口海岸侵蚀使"悬河"不稳定因素增强;大量兴建平原水库和引黄工程增多造成土地减少,土地砂化、盐碱化、沼泽化加重,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不合理开发诱发了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对此,从环境地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应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涵养水源、节约用水和进一步加强黄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勘查开发、建设平原地下水库。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目前长江中下游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作为亚洲最大淡水湖泊湿地和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在维护生物多样性、长江洪水调蓄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环境领域具有世界意义。另外,鄱阳湖流域占江西省面积的97%,对于江西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值得强调的是,鄱阳湖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该地区相对滞后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境内为数不多的未受严重污染的重要湖泊。  相似文献   

20.
根据浅层地下水的水流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将研究区进行了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分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沿岸(Ⅰ区)浅层孔隙水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蒸发浓缩作用、混合作用和溶滤作用,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径流条件差的引黄灌溉区(Ⅱ区),浅层孔隙水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混合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以混合作用为主;径流条件较好的地下水开采区(Ⅲ区),浅层孔隙水形成过程中经历了蒸发浓缩作用和溶滤作用,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