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利用2015年遥感数据,开展了湖南省矿山占地情况遥感监测,获取了矿山占地基础数据。通过分析矿山占地地物类型、矿种、开采方式等特征,总结了全省矿山占地特点,指出了矿山占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矿业用地政策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年度土地变更调查遥感监测图斑外业核查后获取的信息进行数据管理的工作流程,设计了基于GIS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构架,实现核查图斑内各地类面积查询和统计,确定遥感监测图斑的变更范围、建设用地违法占用耕地比例统计等功能,并自动输出报表,可提高图斑核查信息内业处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9,2014年遥感影像资料,将RS与GIS技术相结合,对伊宁市城市扩展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十五年间,伊宁市建成区快速增长、扩张强度大;具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呈组团式发展模式;紧凑度变化不大,空间形态趋于简单。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表现为占用大量耕地为主,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占用次之,其他用地微弱。经济发展、政府政策和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人口增长是伊宁市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郑州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对郑州市1976-2004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对郑州28 a来城市空间扩展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建成区从1976-2004年面积增加了5.81倍,平均每年扩展10.75 km^2。其扩展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其次为农村居民点和其他建设用地,还有一些林地、水库和沼泽地。社会经济因素是建成区扩展的内在推动力,经济发展、政策和规划等是建成区扩展的主要驱动力。通过郑州建成区遥感监测,了解城市空间扩展规律,对正确处理城市扩展与占用土地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2 a来的建设用地现状及其变化,以2014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成果为基础,结合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成果,利用GIS技术开展了建设用地现状遥感调查和年度用地变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用地占比高出全省建设用地占全省国土面积比例1.69个百分点,但主要是村庄和水利设施占比较高,城市用地、铁路用地等甚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较2014年有所增加,主要以交通建设、建制镇建设和城市建设为主体,体现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我国光伏用地遥感监测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的建立情况.结合影像上表现的土地利用地类特征和光伏用地特征,建立了光伏用地遥感监测分类体系包括戈壁光伏用地、草地光伏用地、耕地光伏用地、大棚光伏用地、水面光伏用地、屋顶、厂房光伏用地、非典型光伏用地,其解译标志多数分布规则、纹理特征明显,其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依据其类型不同光谱、色调、纹理特征不同.最后对目前所建立的光伏用地遥感监测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卫星遥感在河南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应用情况的回顾和总结,提出了卫星遥感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卫片执法检查、建设用地监管平台和土地管理“一张图”建设、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矿业活动调查与监测等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展望,较好地发挥了卫星遥感数据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翔实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1—2015年间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基于SVM方法获取凤阳县石英砂矿区土地利用信息,并通过GIS空间分析功能研究矿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1)SVM方法对Landsat系列影像分类具有较高精度,且提取效率快,省时省力。(2)25年来,凤阳县石英砂矿区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工矿用地面积增加速度最快,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为侵占耕地、草地和水域所得;水域总面积变化量不大,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草地面积急剧减少,净减量最大,主要转化为林地、耕地和工矿用地;耕地和林地面积先增后减,但林地净增加,而耕地被废弃、闲置或被建筑用地扩张占用,流失的耕地多分布在乡镇(村庄)、河流周边。(3)工矿用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增加,对植被和水域的侵占逐年增加,矿区土地系统的质量朝着变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新疆石河子垦区1980年、1990年、2002年和2014年的遥感影像资料进行处理,并从土地覆被总体状况、数量变化和土地覆被转移方向三方面作了动态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草地、耕地、未利用土地是石河子垦区的主要土地覆被类型。1980到2014年间,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其中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年变化率最大,林地动态度最低。分析结果为该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F-1卫星数据的新增建设用地监测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和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分别作为典型山地、平原试验区,开展了GF-1卫星数据的新增建设用地监测能力试验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基于GF-1卫星数据的新增建设用地监测图斑属性精度,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非耕农用地图斑面积精度,以及最小可监测图斑面积,满足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业务相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少佳  胡艳  李胜  陈静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6):97-100,2
为了准确掌握重庆两江新区城市建设情况,有效支撑新区规划编制及规划管理工作,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结合相关辅助资料,对2009年和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现状进行了遥感监测,获取了区内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现状及其变化信息,并对其城市建设用地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耕地资源相对有限,播面增长空间小,耕地占用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及时监测土地占用,对农田保护、减小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可以在耕地占用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地表结构的复杂性,高精度的耕地占用监测面临较大困难。为提高监测精度,本文研究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监测贵州全省的耕地占用情况。首先,利用多类型、高频次的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获取贵州省全域范围内的大量样本,据此挖掘遥感图像中的耕地占用信息;然后,联合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构建耕地变化监测深度学习网络模型,从遥感图像的光谱、空间和时相信息中提取耕地变化情况;最后,选取典型区域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监测出贵州省占用耕地区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和监管手段。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建立了山东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数据库,分析了山东省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主要特点是耕地面积明显减少,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年和2014年两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综合利用RS技术、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北戴河区2010~2014年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戴河区景观类型以建设用地、林地为主;2010~2014年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010~2014年北戴河区景观斑块数量和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景观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下降,异质性程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安地区2000~2015年间8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及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碳排放计算方法,分析了碳排放与建设用地、人口、非农业人口、耕地面积、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6个主要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西安地区2000~2015年建设用地面积呈指数增加;2000~2014年碳排放量呈显著线性增加,碳排放与建设用地面积扩展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2)2000~2014年西安地区人口、非农业人口与碳排放呈显著的线性增加关系;耕地面积与碳排放呈显著的线性递减关系;GDP、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碳排放总体呈线性增加关系,但均可划分为2000~2006年和2006~2014年2个阶段,前一阶段线性递增率高于后一阶段,反映出西安地区随经济发展,碳排放量2000~2006年增速较高,而2006~2014年增速减缓。研究表明西安地区建设用地扩展与碳排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特点建立长株潭用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人为干扰测度模型获取主城区用地转移矩阵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时空分布,探讨长株潭主城区生态景观与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耕地、园林地、建设用地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从3 544.67 km~2下降到2 571.18 km~2,园林地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下降177.89 km~2;建设用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80.56 km~2增加到1 252.85 km~2;在1994—2000年和2010—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两个典型阶段,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占用耕地和园林地的方式实现。景观人为干扰指数时空分析表明: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景观人为干扰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中心城区以耕地、园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周边地区主要以耕地和园林地的相互转移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类活动对主城区生态景观的影响总体呈加强趋势,且受人类活动干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17.
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2014年的遥感调查与监测查明,全国矿山开发占地220.42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22%;正在利用的矿山开发占地面积约为113.48万hm~2,废弃的矿山开发占地约为98.25万hm~2,已恢复治理矿山面积约为8.69万hm~2;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区外,全国矿山开发损毁、占用土地211.73万hm~2,其中,损毁149.33万hm~2,占用62.40万hm~2;全国圈定矿山地质灾害4 716处,包括采矿塌陷1 887处、滑坡1 296处、崩塌1 093处、泥石流440处。根据上述监测成果,初步分析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展望了全国矿山遥感监测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卫星遥感技术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了一种科学、翔实、快速的技术与手段。有关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如植被及建设用地的变化,都可以利用遥感手段获取。耕地占用前是一种情况,耕地变为建设用地后又是一种情况,通过对两个时点遥感数据的比较,可以大范围掌握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从1996年开始,适应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我国部分地区以县、市为单位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在遥感应用研究所楼顶建立的空气质量超级监测站, 并主要介绍了2007 年和2008 年遥感监测的结果。监测结果表明, 2007 年好运测试期间北京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制, 使北京市气溶胶光学厚度和NO2 的柱浓度下降30%左右;2008 年从6 月份开始, 由于北京市的控制措施使NO2 柱浓度有了比较大的下降。卫星遥感监测表明, 通过有效的环境控制可以降低北京市及其周边的污染浓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的城市扩展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徐州市1994年、2002年和2007年的多时相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利用建筑用地指数(IBI)提取城市建筑用地信息,通过监督分类获得城市土地覆盖网,由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利用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得到的建筑用地分布、土地覆盖图和地表热环境信息,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城市热环境时空演变两个方面分析了徐州市城市扩展动态,表明徐州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扩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换频繁;城市热岛现象显著,热岛分布与城市建筑用地的轮廓基本吻合,建筑用地不断增加是热岛效应加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综合土地覆盖分类、专题信息提取和地表参数定量反演的多目标遥感信息处理用于监测分析城市扩展与生态环境响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