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2000—2015年间各地级以上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格局演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修正城市吸引力规模参数的城际空间联系强度模型,分别从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测度和时空格局变化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联系度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和经济联系度均持续上升,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态势,符合各城市经济在外向功能量和功能效率的变化趋势,可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用6个旅游资源指标,14个社会经济相关指标以及5个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对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以关中城市群地区行政单位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关中城市群区域环境质量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社会经济相关指标,量化计算了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质量、种类和空间结构指标;再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所得指标进行聚类,运用Matlab建立Kohonen神经网络模型,对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计算结果将关中城市群区域旅游资源分为3种类型。结果表明,关中城市群区域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度,但不同类型地区的旅游资源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DMSP/OLS和NPP-VIIRS两种数据不一致、不可比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一致性校正应用下的小面积城镇剔除方法,对1992—2019年成渝城市群进行城市区域提取,并对城市面积、扩张强度、景观格局指标及扩张方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在1992—2019年,新兴城镇数量较少,相邻区域逐渐连接成片,城市区域的形状复杂度不断上升。城市扩张主要经历了由低速到中、快速再到低速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揭示了成渝城市群的城市时间发展规律及空间发展特征,可为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及政策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力模型,利用非农业人口、GDP、建成区面积等进行综合运算,研究了重庆及周边城市的吸引关系,并进行了城市群划分,揭示了各城市之间内在的发展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及周边城市形成了3个一级城市群、3个二级城市群和若干个抱团发展的城市。本研究对重庆及周边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认知区域内城市间空间相互作用对中国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从空间引力角度,基于GIS网络分析方法和复杂网络理论,提出面向城市群的空间引力网络模型及分析方法。用总引力描述单个城市在整个城市群中的总体引力强度,城市引力是多个空间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检验方法的有效性,以成渝城市群为例,顾及人口、经济、教育、医疗和交通等因素进行城市引力网络建模,并分析其空间相互作用及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呈现“双核辐射环”与“多区域协同发展”模式。该成果为进一步开展城市群理论研究及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取北京城区作为分析单元,充分利用空间格局变化监测数据中的城区边界数据,分析计算研究区域的城市扩展面积、城市扩展速度、城市扩展强度、分形维数及紧凑度,从而对研究区域城市扩展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为区域发展规划、城市扩展分析、城市用地评价等进行评价。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该发展模式缩短了城市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距离,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已开发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城市的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建筑拥挤度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具有复杂和模糊的特性,如何从定量化的角度来描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统计学的离散系数,描述遥感影像空间域的形状因子引入到城市建筑拥挤度研究,丰富和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以Google Earth为数据源,选取了新疆库尔勒市四个典型样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评价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建筑物拥挤度。本文方法可以为城市环境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紧密相关,利用遥感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城市化与生态质量耦合协调度动态监测与分析,为区域的城市化建设、生态治理及发展规划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利用Landsat系列数据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分别建立表征区域生态环境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表征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灯光指数(CNLI),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了2001—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指数由2001年的0.112提高至2018年的0.288;(2)2001—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态等级为优的区域不断收缩,其中上海市与南京市最明显;(3)2001—2018年,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各城市空间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成以中心城市及其周边紧密结合所形成的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城市群已经成为区域参与全球分工、竞争和合作的重要经济实体.本文构建了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提出了综合评价模型.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利用2004年和2007年两个发展时...  相似文献   

10.
在采用传统测绘方式形成测绘成果后,基于该成果进行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占地面积、绿地面积等现状规划指标计算时,存在时效性差、便捷度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现状规划指标计算的思路和方法,开展研究并初步设计了一套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规划指标计算系统。对广州市番禺区洛溪岛区域进行试验航飞,并利用图像分割方法对城市要素进行分析提取后,进行各类规划指标计算。  相似文献   

11.
以扬子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群建成区扩张和城镇空间联系两个角度进行指标分析,综合测度了2005年、2010年、2015年的城市群城镇发展水平,并利用探索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监测周期内,城市群各市的扩张均处于全省前列,"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扬子江城市群建成区扩张迅速、效应明显,3期城市群建成区空间重心都集中在扬子江以南的常州市境内,表明扬子江以南的城镇发展规模优于江北;②从城镇空间联系来看,宁镇杨、苏锡常、苏通等城市组群的联系相对明显,构成了整个扬子江城市群的基本联络骨架,城市群内部各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的联系紧密,构成了联系网络。  相似文献   

12.
以辽宁省沈抚新城区为研究对象,选择2006、2010及2014年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提取城市生态空间信息,并对研究区内的景观格局动态特征和多方向变化特征进行了相关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多方向变化分析研究区南部城市增长最多,沈抚新城发展中抚顺区域推进较快,不断向沈阳方向发展;2)绿地整体的增加和城市建筑增加呈显著正相关,沈抚新城生态空间结构逐渐靠拢,并向着规划中的打造浑河景观带的目标努力;3)2006~2014年期间,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大斑块指数呈增加趋势,散布与并列指数和蔓延度指数逐年递减,说明沈抚同城化过程中景观具有均衡性和规划性。  相似文献   

13.
况旭  刘传立  李明海 《测绘通报》2022,(3):90-95+110
本文首先基于1992-2019年的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NPP-VIIRS),参考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区面积数据,对比确定灯光阈值,提取出大湾区建成区边界;然后从扩张模式、扩张速度、扩张程度3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时空特征;最后结合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大湾区建成区扩展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重心1992年位于东莞市内,2019年迁移至广州市,形成了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发展核心区域;②整区扩展区域一体化,蔓延速度有所下降,蔓延程度增强,珠三角地区向周围城市的辐射能力不断增强;③城市扩展主要以珠三角地区为中心沿交通线呈倒"V"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97年、2000年和2002年TM图像为数据源,利用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块斑伸长指数、景观多样 性指数、蔓延度和破碎度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标,从多个层面对重庆市北部新区区域景观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 a时间内,区域景观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从城乡过渡带景观演变为快速城市化的城市景观。主要表现为各类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 大,呈现出空间集中化的特点,耕地和绿地在区域发展过程当中扮演着用地来源的角色,逐步被蚕食、分割,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是区域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进程,其最为明显的特征是城市空间扩张。研究采用面向对象最近邻分类以及概率神经网络分类的方法,从Landsat TM影像中提取我国东(广州)、中(合肥)、西部(西宁)城市主城区建设用地信息,应用皮尔逊卡方检验、香农熵模型以及城市扩张速度等计算3个城市相同时间段内的城市扩张自由度、蔓延度、感观优劣度等,对研究区1995—2010年期间的扩张特征进行时空综合度量。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扩张特征不尽相同,东(广州)、中部(合肥)城市相较西部(西宁)扩张自由度及蔓延度偏高,区域差异明显;2)东(广州)、中部(合肥)城市扩张感观优劣度相对较低,应努力构建并完善城市扩张监管体系,统筹协调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积极推进高质量城镇化,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3)东(广州)、中部(合肥)相较西部(西宁)近15年扩张明显,扩张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发展,城市群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区,研究城市群联动空间增长动态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在城市扩张的研究中,传统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CA)为代表的城市扩张模拟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的城市展开,缺乏对城市群空间交互作用和联动增长效应的建模,难以真实反映城市群的空间扩张过程。通过引入城市流模型来量化城市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并将其作为转换规则嵌入CA模型,构建了一种顾及空间交互作用的城市群联合空间增长扩张过程分析模型,并以武汉都市区为例,模拟了武汉都市区(1个主城区+6个远郊区)的城市扩张过程。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CA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更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群联动增长扩张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使用2000—2015年的多期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等定量指标,从城市群、个体城市和城市内部多个尺度,定量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的植被覆盖在总量和人均不同层次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水平的空间差异显著,在城市群尺度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在城市尺度主要呈现“郊区强于中心区”的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15年间的植被覆盖变化总体态势向好,植被覆盖变化与区域发展水平主要呈现负相关关系。(3)京津冀城市群主要城市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相似,但城市之间差异明显。同时,提出促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建议: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和提升城市群城镇发展轴、城市中心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保护方针。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地理格局视角探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该文采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前后对比法,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在对京津冀各城市建成区范围提取的基础上,计算了景观格局、城市关联度、区位度、基尼系数和首位度等指数,综合反映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特征。结果显示:(1)京津冀各城市建成区的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建成区面积不断增加,而斑块数量变化较少;(2)京津两市与河北省各市的关联程度有明显提升,主要集中在京津周边城市,且京津周边城市在空间上也更加趋近京津地区;(3)京津冀各城市发展差距逐渐缩小,河北省各市的区位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城市群的规模结构逐渐趋于均衡,基尼系数和首位度均呈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纲要》实施后,京津冀地区的协同程度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镇化向着“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更好地支持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决策,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分布格局及其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合指标法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选取10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借助SPSS计算城镇化水平得分,并对城镇化发展水平得分进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利用ArcGIS对城镇化发展格局进行离散度分析以及可视化表达。分析显示: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在全局上具有显著性不强的负相关性,局部区域具有显著性较强的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杭州市城市结构发展变化,本文基于NPP-VIIRS夜光遥感数据,结合GIS与Fragstats技术分析杭州市城市建成区动态变化以及结构发展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杭州市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张,以原有区域为基础向四周蔓延式增长;2)通过构建城市扩张指数分析,杭州市年均扩张速率、扩张强度持续降低,联合光强度和夜光均值评价指标,分析城市建成区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3)景观格局指数显示,杭州市建成区景观破碎度变大,景观形态复杂度提高。杭州市应充分发挥地理资源优势,统筹全域均衡发展,有效提升用地合理性。该研究对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具有参考价值,可为杭州市城市用地规划、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