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浪 《地图》2014,(1):34-43
在“丝绸之路”这个话题被德国人李希霍芬提起100多年之后,一卷新发现的古地图重新点燃了中国人对“丝路”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主要通过对古地图在保存质量、历史属性和数字化过程三方面的特性进行阐述,论述了修复古地图的必要性,提出了"修旧如旧"的基本修复原则,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古地图》中对古地图的修复流程,描述了变形矫正、颜色调整、脏面去除、折痕消除和图面补缺等五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总结了在古地图修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自强 《地图》2003,(2):77-77
中国古地图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就唐宋时代而言,当时定制,全国各府州每3年或5年都要绘制一次本州地图上报尚书省,唐宋两代600年、300州,平均每4年造送一次计,即有州图共45000幅,再加上其他官绘或私人制作的各种地图,数量更多。  相似文献   

4.
孙靖国 《地图》2014,(1):128-129
我们常常混淆“古地图”与“历史地图”这两个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简而言之,“古地图”是古代人绘制的地图;“历史地图”则是现代人绘制的表现历史时期地理状况的地图,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属于此类。这两类地图并非截然不同,也有交集。古人绘制的前代地图,相对于今天来说,属于古地图,但对于绘制者的时代而言,也可以划到历史地图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正地图是人类表达世界认知和反映客观世界的工具,是人类的第三语言。无论西方,还是东亚文化圈,都产生了悠久而且自成体系的地图文化。我们一般将历史时期产生的地图叫做古地图。古地图作为人类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信息,也承载了不同文明的世界观,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逐渐被认识。本文通过对古地图价值的梳理,试图多角度、系统地阐述古地图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孙果清 《地图》2000,(2):31-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国内外的文化信息交流日益增强 ,近几年 ,国内外一些拍卖行的拍卖活动中 ,均或多或少地涉及中国古籍类中的古地图这一特殊的藏品。尽管这类拍品数量有限 ,然而由于拍卖活动的公开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使古地图的价格信息迅速传播 ,促使古地图这种特藏品的市场价位不断上扬 ,并引起了一些精明的、有眼光的收藏家、投资者的关注和追逐。因此 ,了解出现在拍卖市场上的中国古地图的特色以及发展走势 ,对今后私人或有关单位收藏古地图 ,应该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一、中国古地图现存状况中国自古以…  相似文献   

7.
孙果清 《地图》2006,(3):100-101
宋、元、明初时期的中国古地图,传世极少,除保存下来的十几幅石刻地图外,在古代书籍中还存有一些,我们称之为版刻地图。但这些书籍中的古地图,历经数百年的板荡流离,现在能见到的实物寥寥无几。而明初编纂的巨型类书——《永乐大典》收录并绘制了部分精细的宋、元、明初时期的地图。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地图,也正是中国地图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史料。《永乐大典》,明成祖令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辑而成。始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告成于永乐五年(1407年)十一月。初名《文献大成》,后经增补,更名《永乐大典》。共22877卷,11095册。编成后,未…  相似文献   

8.
作为知识表征手段和思维工具,古地图反映了人类认知、表征和实践的历史。但目前古地图的知识组织方法尚无法结构化记录其图面的表征信息同背后的概念、实践、物质之间的复杂关系,桎梏了地图学史知识形成、流通和转译方面的深入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新的本体框架用以描述古代地图知识,为此提出了实践、物质、认知、表征、逻辑5个世界的古地图认知-实践模型,并复用文化遗产通用本体国际文献工作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ocumentation,CIDOC)概念参考模型(conceptual reference model,CRM),以此为基础,新的模型可记录“地图载体”“地图信息”“认知概念”“事件”“实物”“数字图像”之间的语义关系。选取清代建筑工程图纸样式雷图档进行案例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描述选取的4张地图载体涉及的各类复杂语义关系。该本体促进了对样式雷图涉及的概念流转和其作为表征性实践的理解,并将有助于古地图的关联管理、标准化共享和知识挖掘,推进古地图的知识史和数字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9.
“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是加拿大.” 这是16世纪法国探险家雅克·卡蒂埃与印第安向导的对话.正是由于这段对话,“加拿大”这个地名才流传下来.但是,一幅古地图却告诉我们,今天冠名近千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加拿大”曾经只是一座村庄的名字,而它作为村名也只是一个误会.这幅古地图就是1 547年出版的《瓦拉尔地图集》(Vallard Atlas)中的“北美洲东海岸地图”.  相似文献   

10.
《地图》1992,(2)
根据读者建议,自1992年起每期《地图》杂志封面刊载一幅我国古地图的片段。我国古代地图学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丰硕的成果,选载一些古地图拓片或像片作为封面,不仅是历史文物的欣赏,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并使本刊丰富多彩而具有文献保存价值。但本刊编辑部力量有限,希望广大读者和地图爱好者提供复制图拓片,或提供有关信息,以使本刊封面得以每期更换。  相似文献   

11.
齐阳  曾荣桂 《地图》2003,(6):62-63
在国家测绘档案资料馆里,珍藏着一幅《京杭运河全图》。这幅图长798厘米,高19.8厘米,图上未注明绘制年代和作者。有关学者根据图上的内容、绘制风格及所用纸张考证鉴定,该图系清朝河道官员于光绪初年实地绘制,是清河道官员进呈的运河形势图,属原绘真品。《京杭运河全图》是采用西晋地理学家裴秀所提出的“制图六体”法则(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绘制的。该图详细地绘出了北起北京通州南至杭州绍兴府的古今中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  相似文献   

12.
搜酷     
《地图》2012,(3):18
古地图丝巾系列(一)你项上的丝巾,是大清王朝的广西太平府,朝廷的军队和绿营兵在当时的土州、土县驻扎、汛守。紫色的是山,绿色的是河,道路、城镇清晰可见。山隘、关口,画的是彼时中国与越南的边界,守的是历史的江山。绘者有心,着之有范,识古知今,岁月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图与国家疆域紧紧连系在一起,历代都注重地图的绘制。但随着时光的流逝王朝的更迭,绝大部分古地图均以散佚。据有关部门初步调查,我国目前现存的古代地图约有二千多幅。现将在学术上和艺术上有重要价值的地图珍品介绍如下:①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地图:包括“地形图”、  相似文献   

14.
《地图》2001,(4)
伦敦大英图书馆收藏有 2 0 0多幅 (册 )中文古地图 ,其中 10 0余幅是清朝嘉庆至道光初年江苏、福建、广东诸省编绘的军事营汛图 ,上面还盖有当地各级官府的满汉文红印。这些官绘本很难流传民间 ,显然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华英军劫掠之物。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亚洲协会及公共档案馆收藏有数百幅中国地图 ,其中很大一批彩绘图是 1838年来华的英国传教士雒魏林在中国各地传教、行医时所搜集 ,或 185 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攻陷广州时所劫掠。也有一些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英国博物馆陆续购入的珍贵之物 ,如明代来华传教士阳玛诺、龙华民制作的中文地…  相似文献   

15.
地图内容是通过地图符号来表达的,随着地图所承载的内容不断丰富以及对地图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地图符号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基于此,通过研究从战国到清朝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地图,围绕中国古地图符号象形这一最大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古地图符号的山水画法、抽象画法和符号化3种表示方法,阐述了中国古地图符号表达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将帛书古地图分别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其绘制年代当在文帝初期以前。谭其骧先生则提出把《驻军图》定名为《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图》。其年代问题也属“汉初说”。另一种意见,以吴承国同志为代表,他认为“马王堆地形图系秦代江图”。我同意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的看法,将古地图分别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地图绘  相似文献   

17.
郭峰  李孝聪 《地图》2005,(5):46-49
闽省盐场全图、单幅,收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纸底彩绘,未注比例,绘制者不详。根据图序内容,可知该图是惺园菩萨保作为管理闽省盐务的官员时组织绘制的,惺园估计为此人字号,菩萨保是他的自称,而其人真事已不可考,惟从觉罗雅尔哈善为此图所写之跋得知惺园之名为寅。再据图序落款时间而知其绘成年代在乾隆十一年(1646年)。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对新疆非常重视,内地与新疆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相当密切,沿着驿路,官吏、军队、商旅络绎不绝.为了方便行程,就要绘制和使用相关地图,后来,诸多跟新疆有关的古地图得以保存下来.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有一幅清代道光前期(1821-1830年)绘制的新疆地图.该图为纸本彩绘,画在长卷上,纵48.7厘米,横179.4厘米.图上没有标注比例尺,没有标明方向,但从图上内容来看,其方位应是上北下南.该图右上角题为“新疆全图”,卷外贴签题为“新疆驿程形势图”,综合来看,该图图名应为《新疆全图》.  相似文献   

19.
精新推介     
《地图》2006,(1):7-7
北京地理·《王谢门庭》 《新京报》编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11月 定价:26元/册 24开110千字 216页 读者对象:传统文化爱好者 《新京报》自2003年11月创刊至今,其晶牌栏目“北 京地理”已有400期,本书就是此栏目“大宅门”系列中“王府” 和“豪门”的合辑。书中通过记者实地考察、专家访谈与 民间记忆,重访了恭王府、摄政王府、和敬公主府等京城 9个王府与12个豪门,发掘其历史与人文价值,关注其保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个国古地理观的核心,即把中国视为天下中心的观念以及把地图学的发展限制在传统的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尽管有诸如马王堆古地图的出土证明了中国制图技术水平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很高了,但制图理论上直到明末清初还没有跳出“制图六体”的规范,因而中国的地图学理论未能上升到应有的高度。作者认为从历史反省中来认识限制中国古代地图学发展的原因,将会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