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疆东准噶尔铜金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陈仁义 《矿床地质》1995,14(3):228-234
依据含矿围岩性质,把东准噶尔不同铜金矿床划分为5个主要类型,在较详细地剖析了各主要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讨论了区域地质演化与铜金矿床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成矿理论指导为研究基础,根据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金矿床在不同成矿体系的成矿时代、地质成矿条件及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对广西金矿床按规模大小进行系统地统计和分析,且划分成六个金矿成矿带。通过分析金矿分布的等密线图,得出广西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总体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的依附关系。为今后寻找金矿提供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在新的找矿方法中具有填补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宏观上对中国的金矿床类型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找矿方向。立足于中国金矿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以矿床基本地质特征为依据,对中国的金矿床进行了类型划分,阐述了8类独立岩金矿床地质特征。基于构造单元和地质演化历史对金矿床区域分布的制约,将中国金矿划分为5大成矿域、37个成矿集中产出区带,并总结了各区带的大地构造环境和相对应的金矿床类型。将矿床作为地质演化的历史指针来研究,把中国金矿床矿化时期划分为7个集中时期,并阐述了各成时期金矿化强度、主要金矿床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综合不同方法定量预测成果,认为中国未查明金矿资源潜力巨大,东部深部和西部还有很大找矿空间。简要评述了各个成矿区带找矿潜力,指出了下一步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疆阿尔泰金矿带主要金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阿尔泰金矿带金矿分布广泛,主要类型有火山晚期热液型金矿床、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对不同类型金矿床基本成矿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控矿作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阿尔泰金矿带主要金矿类型的成矿规律,对主要金矿深部进行了成矿预测,发现并圈出了矿床深部的矿化异常.  相似文献   

5.
新疆东准噶尔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对东准噶尔大量矿床(点)研究,在对成矿类型、成矿控制因素和地质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将金属矿床划分为4个矿床成矿系列;与海西早期蛇绿岩有关的Cr-Au-Cu矿床成矿系列;与海西中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Au-Cu-Sn-Fe矿床成矿系列;与海西期陆相火山岩有关的Au-Ag-Cu-Hg矿床成矿系列;与变质作用有关的金矿床成矿系列。总结了东准噶尔各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成矿的特点,探讨了它们的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6.
以位于西准噶尔的阔尔真阔腊、布尔克斯岱、哈图、包古图金矿;东准噶尔的科克萨依、野马泉金矿;东天山的康古尔,石英滩,红石金矿为研究重点,着重探讨了S、Pb、C同位素在本区特定构造地质条件下对金成矿作用的示踪。结果表明。主成矿期矿化剂元素硫来源于深部,有少量地壳物质混染,金属元素铅主要来源于地幔及下地壳,少量浅部铅混染。反映了本区金的来源以深源为主的特征,各类金矿矿化剂元素碳为无机碳与有机碳不同程度的混合,表明地层有机质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金的运移与卸载成矿,这是本区金成矿的重要特色。本区年轻的基底、深大断裂、火山活动及地层中有机质的参与等地质条件成就了本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  相似文献   

7.
新疆地区金矿分布广泛,截止目前,已发现了众多的大、中、小型金矿,为区内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区内重点金矿的统计分析,依据其分布特征从北向南共划分出了阿尔泰、西准噶尔、东准噶尔、西天山、东天山-北山、西南天山及阿尔金7大金矿集区,按其成矿特征、成矿环境、构造条件、围岩特性、含矿建造、矿化蚀变等成矿要素特点,将新疆地区金矿成因总结为海相火山岩型、陆相火山岩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以及沉积型4种类型,结合区内典型金矿床自身所具有的成矿特点,又细化为31个矿床式。西天山、西南天山金矿集区找矿前景最好,沿中天山构造带、北天山的南缘及南天山的北缘是寻找大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8.
郦今敖  莫江平  彭晓明 《新疆地质》2001,19(4):268-270,275
概述新疆东天山北部大地构造单元后,着重论述了克拉麦里板块活动及其两侧喀尔力克和库兰卡孜干晚古生代岛弧金矿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以及区域和主要类型金矿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疆准噶尔地区金矿床(点)产出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与火山-浅成岩有关的金矿成矿系列”并划分了两种矿化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浅成岩-构造蚀变岩型,通过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和总结,建立了该类矿床的成矿模型,初步提出了该类金矿床的找矿评价标志。  相似文献   

10.
以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为依托,通过分析华东地区金矿床成因及控矿特征,重新划分了7个矿床类型。在矿床类型划分和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金矿成矿系列,共划分了4个成矿系列组合13个成矿系列和14个成矿亚系列,讨论华东地区不同成矿类型的金矿找矿潜力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四川壤塘代隆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雁 《四川地质学报》2006,26(4):210-213
代隆金矿是川西北地区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通过对该矿区所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及矿床特征、成矿条件、矿化富集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加强综合找矿,可望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阿细龙曲金矿是川西北地区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通过对该矿区所处成矿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及矿床特征、成矿条件、矿化富集规律进行分析,认为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好,加强综合找矿,可望实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滇西泸水—瑞丽地区南部的上芒岗金矿为该区新发现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金源、构造、热液蚀变是主要的控矿因素。该区分为潞西区和保山区两个成矿构造单元。在潞西区,与上芒岗金矿相似的构造部位,具有很好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涂怀奎 《地质找矿论丛》2005,20(4):258-263,275
秦岭金矿床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区,韧-脆性剪切带和大型断裂带控制金矿和成矿带的分布,矿床地质特征与美国卡林金矿类似,故称类卡林型金矿.秦岭地区金矿分为南带和北带,在阐述各带大中型矿床成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黎燕 《云南地质》2014,(1):66-70
洒拉冲金矿处于我国卡林型金矿重要成矿区——滇黔桂“金三角”区东南隅的广南与广西毗邻地区.控矿因素主要为沿洒拉冲复式背斜核部及翼部发育的NWW—SEE向断裂破碎带,为脆性剪切带热液蚀变型金矿.文中从区域地质背景入手,系统介绍矿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文县阳山金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阳山金矿位于川陕甘“金三角”地区文县境内,历经黄金部队十余年的普查工作,目前矿区已累计探获金资源量(332)+(333)+(334)超过300t,显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前期开展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研究,现根据近期勘查成果和认识探讨该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17.
祝平 《西北地质》2001,34(3):54-61
经昆仑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环境与成矿标志分析,认识到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控制的热液脉型矿化特征是明铁盖地区的首选找矿目标。经野外实际调研,在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找到了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对罗布盖子沟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化学分析,野外调查等综合分析,形成明铁盖地区Pb-Zn,Cu,Au矿化综合成矿模式。经过野外验证,系统采样测试,和Pb,Zn,Cu,Ag,Au趋势面分析图揭示了矿化强度的空间变化;由元素趋势需图分析和研究区内矿化特征综合分析建立了明铁盖地区的已知矿产成矿模式,该模式对明铁盖地区找矿及区域矿产勘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大乌苏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认为寻找铁、钒、钛、金矿床或矿化体潜力较大;根据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的成矿类型是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和与玛尼吐组火山岩有关的铁、钒、钛多金属矿,进而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即乌鲁喀马河、希里尼河金成矿远景区和碧洲镇、库依希罕河铁、钒、钛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五台-恒山地区的网状脆性断裂系统控制了中生代花岗研及其有关的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分布。中生代过渡同熔型花岗岩类是成矿的驱动力和成矿物质的母源,次火山岩是岩浆体系分熔侵入=喷发过程中最 集中成矿热液的载体,具有直接的找矿意义。该区中生代次火山岩型矿 与本区太古宙变质热液金矿在成矿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了它们成矿物质来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黄静宁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11,36(2):317-326
东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金矿集区之一.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导致了成矿地质背景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和多样性.本文分别应用地质统计学和多重分形滤波法(S-A法)对Cu、Au含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了不同层次的致矿异常信息.结果表明:(1)东天山地区Cu、Au含量最大变程分别为80 km和47 km,最大变程方向与深大断裂走向一致,表明Cu、Au异常受深大断裂控制;Cu含量分布比Au具有更好的连续性,Cu的含量变化表现出较强的结构性特征,而Au的含量变化表现出更强的随机性特征.(2)泛克立格法和多重滤波分形分析中的低通滤波获取致矿异常信息具有相似性,均反映Cu、Au区域上的分布趋势和浓集特征.(3)多重分形滤波法能够提取不同层次的致矿异常信息,包括区域异常信息和局部异常信息,S-A法揭示的局部Cu异常突出了某些低背景中的隐蔽异常;而呈北东向串珠状分布的局部Au异常,可能暗示区内NE向次级断裂系统控制了金矿床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