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海洋枝角类的研究——Ⅱ.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  曹文清 《海洋学报》1982,4(6):731-742
海洋枝角类的种类很少,迄今还仅发现11种,其中只有8种(鸟喙尖头溞Peniliaavirostris Dana、中型大眼溞Podon intermedius Lilljeborg、刘氏大眼溞Podon leuckarti G.O.Sars、史氏大眼溞Podon schmackeri Poppe、多型大眼溞Podon polyphemoides(Leuckart)1)、诺氏僧帽溞Evadne nordmanni Loven、刺尾僧帽溞Evadne、spinifera P.E.Müller和肥胖僧帽溞Evadne tergestina Claus)被认为是真正的海洋枝角类.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枝角类研究——Ⅲ.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  曹文清 《海洋学报》1984,6(3):377-388
本文对我国数量较大、分布较广的两种海洋枝角类(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肥胖僧帽溞Evadne tergestina)的生殖作了研究,着重探讨孤雌生殖雌溞的生殖量(每胎幼体数)问题,并获得以下一些结果:(1)生殖量和个体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个体愈大,生殖量也愈大,(2)生殖量有季节变化,一般在水温较高、食料较多的夏季(8-9月)最高.这和种群密度的季节变化(8-9月密度最大)基本一致;但前者高峰往往比后者高峰约早半个月出现,(3)生殖量随着有性生殖强度的增强而降低,换言之,当有性生殖个体(S,)增多时,生殖量有减少趋势.(4)从我国沿岸各海区生殖量的比较中,发现有逐渐向南增多的趋势.这与生殖量在夏季增多的趋势是一致的.增多的原因显然和水温升高有关.此外,本文对有性生殖问题(包括有性个体的大小、出现期、性比、在种群中的数量比例,以及休眠卵(冬卵)的特点和数目等)也作了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3.
南四湖枝角类九种新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多年来对南四湖淡水枝角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多次布点采集和定性分析。经鉴定,计有淡水枝角类42种,其中的鹦鹉溞、锯顶低额溞、壳纹船卵溞、发头裸腹溞、纤毛大尾溞、短腹平直溞、侧扁盘肠溞、卵形盘肠溞、驼背盘肠溞等9种,均为南四湖首次发现,本文作了较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4.
九龙江口枝角类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亚萍  黄加祺 《台湾海峡》1992,11(3):233-237
本文根据1983年2月至1984年1月在九龙江口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并参考1979年2月以来所采的样品,分析报道了该海区枝角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共鉴定枝角类31种,以淡水类群占优势,种数季节分布为双周期型,总量分布为单周期型,种数和总量在河口上部数量高,在口部数量低。文中还讨论了其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蚤状溞的海水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蚤状溞(Daphnia pulex)是一种习见的淡水枝角类,是鱼虾类苗种培育中理想的活饵料.目前,对淡水枝角类的耐盐性及驯化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仅何志辉等[1,2]对蒙古裸腹 (Moina mongolica)、大型溞(D. magna)等进行过研究.本文作者曾就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 vetulus)和蚤状溞(D.pulex)的耐盐性进行过初步试验[3].为了探究淡水枝角类作为海产动物人工育苗中活饵料的可能性,作者对蚤状溞进行了海水驯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0年7月~2002年7月的调查结果表明,广东拓林湾浮游枝角类有3种,隶属于2科3属.其中,鸟喙尖头Sou(Penilia avirostris)为全年优势种,合计占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9.08%和枝角类总个体数的91.84%.该湾浮游枝角类的密集区位于黄冈河、河口区域及湾外水域,其数量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浮游枝角类的季节变化极为显著,表现为夏、秋多,冬、春少的基本格局,其数量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分4个季度的库区调查采样以及实验室内检测分析,对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浮游甲壳动物种类总数为20属28种,其中枝角类13种,桡足类15种。优势种为透明溞、僧帽溞、汤匙华哲水蚤、近邻剑水蚤、广布中剑水蚤和透明温剑水蚤,其中透明溞和汤匙华哲水蚤是全年优势种。丹江口浮游甲壳动物生物密度从2013年12月至10月呈增长趋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四个季度差异不明显,但变化趋势不一致。运用典型对应分析(CCA)方法对环境因子与优势种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受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不同,四个季度主要影响环境因子为电导率(EC)、温度(T)、溶解氧(DO)、透明度(SD)、氨氮(NH_4~+-N)和总磷(TP)。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大连湾周年生态调查中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大连湾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大连湾共有浮游桡足类22种,其中优势种大网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中网为小拟哲水蚤Parucalanusparvu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brevicornis。桡足类总量年高峰,大、中同各有2次,最高峰分别为2月和8月。本文还讨论了几种环境因素对浮游桡足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连湾水域浮游桡足类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在大连湾周年生态调查中获得的资料,分析了大连湾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大连湾共有浮游桡足类22种,其中优势种大网为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中网为小拟哲小蚤Parucalaunsparuns、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similis、短角长腹剑水蚤Oithonabrevicornis。桡足类总量年高峰,大、中网各有2次,最高峰分  相似文献   

10.
枝角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亚芳 《台湾海峡》2001,20(Z1):69-75
本文就枝角类与其它活饵的营养成份进行了比较,并阐述了枝角类在海淡水苗种培育和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意义,以及蒙古裸腹溞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刍论大连湾底质地化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1987年的调查资料,总结阐述了大连湾底质地化环境诸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运用相关分析法,通过多元回归计算求得了诸要素之间的关系。经过综合因素分析,得出了大连湾氧化还原环境分区、还原环境的成因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刍论大连湾底质地化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对大连湾、大窑湾外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轻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根据其组合分布特征,探讨了该区沉积物中黏土矿物和轻矿物的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黏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59%)、蒙皂石(20%)、绿泥石(16%)和高岭石(5%)组成,研究区西部伊利石较高,而东部绿泥石较高,蒙皂石有向湾内富集的趋势。轻矿物由斜长石(45%)、石英(34%)、钾长石(10%)、绿泥石(8%)、白云母(2%)和方解石(0.4%)组成,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较为一致。矿物分布受潮流、地形影响明显,研究区北部近岸水下岸坡区,水动力条件较强,沉积物粒度较粗,矿物组合以长石、石英富集为特征;向南水深增加,东部为一水下台地,矿物组合以白云母、绿泥石含量高为特征;研究区南部水深增加,又出现一水下岸坡,其下地形趋于平坦,因受出入渤海的潮流和进入渤海的黄海暖流的影响,水动力条件最强,沉积物粒度较粗,长石含量最高,轻矿物含量高。研究区潮流、地形对矿物组成、组合和含量具有控制作用。北部水下岸坡及以内近岸浅水区沉积物粒度较粗,轻矿物含量低,石英、长石含量高,物质主要来自沿岸侵蚀及...  相似文献   

14.
对大连湾与杭州湾沉积物样品中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和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大连湾和杭州湾沉积物中PCBs的含量为0.72~14.87 ng/g和0.76~3.86 ng/g,其中3、4、5氯联苯比例较高,其和超过总含量的70%;OCPs的含量为2.98~32.23 ng/g和1.61~4.71 ng/g,其中主要成分为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和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ylenes,DDTs)。大连湾和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中HCHs主要来自农业使用,而且大连湾有新的DDTs输入,杭州湾表层沉积物中的DDTs则主要来自历史残留。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PCBs几乎不会对研究区域产生生态风险,OCPs对杭州湾也不会造成潜在的生态风险,但大连湾的OCPs处于中等风险水平,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现明 《海岸工程》1997,16(1):41-46
根据大连湾小孤山养殖海域环境调查结果,评价了养殖海域环境现状,分析了牡蛎死亡的可能原因,讨论了预防牡蛎暴发性死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大连湾海水交换及自净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俊  王振基 《海洋科学》1983,7(6):32-35
控制污染物入海,是当前国内外防治海域污染的重要途径。但如何把污染物的入海量控制的最经济、最合理,即如何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换取最大的环境效益,就必须知道海域的环境容量,而环境容量的核心问题又是环境的自净能力问题。所以研究环境容量,必须首  相似文献   

17.
山东小清河桡足类与枝角类名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对小清河的多年污染生态调查,报道了桡足类13种,待鉴定3种,隶属于3目5科11属,枝角类18种,隶属于6科12属。  相似文献   

18.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大连臭水套海域疏浚物预选倾倒区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得到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