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文与气象学科间的联系,促进我国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水文气象学的发展,在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下,1987年6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来自水文、气象部门的委员和有关同志19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回顾了建国以来水文与气象部门在防汛、水利水电建设等方面紧密配合,所作的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会议认为,为了使水文和气象更好地为我国四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目前成立水文气象学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学     
资源环境学是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自然资源和环境科学的边缘学科。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要素),通常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按其增值性能大致分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这里所谓的环境包括人类生存环境和一般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介     
《云南生物地质环境研究》作者 :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 曾群望 杨双兰 高宏光等本书推出一门新的边缘学科———生物地质环境学。系统介绍其理论、内容、思路、方法、研究模式和发展前景。首次对亲生物元素进行分类 ,划分出生物必需主体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卤族元素和影响生物的元素等五类 ,将其置于长式周期表上 ,发现有较好规律。系统介绍云南部分优势生物资源 (三七、茶叶、蔬果、饲料、橡胶、稻米等 )与地质环境相关性的研究成果。提出生物地质环境景观区 ,决定生物品质的生化组分酸碱平衡 ,影响生物产品品质的特征元素组合等…  相似文献   

4.
地球生物相是地球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之一.地球生物相是地史时期地球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记录的一系列生物(有机) 特征的综合.这些生物(有机) 记录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可以反映出其动力学过程.地球生物相的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有机质形成、沉积到埋藏过程中的演化, 并由此可以定量恢复有机质变化的动力学过程.本文主要讨论地球生物相中有机质形成的基础, 即反映初级生产力的生物化石的类别、生物的丰度和分异性、生物的保存状态、生物类群结构分析(如生物的优势类群、特征类群、生物组合或生物群落、生物依存关系等) 等为基础的群落、生境型及初级生产力研究, 提出了碎屑岩海滩、潮坪、障壁-泻湖体系和碳酸盐缓坡、潮坪生境型模式, 并编制了生境型柱状图、断面图和平面图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地质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本文从生命的形成、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物成矿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勘探等方面综述了生物地质化学的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与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6.
冰雪水文学     
冰雪水文学是水文科学的分支,是近期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研究对象是冰川作用区与其周围环境的水体,即高山与极地冰川及其周围受冰川补给的河流。本学科与冰川学、水文学、气象学、气候学、数学、测量等有密切的联系。近期随着电子计算机、遥感、同位素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在冰雪水文科学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了本学科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水文与气象工作者动力统计分析及业务预报水平,加强水文与气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间的渗透和发展,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水文气象学委员会于1988年1月5~18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行了现代若干动力统计分析预报方法讲习研讨会。会议邀请陈世训、陈家琦等11位气象、水文方面的教授、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和讲座,其内容有:优化的非线性预报方法、谱分析方法及其在水文与气象中的应用;水分循环水量平衡模拟、暴雨预报模式、现代系统分析问  相似文献   

8.
配位化学是从无机化学发展起来的一个交叉学科,是研究有关金属元素同无机物、有机物以及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科学。其内容涉及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地球化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语:湖泊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国土资源。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不稳定性和人类活动,造成湖泊生态与环境的恶化,湖泊环境已成为当前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为敏感、影响最为深刻、治理难度最大的地理单元。另外,湖泊是以水为纽带,将地理学、地质学、构造学、沉积学、生物生态学、气象气候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在一起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全球变化中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气相互作用是全球变化中最活跃的部分,研究海气之间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其主要内容。具体介绍了“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点,提出了“中国地圈生物圈计划”应该优先研究的课题项目。  相似文献   

11.
全球尺度水文学:陆地表面过程模拟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尺度水文学的研究是正在发展扩大的领域,它吸引了来自气象学、气候学、生态学和水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本文评述了最近几年美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工作及进展。包括五方面内容:大气环流模式中陆地表面水文过程的表述;这些表述对全球水文因子如降水的敏感性分析;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气候研究;旨在改进陆面与大气相互作用理论的野外试验;以及应用遥感资料探索地表水文过程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2.
生物壳化石地球化学的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壳化石地球化学是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的边缘学科。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应用生物壳化石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组成,在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和进行年代对比等方面,开拓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一、科学依据 本文重点讨论陆相地层中,生物壳化石地球化学研究的科学依据和重要意义。 温度和降雨量是描述气候变化的主要参数。无论是哪种气候参数的改变,都可以使古湖盆中水体的酸碱度、盐度、水温、氧化—还原条件等发生改变,并且影响古生物组合面貌和沉积物特性。不同的古气候古环境  相似文献   

13.
事件地层学是80年代掀起的地学革命新潮流,是生物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杂交的产儿。关于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的概念含义、研究内容以及产生条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则作了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生命活动中矿化作用的环境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矿化作用及其环境响应机制的研究,关键在于研究生命活动制约矿物形成、分解的机理及其环境响应机制,其内容主要包括生物矿化作用的机理、生物矿化作用的环境效应、生物矿化作用的调控理论和方法。可实现的研究目标是从多学科角度发展生物矿化作用的理论,阐明自然界中矿物-生物-重金属/POPs -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与环境响应机制。有望揭示微生物控制重金属矿化的微观机制,提出微生物治理重金属污染原理;揭示半导体矿物-微生物协同作用降解POPs 机制,发展三元体系研究方法;揭示微生物促进多金属矿山硫化物分解机制,提出微生物分解矿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控方法等。以促进地质生物学前沿交叉学科发展,形成未来环境污染防治重大新技术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统计气象学研讨会于1991年8月26~29日在浙江省建德县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37人。统计气象学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统计气象学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会上交流的15篇学术论文涉及到气象学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统计气象学各个领域的新进展,大气统  相似文献   

16.
以"应用矿物学未来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国际应用矿物学大会于2013年7月8~10日在绵阳召开,会议发表的技术报告内容涉及环境与医用矿物学、工业矿物、生物矿物学与生物材料、先进材料、工艺矿物学、矿业与冶金、矿物结构与表面、矿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以“应用矿物学未来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国际应用矿物学大会于2013年7月8~10日在绵阳召开,会议发表的技术报告内容涉及环境与医用矿物学、工业矿物、生物矿物学与生物材料、先进材料、工艺矿物学、矿业与冶金、矿物结构与表面、矿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等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李友贵 《湖南地质》1994,13(3):179-181
第三讲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最基本的环境要素(条件),它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除了地质学科本身的内容外,还要研究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的有关关系,涉及更多的学科,如水文学、水利学、气象说、生物学、医学等。其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三:第一、研...  相似文献   

19.
环境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科,是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两者相互渗透、重新交叉组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人-地质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演化趋势,重点是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协调人-地质环境关系,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吸湿凝结水对荒漠地区生物土壤结皮生态功能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土壤结皮可以作为一种模式系统来研究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而吸湿凝结水是生物土壤结皮在干旱期维持功能活性的基础,吸湿凝结水输入期间生物土壤结皮的生理活动会影响土壤中的碳交换和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此,在荒漠生态系统中,地表吸湿凝结水与生物土壤结皮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吸湿凝结水的形成过程受下垫面特征以及诸多热力及气象环境要素的影响,需要基于土壤学、生物学、气象学、物理学和表面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集成研究。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根据吸湿凝结水形成的物理基础,对比分析了不同原理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从吸湿凝结水对生物土壤结皮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对吸湿凝结水形成的影响两方面总结和讨论了目前吸湿凝结水形成与生物土壤结皮关系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根据现有研究结果,阐述了在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非降雨水输入特征的改变及对生物土壤结皮发育和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的生态作用,并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重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提高我们对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科学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