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塔中地区晚奥陶世镶边台地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岩芯、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的对比分析,建立了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层序地层格架,并研究了沉积相演化、分布规律。晚奥陶世塔中地区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组成的沉积型镶边台地。良里塔格组层序可划分出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共10个准层序组。前者包括准层序组1~4,为退积、加积准层序组,岩性以泥晶灰岩类为主、夹颗粒灰岩,局部发育生物灰岩。后者包括准层序组5~10,为加积、进积准层序组,岩性为颗粒灰岩、生物礁灰岩夹泥晶灰岩。海侵体系域时期,沉积范围逐步覆盖研究区,开阔台地与台地边缘的沉积范围相对稳定,开阔台地以滩间海、台内洼地等低能沉积亚相为主,台地边缘丘、滩沉积范围逐步扩大,出现镶边沉积特征。高位体系域时期,台地边缘沉积范围基本具有继承性,发育2~7期礁(丘)-滩的沉积旋回,形成礁滩复合体镶边特征;开阔台地大范围内为较低能滩间海沉积,局部发育2~4期丘(礁)-滩沉积旋回。该时期,台地边缘与开阔台地沉积地貌出现明显的高低分异,镶边台地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塔中地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体的沉积发育相带展布和层序地层格架下礁滩体的发育迁移规律以便进行下一步油气勘探,通过岩心及薄片观察,钻、测井资料解析、单、连井剖面解剖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礁滩体发育的沉积亚相主要为生物骨架礁、灰泥丘、粒屑滩和滩间海。层序地层格架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8个四级层序。SQ1,SQ2,SQ3层序主要发育灰泥丘和粒屑滩及其复合体;SQ4,SQ5,SQ6层序普遍发育以礁核为主的高能环境礁滩相沉积;SQ7,SQ8层序主要发育滩间海。在高频层序格架中,微地貌和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控制了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短暂的构造稳定期和适度的海平面上升是礁的主要生长期。良里塔格组内礁滩主要发育在高位体系域中,在四级层序格架控制下由台内缓坡向台缘高处迁移。研究区东部比西部具更高的碳酸盐岩生长率,生物礁滩更发育,在海平面下降背景下更易形成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3.
塔中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微相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里塔格组作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引起广泛关注, 但沉积微相分析及其对有利储层控制研究尚且薄弱.研究利用大量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 开展了精细的微相分析、高精度的层序对比及其对有利储层的控制等研究.在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台地内识别出9种沉积微相(Mf1-Mf9), 概括出台缘礁-滩型(MA1)、台缘-台内滩型(MA2)和台内环潮坪型(MA3)等3种微相组合, 在三级层序内以次级海泛面限定的四级层序中可发育一个或多个微相组合.在高精度层序与沉积微相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主要储层段即良里塔格组SQ2高位域的沉积微相模式, 重点揭示了台地边缘各微相发育分布的差异.高能微相是良里塔格组有利储层的物质基础, 易受准同生大气淡水溶蚀且更易产生裂缝从而形成优质储渗体, 低能微相在构造裂缝、埋藏岩溶和(或)表生岩溶叠加改造后也能成为有利储层.   相似文献   

4.
良里塔格组作为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引起广泛关注,沉积微相揭示了水动力特征及其沉积环境,高能相带是后期储层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沉积微相的展布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沉积微相的研究依然薄弱。基于大量的岩心、薄片以及钻井、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属性提取技术以及古地貌恢复技术,总结了研究区发育的主要岩相类型和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建立了良里塔格组沉积相模式,对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展布作出了全面的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识别出10种岩相:亮晶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鲕粒球粒灰岩、亮晶生屑砂屑灰岩、生物格架灰岩、含生屑藻粘结灰岩、泥质藻粘结灰岩、生屑泥晶灰岩、砂屑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2)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划分出台内颗粒滩、台内生物丘、灰泥丘、滩间海和台内洼地5种沉积亚相;(3)基于古地貌的恢复和地层厚度的研究,证实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属于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类型,并将其缓坡类型划分为内缓坡-中缓坡-外缓坡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旋回的分析是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研究的基础。运用小波变换和INPEFA测井旋回分析技术对塔中顺西地区良里塔格组层序旋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层序和8个准层序组。其中,SQ1、SQ2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中下段,均可进一步划分3个准层序组;SQ3主要分布在良里塔格组上段,可细分为2个准层序组;SQ3几乎对应于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一个夭折的层序。基于研究区良里塔格组储层的测井评价,阐述了层序地层格架内储层的分布特征,认为SQ2控制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这对于深入探讨良里塔格组储层的分布规律和成因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井震联合标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震、测井、钻井、岩芯及野外露头资料,建立了塔北隆起哈拉哈塘地区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层序地层格架.将卡普沙良群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了沉积相识别及沉积体系研究,识别出了河流、三角洲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结合前陆盆地构造演化阶段的分析,认识了沉积体系展布规律.指出油气勘探应围绕SQ1、SQ2、SQ5层序低位及高位体系域的储集砂体开展,在平面上研究区中部三角洲前缘相带为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7.
以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震、岩芯、测井及其他资料,通过多种方法,建立了梨树断陷营城组层序地层格架,有力地验证了前人提出的该工区存在4个三级层序的观点,认为由下至上所发育的SQ1~SQ4四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YC1、YC2、YC3、YC4段地层。其中,底部SQ1~SQ3为二分层序,发育湖侵域和湖退域,SQ4为一分层序,仅发育湖侵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层序发育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之上,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相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湖泊相、扇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等,且沉积砂体具有混源沉积、连片发育的特征。SQ1层序,整个工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SQ2层序,研究区东部继承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相,北部则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SQ3、SQ4层序,研究区整体演变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  相似文献   

8.
塔中东部地区发育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礁滩相碳酸盐岩是油气产出的主力产区。为了揭示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内部沉积微地貌特征对礁滩体储层的控制机理,本文通过对岩石学、沉积微相、古生物、测井相研究,建立了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可划分为11个四级层序和多个五级层序。研究区良三段—良二段以高位体系域垂向持续加积作用为主,是礁(丘)、滩组合镶边沉积的主要发育期,一个四级层序内可发育一个至多个礁滩体沉积微地貌旋回,礁型微地貌发育规模及厚度受海平面升降次级旋回和构造沉降控制。通过对良三段—良二段高位体系域成岩组构和成岩环境分析,认为受同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大气成岩透镜体主要发育在高频层序向上变浅旋回的顶部和微地貌高处。同一层序内沉积微地貌隆起和海平面相对升降变化所控制的暴露作用,以及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淋滤作用是控制台缘礁滩体优质储层发育以及层位性和区域差异性的关键因素。集中揭示高频层序格架内微地貌特征及其对礁滩体储层的控制机理,有效指导了塔中东部地区奥陶系礁滩型油气藏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9.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地震等资料,建立了梨树断陷七棵树地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与营城组层序地层格架,并探讨了其与沉积、构造演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七棵树地区沙河子组与营城组可以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和3个最大湖泛面,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SQ1、SQ2、SQ3),每个三级层序又划分为湖侵(TST)和高位(HST)两个沉积体系域;识别出3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利用钻、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沉积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体系域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合现今构造形态,认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主要是东南三角洲体系前缘砂体上倾尖灭形成的岩性—断层复合圈闭,纵向上以SQ1和SQ2层序高位体系域砂体为最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台湾海峡西部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建立台湾海峡西部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地质年代属性和沉积相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第四纪地层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界面,对应地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地震相主要有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前积地震相、下切谷充填地震相、充填状低连续地震相和充填状杂乱地震相等,不同的地震相及其组合代表特定的沉积体系。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研究区新生代主要发育于海陆过渡地带,主要发育冲积/洪积平原相和滨岸平原相,在此基础上分析沉积演化特征,为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进行精细勘探提供地质依据,这对将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保德扒楼沟剖面及周缘上古生界的层序与体系域界面类型、层序结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进行研究。依据区域性不整合面、下切谷冲刷面、海侵方向转换面和区域性海退面等层序界面将研究区上古生界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本溪组、太原组2段、太原组1段、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保德扒楼沟及周缘上古生界剖面发育16种岩石类型和8种岩石组合。区内上古生界发育障壁海岸相、碳酸盐岩台地相、辫状河相和曲流河相。SQ1-SQ3中低位体系域发育风化壳和潮道亚相,海侵体系域发育潮坪亚相和潟湖亚相,高位体系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相、潟湖亚相和潮坪亚相;SQ4-SQ7中低位体系域发育辫状河河床亚相,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亚相,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多期曲流河河床亚相—堤岸亚相—泛滥平原亚相的演化序列。区内上古生界经历了由障壁海岸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向河流相的演化过程,沉积演化主要受物源供给、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水西沟群西山窑组是伊犁盆地主要含煤地层。通过对大量钻孔、测井、野外露头及古生物化石资料的分析,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伊犁盆地水西沟群西山窑组进行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地层叠置样式、沉积旋回特征细分为5个体系域。通过分析沉积基础图件,恢复沉积环境,明确了本区西山窑组沉积演化特征:SQ1层序中主要发育河控三角洲,湖缘及泛滥平原区主要形成泥炭沼泽,且聚煤作用时间长,强度大,分布广,易于形成稳定的厚煤层;SQ2层序因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地层剥蚀程度较高,资料完整程度较低,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低位体系域煤层通常较高位体系域煤层分布广泛且稳定。对伊犁盆地西山窑组的沉积演化特征和聚煤规律的分析,为下一步煤炭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建立松辽盆地七棵树油田沙河子组层序地层格架,并划分沉积相,识别了沉积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和横向上的展布特征。同时,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分析层序地层格架内砂体的展布特征和油气的分布规律,并预测了研究区岩性油气藏的类型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为一个三级层序,内部可划分出2个四级层序,其整体演化经历了一个由快速退积到缓慢进积的过程。受构造沉降、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的影响,砂体主要发育在四级层序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是寻找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和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地层存在多种不同划分方案,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蜀南地区飞仙关组台地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研究对象,以野外露头剖面、岩芯、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岩性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沉积物空间堆积样式的变化、早期成岩变化、电测井曲线特征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标志,识别出不同级次的11个层序界面,据此将本区飞仙关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TSQ1和TSQ2)和10个四级层序,其中TSQ1可细分出6个四级层序,TSQ2可再分出4个四级层序,并将其与传统地层单位进行对比:三级层序TSQ1和TSQ2分别对应于飞一段+飞二段地层和飞三段+飞四段地层。通过层序地层对比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指出这些层序在全区均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和等时性,每个层序均具有快速海侵到缓慢海退的特点,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未发现低位体系域和凝缩段。层序与储层关系的研究表明,四级层序Ⅲ和Ⅷ是台内鲕滩这种有利储集相带的主要发育层位,所形成的滩相鲕粒灰岩储层与高位体系域的向上变浅序列和早期暴露及其所导致的大气淡水淋溶改造有关,平面上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工作对认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造就了四川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沉积分异的复杂性。前人对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原始地理格局认识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栖霞—茅口组有利勘探相带的预测。在综合油气勘探地震、钻井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资料上,通过沉积旋回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栖霞组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茅口组划分为SQ3—SQ5三个三级层序;基于沉积相标志和地层层序的宏观分布特征,重建了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岩相古地理相带宏观展布揭示了盆地构造形迹由栖霞期的北东向转变为茅口期的北西向;构造—沉积格局由栖霞期准稳定背景的“隆—坳”分异向茅口期非稳定背景的“台—槽”分异转换;准稳定期的栖霞组有利勘探相带以相对平坦地貌的水下微幅隆起控制为主,呈现出“一带一环”的白云岩浅滩分布,非稳定期的茅口组则在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活动的影响下,有利勘探相带受“一槽一半岛”的控制;栖霞—茅口期的台地边缘性质是先成浅水地貌成因的边缘,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边缘内侧的岸后云质浅滩相带,不同于礁滩沉积铸造的有利勘探相带为滨岸高能礁滩体的镶边台地边缘。  相似文献   

16.
陈轩  赵宗举  张宝民  刘银河 《沉积学报》2009,27(5):1001-1011
通过对大量露头和岩心资料的分析,塔中孤立台地北缘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识别出滩、障积礁、灰泥丘、藻席、潮下低能带五种沉积微相。并按照沉积能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建立起高频沉积组合,它们分别是:滩—礁组合、滩—礁—丘组合、滩—丘组合、粒屑滩组合、滩—席组合、丘—席组合、藻席组合、低能带—藻席组合,进而在层序格架内分析了这八种高频沉积组合在时空上的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将该区精细刻画为四种加积型镶边台地沉积模式:1)断控型窄陡镶边台地,以塔中261井区为代表;2)断控型宽陡镶边台地,以塔中62井区为代表;3)沉积型宽陡镶边台地,以塔中82井区为代表;4)沉积型宽缓镶边台地,以塔中45井区为代表。断控型的台地边缘能量相对较高,有利于礁滩体的发育,沉积型台地边缘能量相对较低,礁滩体欠发育。这四种模式的建立为该区下一步的储层预测和油气藏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埕岛东部古近系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埕岛东部古近系油藏主要受岩性控制,油藏隐蔽性强,而层序地层学是确定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的一种最好方法,因此在该区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非常关键。目前该区带勘探程度低,沉积相带、砂体面貌认识不明,为加强该区块勘探开发,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基准面旋回级次的划分,在渤海湾埕岛油田东部古近系较大规模的地层旋回中,识别出构造基准面旋回和长期基准面旋回,将主力层系古近系东营组长期旋回又进一步划分为4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了古近系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研究得出,东营组内部不同的层序(中期旋回)及同一层序的不同部分,在研究区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征,其总体的分布均遵循沉积物的体积分配原理。东营组旋回在不同时期沉积体系有所不同,在基准面上升期主要发育较深水湖—浊积扇沉积体系,基准面下降早期发育扇三角洲体系,中期以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为主,晚期则以低弯度河流—冲积平原相体系覆盖全区。以上研究对分析该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地震、测井及地化分析测试等资料,通过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小波变换法、声波时差曲线和电阻率曲线交汇图法多种方法,将松辽盆地肇州地区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整体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由下至上的SQ1SQ4 4个三级层序。其中:这4个三级层序均具有二分结构,发育湖侵和湖退两个体系域;顶部的SQ4遭受严重剥蚀,在盆缘地带仅残留湖侵域。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构造活动背景、物源供给情况等因素,认为研究区沙河子组主要发育西部扇三角洲、东部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相3种沉积相类型,而沉积体系演化主要受控于层序格架发育情况,表现为"格架控砂、继承演化、分源沉积、连片发育"的特征。在底部SQ1和顶部SQ4发育时期,盆小而水浅,西部扇三角洲和东部辫状河三角洲展布范围较小,扇体多呈朵叶体状分布,此时,泥岩含量低且有机质丰度差,优质烃源岩基本不发育;在SQ2和SQ3发育时期,湖盆持续水进造成盆阔而水深的沉积背景,加之物源供应充足,形成了扇体连片发育的特征,其中,水下分流河道作为前缘亚相中的主力砂体存在,而湖相暗色泥岩厚度大、品质好且有机质丰度高,在SQ2和SQ3最大湖泛面附近发育两套最优质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Sequence stratigraphy divis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Silurian in Tarim Basin were a hot research field in oil industry and academia. However, basic geological problems limited the exploration needed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paper, 21 lithofacies and 5 facies association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 grain size of sediments,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bioturbation conditions: (1) fluvial-dominate delta front facies association; (2) tidal flat facies association; (3) tidal channel facies association; (4) offshore-transition facies association; (5) shoreface facies association. The seismic, outcrops, and logging data were involved to divide the Silurian (including upper Ordovician Tierekeawati Fm.) at Tabei uplift into five sedimentary sequences. SQ1 (Tierekeawati Fm.)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idal flat facies association, while delta front facies association locally develops; SQ2 (the lower Kepingtage Fm.) generally consists of offshore-transition facies association; SQ3 (the upper Kepingtage Fm.)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shoreface and delta front facies association. For SQ4 (Tataaiertage Fm.), the transgressive system tract (TST) is dominated by shoreface facies association, while the fluvial-dominate delta facies association widely develops in highstand system tract (HST). SQ5 (Yimugantawu Fm.)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idal flat facies association. From SQ1 to SQ2, an overall sea level transgressive process is shown, while an overall sea level regressive process is found from SQ2 to SQ5.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progradation and regression trends of large regions reflected by sequence framework pattern. As to SQ3 sequence, TST and HST sandstones are the main reservoir intervals in the Silurian. Hercynian movement led to the strong uplift and extensive erosion in the Silurian at Tabei and Tazhong uplift, and is favorable to the formation of strata erosion unconformable traps.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三段高分辨率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地层叠置特征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层序地层格架内河道砂体展布特征及沉积相演化规律。识别出冲刷面、底部滞留沉积和滑塌沉积3种高分辨率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以及泥岩颜色转换和含油性变化2类辅助性证据,在此基础上将青三段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13个四级层序(HFSQ1-HFSQ13),层序内可进一步划分出湖侵体系域(LTST)和湖退体系域(LRST)。四级层序体系域内识别出单向加深A1型、单向加深A2型、单向变浅B型、复合对称C1型和复合对称C2型共5类四级层序结构;三级层序湖平面升降可划分为4个阶段,各阶段内四级层序组合模式各不相同。根据砂体连井对比和平面相分析成果,结合体系域阶段划分,在研究区青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共总结出4类沉积模式。其中,湖退体系域早期沉积模式砂体分区叠置,河道平面呈分支树杈状。湖退体系域晚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最大,整体连片叠置,河道平面呈网络交织状,分流河道间湾在河道间呈零星点状分布。湖侵体系域早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较小,孤立分布,河道平面呈分支树杈状。湖侵体系域晚期沉积模式砂体规模最小,零星分布,河道平面呈曲流状—分支树杈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