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圆斑星鲽连续性鳃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鳃细胞系,本文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组织的体外培养,并通过对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地进行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和继代培养。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的最适培养液为含有20%胎牛血清(FBS)的DMEM/F-12培养液,培养液最适pH值为7.2,最适培养温度为22℃;通过向20%FBS-DMEM/F-12培养液(pH=7.2)中添加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在22℃成功启动了圆斑星鲽鳃细胞的原代培养,细胞的贴壁、生长和分裂状态良好,为典型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30 d即可形成汇合的细胞单层;经连续继代培养后,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现已继代培养至第76代;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复苏后仍保持其原有的成纤维样细胞形态,其贴壁生长状态和增殖速度也与冻存前无差异;生长特性鉴定结果显示,第60代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为43.6 h,表明细胞的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细胞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仍为46条,并具有其典型的二倍体核型特征(46 t),表明所建立的细胞系确为圆斑星鲽鳃细胞系。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及病毒疫苗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菱鲆鳍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大菱鲆(Scophthalus maximus)鳍细胞系,文中采用胰蛋白酶、透明质酸酶和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启动大菱鲆鳍组织的原代培养,并通过培养液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成功进行大菱鲆鳍细胞的继代培养。研究结果显示,在pH=7.0~7.4、温度20~24℃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于含有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羧甲基壳多糖、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的Leibovitz-15培养液(20%胎牛血清)中的大菱鲆鳍细胞,其生长分裂状况最好,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经继代培养后,细胞生长分裂依然十分旺盛,第60代大菱鲆鳍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为62.4 h,虽然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但其特征性染色体仍为44条。该细胞系细胞经液氮冻存后仍保持有原有形态和较高存活率。现已成功建立了连续性大菱鲆鳍细胞系,目前已传至第65代。该细胞系的建立对于查清病毒对大菱鲆细胞的感染途径与感染机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病毒疫苗研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褐点石斑鱼三种组织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组织细胞系,本文利用不同培养液和培养温度对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组织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在24℃培养于含有羧甲基壳寡糖、碱性成纤维样生长因子、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pH=7.2)中的3种细胞,均为成纤维样细胞,其生长分裂状态最佳,可以持续稳定传代。第60代褐点石斑鱼鳍、心脏和鳔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50.6 h、40.3 h和43.3 h,其特征性染色体数目均为48条。目前鳍、心脏和鳔细胞已分别传至第90代、第70代和第75代,已成功建立了3种细胞的连续性细胞系,为鱼类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等鱼类病毒学基础研究,以及鱼类病毒的分离、鉴定、繁殖及病毒疫苗研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CCM、HSM和L-15N 3种培养液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体腔细胞进行了体外原代培养,并用MTT还原法对细胞的体外存活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CCM和HSM培养的体腔细胞,在体外分别存活至3 d和6 d大量死亡;L-15N培养液可使细胞在1周内保持存活.用刺参病原菌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与刺参体外培养细胞共培育,发现对体腔细胞有毒性作用,半致死蛋白质浓度(IC_(50))为27.6 μg/mL.  相似文献   

5.
宽纹虎鲨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启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活体宽纹虎鲨(Heterodortus japonicus)的鳃软骨和鳍软骨组织为材料,利用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Ⅱ型胶原酶(type Ⅱ collagenase)和胰蛋白酶(trypsin)进行消化获得游离软骨细胞,对所得游离细胞连同软骨组织分别用含20%小牛血清的MEM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对软骨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宽纹虎鲨鳍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pH为7.2~7.6、最佳温度为2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对软骨细胞作用不显著。培养于pH7.2~7.6的MEM培养液(含20%小牛血清)中的宽纹虎鲨鳍软骨组织,在24℃启动培养3d后便有软骨细胞开始陆续从组织中迁出,新迁出细胞的形态多为圆形,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部分细胞形态逐渐转变成上皮样。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来源于锦鲤的细胞系,本文采用组织块法,对来源于锦鲤(Cyprinus carpio)鳍条、吻端、肌肉、心脏、鳔、肠道、卵巢等组织的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在25℃下,添加20%胎牛血清、0.2μ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和25ng/mL成纤维生长因子(FGF)的L-15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结果显示,鳍条、心脏、鳔、吻端、肌肉、肠道、卵巢分别在原代培养第3、6、12、13、15、3、3天,有细胞从组织块迁出;对长至单层的鳍条、心脏、肌肉细胞进行传代培养,鳍条细胞已传至第39代,心脏和肌肉细胞分别传到第2代和第4代;鳍条、心脏和肌肉细胞分别呈现上皮细胞样、上皮细胞样和上皮细胞样与成纤维状混合型.第6代锦鲤鳍细胞的染色体计数,结果显示,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布范围为55~154条,2n=100.病毒敏感性实验,发现锦鲤鳍条细胞对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都敏感,且在24h内出现细胞病变(CPE);但对斑点叉尾鮰病毒(CCV)不敏感.锦鲤鳍条细胞系的建立为后期建立更多的锦鲤细胞系和鱼类病毒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牛膝总皂苷(TSA)体外干预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及Ⅱ型胶原(CollagenⅡ)表达水平及最佳浓度。方法:将人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并将其分为6组,分别为0、0.01、0.05、0.1、0.5、1 mg/ml组。制备TSA存储液及6组不同TSA浓度DMEM/F12(D/F12)培养基,分别用6组培养基对P3代软骨细胞培养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P1、P2、P3传代增殖情况,观察其生长曲线;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3代软骨细胞Collagen II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ollagenⅡ mRNA表达。结果:软骨细胞体外分离并培养成功,经甲苯胺蓝染色鉴定细胞为软骨细胞来源;CCK-8法绘制的生长曲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规律,P3代软骨细胞增殖速度高于P1、P2代;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Collagen II蛋白表达量浓度为0.5 mg/ml时达最高,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浓度AST能促进软骨组织Ⅱ型胶原mRNA表达上调,以0.5 mg/ml组最明显(P<0.05)。结论:TSA能体外有效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上调,以0.5 mg/ml浓度最明显,具有促进软骨修复的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2012年采自烟台海域的萱藻种质为材料,选取f/2、F1、MAV#3和ES 4种培养液,每种培养液分别设置4种浓度梯度对萱藻种质进行复壮,并与2015年(当年)的种质对比,研究不同种类和浓度的培养液对萱藻种质复壮的影响。本底实验使用1倍浓度的F1培养液,数据显示2012年萱藻种质存在退化现象,在培养第20d,复壮前的2012年和2015年萱藻种质增重倍比分别为29.91%和56.61%,培养第30d的孢子囊比例分别为10.48%和12.99%。培养液复壮实验的第20d和第30d分别计算增重倍比和孢子囊比例,结果显示:(1)1/4倍浓度的ES培养液最适于对萱藻种质进行复壮,复壮后的萱藻种质增重倍比提高至75.04%,同时孢子囊比例提高至14.43%;(2)1倍浓度的f/2培养液只适用于萱藻种质的丝状体生长,但不适于其孢子囊形成,复壮后的增重倍比为46.88%,孢子囊比例的为8.65%;(3)2倍浓度的F1培养液较适于对萱藻种质进行复壮,复壮后的增重倍比提高至30.58%,孢子囊比例提高至12.69%;(4)MAV#3不适用于萱藻种质的复壮,2倍浓度的MAV#3培养液复壮后的增重倍比和孢子囊比例分别降低为23.19%和7.84%。因此,1/4倍浓度ES培养液对萱藻种质的复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溶藻弧菌脂多糖对大黄鱼的毒性与免疫保护性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酚水法从20dm3大黄鱼的病原菌--溶藻弧菌菌液分离出脂多糖(LPS)溶液380cm3,冻干后得到LPS粉末97.6mg.在注射剂量为0.2cm3不同浓度LPS溶液对大黄鱼肌肉注射毒性试验中,LPS注射浓度为0.5 mg/cm3 时, 5d内能引起大黄鱼死亡;当LPS浓度提高到2 mg/cm3时,大黄鱼的死亡率达到100%.以剂量为0.2 cm3、浓度为0.2 mg/cm3的LPS溶液对大黄鱼进行免疫注射,15d后用0.2cm3浓度为9×108 个/cm3的溶藻弧菌进行攻毒试验,40%的大黄鱼获得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以0.25、0.50、1.00和2.00mg/L浓度久效磷农药暴露黄鳝96h,采用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了久效磷农药对外周血红细胞和肾细胞染色体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0.50~2.00和0.25~2.00mg/L的久效磷农药暴露显著升高了红细胞核异常细胞率及总核异常细胞率;1.00和2.00mg/L暴露组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总异常率和染色体裂隙率显著升高,0.50~2.00mg/L暴露组染色体结构总畸变率显著升高;2.00mg/L暴露组肾脏组织RNA含量及RNA/DNA比值显著降低。结果表明久效磷农药能够引起黄鳝染色体损伤,导致遗传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海参和鱼翅的营养成分以及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海参、鱼翅的营养成分以及体壁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同时评价其对连续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了海参、鱼翅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其营养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参中总糖、酸性黏多糖、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翅;海参和鱼翅均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提高血清中IL-3、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提高IFN-γ/IL-4的比值.提示海参和鱼翅中均含有全面的免疫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中,海参在促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优于鱼翅.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海参、鱼翅的营养成分以及体壁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同时评价其对连续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致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了海参、鱼翅的免疫调节作用与其营养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参中总糖、酸性黏多糖、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鱼翅;海参和鱼翅均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显著提高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提高迟发型变态反应水平和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提高血清中IL-3、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提高IFN-γ/IL-4的比值。提示海参和鱼翅中均含有全面的免疫活性物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中,海参在促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的作用优于鱼翅。  相似文献   

13.
柔性尾鳍推进装置的机构综合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柔性尾鳍推进装置所需达到的性能特性要求,本文对该装置进行了机构综合与优化设计,以改善其水动力性能,提高其推进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养殖大菱鲆烂鳍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山东半岛3个养殖场各分离到一株大菱鲆烂鳍病的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能力,菌落半透明。经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表明它们都是同一种细菌。理化特征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均与V.anguillarum的表性特征非常相似。对其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V.anguillarum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将该菌鉴定为V.anguillarum.  相似文献   

15.
Marine mammals could directly harvest energy from waves and obtain propulsive force through oscillating flapping fins or horizontal tail flukes, which in many cases have been observed and proved to be substantial. The propulsion generated by the flapping fin has been analyzed by many researchers from both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prospects; however, the structural and operational optimization of a flapping fin for the optimal propulsion performance has been less studied, such as the inve...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南方蓝鳍金枪鱼渔业的资源状况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枪鱼类属于鲭科,为高度洄游性鱼类,遍及温带到热带的沿岸及大洋,几乎世界所有海洋都有金枪鱼类分布。国际社会大规模地开发利用金枪鱼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由于金枪鱼渔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且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和地区所享有的公海权益,因而世界许多远洋渔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发展金枪鱼渔业。南方蓝鳍金枪鱼又称为南方黑鲔(Southernbluefintuna),学名为马苏金枪鱼(Thunnusmaccoyii),为金枪鱼类的一种,其肉质鲜美,非常适合制作高品质的生鱼片和寿司,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7.
18.
19.
将经直接消化的斑马鱼头肾细胞或经短暂培养的尾鳍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成熟具核卵子中 ,移核卵可发育到原肠晚期 ;将移核卵发育成的囊胚细胞核作供体进行第 2次核移植 ,受体卵可发育到尾芽期或肌肉感应期。流式细胞仪测定 DNA含量表明 ,受体卵发育形成的囊胚细胞 DNA含量与正常囊胚细胞 DNA含量相同 ,由此可知 ,移核卵中的雌原核没有参与移核胚胎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