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大坝GPS整体变形监测问题,文章设想了GPS整体变形监测方案并论证了大坝GPS监测可能达到的精度,最后指出只要选用设备,观测环境和观测方案恰当。GPS监测可满足大坝监测精度要求,实现高精度大坝变形监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大坝变形监测是水利工程中重要的一项监理项目,它能综合反映和衡量坝体和基础状态,结构是否正常、可靠、安全。在分析大坝变形监测的意义的基础上,阐述GPS变形监测系统,然后就大坝的变形监测要点分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1概述垂线观测系统是监测大坝岩体变形直观而重要的手段。通过这一手段可精确地测定大坝变形的有关参数,从而为大坝的安全和维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对勘测设计的准确性进行了信息的反馈和质量的检验。由于垂线观测系统的安装必须具备相应的铅直空间(即垂线保护管的有...  相似文献   

4.
基于Web GIS的城市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切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及基坑的实际变形程度和变形趋势,实现地铁信息化施工,需进行地铁施工变形测量,并对施工监测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分析地铁施工特点、地铁施工监测的内容与监测精度,介绍了地铁施工监测信息管理及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过程,以及该系统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土建工程施工的监测-作业-管理3方信息互联互动模式。系统具有地铁施工监测信息可视化管理、统计分析、安全预警和网上信息发布等功能,已应用于某城市地铁施工监测。  相似文献   

5.
曹学兴  何蕴龙  熊堃  刘斌 《岩土力学》2010,31(11):3542-3548
冶勒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24.5 m,坝址地震烈度高、地质条件复杂。该坝址距离“5.12”汶川大地震震中258 km,地震发生时坝区有强烈震感。坝上布置了由9台强震仪组成的强震监测台阵及埋设有较完整的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在此次汶川地震中获得了较完整的地震记录和其他监测资料。通过对强震监测资料及地震前后大坝变形、应力、应变及渗流渗压等方面的分析,考察汶川大地震对冶勒大坝工作性态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震对大坝整体的应力、应变、渗流渗压并未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但对大坝局部结构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总体而言,整个大坝在遭遇Ms8.0级大地震之后,外观无异常现象,总体运行性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6.
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支撑的城市建设信息系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项计算机应用技术,它的建立能帮助改造各级领导和专业部门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有关城市建设的各种信息;协调城市市睡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加强政府部门在建设方面决策的科学化,使城市建设和管理瞄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陈玉民  崔绍峰  夏可政 《地下水》2006,28(3):99-101
聊城电厂水库为大型平原筑坝型水库,为及时掌握水库大坝在运作期间的水平及垂直位移情况,需在充水前后对其进行变形监测。本文详细介绍了监测过程中实施的技术方案及变形数据的.瞽理和盾量检查要求。  相似文献   

8.
冯蕊  何蕴龙 《岩土力学》2015,36(Z2):485-491
在深厚覆盖层上建筑的高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正确地认识坝体变形规律和合理地数值模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堆石坝变形的影响因素多且复杂,监测成果的分析对研究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硗碛大坝的监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坝体的填筑和蓄水过程,对位于深厚覆盖层上的百米级砾石土心墙堆石坝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其坝高、覆盖层深度、河谷宽度等方面都具有相似性的毛尔盖大坝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两座大坝监测结果,对坝体的变形特性进行了规律性总结,对湿化和蠕变作用以及水库填筑和蓄水过程对坝体变形的影响有了一定认识。分析结论可为正确认识以及合理模拟和预测同类坝体的变形特性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自动化全站仪为基础组成的自动极坐标实时差分监测系统的构成、系统软件。探讨了系统差分测量的原理及差分测量的精度。系统用于滑坡体、大桥、大坝等变形体的自动化监测系统,在较短时间内可完成多个点位的测量工作,利用检测基点稳定性、基准网的已知信息,可以在无需测量气象元素,简化系统设备配置的条件下,分别实现大气折射、大气折光等对变形点距离和角度测量的实时差分改造。实际应用表明,监测系统组成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测量精度能达到亚毫米。  相似文献   

10.
许昌  岳东杰  董育烦  邓成发 《岩土力学》2011,32(12):3738-3742
主成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大坝变形监测回归模型因子间的复共线性,然而当提取的主成分信息不充分时,主成分回归用于大坝安全预测可能失效。提出以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作为半参数回归的参数分量,剩余成分和模型误差作为未知的非参数分量对主成分回归进行补偿,建立一种基于主成分和半参数的大坝变形监测混合回归模型。利用某大坝实测资料进行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模型能克服回归因子间的复共线性,避免半参数回归补偿最小二乘估计中法矩阵的病态性,比传统的主成分回归和逐步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和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通过摄像机、照相机、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其他图形图像采集设备采集隧道变形数据的方法,提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的数学处理流程,讨论了多媒体变形监测数据的存储、查询调用、分析和管理方法。研究表明,采用现代多媒体数据采集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立隧道变形监测系统,能以数字、曲线、图形和图像等方式,来反映隧道的实时变...  相似文献   

12.
王浩  覃卫民  焦玉勇 《岩土力学》2010,31(Z1):310-316
梧村隧道大跨度浅埋暗挖段下穿密集建筑物群,地质条件和环境十分复杂,施工难度极大。针对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破坏的风险,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施工开挖、支护进行精细化模拟,得出关键施工步序的变形量;结合类似工程经验和规范,制定安全监测的控制标准,以指导监测和施工。开展全面的监测,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管线、地面以及地层、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并对关键的建筑物实施24 h自动化监测。建立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网络传输系统,包括监测信息管理、预测预报系统和LED显示屏信息发布系统,将所有监测信息和施工动态存储入数据库服务器中,供联网的计算机检索查询。以第三方监测单位为主,建立报警及监测工作III级管理措施,并及时将报警信息及工程近况以文字和图形方式发布在LED显示屏上,供参建各方知晓。  相似文献   

13.
灌溉诱发的黄土滑坡大多数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特征;斜坡破坏过程变形量小,历时短,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由于此类黄土滑坡加速变形阶段经历时间较短,GNSS系统和裂缝计等传统监测手段难以获取加速变形阶段系统完整的监测数据,更难以提前预警。针对这一难题,自主研发了自适应智能变频裂缝仪,它能够根据滑坡变形快慢自动调整采样频率。基于获取的黑方台多个突发型黄土滑坡的全过程变形-时间曲线,对这些变形曲线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针对性的黄土滑坡综合预警模型。将变形速率阈值和改进切线角作为滑坡预警的重要指标,建立了4级预警判据,通过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滑坡的实时自动预警,并将预警信息与当地的群防群测信息平台对接,为防灾应急避让提供直接依据。2017年以来已先后6次对黑方台黄土滑坡实施成功预警,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取得显著的防灾减灾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提供全天候、全自动化、高精度变形监测服务,并最大限度降低空间环境因素对实时高精度定位的影响,基于数字调频广播(CDRadio)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边缘计算技术融合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解析算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结构开放的“基于广播RTK边缘计算的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该系统能长时间稳定运行,并能满足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在内的所有用户需要。以广西梧州市长洲区宝石园8号地块不稳定斜坡为例,通过分析2020年5—11月的监测数据表明:整个坡体处于蠕变阶段,坡顶前缘有向外侧蠕动且下沉的趋势,整个坡体有向东南方向倾斜发育的趋势。系统通过建立良好的系统信息交互平台,将系统形成的统计分析信息高速便捷地传递给用户,提高用户系统管理、决策、应用能力;充分挖掘系统数据资源,提供实时预报服务,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分析、预报的准确性、可靠性,全面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管理能力,更好地为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和指挥抢险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振君  王浩  王水林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8,29(9):2503-2507
针对基坑监测的信息化、集成化、共享化要求,开发了基于GIS的分布式基坑监测信息管理与预警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框架,着重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功能。在GIS图形可视化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实现了区域内多个基坑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等资料及测点信息、监测仪器、监测数据、周边建筑物等相关资料的全面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信息的存储、处理、分析、查询、预测、预警以及成果输出的自动化。系统采用C/S结构实现信息共享与多人协作,在网络环境下可高效运行,为基坑监测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地质灾害的监测及监测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要介绍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思。即: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应具有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功能;将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通过传感器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传输、数据库存储并提供使用。文中还介绍了位移传感器的实验研究和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基于无线通讯网络的GPS多天线监测系统的构成情况,包括系统设计、数据传输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质量分析和控制等。在公路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1 h测量精度已达到3.0 mm左右,既能自动连续地对滑坡变形进行监测,又能大幅度降低整个监测系统的费用,是滑坡等地质灾害变形监测的理想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施工期间其上方既有地铁隧道的运营安全,采用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时监控。该监测系统由传感器子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和数据管理子系统构成,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监测与运营的相互影响。传感器子系统包括静力水准仪、梁式倾斜仪、位移计和测缝计,分别监测隧道沉降、道床沉降、两走行轨横向高差和水平间距以及结构变形缝的变化;数据采集与传输子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以有线方式传输至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数据管理子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公共网络将监测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该系统在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下穿环线地铁隧道施工期间对既有地铁结构的变形实施了有效监控,有关单位根据监测系统反映的异常情况及时调整了施工措施,取得了理想的控制效果,保证了施工期间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9.
变形监测是监测变形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其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变形体测量,获取其动态位移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对变形体安危状况做出预警。主要研究GPS变形监测的基准稳定性分析之F检验法,结合三峡库区云阳县专业监测滑坡具体工程,对GPS滑坡变形监测基准网的基准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