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斜角坐标系量化图形的立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斜角坐标系量化图形的立体化问题:(1)斜角坐标网的立体化,包括构成各种几何形状以及立体化产生的不同效应等;(2)内容图形的立体化,重点是单、双坐标系基础图形,包括各种不同柱状形状的构成等;(3)量化图形整体的立体化,包括多坐标系中心组合、三面体组合、反转组合等组合图形,侧重研究坐标网与内容图形的配合等。  相似文献   

2.
论述斜角坐标系量化图形的立体化问题:(1)斜角坐标网的立体化,包括构成各种几何形体以及立体化产生的不同效应等;(2)内容图形的立体化,重点是单、双坐标系基础图形,包括各种不同柱状形体的构成等;(3)量化图形整体的立体化,包括多坐标系中心组合、三面体组合、反转组合等组合图形,侧重研究坐标网与内容图形的配合等。  相似文献   

3.
曲轴坐标系是对传统直线坐标系的扩展,由曲轴坐标系构成的量化图形造型丰富、活泼生动、组合方式多样,是量化图形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全曲轴坐标系是曲轴坐标系统中的一类,是量化图形的数学基础之一.该文通过对全曲轴坐标系的构成、基础坐标网和组合图形的研究.展现了全曲轴坐标系量化图形用于表现各类统计数据的能力.以<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源,绘制多种全曲轴坐标系图形图谱并进行分析,对实际的地学统计数据进行直观展现.同时,进行曲轴坐标系量化图形专题制图系统的研发,为全曲轴坐标系在地学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该文阐述了零角坐标系的构成原理和实际运用 ,分析了零角坐标系图形展现的影响因素 ,从而为专题量化信息图形可视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图形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该文阐述了零角坐标系的构成原理和实际运用,分析了零角坐标系图形发现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专题量化信息图形可视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图形展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系统分析量化图形构成的基础上,从数学基础、内容图形和辅助要素三个方面阐述了二维坐标系量化图形展现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分析量化图形构成的基础上,从数学基础、内容图形和辅助要素三个方面阐述了二维坐标系量化图形展现的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8.
该文阐述了透视坐标系的概念 ,列举了多种透视坐标网中量化信息的图解实例 ,力求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专题地图图形可视化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9.
该文阐述了透视坐标系的概念,列举了多种透视坐标网中量化信息的图解实例,力求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专题地图图形可视化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QuaPA的无边界GIS与全球空间编码新方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空间实体编码是空间数据组织的关键,是地学信息查询、检索和数据挖掘的基础。该文针对传统的ID编码技术的不足,围绕无边界GIS与全球空间数据组织的急需,将空间实体的位置信息引入ID编码中,提出了一种由主副码构成且综合考虑了空间实体所在宏观象限、空间实体位置和唯一检索标识三方面信息的QuaPA编码方法。以矿山GIS为例,论述了无边界2DGIS和无边界3DGIS中基于高斯坐标系的QuaPA编码方法;以全球空间数据组织为例,论述了基于经纬坐标系和球面半径的地球QuaPA编码法。分析指出,QuaPA法从原理上支持基于窗坐标的快速空间索引和格网索引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地图学的产生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3个分支学科组成的。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多年来,地图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新学说被提出。早期的地图理论研究侧重于地图的数学基础、制图技术方法和制图综合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成。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多年来,地图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新的学说被提出来。早期的地图理论研究侧重于地图的数学基础、制图技术方法和制图综合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国内生产的图形控制板和微型计算机, 探索和研究沙漠化环境监测定性定量分析与图形的处理。并逐步建立一种由沙漠化环境参数构成的理想模型, 使其具有信息的空间表达能力, 综合性的统计分析与评价能力, 以及图形的处理能力, 对深入进行沙漠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用价值, 旨在为遥感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快捷、优质的图形数据。本文依据1:1000万中国沙漠和沙漠化图的自动编制, 说明图形编辑功能的设计方法, 描述图形信息的处理技术。研究和探讨建立沙漠化环境信息系缔的机助制图理论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法定的国家大地坐标系为北京54坐标系和西安80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采用的参考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而西安80坐标系采用的参考椭球为IAG75椭球体[1].目前国家基础测绘及一些工程项目普遍采用西安80坐标系,在进行控制测量时必将涉及54坐标系与80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涛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沙漠与沙漠化》一书,已于2 0 0 3年1 2月由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对我国50多年在沙漠与沙漠土地以及沙漠化防治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正如获得2 0 0 4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所盛赞的“《中国沙漠与沙漠化》一书的出版是国家科学事业成熟的标志。……不要把这件事仅仅看成出版了一本书,它代表一门科学或者一种自然现象,例如沙漠科…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基础地理信息已成为国土、测绘、水利、城建、灾害监测、通信等领域进行决策、管理、规划、建设不可缺少的支撑手段。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在采用坐标系方面均要求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经国务院批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我国从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自正式启用以来,其优越性逐渐得到体现,本文对几种坐标系的定义、转化、区别做了详细介绍,并指出使用和转换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河北大学出版社近期 (2 0 0 1.12 )出版的《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贸易研究》一书 ,是青年学者孙桂平撰写的一部区域经济研究专著 ,该书不论从其研究体系的系统性 ,还是其对全球不同区域经济问题的针对性 (尤其是对亚洲经济更是如此 )以及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上 ,均具有其独到的见解与建树 ,实可谓一部颇见功力的全球 (区域 )经济研究力作。第一 ,结构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是该书的一大特色。该书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为纲 ,依据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内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变化的特点 ,全面而系统地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 ,总结了…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信息特征分析   总被引:39,自引:11,他引:39  
运用地理图形信息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化描述方法,并以吉林省前郭县为例,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的图形特征。结果表明:每一土地利用类型图斑特征都可以用几个图形参数来刻画,图形参数随面积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可以有效地揭示和区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特征,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则可用VCM曲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采用的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权属调查中的承包地块调查内容包含土地用途、地力等级、利用类型和是否基本农田等信息,这些信息资料需要从当地国土、林业等相关部门收集。这些信息资料通常多以数据库、电子图件、电子表格等形式存在,其中涉及的坐标系通常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如何把收集的资料中的坐标转换成CGCS2000坐标就成为非常紧迫和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从2009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至今,针对这项工作的图件及数据坐标转换的研究较少。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以山西省某县为例,首先通过对比两种坐标转换方法的转换结果,确定了在县域范围内采用七参数法,接着又提出了一种应用南方CASS及TGO等软件对图件及数据进行坐标转换的方案,并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种坐标转换方案流程简单,易掌握,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本文还对本项工作中涉及坐标转换的关键环节提出了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图形信息表达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刘湘南  许红梅 《地理研究》2001,20(6):752-760
土地利用表现为在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的一系列异质性的图形。不同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地学形成机制、生态功能、演化方向和对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其空间图形也千差万别。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地理图形信息理论,以位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吉林省前郭县作为研究区,在GIS的支持下,归纳、抽象了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斑块形状及其描述参数,探讨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和空间分布的表达方法(VCM曲线),实现了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图形的数量化描述和分析。其结果为从图形信息机理的角度研究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学形成机制及生态功能、时空演化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