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铁路隧道GPS网布设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隧道GPS网在设计阶段估算横向贯通误差的基本理论,对按该理论编制的软件进行了计算正确性的验证。结合铁路测量规则对不同长度的隧道GPS网横向贯通误差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分设隧道GPS网的一些基本原则和隧道GPS网横向贯通误差的近似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隧道GPS网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连璧  周全基 《测绘学报》1997,26(3):207-212
本文在阐述隧道工程独立坐标系和隧道GPS网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GPS网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的通用计算公式,分析了隧道GPS网基准数据位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至今,国内还很少应用GPS技术进行隧道控制测量,有关隧道GPS控制网的计算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本文介绍采用投影约束法计算GPS网施工坐标,讨论了贯通误差的预计方法,并在一座长8.2km,现已贯通的隧道控制网上进行工程验证,最后还提供了GPS控制网的施工复测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小长大隧道洞内控制网中的横向贯通误差,文章提出一种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新方法——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文中介绍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网型特点、外业观测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方珐,并提出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的附合路线闭合差和横向贯通误差计算等方法.通过对洞内横向贯通中误差进行估算并结合仿真测量实验,验证了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应用于隧道洞内平面控制中的可行性,实验表明,自由测站边角交会网在削减横向贯通误差等方面,要优于传统的导线网.  相似文献   

5.
隧道贯通误差的控制与估计理论及其程序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国内隧道贯通误差理论,分析了洞外GPS控制测量和洞内导线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的估算方法,实现了用MATLAB编程估算洞内导线测量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隧道洞外GPS控制网横向贯通误差严密计算方法在理论上的不足,本文基于坐标转换模型和协因数传播定律推导了隧道独立坐标协因数阵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基于验后单位权中误差和隧道独立坐标协因数阵的隧道洞外GPS网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严密计算方法。之后,以某特长铁路隧道工程洞外GPS控制网实测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横向贯通误差严密计算的技术流程。研究成果为控制隧道工程准确贯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北天山隧道施工GPS控制网的建立及其贯通误差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友涛  刘成龙 《四川测绘》2006,29(3):131-134
介绍了北天山隧道施工GPS控制网建网的网型设计、观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了该GPS隧道控制网的观测质量,并就GPS控制测量误差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8.
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精度对隧道能否顺利贯通有很大影响。基于此,论述了隧道贯通误差的来源和分配原理;并采用计算机软件编程,实现了对GPS隧道控制网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的计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GPS隧道测量贯通误差的分析和对GPS控制点内、外可靠性的讨论,为GPS隧道控制网最优化设计提供了判断精度标准和可靠性标准的计算公式,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50 km超长隧道(洞)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国内超长隧道(洞)工程越来越多,但迄今为止,国内外20~50 km的超长隧道(洞)的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尚无规范可循,在对洞外GPS平面控制网、洞内狭长导线网的布设以及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值的估算方法,通过大量模拟计算,并根据山西省引黄工程超长隧洞的测量和贯通实践,给出了超长隧道(洞)工程横向贯通误差允许值表,可供制定相应的规范和类似的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Up to now there is no specification about the allowanc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km to 50 km.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of GPS networks located outside and inside tunnel traverse network,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influence value caused by control surveying errors.Through a lot of simulative calculations and combination with piercing practice of super tunnels in Wan Jiazai Project, Shanxi province, we present an allowance tabl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s from 20 km to 50 km.  相似文献   

12.
Up to now there is no specification about the allowanc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 from 20 km to 50 km. On the basis of the design of GPS networks located outside and inside tunnel traverse network,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influence value caused by control surveying errors. Through a lot of simulative calculations and combination with piercing practice of super tunnels in Wan Jiazai Project, Shanxi province, we present an allowance table of lateral breakthrough error for super long tunnels from 20 km to 50 km.  相似文献   

13.
论述GPS测量技术在新建歌乐山隧道施工控制网复测中的观测、数据处理及达到精度的具体应用,根据隧道洞外控制点复测成果对横向贯通误差进行估计。为GPS测量技术在长大隧道控制测量中应用积累一定的经验,并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传播,精度估计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梁振基  牟秀珍 《测绘学报》1997,26(3):199-206
本文根据统计相关理论,在进行精密水准测量的误差传播和精度估计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全中误差的限差和质量控制问题。根据图形相关原理,给出了计算全中误差的无偏公式。  相似文献   

15.
计算了江阴公路长江大桥GPS网所能达到的精度,阐述了隧道GPS网布设的一般规律,对长梁山13km隧道实测GPS网进行了计算。从比较分析可以看出:1)GPS网能够满足桥梁和隧道工程的精度要求;2)在GPS网中适当加入一些高精度的边长有利于提高GPS网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使得最后GPS网的尺度与施工测量时保持一致;3)GPS用于隧道与桥梁工程测量具有精度高、工期短、效益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雪峰山特长隧道平面控制测量基准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GPS技术应用于雪峰山特长隧道工程平面测量基准建立的方法,分析了GPS控制网的观测质量,并就GPS控制测量误差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速铁路CPI控制网,对北斗/GPS系统的单独与联合基线解算模型进行研究,开发北斗/GPS基线处理软件,并应用于高铁控制网建设。对川藏铁路成都-雅安段CPI控制网测试的结果表明:北斗基线解算精度X,Z方向优于1mm,Y方向优于2mm;北斗重复基线较差、同步环和异步环闭合差的合格率与GPS相当;北斗无约束平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3.1ppm,精度与GPS基本一致;北斗CPI控制网测试各项指标均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可用于高速铁路测量控制网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比较了几种精密卫星钟差加密方法,研究了利用全球分布的IGS永久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估计高采样率卫星钟差参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将各种卫星钟差加密方法得到的结果与IGS数据分析中心估计的卫星钟差结果相比较。最后将不同加密方法得出的精密卫星钟差结果用于基于星载GPS双频非差观测值的CHAMP低轨卫星的定轨,并将不同方法得到的定轨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地面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可高精度、高密度地估计GPS卫星钟差,估计精度可达0.1~0.5ns。经地面GPS跟踪站数据估计的GPS卫星钟差,应用于基于PPP方法的低轨卫星定轨,其定轨精度在10c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