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传考 《水科学进展》1993,4(3):189-189
1993年水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于6月7日~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核特大厦召开.有5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水利部前部长杨振怀,中国水科学会秘书长、水利部科技司司长戴定忠,学部委员张光斗、窦国仁、林秉南教授等13位(包括台湾2位)专家、学者.大会选取了100多篇论文在会议上作了发言.我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矿床地质学界四年一次的学术交流会议——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四月三十日至五日七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地质、冶金、有色、建材、核工业、轻工业、科学院、大专院校等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地质系统及单位的论文作者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和工作人员共计四百八十六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和水平较高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副教授、学部委员达一百五十多位。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一千○八十三篇,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倡导的第一届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学术讨论会,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工作,于1988年11月1日至3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宾馆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7个国家共187名代表,其中苏联代表15人、日本代表10人、波兰代表2人、联邦德国代表2人、印度代表2人、法国代表1人、中国代表155人。我院有4名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由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组织的“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研究”国际研讨会于1988年9月1日—8日在兰州召开。著名科学家、学部委员叶笃正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气象、地理、水利、农业等多个学科的中外科学家共51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黑河实验”的总体方案、黑河流域地区气候、地理背景和地面物理特征的研究,测量或计算近地面湍流通量的方  相似文献   

5.
孙延绵  陈毓川 《地质论评》1984,30(5):510-510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4年4月30日至5月7日在成都召开了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建材总局、中国科学院和大专院校等各部门,各省地质学会的代表,共计486人。会议收到论文1083篇,宣读了202篇。这届会议是继1980年在杭州召开的第二届全国矿床会议之后,又一次人才荟萃,内容丰富的重要的学术会议。会议期间,有五位学部委员在大会上作了矿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九年十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北京召开了“天然气和东南核能发展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14位学部委员及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能源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地质矿产部、高等院校以及地方有关单位的七十余名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7.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学术会议于1992年10月5日—9日在成都举行。这次学术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会组织,由地矿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的。学部委员、沉积学会副理事长刘宝珺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全国地质、石油、煤田、冶金、化工等部门及中国科学院系统和有关校院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关士聪、郭文魁、张宗祜等学部委员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00余篇,交流和探讨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沉积相、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地质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暨第七届学术年会十一月二十九日至十二月一日在宁隆重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136人,分别来自我省教育、科研和生产单位,还有省科协、中国地质学会、浙江、江西、安徽、上海四省(市)地质学会及本省的地质古生物、地震、金属、遥感、测绘、经济地质等学会的代表以及学会的历届领导,在宁的地学界部分学部委员和从事  相似文献   

9.
汪品先 《地质论评》1983,29(5):493-493
1983年1月7日至13日,在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举行了第一届第三纪中期以来东亚古环境学术会议。会议所指的东亚,为东经80—150度、北纬20—50度以内的地区。我国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家地震局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14位科学工作者有刘东生、徐仁、周明镇、吴汝康四位学部委员,和张兰生、李锡文、黄金森、黄玉昆、汪品先、王靖泰、李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论评》1986,32(6):608-608
1986年5月7日至15日,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福建省地震学会在福建泉州共同召开了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构造实地考察学术讨论会、来自地质、地震、石油、煤炭、冶金、建材、海洋、核工业和教育系统的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学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构造专业  相似文献   

11.
汤继新 《广西地质》1994,7(1):40-40
广西地质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1993年学术年会于1993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南宁举行。出席会议的有:自治区各地勘、矿山、科研、院校和有关管理机关的77个会员单位代表,以及兄弟省地质学会和自治区有关学会、协会的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袁道先、学会历届理事长吴英甫、贾美祥和年逾八十高龄的地质界老前辈邓公良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共计165人.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1月22日至24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北京召开了“地学发展若干问题和对策研讨会”。这是继黄河治理、海洋资源开发、华北水资源、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东南核能发展、我国减灾防灾工作及其对策研讨会之后,由地学部主持召开的又一次专题咨询研讨会。到会代表150人,除学部委员外,还有一些中青年科学家以及国家计委、科委、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13.
1988年6月20~23日,由地质矿产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持了对《深圳市区域稳定性评价报告》的评审会。会议组成了由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方樟顺为组长、深圳市副市长李传芳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聘请了学部委员贾福海、孙殿卿及同行有关专家、教授等共9人为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会议,香港地质学会同行也参  相似文献   

14.
1987年5月13日至16日,“中国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在武昌东湖召开了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六十六个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单位及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等共九十八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成立大会收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综合局等领导机关以及有关单位发来的贺电贺信。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光斗、钱令希、郑哲敏、潘家挣等向大会发了贺电贺信。大会还收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聂华桐教授发来的贺信。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     
1989年10月18日—21日,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在北京召开了“天然气和东南核能发展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有十四位学部委员及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能源部、地质矿产部、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海洋石油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高等院校以及地方有关单位的数十名专家、教授。按照国家制定的2000年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与会代表以认真、科学的态度,深入分析了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和前景,分别就加速开发我国天然气资源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84年4月30日—5月7日在成都召开。出席会议的共486人。还有近百名在蜀工作的同志到会听了学术报告。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083篇,会上宣读了202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地矿部、冶金部、中国有色总公司、核工业部、化工部、建材部、中国科学院、有关大专院校等八个系统。其中在矿床地质界长期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科技人员、学部委员达150多  相似文献   

17.
《地球科学进展》1991,6(4):84-84
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世界性三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长期制约因素。为客观评价我国资源态势,寻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对策与缓解途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于1991年4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了“我国资源潜力、趋势与对策研讨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学部委员22人,中青年科学家代表68人,国家计委、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矿部、水利部、环保局、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或代表34人,一些新闻单位也派记者采访和报道了这次会议。国家计委、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中国科学院通过民主选举,并经国务院批准,增补了二百八十三名学部委员.我院有五位教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他们是:姓名 出生年份 专业或专长 职务及职称王鸿祯 1916 地层学及古生物学 院长、教授 大地构造学袁见齐 1907 矿床学 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钾盐矿床学 教授池际尚(女)1917 岩石学 副院长、教授杨遵仪 1908 地层学及古生物学 教授郝诒纯(女)1920 地层学及古生物学 教授 微体古生物学  相似文献   

19.
学会挂靠在中南工业大学彭明生教授任理事长罗济民、姜胜章、符关祥任副理事长刘汉元任秘书长 湖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6月8—10日在中南工业大学隆重召开。湖南省科协副主席黄春荣高级农艺师、中南工大副校长左铁镛教授、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和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分别代表有关单位或个人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古生物学家、学部委员、我院杨遵仪教授领导的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03项目,即“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及其过渡期地质事件”(1984——1987).先后在北京(1984)、莫斯科(1984)、美国俄亥俄州(1985)及意大利的布里西亚(1986)召开过工作会议和学术讨论会.它是国际地科联领导下的一个很活跃的项目.今年9月5日—20日又在我国召开了国际总结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苏联、西班牙、意大利、荷兰,丹麦、波兰、新西兰、澳大利亚、印度、泰国的代表及国内十多个单位的代表.9月5日—7日在北京地质教育中心、武汉地质学院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