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仪器的对中精度直接影响方位测量(特别是短边方位测量)精度,而对点器同心度对仪器的对中精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对于对点器同心度的检验方法并未见之,本文由经纬仪互瞄的原理和性质,提出一种检验陀螺经纬仪激光对点器同心度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有效,对提高陀螺经纬仪的定向精度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精密对中。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测量首级控制网的布设、测量方案及数据处理方法 ;由于加速器设备以及二级控制网点布设在地下隧道,因此研究了地面至隧道30 m高度投点对中及仪器量高的方法。采用Wild NL投点仪投点以及AT401激光跟踪仪量高,可达到1.5 mm对中以及1 mm量高精度。平面控制网测量采用GPS静态观测,TBC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GPS椭球投影变形进行了分析,选择合适的抵偿投影带,并将投影后距离与全站仪测量距离进行对比可知,投影变形小于0.5 mm,从而验证了GPS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为了保持与独立坐标系统的一致性,提出将GPS无约束投影坐标进行固定一点一方向旋转平移变换,并与前期坐标进行对比,标准偏差为1.2 mm,说明该成果正确可靠,可满足工程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3.
孙文德 《浙江测绘》1986,(1):40-43,39
森林测量仪器是森林资源调查和营林测量必需的仪器。这类仪器大都属经典型光学仪器。为了适应林业测量的特点。仪器都具有小型、轻便、低精度的特点。本文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产品样本资料,以及对林业勘察设计院等森林测量仪器使用单位调研的基础上,综述分析国内外森林测量仪器的产品品种、技术指标、生产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最后本文对国产森林测量仪器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田金伟 《河南测绘》2005,(4):24-24,32
一、序 街道狭窄,道路上汽车、行人交错,树木郁郁葱葱,视线通视条件不好,需要测量的地块障碍物较多,地形复杂,在控制点安置仪器不宜过长等等,一切客观条件给测量造成了一定的难度。极坐标法是根据测站点与一个已知点的构成的已知方向,测定已知方向至测站到碎部点之间的水平夹角,并测量测站至碎部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极坐标法无疑对解决城镇地籍测量的透视障碍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测量仪器的精密整平及对中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比较全面的阐述了用于仪器整平、对中的各种技术,给出了实现仪器精密整平、对中的方法。并分析了对中误差对不同边长的角度测量精度的影响,指出短边测量时,对中偏差会严重影响观测质量,最后展望了摆脱整平、对中问题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地物特征点之间的几何条件建立条件方程,通过平差计算得到地物点测量的精度,由于不同于传统的地物点高精评定方法(对已测完的地物,再架设仪器测量特征点,用两次结果的差值评定地物点精度),故称为地物点测量精度的自评定法。其特点:一是通过平差计算可得到地物特征点测定中误差、地物面积的中误差和面积相对中误差;二是使基础地理数据有很好的几何上的一致性;三是绘图和精度同步,即当用平差后坐标绘图的同时,便知道其点位精度和面积精度。通过全站仪对直角楼房测量实验证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当图纸上给出了待放样点的设计坐标,地面上给出了测量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就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民用建筑的放样。对于设计图纸上没有设计坐标,仅给出了有关的几何尺寸,该如何放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两种无设计坐标建筑物的定位方法:①综合使用测量原理,结合仪器的某些特定功能(后方交会、对边测量等)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②利用全站仪“放线”功能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装在经纬仪基座上的光学对点器的检测孙志铁(大同矿务局地质处037003)装在经纬仪基座上的光学对点器,视轴与竖轴重合度的检测,应安排在光学经纬仪各检测项目的后面,即该仪器已保证了各轴系几何关系之后,才进行此项检验。一、辅助工具的制作1.地面点标志在白...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和南宁两个国际绝对重力基本网(IAGBN)点的点位和环境条件,列出了这些点上的首批绝对重力测量结果及所使用的仪器。在北京点的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很小。将IAGBN点的1990年观测值通过换算后求得了同一城市的我国1985重力基本网(85网)点的重力值,与1981年意大利绝对重力仪IMGC的测量结果和85网的平差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定角视距测量上、下视距丝的夹角为定角及其和仪器乘常数的关系,推导出了平板仪测图碎部点测量的又一计算公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11.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Land cover is a fundamental variable that links many facet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a key driver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Alterations in its status can have significant ramifications at local,regional and global levels.Hence,it is imperative to map land cover at a range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with a view to understanding the inherent patterns for effective characterization,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s.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ffort to map land cover patterns in Kinangop division,Kenya,using geospatial tools.This is a geographic locality that has experienced rapid land use transformations since Kenya's independence culminating in uncontrolled land cover changes and loss of biodiversity.The changes in land use/cover constrain the natural resource base and presuppose availability of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ly explicit land cover data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herent patterns and facilitating specific and multi-purpose land us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As such,the study had two objectives viz.(i) mapp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land cover in Kinangop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nd;(ii)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the resultant land cover map.ASTER satellite imagery acquired in January 23,2007 was procured and field data gathered between September l0 and October 16,2007.The latter were used for training the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 and validating the resultant land cover map.The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yielded 5 classes,overall accuracy of 83.5%and kappa statistic of 0.79,which conforms to the acceptable standards of land cover mapping. This qualifies its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decision-making and manifests the utility of geospatial techniques in mapping land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3.
AutoCAD与GIS数据自动转换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实现AutoCAD数据与GIS数据的自动转换和集成应用的技术和实现方法。选择基础GIS平台为GeoView,分析AutoCAD和GeoView两种异构数据;介绍基于ObjectARX开发模式和VS平台下实现AutoCAD各要素转换的方法,保证其各种信息不丢失;总结在转换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转换后的数据文件可以在GIS系统GeoView中直接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自然地图集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克 《测绘科学》2000,25(3):7-12
论述了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196 5年 )的历史贡献与成功经验。分析了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1999年 )的基础与条件 ;阐述了新编国家自然地图集的设计原则与编制方法。重点论述了新编国家自然地图集的特点与创新 :1、更全面地显示了 2 0世纪我国地学与生物学的科学积累 ;2、集中反映了我国的自然资源、自然灾害与自然利用保护 ,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较多的动植物地图很好地显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的深入 ;4、突出地反映了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新贡献 ;5、地图集的编制实现了由传统工艺向全数字化计算机设计、编辑与自动制版工艺的根本转变。最后论述了国家自然地图集的意义、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进展(1)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IS的基础背景和发展阶段与GIS业务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两个部分,着重叙述了GIS建设的探索过程和发展思路,指出GIS建设从初步发展时期的研究实验、局部应用向着实用化、集成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遍使用的工具,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用实例说明GIS业务化应用系统,在我国大体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制约地图符号设计的内在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地图符号的约定性原则和等价性原理。把作为地图符号的物质时象同传输过程中的地图符号区别开来,分析了地图符号的价值及价格,并对内涵地图符号和外延地图符号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新的地图符号分类原理。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地下河数据库包含有气候、水文、地质、化学和社会经济等许多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数据收集管理部门及实地勘测的结果,数据存在的形式和数据保存的格式都不统一,常规的数据管理方法难以胜任对这些复杂数据的管理。以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的空间数据库可以对空间数据、属性数据进行方便存取和有效的管理。重庆市地下河数据库利用SQL Server Express 2005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后台数据存储中心,以ArcGIS9.2为平台,使用ArcSDE9.2为纽带设计实现,科学的数据管理方式为在此基础上的水文建模、空间统计分析和水资源评价等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8.
遥感与GIS在蝗虫监测和预报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蝗灾是世界上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蝗虫监测与预报因此成为各国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新兴的遥感与GIS技术由于其在空间定位、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 ,必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文中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利用遥感和GIS进行蝗虫监测和预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其技术路线、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Determining the foliar N:P ratio provides a tool for understanding nutrient limitation on plant production and consequently for the feeding patterns of herbivore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utrient limitation at landscape scal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offer that opportuni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utility of field spectroscopy and a potential of hyperspectral mapper (HyMap) spectra to estimate foliar N:P ratio. Field spectral measurements were undertaken, and gras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or foliar N and P extraction. The foliar N:P ratio predic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R) with original spectra and transformed spectra for field and the resampled field spectra to HyMap. Spectral transformations included the continuum removal (CR), water removal (WR), first difference derivative (FD) and log transformation (Log(1/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R and WR spectra in combination with PLSR predicted foliar N:P ratio with higher accuracy as compared to FD and R, using field spectra. For HyMap spectral analysis, addition to CR and WR, FD achieved higher estimation accuracy. The performance of FD, CR and WR spectra were attributed to their ability to minimize sensor and water effects on the fresh leaf spectra, respectively. The study demonstrated a potential to predict foliar N:P ratio using field and HyMap simulated spectra and shortwave infrared (SWIR) found to be highly sensitive to foliar N:P ratio. The study recommends the prediction of foliar N:P ratio at landscape level using airborne hyperspectral data and could be used by the resource managers, park managers, farmers and ecologists to understand the feeding patterns, resource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herbivores (i.e. wild and livestock).  相似文献   

20.
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三维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对现有的三维空间数据模型进行了讨论 ,分析了栅格、矢量和混合数据模型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的栅格矢量一体化数据模型。该模型将栅格数据以矢量方式进行组织 ,从而同时具有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的优点 ,也克服了目前普遍应用的混合模型所存在的缺点。还提出了一种三维空间的三级栅格划分和行次序编码方法。该方法存储空间小 ,便于快速索引和计算。最后 ,给出了具体的数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