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羊河流域表土孢粉与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不同植被带76个表土样的孢粉分析, 研究了该流域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及主要植物花粉与其植物比例的关系. 结果显示: 石羊河流域各科属孢粉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复杂, 同一科属孢粉在不同植被带中的代表性也各有差异, 所以某科属孢粉的代表性问题需要在不同植被带中分别讨论. 森林带的云杉属花粉和流域自身的大气环流状况是影响流域表土孢粉组合及各科属花孢粉与植物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孢粉图式的绘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嫔 《地层学杂志》1993,17(4):310-314
<正> 用百分数表示从样品中取得的孢子花粉,各属种的含量,称为孢粉谱。将孢粉成分含量的百分比制成百分比关系图,则称为孢粉图式。它直观地、清楚地表明主要组分和次要组分、以及各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有助于孢粉工作者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孢粉植物群的性质、时代、植被的可能类型、生态组合及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报道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鸽子山化石点下白垩统龙江组孢粉化石,共鉴定49属70种。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主要地位,主要为气囊分化不完善的“古老型”花粉,南洋杉科、松科、罗汉松科和苏铁类花粉占有一定比例;蕨类植物孢子占次要地位,主要为桫椤科孢子,石松科、海金沙科、卷柏科孢子有一定含量;被子植物花粉少量出现。依据组合面貌,将其命名为Cyathid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Tricolpopollenites组合。根据特征分子推断,该孢粉组合所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期。孢粉母体植物生态习性反映鸽子山地区早白垩世晚期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并可能伴有季节性干旱。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志丹群喇嘛湾组的孢粉组合及其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研究的孢子花粉化石产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志丹群喇嘛湾组,计有53属、74种。根据孢粉组合特征、主要属种地史分布及与已知孢粉组合对比、分析,指出该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期。此外,作者对喇嘛湾组孢粉植物群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做了初步探讨,推测沉积区在喇嘛湾组沉积时受温暖潮湿气候条件的控制,并将该孢粉植物群归于瓦赫拉梅耶夫(Vakhrameev,1978)划分的西伯利亚—加拿大植物区。  相似文献   

5.
对黑龙江省嘉荫县乌云煤矿和白山头剖面的孢粉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云煤矿剖面孢粉组合中温带类型的花粉(主要为莫米粉属、拟桦粉属、胡桃粉属)含量较高,另外也有一定数量的热带—亚热带分子;白山头剖面的主要花粉类型包括与桦木科有关的三孔粉属及松粉属和杉粉属等裸子植物类型。通过对这些孢粉类型的分布时代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孢粉组合进行对比,认为乌云煤矿剖面及白山头剖面中观察到的含孢粉地层的时代为古新世。  相似文献   

6.
广西南宁盆地渐新世孢粉植物群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系统研究南宁盆地琅东高坡邕宁组下含煤段的孢粉,建立1个孢粉组合和3个亚组合.孢粉组合以木本被子植物蕈树科、壳斗科、榆科、胡桃科、杨柳科和木犀科为主,同时见有槭树科、桦木科、芸香科、漆树科、椴树科、冬青科、大戟科、山龙眼科、楝科、珙桐科、忍冬科、山矾科和桑寄生科等成分;草本被子植物花粉少量见到,含莎草科、毛茛科、唇形科、禾本科、菊科、百合科、蓼科、黑三棱科和睡莲科;裸子植物花粉主要为杉科和松科,少量见到罗汉松科;蕨类植物孢子包括凤尾蕨科、水龙骨科、紫萁科、石松科、水藓科和海金沙科.此外,还见有部分藻类分布,含疑源类的皱面球藻属、瘤面球藻属和光面球藻属,亲缘关系不明的环纹藻属以及绿藻门水网藻科的盘星藻属.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尤其松科的含量自下而上逐渐减少,藻类主要分布在剖面的中部,蕨类植物孢子更多地见于剖面的上部;因此进而分出3个亚组合.孢粉植物群反映沉积时期的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类型为亚热带湿生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结果表明当时的植物生境稳定、气候温暖,湖泊和湿地逐步发育,在后期形成沼泽环境;孢粉组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球气候在始新世末期急剧变冷后,在渐新世早中期的逐渐回暖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陕西榆林地区ZK1534钻孔中侏罗统延安组孢子花粉66属103种,建立了该区延安组孢粉组合,对孢粉组合中主要孢子花粉的亲缘关系及古生态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孢粉生态类型百分含量、孢粉分异度值、结合孢粉植物群兴衰演替、沉积环境等因素,探讨了该区中侏罗世延安期聚煤古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合奇县色帕巴衣地区石炭系别根他乌组底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38属65种,根据化石属种类型及占比,将孢粉组合命名为Protohaploxypinus-Potonieisporites-Hamiapollenites组合。该组合以双囊具肋花粉的大量出现,Protohaploxypinus,Potonieisporites,Hamiapollenites的高占比,Striatolebachiites和Noeggerathiopsidozonotrilete的低占比以及Cordaitina的出现为特征,与前人建立的新疆上石炭统车排子组孢粉组合极为相似,而与前人建立的巴塔玛依内山组中的孢粉组合有显著区别,故当前孢粉组合代表的地质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早中期的罗苏期至滑石板期,相当于国际上Bashkirian-Moscovian(巴什基尔-莫斯科)期早期。其植物化石兼具欧美区与安加拉区特征,整体上处于亚安加拉区。孢粉证据支持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的部分拼接最晚发生在晚石炭世早期的假说。气候总体上处于半干旱气候,但干旱程度并不严重,局部层位还形成薄煤层或煤线。  相似文献   

9.
研究现代孢粉沿海拔梯度分布、传播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有助于提高基于孢粉重建古植被和古气候的可靠性。喜马拉雅山是全球中纬地区落差最大的山脉之一,其中段南坡植被垂直带谱完整,目前尚缺乏该垂直带谱孢粉现代过程研究。本研究通过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不同海拔26个表土样品(海拔梯度为3551~4444 m)的孢粉分析并整合前人表土孢粉数据(n=138,海拔梯度涵盖132~5000 m),系统分析了孢粉(包括组成、百分比含量、浓度及多样性)的垂直分异规律及其与气候、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孢粉组合垂直分布特征能很好地代表植被垂直分布特征,年降水和暖季气温是影响孢粉分布的重要气候要素。孢粉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无明显分异特征;而孢粉均匀度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特别是海拔3500 m以上区域),能够代表植被群落随海拔的变化特征。常见乔木植物花粉(松属、云杉属、桦木属和栎属等)存在明显的向高海拔传播现象,且不同类型间传播能力差异较大;而柏科花粉传播能力差,能很好地指示局地植被。表土样品孢粉浓度随海拔升高呈现降低趋势,且高海拔地区较低的孢粉浓度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由低海拔传播而来的乔木植物花粉对孢粉组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球环境系统研究的重要参考,对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进行系统取样,通过岩性观察和孢粉鉴定分析,系统研究了研究区下白垩统古气候演化及有机质富集条件。研究区共鉴定孢粉58属173种,包括裸子植物37属141种,被子植物6属11种,蕨类植物15属21种。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均在90%以上。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其次为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暖温带—北亚热带气候类型,总体表现为半湿润—湿润气候,部分层位为半干旱气候。其中,最有利于研究区有机质富集的气候条件是半湿润气候,其次为湿润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由于露头资料缺乏,银额盆地生物地层研究一直较为薄弱,钻井的地层时代划分及主要油气产层时代归属存在较大争议.为了厘清银额盆地钻井所揭示的油气产层的地层时代,本研究对位于盆地西部乌珠尔坳陷的蒙额地1井下部岩芯样品开展了孢粉学研究工作.根据孢粉类群及其含量的变化,划分了2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Deltoidospora-nonstriate bisaccate组合和Classopollis-Cyathidites-Quadraeculina组合.第一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相当,裸子植物花粉中无肋纹的双气囊花粉出现最为频繁,且多样性较高,并零星出现有具肋纹双气囊花粉,蕨类植物孢子以Osmundacidites为主,其他常见类群包括Lycopodiumsporites、Deltoidospora、Neoraistrickia等,均为我国侏罗纪常见属种,孢粉组合指示的地层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也可能下延至早侏罗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第二组合以Classopollis的高含量为特征,Quadraeculina和Cyathidites较第一组合含量增加,且未出现任何白垩纪的特征分子,反映了中侏罗世晚期的孢粉组合特征,气候由上述的温暖湿润转变为炎热干旱.根据本文的孢粉组合特征,原依据叶肢介化石定为上二叠统的地层宜重新厘定为中下侏罗统.同时,厘定的侏罗系在整个中国北方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共同显示由早中侏罗世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与含煤岩系向晚侏罗世酷热干旱环境与戈壁沙漠沉积体系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冀东探区南堡凹陷北13井、北26井、北28井、高6井、高7井、高10井、高20井、高27井和高39井124个样品的孢粉资料显示南堡凹陷东营组为波形榆粉高含量孢粉组合。其裸子植物的松科花粉含量高,被子植物的榆粉属、栎粉属、胡桃粉属和桦科植物花粉丰富。该孢粉组合在东营组三段上亚段为波形榆粉(Ulmipollenites undulosus)-栎粉属(Quercoidites)亚组合;东营组二段为胡桃粉属(Juglanspollenites)-椴粉属(Tiliaepollenites)亚组合/松科(Pinaceae)-藜粉属(Chenopodipollis)亚组合,并详细分析东营组二段两个不同孢粉亚组合的形成原因;东营组一段为雪松粉属(Cedripi-tes)-云杉粉属(Piceapollis)亚组合。通过南堡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凹陷孢粉组合的对比,结果显示南堡凹陷与渤海湾盆地其他凹陷孢粉组合特征总体一致,然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孢粉组合中主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花粉的分布时限以及少量新近系繁盛分子的出现,判断南堡凹陷东营组的时代为渐新世。  相似文献   

13.
青海北祁连区上三叠统实测剖面南营儿组下部的泥质页岩、炭质页岩、泥质粉砂岩中首次发现保存及分异度尚可的有机壁微体化石,共计孢粉28属35种,疑源类10属12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占总组合的58.5%,裸子植物花粉占18.9%,疑源类占22.6%,可称为Aratrisporites-Ovalipollis-Micrhystridium孢粉组合。该组合面貌与国内外不同相区的晚三叠世的孢粉组合特征大体相似,可以对比。该组同时产植物化石Danaeopsis fecunda Halle和Neocalamites carcinoides Harris等,是一套在海侵的环境中形成的河湖相沉积,当时气候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4.
依据珠江三角洲ZK13钻孔沉积物孢粉、微体古生物鉴定及年龄测试结果,将钻孔剖面记录的古环境信息划分为4个阶段。Ⅰ:91.50±11.00~84.61±5.47ka,孢粉组合为三缝孢-栎属-禾本科-栲属-松属-栗属-大戟科,反映温暖湿润气候,未见有孔虫及介形虫化石,沉积环境为陆相;Ⅱ:84.61±5.47~59.46±3.02ka,孢粉组合为栲属-三缝孢-栎属-禾本科-栗属-石竹科-单缝孢,反映干暖气候,未见有孔虫及介形虫化石,沉积环境为陆相;Ⅲ:59.46±3.02~2ka,孢粉浓度低,以孢子及木本植物花粉为主,进一步划分3个亚带,总体气候以温暖潮湿为主,微体古生物含量高,底栖有孔虫丰度远大于介形虫丰度,推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Ⅳ:2000~1000a,孢子含量最高,木本、草本植物花粉含量降低,气候较III阶段更湿润,微体古生物以介形虫为主,依据化石组合和数量,推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侏罗系已成为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新层系,为确定中侏罗世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对松辽盆地西缘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识别出孢粉化石32属48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约占孢粉总数的46.01%,裸子植物花粉占孢粉总数的53.99%,蕨类植物的孢子略低于裸子植物花粉。孢粉组合以Cyclogranisporites-Protopinus-Pristinuspollenites为代表,推断索伦地区万宝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环境研究表明,中侏罗统万宝组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和灌木丛构成,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环境,为该地区中侏罗世古气候及古植被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兰州郊区空气孢粉组合及特殊天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州市北部林场花粉捕捉器样品记录了2006年3-12月份空气孢粉的散布情况。样品分析结果表 明,空气孢粉组合可基本反映当地植被组成,不同季节中孢粉组合主要成分与优势植物花期一致。早春空气孢 粉以乔木为主;晚春至早夏为灌木花粉高峰期;夏季及秋冬季草本植物花粉在组合中占优势,其中6月份为一 年内孢粉通量最高峰时期。蒿属和藜科花粉在全年多数时段都是空气孢粉的主要成分,应为兰州地区最主要的 致敏花粉。特殊天气对孢粉组合影响明显:尘暴天气使草本植物花粉数量升高;降雨天气使乔木花粉比例升高, 草本植物花粉比例降低,其中短期强降雨使空气孢粉数量增加,而连续降雨天气使空气孢粉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天山南坡小尤尔都斯盆地表土孢粉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天山中部小尤尔都斯盆地南北方向采集的27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 探讨了孢粉和植被带的关系及盆地中美天鹅湖的孢粉来源问题. 结果表明: 孢粉组合主要成分是云杉属、 菊科、 禾本科、 蒿属、 藜科、 唐松草属、 莎草科、 水龙骨和其他蕨类孢子, 表土孢粉组合与各植被带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 研究区植被分布主要受温度因素控制. 上升气流和水流是影响针叶林带云杉属花粉传播的主要因素, 由山谷风从巩乃斯云杉林带来的云杉花粉受到美天鹅湖北侧小山阻挡, 沉降在湖泊以南的山坡上, 之后随降雨和雪山融水进入美天鹅湖. 大部分表土孢粉属种的空间分布与相应的植物分布一致, 而蒿属和藜科花粉百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区域花粉雨的信号, 利用A/C比值重建古环境时须要谨慎.蒿、 藜花粉计数较少时, A/C比值波动较大, 计数值大于约280粒时, A/C比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对窑街朱儿庄红层的孢粉和地层层序及时代进行了系统分析与对比研究。在朱儿庄红层剖面中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①枫香粉属-楝粉属组合,时代为早-中始新世;②柳粉属-朴粉属-粉属组合,属始新世中、晚期;③栎粉属-柳粉属-粉属组合,属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研究表明:窑街地区朱儿庄红层始新世孢粉组合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孢粉组合相似,均发育以亚热带和暖温带植物为主的亚热带型落叶阔叶林,气候炎热;始新世晚期至早渐新世则演变为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植被,气候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9.
桦甸盆地始新世孢粉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了桦甸盆地始新世植物孢粉的特征,并采用共存因子分析法定量重建该区始新世气候变化。通过详细鉴定和统计,桦甸盆地始新世桦甸组共鉴定出孢粉85属100种,以被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其中栎粉、椴粉、桤木粉和榆粉含量较高,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含量较低,孢粉组合中热带-亚热带分子较多,但含量低于温带及亚热带,属北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通过共存分析获得的桦甸盆地始新世气候参数:年均温为13.6℃~18.4℃、最热月均温23.6℃~27.9℃、最冷月均温5.5℃~7.8℃、年降雨量887~1 206 mm、最湿月降雨量187~236 mm、最干月降雨量16~41mm、最温暖月降雨量45~143 mm。相比较于吉林东部珲春盆地始新世的孢粉植物群和古气候,差异不大,均属典型的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20.
川北若尔盖高原表土孢粉的特征及其与现代植被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若尔盖高原不同植被带34个表土样的孢粉分析,研究了各植被带的表土孢粉组合与现代植被的关系。结果显示:表土孢粉组合基本上能够反映出现代植被的整体特征,与现代植被带在空间分布、建群种和优势种属方面基本相同,但不完全等于植被组成,影响其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孢粉保存、孢粉产量、外来孢粉和孢粉鉴定。表土花粉的代表性因种属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乔木花粉中,松属具有超代表性,云杉属代表性较好,而桦木属不具有超代表性;草本花粉中,菊科具较好的代表性,蒿属和藜科等具代表性,而禾本科和莎草科具低代表性;蕨类孢子具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