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下石炭统平掌组火山岩岩石类型主要为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由英安质火山角砾岩、火山角砾凝灰岩、安山玢岩、安山岩、英安质凝灰熔岩等组成.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主要来源于下地壳,并有幔源物质参与;具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特点,形成于大洋岛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用对应因子分析的方法,推断和解释一个火山岩铁矿床成因中的某些问题。 一、 铁矿床地质概况 铁矿床产于石炭纪海相火山岩系组成的火山穹窿中。这套火山岩系是由安山质岩浆分异形成的中性、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组合。主要岩石类型有:安山玄武质熔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英安——流纹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凝灰岩等。含矿火山岩系向北、西、南三面逐渐过渡为碎屑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及泥岩,东侧隔一断层为一套侏罗纪酸  相似文献   

3.
张鹏  张爱民 《现代地质》1997,11(2):244-252
晚侏罗世金刚台组火山岩分布在北淮阳中生代火山岩带的中部,主要岩石类型为火山碎屑岩类。据岩石化学成分,金刚台组火山岩可划分为安山质、英安质、粗面英安质和流纹质几种类型,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其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显示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并经历了正常的分离结晶作用,有轻微的混染,岩浆开始结晶温度为936~1122℃,压力约为024GPa。据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判别,其构造环境具有类似于火山弧的特点,结合区域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其形成可能与大别山造山带后期的陆内俯冲而引起的陆壳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海治多多彩地区火山岩岩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彩地区处于西金乌兰-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带的东段,成矿区带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北西段,区内已发现了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和拉迪欧玛铜矿点.重点分析了与该区成矿关系密切的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初步恢复了该区火山岩的喷发环境和火山机构,并探讨了火山活动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及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其次为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微量元素具有富集亲石元素Rb、Sr、Th及亲铁元素Co、Ni,亲Cu元素Zr与参照值相近,V、Ba元素的含量高于地壳的丰度值,Sc、Cr等元素亏损的特征.中-酸性火山岩稀土总量较高,稀土配分曲线上普遍出现Eu负异常,总体特征与造山带火山岩相似,火山岩相为溢流相.本区海相火山喷发发生在浅海地带,火山岩构造环境总体属于岛弧环境.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火山机构和后期动力变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旁开门金矿是含银较高的火山热液矿床,该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纪火山岩。我们对本区火山岩的岩石类型、岩相和岩石化学作了较系统深入地研究,认为该区火山岩应属中等分异或浅部连续分异的高铝富钾质的钙碱性火山岩浆系列(另有专文论述)。同时对旁开门矿区内金矿赋矿岩体——含金硅化角砾岩中的黄铁矿(20件)、石英(9件)、方解石(3件)分别测定了硫、氧、碳的同位素组成,并对矿区火山岩——  相似文献   

6.
薛志忠 《山东地质》1999,15(4):11-17
通过对胶北臧家庄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系的构造位置、产出状态、岩石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相序列组合及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认为其属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带之桃村--莱阳火山-沉积盆地构造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及流纹岩等,属钙碱性系列,按相序列可划分为安山质岩系、英安质岩系及凝灰质粘土岩三个相组;构成两个火山旋回。  相似文献   

7.
东昆仑造山带诺木洪郭勒早古生代火山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诺木洪郭勒一带发育早古生代火山岩, 可明显分为2种类型: 一类为基性火山岩组合, 岩石主要为具枕状构造的玄武岩, SiO2碱度均较低, 为拉斑系列玄武岩,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洋中脊的构造环境; 另一类为中基性火山岩组合, 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 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均较发育, 熔岩成分从基性到中酸性均有, 火山岩SiO2成分变化较大, 既有亚碱性, 又有碱性, 亚碱性系列岩石多属钙碱性系列.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其形成于火山弧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疆西天山备战铁矿位于阿吾拉勒铁铜成矿带,其铁矿资源丰富,成因类型复杂.对研究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等测试分析认为,区内岩石化学类型属陆内拉斑玄武岩系列及钙碱性系列,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性主要为一套滨海相中基性火山熔岩,次为酸性火山熔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正常沉积岩.通过对西天山备战铁矿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研究,对分析矿床成因指导找矿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祁连山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的金属来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北祁连山造山带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类型、金属来源与容矿围岩、火山岩类型及其构造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容矿岩石和地壳性质是控制矿床类型和金属来源的主要因素。多金属黑矿型矿床主要赋存于硅名质陆壳边缘裂陷带双峰火山岩系的酸性火山岩中,成矿元素源于深部长英质岩石,铜型矿床产于洋壳基性火山岩中,成矿元素源于深部镁铁质岩石。中寒武统双峰火山岩所赋存的多金属VMS矿床多、规模大,是主要含矿矿岩  相似文献   

10.
东天山石炭纪企鹅山群火山岩岩石成因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土屋矿区南北大沟企鹅山群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东天山企鹅山群火山岩主要为拉斑系列,少量为钙碱系列;岩石类型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特点揭示:该火山岩系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其源区主要为软流圈地幔,同时有岩石圈地幔源组分卷入,酸性岩浆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浙东南岩头地区磨石山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岩头地区隶属于中国东南大陆火山岩带,广泛发育早中生代磨石山群陆相火山岩系。对该套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其属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组合类型为(粗安岩)-石英粗安岩-流纹岩;推断其成因类型具有S-I过渡型的特征,岩浆物质来源于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部阿克纳瓦山晚泥盆世中基性火山岩以全碱含量较高为其最突出的特点。岩相学、矿物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火山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以碱性玄武岩组岩石为主,同时有少量橄榄玄粗岩组岩石,表现为碱性玄武岩演化的肯尼迪趋势。火山岩是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但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发生过橄榄石和(或)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火山岩产出的构造环境为具有陆壳基底的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不可能是洋中脊。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的产生是以阿尔曼泰—扎河坝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次生洋盆,自晚泥盆世起向北东方向(现代方向)俯冲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红彦地区发育一套早石炭世火山岩.这套火山岩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凝灰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该区早石炭世火山岩属于典型的钙碱系列岩石,并具有富钾特点,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HREE=4.19~ 13.83)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型火山岩的特点.认为红彦地区早石炭世火山岩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伴有少量的地壳混染作用,即AFC过程.结合区域构造认为红彦地区早石炭世火山岩形成于碰撞前的俯冲环境,可能与额尔古纳-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碰撞拼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甘肃北山地区古亚洲南缘古生代岛弧带位置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综合研究得出结论:"甘肃北山红石山断裂带以北的雀儿山-英安山地区为一种与俯冲洋壳板块相关的岛弧带,它记录了古亚洲大洋向南缘东天山古陆系统下俯冲消减的整个地史过程".主要依据:①该地区缺少古老基底陆壳;②发育于区内的中奥陶世-泥盆纪不同时代地层中的火山岩和石炭-三叠纪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以钙碱性或TTG或埃达克成分系列为主要标志,揭示深部有消减洋壳板片或岩源的存在;③从中奥陶世和志留纪火山岩的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组合,到泥盆纪以安山岩、英安岩为主的流纹岩、玄武岩组合,至三叠纪马鞍山、小草湖中酸性侵入岩序列的部分高钾钙碱性岩石类型组合,反映古亚洲大洋在南侧消减带之上从一种不成熟岛弧到成熟岛弧和大陆边缘弧发育演化的过程;文章提出代表古亚洲大洋南缘消减带的实际位置应在雀儿山-英安山一线以北的蒙古境内,而北山岛弧带实属南侧东天山古陆陆缘增生地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麻粒岩的形成及其对大陆地壳演化的贡献   总被引:17,自引:17,他引:17  
麻粒岩是地球中最重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的形成主要受地热条件的控制。麻粒岩的形成可以与大陆碰撞、大陆拉张以及大陆弧模式相联系。麻粒岩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下地壳的同义词。通过麻粒岩地体地及火山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使人们对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了直接的了解。麻粒岩在陆壳的形成和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陆核说、陆壳垂直增生或横向增生说,都以麻粒岩作为重要的岩石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许继峰  王强 《地学前缘》2003,10(4):401-406
Adakitic火成岩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岩浆作用方式产生,其中下地壳镁铁质岩石的直接部分熔融和拆沉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可能是两种重要的adakitic火成岩形成方式。在一个大陆厚地壳背景,adakitic火成岩的产生指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位于大于40 km的下地壳之中,因此,暗示该大陆地壳的最小厚度超过40 km。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地区分布有40 Ma左右的“低镁”和“高镁”adakitic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它们应分别是青藏高原厚大陆地壳下部镁铁质岩石直接部分熔融和拆沉的下地壳脱水熔融的产物。这套adakitic火山岩的厘定指示出在40 Ma左右时,青藏羌塘地区或更大范围的大陆地壳已经加厚到超过40 km,其地表在当时或稍后可能已经开始了隆升。  相似文献   

17.
华北克拉通东部显生宙地幔演化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14  
华北克拉通东部显生宙以来的地幔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克拉通型地幔,大陆活动带型地幔和大陆裂谷型地幔。1 700 Ma—古生代末,地幔属于克拉通型:ε(Nd,t)值高于-5,为弱富集型;层圈相互作用以幔源的熔体和/或流体与古老的岩石圈地幔的作用为主,但规模较小,范围局部。100 Ma以前的中生代地幔属于“大陆活动带型”:ε(Nd,t)值低,在-5以下,为富集型;地幔中含有地壳的组分,层圈相互作用以下地壳与弱化的岩石圈地幔之间的作用为主;发生的时间为190~100 Ma,高峰期在130 Ma左右;发生的部位邻近莫霍面,导源的岩浆多为钙碱性系列,部位浅,活动范围广泛。100 Ma至新生代,地幔属于“大陆裂谷型”:为亏损型的软流圈地幔,ε(Nd,t)值高,几乎均为正值。层圈相互作用转变为软流圈岩石圈地幔之间的作用,转变的时间具有约40 Ma的过渡时期,前锋开始于100~109 Ma,导源的岩浆大致沿NWW和NEE向的大型断裂带分布。进一步证实了软流圈地幔上隆的不均匀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华北地区中—新元古代发育有大红峪期、串岭沟期等多期火山岩,产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碱性基性岩,包括响质碱玄岩、碱玄质响岩、响岩、副长岩、粗面岩、粗面玄武岩和粗面安山岩。该岩石为碱性,Ti含量高,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高场强元素,显示其构造环境属拉张环境;微量元素比值和同位素分析显示岩浆为幔源,但受到大陆地壳的强烈影响,属裂谷环境。在该区发育有洞子沟、将军关、银冶岭、罗选厂、翟庄等一系列银多金属矿床(点)。这些矿床(点)在时间上和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在空间上相互关联,许多矿体直接产于火山岩或火山机构中,矿石中发育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低温硫化物矿物黝铜矿、自然铜、碲银矿等,从而证明中—新元古代火山作用对该区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Most ore-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shan-Zha'ertaishan hydrothermal exhalation belt, which consists of the Dongshengmiao, Huogeqi, Tanyaokou and Jiashengpan large-superlarge Zn-Pb-Cu-Fe sulfide deposits, are most similar to those of Mesoproterozoic SEDEX-type provinces of the world.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1) All deposits of this type in the belt occur in third-order fault-basins in the Langshan-Zha'ertaishan aulacogen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2) these deposits with all their orebodies hosted in the Mesoproterozoic impure dolomite-marble and carbonaceous phyllite (or schists) have an apparent stratabound nature; ores display laminated and banded structures, showing clear depositional features; (3) there is some evidence of syn-sedimentary faulting,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accounts for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orebodies in all deposit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rabed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4) they show lateral and vertical  相似文献   

20.
Most ore-form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shan-Zha'ertaishan hydrothermal exhalation belt, which consists of the Dongshengmiao, Huogeqi, Tanyaokou and Jiashengpan large-superlarge Zn-Pb-Cu-Fe sulfide deposits, are most similar to those of Mesoproterozoic SEDEX-type provinces of the world. The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1) All deposits of this type in the belt occur in third-order fault-basins in the Langshan-Zha'ertaishan aulacogen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2) these deposits with all their orebodies hosted in the Mesoproterozoic impure dolomite-marble and carbonaceous phyllite (or schists) have an apparent stratabound nature; ores display laminated and banded structures, showing clear depositional features; (3) there is some evidence of syn-sedimentary faulting,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accounts for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size of the orebodies in all deposits and the formation of intrabed conglomerates and breccias; (4) they show lateral and vert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