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类型研究的意义、功能与学科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申元村 《地理研究》2010,29(4):575-583
土地类型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反映的是中小尺度地段分异规律和综合整体的环境特征。对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功能和对未来学科发展方向进行界定,对促进土地类型学的发展和应用功能的发挥有重要作用。文章总结了土地类型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功能,认为土地类型研究是自下而上论证综合自然区划、确立区域土地结构、进行生态研究和生态建设设计、进行农林牧合理用地布局和用地结构调整、灾害成因和防灾减灾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该学科存在的关键学术问题是土地类型划分的基本分级体系不确定,各级土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未建立,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未实现技术连接;从学科发展方向着眼,当前应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野外考察相结合,通过典型区解剖方法,确立土地类型基本分级体系,建立各级类型划分指标,以及遥感与多元数据计算机制图与分类指标体系的技术连接,并对未来需要研究的课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分析——以天山北坡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格平  张百平 《地理学报》2006,61(11):1160-1170
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是土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对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基础是土地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结构,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基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小尺度、大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及其空间结构研究将是今后土地分类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多数源自于违背土地类型自然属性的客观要求。退耕还草还林政策的实施,体现了土地利用需要遵循土地类型自然属性的客观要求。以天山北坡为例,在可持续土地利用模式的科学基础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类型及其空间组合结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近年提出的干旱区绿洲-中山带立体双带模式和干旱区山地利用模式;并基于典型的干旱区绿洲格局提出了冲洪积扇绿洲集约利用模式、冲积平原绿洲农业规模经营模式以及河流尾闾三角洲绿洲生态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开展山地土地类型的研究和制图,对于土地资源评价、制定农业区划以及提高土地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六十年代初期,我们结合教学实习和指导毕业论文在北京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开展了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工作,初步摸索关于山地土地类型制图的问题,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现加以总结,供今后开展全国土地类型研究与制图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第一项“我国农业自然条件与农业区划研究”和1978年全国自然科学地学规划中关于编制全国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图件任务以及1979年4月全国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区划会议的要求,在我国开展包括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研究在内的资源调查与制图,并确定由中国科学院地理所负责协调全国各省区共同完成全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为了落实和加快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研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平原土地类型及其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荣金 《地理研究》1990,9(2):11-19
本文以土地类型为基础,探讨黄淮海平原土地合理利用的方向与途径,阐明土地类型研究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类型自下而上的自然区划能够确立更加清晰的自然区划界线,是自然区划研究取得突破的关键。以青藏高原东部山区为研究区,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与GIS技术,开展基于土地类型自下而上的区划研究。通过计算得到研究区地形综合指数、温暖指数、湿润指数、地被指数和水文指数5个自然指数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作为变量输入层,输入到建立的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神经网络模型中,对土地类型单元自下而上合并,生成青藏高原东部山区自然区划图,实现以土地类型单元为控制本底的定量化分区。结果表明:①可以将土地类型单元聚合成高原高寒稀疏植被区、高原高寒草甸草原区、高原高寒灌丛草甸区、高山深谷灌丛草甸区和高山深谷针叶林区5个自然带区域。②分区结果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界线比较接近,相似性较高,分区结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土地系统(地方)”为分类制图基本单元,将滇池流域土地划分为4个一级土地类型;16个二级土地类型;35个三级土地类型。分析了各土地类型的综合自然特征,为滇池流域各土地类型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威绿洲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南依祁连山,北临腾格里沙漠,是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素有“银武威”之称。本文拟从土地类型研究入手,探讨该区土地合理利用问题。一、土地类型的形成与分异因素土地类型是在大气候水热条件的制约下,由中小地貌、地面组成物质、地方气候和小气候、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相应的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以及  相似文献   

9.
曹振, 胡克, 张永光, 介冬梅, 赵亮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地表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研究了科尔沁沙地四种主要土地类型地表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结合该地区多年气候状况,对不同土地类型的可风蚀性进行了定量研究;分析了不同土地类型的潜在可风蚀性。同时,对玉米地、谷子地等七种农作物种植地的表土做了粒度分析,认为不同农作物对地表可风蚀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渭北旱原土地类型结构与综合自然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伯杰 《地理研究》1989,8(3):53-60
本文通过对渭北旱原土地类型结构的研究,根据土地类型空间组合结构、时间演替结构以及数量质量结构的一致性,自下而上组合自然小区。揭示了各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主要存在问题,提出改造措施和合理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土地类型系列制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运龙 《地理研究》1994,13(1):76-83
实际存在的不同尺度地域分异规律是土地类型系列制图的客观基础。多种尺度制图构成的土地类型系列制图可以全面揭示区域土地类型的形成因素、分布规律和空间结构特征,也为不同层次土地规划管理之间的相互补充、协调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信阳地区土地类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 土地是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各种要素数量的不同和彼此结合形式的差异,就形成一系列互相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这些土地个体的划分就是土地类型。信阳地区土地类型的研究及其1:20万土地类型图的编制,是在近三年来实地野外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卫星照片和航空相片,并参考该区的土壤图和地质地貌图,在1:5万地形图上填绘编制而成的。对本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点和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当  相似文献   

13.
土地作为人类的一种资源,在20世纪后半期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由于人口的增加、环境的污染、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城市与乡村建筑和道路建设等的发展、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土地资源的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20世纪后半期,土地成为重要的科学研究对象,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土地科学.而土地类型和土地评价研究,则是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倪绍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的<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概论>被作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这一方面的权威著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土地类型生态属性为依据, 以黄土高原正宁县为案例区, 开展土地生态适宜性与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土地类型与生态系统间有良好耦合关系, 是进行土地生态评价, 构建区域合理生态系统结构的主要依据。文章最后以构建正宁县土地合理生态系统结构与发挥生态综合功能为目标, 提出了该县生态建设战略和对策措施, 对指导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然地理学、地球表层学和综合地理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综合自然地理学一方面自分区扩展到土地类型和地段的研究;另一方面扩大为地球表层的综合研究,走向综合地理学、建设地理学、全息地理学等方面研究。地理学要从区域第一转向理论第一,促使发展理论地理学,还要开展元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关于土地类型划分的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参加全国百万分之一土地类型图的编制和研究工作。从1979年以来,先后在陕北黄土高原、关中盆地西部、秦岭山地和陕南汉中,安康盆地等不同自然地理区的典型地段,作过土地类型系列制图。在方法上,既应用了常规的综合剖面法和类型填图法,也运用了新技术—卫片解释和航片调绘。通过这些典型地段的实践,初拟出陕西省土地类型划分系统,并就土地类型划分的理论作了讨论。 一、土地类型划分的辅助单位—自然地带(亚地带)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地表环境中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等全部自然要素长期互相作用,同时也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所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反映了自然地带范围内各自然要素的组合特征。土地类型就是对这些土地按其形态和发育过程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个体划分。同一土地类型具有大体一致的土地特性、土地生产性能,以及大体一致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牧业、林业)利用适宜性和大体一致的保护改造措施。因此,研究土地类型,可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同时为土地资源评价,为制定农业自然区划和农业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土地类型制图,过去采用地形图实地填图法。这种方法费工,费时,精度差。较好的方法是,利用航空象片编制土地类型图。虽然航片应用在我国已有多年历史,但航片上丰富的土地信息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如何根据航片上的地形、地物影象及地形图上等高线图形待征,将土地类型解译出来,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级土地类的解译  相似文献   

19.
申元村 《地理研究》1982,1(3):91-92
为了完成全国科学技术规划重点项目108项第一项“农业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的研究”和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中地学规划第五项“水土资源和土地利用基础研究”以及1979年4月全国第一次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会议上所确定的1:100万土地类型图的任务,同时也为了发展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和充实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于1982年4月10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分类系统及制图规范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市土地类型组合结构为依据,将北京市划分出三个区17个亚区,并就每一亚区的自然特征和合理利用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以北京市土地类型为例,研究土地类型结构并探索其为农业综合自然区划服务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