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寒潮天气是大规模强冷空气活动造成的。寒潮天气过程中,常有偏北大风,低温霜冻,暴雪,雨淞等灾害性天气同时发生。根据多年的预报经验,按山东省气象局《灾害性天气评分办法》中确定的寒潮标准,对临沂站1975—1986冬半年(当年10月一次年4月)共56个寒潮个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寒潮天气发生前24  相似文献   

2.
赤峰地区冰雹天气的环流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尤莉  徐玉强  程玉琴  张少文 《气象》2006,32(4):101-105
利用1988-1997年地面和高空气象资料,对赤峰市71个冰雹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归纳出了4种产生冰雹的环流型,利用一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计算了有关对流的物理量参数。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物理意义明确、稳定可靠的预报因子指标,建立了该地冰雹的集成预报方法,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山东地区位于115°22′—122°42′E、34°32′—38°04′N,在副热带北缘,具有中纬度天气的特色,是夏季副热带高空急流经常影响的地区,尤其是春夏季节,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容易产生大气层结不稳定,使风的垂直切变增大,全年大部时间零度层高度适宜,这些特点为形成冰雹具备了条件,雹灾常有发生。据农业部门统计,我省雹灾面积平均每年200万亩,减产粮食二亿多斤。个别年份如1964年6月12日至14日连续三天降雹,共计125个县次受灾,雹灾面积达300万亩。是山东地区对农业生产为害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4.
陕西冰雹北多南少,山地多于平川,多发生于5-8月,6月最少;一天中以12-20时出现最多。冰雹出现时,500hPa为酉北气流型、西路冷低槽型、冷涡型三种形势。雷达回波有移动型和新生型两种。卫星云图上晴空区中的对流单体和对流云带特征明显。根据地面流场图结合雷达回波特征归纳了三类冰雹天气的短时预报模式,至少可以提前2-3小时预报出冰雹的强度、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相似文献   

5.
临沂地区强对流天气的警界预报和短时预报高树俊(临沂地区气象局·276004)1引言国际减灾文献中指出,自然灾害中70%是由气象灾害引起的。冰雹、龙卷、雷雨大风、暴雨等是由气象引起的主要自然灾害。这些强烈的天气往往与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有直接联系,天气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天气图和雷达回波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天气学分型,再以回波形态特征和回波参数为因子建立冰雹短时预报判据和方程。本模式运行过程在IBM PC上实行。  相似文献   

7.
利用河套地区1980—2004年降雹天气实况资料,分析了河套地区25年降雹天气发生的时空规律及特点。结合河套地区降雹天气发生的环流背景及主要天气系统,归纳总结出其短期预报的着眼点,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多年预报实践和个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预报铜川冰雹天气的经验指标,得出:应用08时高空指标和本地要素,预报当日铜川冰雹天气效果较好;冰雹天气主要出现在5-9月,尤其是5月下旬-7月中旬、9月中旬为冰雹的多发期,日降雹时间主要在11-20时。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4,(6):52-56
一、雹情我盟处于内蒙古高原东北部,是一个冰雹较多的地区,其最多中心在南部山区,次多中心在阿巴嘎旗西北部和西乌珠穆沁旗东部丘陵山区。如图1所示。根据对1960—1967年(6—8月)的不完全统计,全盟出现冰雹过程105次,降雹日数达195天。同一天中最多有5—6个旗县,5—9个站降雹。在105次过程中维持1天的61次,维持2天的23次,3—4天的17次,最长可维持6天,仅3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冰雹天气及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我国北方与南方多次发生大范围雹暴灾害及随后人工防雹的广泛开展,迫切需要提供冰雹的短时和短期预报,引起人们对冰雹天气研究的重视。1975年成立了冰雹预报科研协作组,组织了多种全国性的学术活动,1980年对华北地区八次典型大范围雹暴个例分析组织了规模较大的会战,各地区对历史上出现的冰雹天气做了大量的个例分析和统计分析,为我国冰雹天气、冰雹成因和预报方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一、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我国冰雹天气的气候特征归纳起来是:降雹范围广,离散性强,地形影响大,降雹带有明显的随季节南北推移并伴有其他灾害天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山东冰雹预报研究”一文中所总结出的影响我省降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及天气分型为基础,再结合青岛十一年(1978—1988年)冰雹天气资料,对青岛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问题做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青岛冰雹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12.
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关于冰雹的短期预报课题,我国各地区的气象业务部门大都有适用于当地的经验和方法。本文是作者在甘肃平凉地区对本预报方法的实况检验(本方法已于1980年第4期“气象”上发表过)。显然这一方法的检验时间较短,又局限于甘肃的一个地区。我们发表这一方法的初步检验结果,只是为了使读者们了解它所得到的预报结果如何,以广泛听取意见以求改进。 总之,我们欢迎从事这一方面工作的读者,恨据本地区的实践经验,对这一经验方法提供改进或其他的意见。其中,关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预报效果问题,则更是我们期待去尝试的课题。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向本刊介绍其他的冰雹短期预报方法,以便选择刊登。  相似文献   

13.
冰雹是一种出现概率小、空问尺度小、地域性较强的灾害性天气。也是北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解决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问题,我所天气气候研究室在研制预报方法的过程中,以群众经验为线素,利用本站探空气象资料,结合本地区的单站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天气图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常规观测和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00-2016年渤海湾北部地区5~11月出现的32次冰雹过程进行天气学分型,对比不同类型冰雹天气得环境参数特征,得出相应的预报方法。结果表明:渤海湾北部地区冰雹主要分为高空干冷气流强迫型及斜压锋生型。前者由对流层中高层的干冷平流强迫,配合中尺度低压及地面辐合线,午后近地面的太阳辐射加热起到关键作用(简称干冷强迫型);后者主要发生于低涡槽前的锋面气旋冷锋附近,锋面动力强迫是此类冰雹的主要触发机制(简称锋生型)。干冷强迫型较锋生型表现出更强的静力不稳定层结、更大的风向垂直切变、相对较低的低层湿度和0℃、-20℃层高度。渤海湾北部地区降雹多发生于东北冷涡天气背景之下,湿度条件高于西北地区低于中东部地区,层结不稳定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低于西北地区。除中低层温度直减率、中层干层、低层湿层及深层垂直风切变等常用指标外,本文发现湿球0℃层高度及逆温层高度对渤海湾北部地区冰雹天气发生有着较好的指示意义。选取以上预报因子,运用指标叠套法对2017、2018年5~11月进行冰雹潜势预报,降雹过程无漏报,TS评分高于国家级强对流主观预报。  相似文献   

15.
南阳地区冰雹源地位于该区西部和北部山区。其路径有四条,主要沿河流和山谷移动.5~9月每日16~18时出现的机率最高。主要天气背景可分为西北气流、低槽和高压后部三个类型.减灾对策可采取人工消雹和农业补救技术。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区域性冰雹天气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1982-1998年河南省52次区域性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中尺度流场、物理量参数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大、中尺度系统与冰雹发生的关系,归纳出区域性冰雹产生的天气特征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地区干热风天气及其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地区干热风是夏初灾害性天气之一,对本地冬、春小麦影响尤为严重.1977年6-7月共出现干热风25天,其中属重型5天.在西郊地区调查,干热风发生在小麦开花、乳熟阶段,造成小麦不孕,籽粒干秕,千粒重下降,小麦减产20%.因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982~1998年河南省52次区域性冰雹天气过程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地面中尺度流场、物理量参数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大、中尺度系统与冰雹发生的关系,归纳出区域性冰雹产生的天气特征及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与土壤水分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土壤水分对作物的种类、产量和品质都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区地处山东省南部,背陆面海。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区风光。也造成了土壤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因此,如何及时地预报出各地土壤水分含量,无  相似文献   

20.
陇东冰雹天气特征分析及预报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2013年常规观测资料、区域站和自动站资料以及灾情资料,对收集到符合标准的陇东地区53个冰雹个例进行了强对流天气诊断分析,建立了陇东冰雹天气概念模型,通过对物理量及雷达产品特征的分析,确立了预报指标,并利用2014年部分个例进行了效果检验。结果表明,700 h Pa与500 h Pa温差、K指数、SI指数、LI指数、θse_(500)-θse_(700)、-20℃及0℃高度层、0~6 km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指标对陇东地区0~12 h冰雹的潜势预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而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垂直液态水含量、45 d BZ强回波顶高度、H45d BZ-H0、最强回波对应的高度等雷达产品预报指标则对12~30 min冰雹临近预报预警提供了定性甚至定量化的判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