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沙群岛万安盆地是位于南海西南海盆被动边缘上的张性沉积盆地。通过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断裂分布,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并结合钻井资料对比分析,在万安盆地新生代沉积中对比解释出T1,T2,T3,T4,T5,T6和Tg等7个地震反射界面。其中,Tg,T5和T3为3个区域不整合面的反射波,由这3个区域不整合面将盆地新生代沉积划分为3个构造层:Tg-T5,T5-T3和T3一海底。由此推测万安盆地在新生代经历过3次构造运动,因此其构造演化史经历了3个阶段:神狐运动(白垩纪未至古新世早期),南海运动(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和万安运动(中中新世末)。从神狐运动到南海运动为万安盆地的奠基期,从南海运动至万安运动则是万安盆地的发展期,万安运动之后至今日是万安盆地的形成期。万安盆地的构造发育史和珠江口盆地东部的发展史相似,故推测它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万安盆地内的地震反射剖面,识别出T0、T1、T2、T3、T3^1、T4、T4^1、T5、T6共9个地震反射界面,以T2、T3、T4为界划分了4个构造型。每个构造层规模大,形成时间长,各具不同的岩性、沉积组合特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构造体制。万安盆地内的新生代地层由8个沉积层序组成,由上而下依次为A、B、C、D、E、F、G、H层序。其中B、D、F、G、H为1型层序,A、C、E为Ⅱ型序。这些层序  相似文献   

3.
海域层序地层学环境恢复技术是针对我国区勘探初期的沉积盆地,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主要是二维地震资料,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在层序分析、地震相和岩性预测的基础上,研究盆地发育的各沉积时期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演化的地球物理资料地质解释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系统构成、技术特点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万安盆地是位于我国南沙海域西南的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面积约8.5*10^4km^2。其中,西卫群为介于地震剖面T4-T5间的一套地层,时代为晚始新世晚期到渐新世。西卫群厚度变化较大,沉积最厚度处可达4000m之多,而局部区域却基本没有发育西卫群地层。西卫群沉积时期,万安盆地存在三个明显的沉积中心,分别位于北部坳的西南沙海域西南的一个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部坳陷的西北和东部坳陷的西南。西卫群在地震  相似文献   

5.
北康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康盆地是位于南沙中部海城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新生代沉积盖层在盆地内广泛发育,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及地震反射界面的区域对比,盆地基层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构造层。北康盆地西南边界发育延贾断裂,该断裂西起万安盆地,向东直于加里曼丹。从渐新世始,廷贾断裂先后经历了3次规模较大的构造活动。南沙海槽西北缘断裂位于北康盆地的东南边界,该断裂把北康盆地和南沙海槽盆地分隔开来。北康盆地内断裂主要有北东、北西和南北向三组,其中南北、北西向断层往往错断北东向断层。在详细讨论断层特征和沉积盖层布规律的基础上,对北康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6.
礼乐盆地位于南沙海域东缘,为新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勘探前景可观。以礼乐-巴拉望地块区域构造事件及古地理演化为指导,结合钻井、拖网等资料,对礼乐盆地地震剖面T100、T70、T50三个关键界面进行了解释,分析了T70、T50两个界面的地震特征及地质意义。论证了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南海扩张时期,礼乐-巴拉望地块为远离物源的浅水环境,适宜碳酸盐岩沉积,碳酸盐岩的发育范围较为广泛。通过与邻区巴拉望盆地已证实生物礁对比,分析了礼乐盆地深水区生物礁的地震识别特征及平面展布规律。解决了礼乐盆地深水区是否存在大型储集体的问题,提升了礼乐盆地深水区的勘探潜力,为礼乐盆地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Gebra谷位于中Bransfield盆地的斜坡上,该盆地是一个年轻的、断裂活动强烈的南极洲半岛内的裂谷盆地。盆地后期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滑坡,现在的Gebra谷是所谓“Gebra—Magia滑坡复合体”的一部分。滑坡复合体构成了块体坡移的主体部分,包括两个大型泥石流谷。本文的研究结果是根据多波束测深,高一极高频地震剖面资料得出的。通过对地貌沉积特征以及地震层序分析,对Gebra泥石流谷的沉积演化史作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蔡峰  孙萍 《海洋科学》2005,29(4):45-50
黄海海域是我国近海目前唯一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的海域,海域内发育了3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目前已在北部盆地中生代泰州组地层中发现了油气显示。过去由于受资料所限,对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多关注于第三纪盆地,忽视了中生代盆地的油气资源远景。作者通过对南黄海北部盆地已钻遇中生代泰州组地层的钻井和过井数字地震剖面的追踪对比,结合4km×8km地震测网和重、磁资料综合解释,认为中生代盆地同样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特别是盆地的东北凹,中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远景。  相似文献   

9.
南安盆地是南海南部重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深入分析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对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开展盆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识别出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5个主要的二级层序界面和4套地震层序。在层序地层格架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南安盆地楔形、S型(丘状)等5类地震相类型;砂包泥岩、砂泥岩互层等7类地震岩相类型以及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等8类主要沉积相。综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南安盆地新生代以来主要分为4个阶段:初始裂陷阶段、主裂陷阶段、断拗转换阶段和拗陷热沉降阶段。其中,中中新世以前为盆地裂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早期为湖相沉积,晚期为滨浅海相沉积;中中新世以后为拗陷阶段,发育陆源碎屑沉积和碳酸盐岩沉积。通过油气成藏模式研究,南安盆地烃源岩发育且品质较好,有利储集相带纵向厚度大且横向范围广,区域盖层覆盖整个盆地,并形成了早期的自生自储和晚期的下生上储两类油气成藏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中生界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可以分为4个二级层序和9个三级层序。从内部反射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出发,再辅以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在研究区的中生界地震反射剖面上可见多种地震相类型,其中亚平行波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发散充填相、前积地震相等最为发育。地震相的分布和演化受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在测井和钻井资料约束下的地震相解释能够重现北波拿巴盆地北部地区沉积体系的演化。  相似文献   

11.
南海中建南盆地构造样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建南盆地是发育于南海西部陆缘我国传统疆界线附近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大部分区域位于我国传统疆界线内。在对盆地近万千米多道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对盆地的主要构造样式以及它们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盆地分布面积广,沉积厚度大,油气前景良好。盆地是属于早期断陷、后期经走滑改造而成的复合型盆地,其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发育不同的构造样式:早期为断陷阶段,伸展型构造样式发育;中期为断坳—压扭或走滑反转阶段,产生走滑或压扭性构造样式;晚期为区域沉降阶段,以垂向沉积为主,无明显的构造样式发育。  相似文献   

12.
南海北部分布有赋存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沉积盆地。南海北部的地震活动会对资源聚集的沉积盆地的稳定性有重要且直接的影响。着重对南海北部的主要断裂带分布及其活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对南海北部已有地震数据研究基础上,形成了南海北部断裂带分布图、南海北部的地震震中分布图。依照地震区、带小区划确定的原则,在南海北部地震活动性区划图基础上,形成了3个地震小区划,分别是广东沿海小区、福建沿海小区、珠江口盆地和台湾浅滩小区。最后对比研究了3个地震小区划的地震参数b值范围及地震动加速度,其中广东沿海小区的b值为0.949 8,福建沿海小区为0.645 2,珠江口盆地和台湾浅滩小区为0.486 5,该区的地震动加速度值介于0.115~0.379g之间。该项研究工作可以为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稳定性分析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盆地属于下扬子地块海域部分,是我国海相中—古生界发育最齐全,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地区之一。该区具双层基底结构及复杂的深部构造体系,经历了多旋回的盆地成生、改造及叠加过程。海相中—古生界则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构造运动的改造,以往由于缺少深部地震资料,无法对海相中—古生界进行构造区划。通过该区沉积盆地原型的分析,结合深部地震资料的解释划分了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建南盆地是位于南海西部陆缘的大型新生代沉积盆地。调查资料表明,盆地面积超过11×104km2,沉积厚度达8500m,局部构造发育,油气前景良好。在对盆地大量多道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解释的基础上,研究了盆地局部构造的圈闭类型、分布特征和发育史。盆地的局部构造主要分为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复合型圈闭。早期发育伸展构造样式,伴生以张性为主的局部构造圈闭;晚期受走滑应力的改造,发育花状张扭或压扭性构造;特定的构造和沉积环境则造就了地层和复合型圈闭构造。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深水区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海北部油气资源调查的热点区域,开展南海北部双峰盆地构造样式及成因分析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海北部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和评价油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已有的二维地震资料,在对双峰盆地地震层序和构造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厘定了双峰盆地主要的构造样式;采用平衡剖面技术,重建了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多道地震反射特征和测井数据的分析,发现东海郁陵盆地有明显的地震烟囱,并根据其几何形状、地震反射模式、测井响应和岩心特征等分成两种类型。类型I表现为具有空白或杂乱地震反射模式的丘状特征。测井和岩心解释显示类型Ⅰ发育有经均匀改造的泥岩和裂缝充填型天然气水合物。这种类型的地震烟囱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以及几乎只在上新世沉积地层中出现。相反,类型Ⅱ表现为具有垂向叠置的挠曲地震反射模式的管状特征。基于测井数据和岩心,类型Ⅱ地震烟囱在并未突破原先沉积构造的基础上充填了裂隙充填型天然气水合物。这种类型沿着深部断裂分布,并主要发育于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本文初步认为,盆地局部的抬升导致海底第四纪沉积地层再改造作用是类型I地震烟囱发育的原因,而类型Ⅱ主要是第四纪时期流体通过深部断裂再度活化产生的裂缝垂向运移导致。  相似文献   

17.
曾母盆地地层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划分地震层序基础上,综合地震、钻井、古生物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曾母盆地的地层发育特征把盆地内沉积盖层划分为一个群和四组,自下而上分别为曾母组、立地组、海宁组、南康组和北康群,它们之间具有较明显的界线和不同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区域地质特征及可能的远景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水深、沉积物厚度、沉积速率、有机质含量、地形和地貌来看,冲绳海槽盆地具有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区域地质条件,水合物出现的水深在500m以上,冲绳海槽南段水合物潜力最大。与智利三联点相类比,该区水合物可能主要分布在陆坡中部浅地层中。从冲绳海槽盆地的海底温度、海底热流和折射地震层速度资料的分析来看,该区具有水合物稳定存在的温压条件,其中南段和北段的稳定带厚度比中段更大一些,从已解释的穿越冲绳海槽盆地的地震剖面来看,有BSR迹象的剖面段约有300km,主要分布在中段的南部,从底水甲烷和卫星热红外异常分析来看,冲绳海槽盆地南段海域因存在经常性的卫星热红外增温异常和高值底水甲烷异常,因而水合物成藏的条件可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目前碎屑岩储层地震解释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由于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带来的多解性。根据碎屑岩储层特征主要受控于沉积相的基本特点,提出了"相控储层预测"的解释方案,即高分辨率目标处理与储层预测技术结合、地质沉积演化分析与储层预测技术结合。该研究思路的核心就是在充分挖掘地震资料潜力的基础上,将地质和地震方法结合起来,遵循整体规律到局部雕刻的储层预测思路,可以避免因地震资料分辨率不足带来的多解性问题,提高地震储层预测解释的精度,有效地服务于勘探开发。通过亚诺斯盆地A油田碎屑岩储层预测实例展示了该解释方案的应用效果,充分证实了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最后提出了碎屑岩储层预测解释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红河活动断裂带在南海西北部的反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走滑的活动断裂带,它控制着南海西北部的构造活动,也控制着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根据南海西北部中穿过莺歌海盆地的地震剖面和历史资料进行解释,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可分3个阶段:自50MaB.P.开始,沿红河断裂带的左旋错动和在印支地块的顺时针旋转的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莺歌海盆地的雏形;24MaB.P.之后在左旋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盆地西北部的反转构造;5MaB.P.之后发生了右旋错动,盆地内快速沉降,发育巨厚沉积层。根据盆地内最老和最新的沉积中心之间的距离,推测沿红河断裂带的左旋位错约200km。该断裂带发展到现代,其活动性大为减弱,曾发生10次小于5级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