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湘南地区小岩体与成矿关系及隐伏矿床预测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前言湘南地区(北纬26°40′以南)为我国南岭有色、稀有金属成矿带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地质环境及产出丰富的铌、钽、钨、锡、铅锌等矿产,向来是我省主要找矿远景区。解放以来,在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矿产勘查及区域性基础地质和物化探工作。与此同时,省内外众多地质院校、科研单位亦从不同目的出发,广泛地开展以找矿为中心的区域性基础地质和专题性矿床地质的深入研究,尤其是1981-1985年,完成的“六·五”重点攻关项目《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机理、分布规  相似文献   

2.
<正>南岭地区以发育大量花岗岩,盛产有色、稀有金属而闻名于世,中国的钨锡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南,尤其是南岭及其邻近地区。本文研究选取的天堂山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广东省龙川县麻布岗镇,也属于南岭钨锡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该矿床发育于中生代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然而钻孔资料显示,在矿床深部存在着隐伏的花岗岩体。对该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天堂山锡多金属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地矿部在“六五”期间组织三个研究所、二个高等院校、五省(区)地矿局的四百余名科技工作者承担的《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控矿条件、成矿机理、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是一份南岭地区较为全面系统的高水平的科学总结.受到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科委和财政部的表彰.这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取得是与该项目行之有效的科学的组织管理工作分不开的.笔者仅就  相似文献   

4.
席斌斌  张德会  王汪根 《矿床地质》2006,25(Z3):383-386
南岭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有色、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省,其W、Sn矿床尤其引人注目。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其中燕山期花岗岩与W、Sn矿床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4个与W、Sn矿床有密切关系燕山期岩体进行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比较岩体花岗岩源区地幔物质相对含量推断--较多的地幔物质加入源区有利于形成Sn矿床,反之有利于形成W矿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度对矿化程度亦有重要影响,与大型、超大型 W(Sn)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往往经历过强烈地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5.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矿产资源基地,以发育大规模多时代、多旋回花岗岩和独特的中生代铜钼钨锡铌钽铍铀等大规模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成矿作用而闻名于世。华南地区稀有金属(W-Sn-Nb-Ta-Li-Be)成矿作用主要与高度分异演化的花岗岩密切相关。稀有金属矿床的分布受区域性断裂控制,主要集中于南岭地区和钦-杭大断裂两侧。成矿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伟晶岩型、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岩型(包括矽卡岩型和条纹岩型)。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沿钦-杭大断裂两侧分布;伟晶岩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钦-杭大断裂花岗岩型矿床的外侧,以及邵武-河源断裂和政和-大埔断裂之间;接触交代型(含条纹岩型)稀有金属主要呈东西向分布于南岭地区,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与该地区的石英脉型钨矿有成因联系;火山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分布于政和-大埔断裂以东的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华南稀有金属成矿可以分为7个阶段,分别是志留纪(424~420Ma)、早三叠世(248~244Ma)、晚三叠世(220~214Ma)、晚侏罗世(160~150Ma)、晚侏罗世-早白垩世(150~140Ma)、早白垩世(135~125Ma)和早白垩世-晚白垩世(105~90Ma)等。在每个时间段内,成矿时间相对集中。大规模稀有金属成矿主要集中于早白垩世。在不同成矿尺度,稀有金属矿化具有明显金属分带特征,且与有色金属矿化具有明显的成因关系;不同金属组合的稀有金属矿床具有不同的岩浆热液演化历史。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持续能量供给,以及有利于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大型伸展构造是形成稀有金属矿床的重要条件。本文认为早白垩世(135~125Ma)是华南地区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成矿强度大,而且成矿类型多样,代表了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大规模减薄或者全面裂解的峰期。  相似文献   

6.
栗木矿田是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产地之一.几年来由于工作的继续深入,认识逐步加深,并发现了新的矿床,现介绍如下.区域地质简介矿田位于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与湘南南北构造带截按部位,复式向斜北部扬起端.除东西向构造及南北向构造发育外,北北东向及北东东向两组断裂亦占主要地位.这些  相似文献   

7.
桂东-汝城钨锡多金属成矿区是南岭有色、稀有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区找矿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新发现了竹园里、上山、大岭背等一批具大型找矿前景的钨锡多金属矿产地,矿床类型多样。本文通过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分析了找矿前景,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1986年1月26日至2月1日由地质矿产部科技司和中国地质学院组织,聘请中国科学院、有色工业总公司、核工业部、教育委员会和地矿部等单位的同行专家,对“南岭地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机理、分布规律及成矿预测的研究”报告进行了系统地讨论和评审。该项目属国家“六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其中包括五个二级研究专题和七十六个三级研究课题。由地矿部所属的三个研究所、两个院校和五个省局约400多位科技人员参加,经过四年多的奋战,提前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疆阿尔泰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而且有丰富的有色、贵、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矿床的形成和分布与断裂构造有密切的关系。作者对该地区断裂构造的多重分形特征及其对热液成矿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氟在花岗岩类岩石中的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是花岗质岩浆挥发组分的常见组成之一,在我国南岭地区花岗岩中也常含有较多的氟。重要的是,由于花岗质岩浆中氟的存在,对花岗岩岩浆的结晶和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对某些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南岭成矿区是指东西横亘于湘、桂、粤间的五岭山脉和赣、粤间九连山脉及其邻区有色、稀有金属矿床比较集中及其成矿作用相似的地区。 该区处于古亚洲构造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西太平洋构造域的交叉复合部位,是多构造体系的联合作用地区。区内大地构造的发展历经地槽、地台和大陆边缘活动带三大阶段,包括雪峰、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运动,其中加里东期和印支期分别结束了地槽和地台的发展历史,燕山期是大陆边缘活动的鼎盛时期,是本区花岗岩成岩、成矿带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四川甲基卡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扬子板块西缘巴颜喀拉地块,是我国重要的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分布其中的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固体锂矿床,形成了Li-Be-Nb-Ta等成矿系列。通过对甲基卡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条件、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分类、稀有元素矿物期次划分及产出特征、稀有元素品位变化规律及富集规律、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的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锂矿的成矿规律,总结出了寻找甲基卡式锂矿的一系列重要找矿标志,对矿床外围及区域其他相似地质条件地区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友庆 《地质论评》1986,32(1):42-49
闽西北地区稀有金属矿产以混合岩化矿床,尤其是混合岩化伟晶岩型矿床数量多,分布广,意义大。按其地质特征及在混合岩带上的位置,可划分为混合岩化原地-准原地和异地伟晶岩两类。稀有金属矿产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混合岩化作用控制。稀有金属矿床(点)成群出现,成带分布,构成以混合岩带(田)为中心,按侧列式或环状展布的稀有金属矿化集中区。本文还提出了区内稀有金属矿产成岩成矿演化序列及成矿模式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4.
南岭东段是我国有色、稀有、稀土、放射性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石英脉型黑钨矿、热液成因铀矿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都与燕山期尤其是燕山早期的黑云母花岗岩类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南岭东段地层、构造和岩浆岩对矿产产出和分布的控制特点和规律,总结了南岭东段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等基本特征,分析了南岭东段重要矿产的找矿前景和方向。强调南岭东段以广泛出露前寒武纪地层为特点,构造复杂,线性构造与环形构造均不同程度控矿,岩浆活动频繁,尤以花岗岩类最为发育,不同控矿因素制约不同矿种的发育。南岭东段矿产丰富,已发现58种矿产、543处小型以上规模矿产地,18种矿床类型,燕山期尤其是燕山早期成矿大爆发,内生矿床多围绕中酸性岩体分布,外生矿产则散布各地而以交通位置便利处工作程度较高。提出万洋山-诸广山钨锡萤石水热资源找矿远景区、崇余犹-三南钨锡稀土铅锌找矿远景区、兴国-于都-赣县钨锡稀土稀有铅锌银金萤石远景区等重要找矿远景区;指出继续加强热液成因铀矿、石英脉型黑钨矿及共伴生锡矿、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以及萤石、高岭土、地热等矿产的寻找和研究,加强深部和外围找矿,对于南岭东段的地质找...  相似文献   

15.
南岭地区钨矿床共(伴)生金属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钨矿产地,南岭钨矿床中与钨共(伴)生的有色、稀有及贵金属种类很多,数量可观,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论述了南岭及其邻近地区众多钨矿床中与钨共生或伴生的锡、钼、铋、铌钽、铜、铅锌、金银、稀土等元素的不同状况和特征,其中锡、钼、铋是南岭钨矿床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共(伴)生元素,铌钽只在演化程度较高的花岗岩相关的钨矿床中伴生产出,铜、金作为钨矿床伴生金属的意义较小,而钨矿床中伴生的银、铅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从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南岭的区域地背景、花岗岩演化、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等方面出发,分析和解释了它们之间相互共(伴)生的原因及差异性,探讨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个旧矿区以产锡为主,同时伴生有色、稀有金属及贵金属。金和银与有色金属可构成伴生、共生矿床。银可达大型矿床规模,金可达中型矿床规模。 (一)地质概况个旧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和川滇南北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中三叠统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和法郎组砂页岩夹泥质灰岩、白云岩。区内有印支、燕山期的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岩侵入体,锡多金属矿床主要与燕山晚期的斑状与粒状黑云母花岗岩  相似文献   

17.
黄世全  张祖林 《矿产与地质》2001,15(Z1):521-525
回顾江西有色地勘局稀有金属矿产勘查的历史背景,大型-特大型钽、铌、锂、铷、铯矿床的发现及勘查经过和所取得的成果.提出钠长石化花岗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是今后勘查的主要类型、指出矿化花岗岩体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南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稀有和贵金属矿产资源地,拥有许多大型、超大型矿床,是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或"成矿大爆发"(毛景文等,1999;华仁民等,1999,2007)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钨锡密集成矿区。目前普遍认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在时间、空间上与该区燕山期花岗岩成因具密切联系(陈毓川  相似文献   

19.
江西九岭地区三稀调查发现磷锂铝石等锂铍锡钽矿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江西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铌钽铍锂稀有金属成矿区之一,该地区锂及稀有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区内产有闻名全国的宜春414、同安等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及众多含锂瓷石矿床[1],且矿床类型较多。赣西北地区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集中于两个地区[2-4]:(1)武功山成矿带,414特大型稀有金属矿床就产于其中,该成矿带的稀有金属成矿作用与雅山花岗岩有关,岩体位于武功山复背斜的北东端南东翼;(2)九岭成矿带,稀有金属矿化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20.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一种矿床类型,该类型矿床自发现到现在不断在南岭地区发现此类矿床和矿点,已经成为我国除白云鄂博碱性岩型稀土矿床外的第二大稀土产量的矿床类型。研究发现离子吸附型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主要分布在南岭造山带及其附近区域,其中在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最为常见。广西姑婆山、广东新丰地区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