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床研究中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石英脉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传统的看法认为脉状矿床是含矿热液充填断裂裂隙(有时对围岩有交代作用)而成的,它属于岩浆期后热液成因的矿床。有用矿物的形成与含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有关,随着含矿热液的运移(主要是由下往上),其与围岩不断发生作用,导致含矿热液的成分、pH、Eh等的变化及金属化合物的破坏,促使一些有用元素从热液中沉淀出来富集成矿。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不仅会丰富成矿理论,而且在实践上可以指导这种类型矿床的普查、勘探工作。我们根据对赣南许多脉钨矿床的研究和了  相似文献   

2.
金坑金多金属矿位于华夏地块北部,武夷山成矿带西北部。含矿地层主要为林田组和西溪组,断裂和矿体走向以NNE或NE向为主,矿(化)点及地球化学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均位于断裂带上。断裂破碎带上发育黄铁矿化和硅化的地段或闪长玢岩脉的外接触带,均是Au元素富集地段,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区黄铁矿主要成矿有三期:①早期,黄铁矿常与石英脉呈宽窄不一或碎裂状充填于裂隙中;②主成矿期,黄铁矿和其他多金属矿物共生或黄铁矿以自形—半自形单独产出;③晚期,黄铁矿与碳酸盐共生,呈细脉状和斑点状充填于裂隙中。通过黄铁矿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黄铁矿形成主要与岩浆热液有关。金成色显示,矿床具有浅成低温特点。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贮存于构造破碎带中。初步认为金坑金矿床应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其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刘炯 《山西地质》2011,(3):22-23,30
通过收集地质资料和馆藏资料,综合分析了内蒙毛登锡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得出了毛登锡铜矿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型矿床,矿床的富集在空间和成因上与花岗斑岩体密切相关;岩体为该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含矿热液沿北西向断裂及其派生的节理裂隙多次运移充填成矿。  相似文献   

4.
江西上高潢里铅锌矿预查区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萍乡—乐平铜、铅、锌、金等多金属成矿带七宝山—蒙山矿田蒙山复式岩体北东部外接触带。通过地质填图、物化探等工作,对预查区内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绿帘石-绿泥石化大理岩带及裂隙发育地段是寻找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蓝铜矿-闪锌矿的有利地段;含橄榄石角闪辉长辉绿玢岩脉与铜矿化关系密切,是铜多金属矿的主要含矿地质体;茅口组条带状硅质岩、碎裂化灰岩是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张丕富  吴锡生 《地质论评》1991,37(5):429-436
浙江治岭头金银矿床系燕山晚期火山热液作用之产物。随燕山期火山作用的演化,蕴藏在岩浆中的金、银等成矿物质逐渐进入岩浆后期热液中形成含矿热液。含矿热液沿火山塌陷断裂向上运移,由于物理化学障的作用,致使含矿热液大量涌人火山塌陷断裂的次一级张扭裂隙中成矿成晕。  相似文献   

6.
铅锌矿赋存于澜沧群下亚群(Pz1ln^1),晚期花岗岩浆含矿热液沿围岩层间及矿体裂隙中沉淀结晶形成含方铅矿的方解石脉和石英脉,矿床成因属期后热液脉状矿。  相似文献   

7.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相似文献   

8.
小源铅锌矿床是桂东北地区海洋山NE向铅锌铜成矿带中段的一个小型矿床。区内的中上奥陶统田岭口组上段和下泥盆统莲花山组是主要含矿地层;矿脉产于NE走向的张扭性正断层(断裂)中,构成多条平行等距排列的矿脉带;区内发现含矿脉带5条,圈定矿体7个;矿体在脉带中分布具有等距性。矿床成因类型为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多源复合断裂控制热液脉型矿床。小源地区是寻找大型铅锌矿床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青龙萤石矿床是胶东地区发育于新元古代玲珑超单元崔召单元内的典型的低温热液裂隙充填脉型矿床,矿体形态简单,矿物成分单一,矿化连续且品位高。近EW向断裂构造及与其匹配的“人”字型容矿裂隙是控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艳辉 《华北地质》2010,33(1):35-41
通过对牛圈银(金)矿床的细粒花岗岩、隐爆角砾岩、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研究,笔者认为与矿床关系密切的隐爆角砾岩(次火山岩)由基底岩石的部分重熔形成,而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上地幔重熔岩浆;成矿热液为重熔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富气相流体。这些热液与次火山岩浆相伴或滞后上升,经多次隐爆作用在破碎带中形成矿床。银矿体呈脉状产出于粗粒花岗岩之破碎带中,含矿岩石为隐爆角砾岩。熔浆物质既成角砾又呈胶结物,成矿带发育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床为含矿凝灰岩(英安质)熔浆经隐爆作用形成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1.
个旧高松矿田层间锡石-硫化物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德云  高振敏  陶琰  张欢 《矿物学报》2004,24(2):153-156
从矿体空间展布特征、产状、顶底板及边缘形态可以看出,个旧层间锡石-硫化物矿床明显的受到构造的控制;从断裂构造的含矿性可以看出,断裂(裂隙)中的成矿元素含量远高于围岩,是层间氧化矿的有利赋存部位。此类型矿床具有热液充填(交代)成因,属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永平铜钼矿床的矿质来源主要来自于混合岩化作用以前形成的原始含矿地层;其成矿是由于变生热液在动力和热力作用下,萃取了己被混合岩同化的矿源层中的矿质,形成含矿的变生热液,在迁移过程中,选择在矿源层残留块体或其毗邻地段,形成愿地、半原地的由含矿变生热液迭加而富集的铜、钼矿体.  相似文献   

13.
张诚  金景福 《矿床地质》1988,7(4):83-89
红泉铀矿床系吕梁期岩浆气成热液成矿作用和海西期含矿热液成矿作用复合叠加形成的矿床。本文运用有限单元法数学模拟海西期含矿热液运移方向和铀沉淀部位。结果表明,海西期含矿热液从伟晶状白岗岩汲取铀,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从高应力区向低应力区运移,并在断裂发育的低应力区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4.
河南南召响水河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北秦岭分区南召―方城小区;中元古界宽坪群四岔口组下段主要岩性为绢云石英片岩,工业锑矿体直接赋存于绢云石英片岩中碎裂石英岩带内,响水河锑矿床成因类型为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工业锑矿体形态为大的不规则陡倾斜脉状体;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金属矿化为辉锑矿化、黄铁矿化;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辉锑矿型,按结构构造可分为细脉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和块状矿石;矿石矿物成分为辉锑矿,氧化后形成锑华;分析矿床成因机理为花岗斑岩岩浆期后低温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贯入于碎裂石英岩带内,在节理或裂隙发育处富集成矿;且总结了矿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一、矿床成因分类形成独立的矿床成因类型的火山沉积矿床,一般分为火山碎屑冲积层、含矿熔岩和含矿水流、热液沉积矿层、热液淋滤和热液交代矿层四类.内蒙古中部元古宙火山沉积矿床是以火山喷气沉积和火山热液沉积为基础,伴随热液淋滤和热液交代的产物.苏联矿床学者B·E、波波夫,据沉积成矿的方式、矿石矿物成分和围岩(反映自己层序岩相特点的成分)特点,把火山沉积铜、铅、锌矿床分为三大组:1)含金属矿的熔岩;2)在火山活动带堆积起来的火山岩和火山沉积岩层中的热液沉积和上升热液交代的块状矿层(黄铁矿的、含铜黄铁矿的和黄铁多金属矿床);3)在离火山活动带很大距离内  相似文献   

16.
李长江  徐步台  蒋叙良  胡永和 《矿床地质》1992,11(2):106-112,105
根据一些热液矿床和赋矿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资料,结合矿床地质研究表明,其成岩成矿时差序列为钨铍铌钽→铜铅锌→金银→萤石依次增大。该序列与成矿元素的S_(298)~0/di值递增序列一致,也与矿床的成矿温度从高到低、深度由深至浅、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热液到大气降水为主的成矿特征一致。并且随着成岩成矿时差增大,含矿构造由较密集分布的节理或裂隙转变为非常稀疏分布的断裂或断层。  相似文献   

17.
<正>1地质背景阿萤石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与蒙古海西褶皱带连接地段的扬子褶皱带内,其间有深大断裂通过(白鸽等,1983),属四子王旗萤石矿成矿带,该成矿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二连—四子王旗—白云鄂博一线,呈NE-SN向展布,属滨太平洋成矿域大兴安岭成矿省,成矿带内已发现大型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2处,中型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2处。沉积改造型萤石矿床呈层状,赋存于结晶灰岩中,Ca F237.02%~94.56%。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呈脉状,受构造裂隙控制,主要矿体分布在花岗闪长岩内  相似文献   

18.
长排铀矿床位于诸广岩体南部长江铀矿矿集区中部,区域上处于岩浆岩带、断陷带、深大断裂交会区和华夏古陆隆起与凹陷的交会部位,成矿地质背景有利。区内多期次岩浆活动和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多种蚀变叠加,北北西向含矿断裂发育,成矿条件优越。通过对该矿床勘查成果的总结和成矿预测研究,认为长排铀矿床由小型到大型的突破,是在开拓找矿思路、创新找矿方法、总结前人找矿经验和棉花坑矿床成矿模式,以及建立区内地质、物探、化探"三位一体"勘查模式的基础上取得的。进一步分析区内构造、蚀变、岩性界面、成矿热液活动及铀成矿环境等控制因素,提出含矿断裂带膨胀、分支复合、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等部位为成矿和赋矿的有利部位,结合物化探测量成果,预测矿床南部长坑地段60、78号带和水石地段71、73、86号带等成矿条件好,其深部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吴光存 《山西地质》2012,(3):108-110
本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工布江达县沙让矿区钼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认为钼矿成矿控制因素有岩浆活动、构造作用及硅质热液变质作用。矿区岩浆岩多期次侵入有利于成矿,严格控制了钼矿床的形态、产状、规模等;区域断裂构造及次级断裂、裂隙构造为成矿热液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含矿热液充填于断裂及裂隙中有利于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20.
广西铅锌矿床类型及主要控矿因素和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群耀 《矿床地质》1984,3(3):47-56
广西铅锌矿床的成因,过去基本划为远源的中低温岩浆热液裂隙充填(交代)型矿床。但随着层控矿床理论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广西铅锌矿床成因的认识也有所变化。广西的铅锌矿床(除个别外)基本具有如下特征:①矿体大多数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层间裂隙、层间破碎带以及含矿地层中,少部分呈复杂的脉状产于穿层断裂中;②大多数矿体在空间上与岩浆岩无明显关系,部分虽与岩浆岩有密切关系,但又受层位控制;③矿体都严格受一定层位、一定沉积相控制;④矿石基本具有反映沉积层理的条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