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健生  刘浩  彭建  马琳 《地理学报》2014,69(6):759-770
完善的城市体系可以不断优化各个城市的时空资源并强化区域城市的集聚效应,切实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综合效益最大化。受惠于城市因素流与城市作用潜力的显著相关关系,节点体系研究可以准确测度城市体系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又避免了功能体系研究所需矢量数据的难以获取与测算庞杂,而DMSP/OLS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可以综合地定量测度城市地区人类活动的广度与强度。基于夜间灯光指数的引力模型定量测度中国341个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二阶段聚类法综合分析其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中国节点城市被划分为7 大国家节点城市(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哈尔滨与沈阳)、26 个区域节点城市与107 个省域节点城市,而中国城市体系则被划分为2 个国家城市体系(北方城市体系与南方城市体系)、8 个区域城市体系(华北城市体系、东北城市体系、西北城市体系、黄河中游城市体系与华东城市体系、华南城市体系、西南城市体系、长江中游城市体系) 与31 个省域城市体系。城市体系的地域范围是相对的、局部的,没有明确的识别界线,不过通过对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与顾朝林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比对评估,总体而言,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对城市体系的等级结构与空间格局进行实证研究是可信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城市设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人化",即人与人、人与环境以及环境的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城市文化的内涵、本质出发,分析了城市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是地域性、包容性与选择性、多样性与连续性、可视性。利用城市设计中的城市空间、城市符号、城市活动三类要素对城市文化进行解读,力图建立城市文化与城市设计的关联,探索利用城市设计要素表现城市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曹阳  甄峰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4):430-437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城市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历史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传统城市空间发展模型面临着数据来源与研究框架的革新。本文首先阐述了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的时代背景、概念内涵、相互关系,进而在梳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模型相关研究基础上,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模型研究提供了更为精细、实时、全面的数据来源,拓宽了城市模型研究的时空尺度,并在城市系统运行模拟与仿真方面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从城市数据监测采集与互联共享、城市系统运行问题梳理与综合分析、城市空间发展模拟仿真与决策评估、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体系4个层面尝试构建基于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城市空间发展模型总体架构,对于丰富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理论框架,指导智慧城市空间规划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在区域中的联系地位表现为: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广州、深圳,是城市群区域联系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珠海、佛山,是区域联系的副中心;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为东莞、中山、江门、惠州、肇庆,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化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全球化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影响的不断加强与深入,城市全球化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变化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引发了风靡全球学术界的关于世界城市、全球城市、城市全球化的研究.已有的研究集中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少数城市,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涉及甚少.由此产生的问题是:除少数的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外,一般的城市是否经历伞球化的过程?本文构建了衡量城市全球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赋予各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通过加权计算的方法对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在1984、1990、1995、2000、2004、2007年共6个主要年份的全球化水平进行测度和分析,探讨了中国城市全球化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984-2007年中国所有城市都经历了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说明城市的全球化并非少数城市的专利,而是所有城市共同经历的过程.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在中国城市全球化的领先地位日益突出,并日益接近世界上最高等级的全球城市.制造业功能对中国"世界工厂"类型的城市全球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体检是促进中国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和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创新举措,但却很少有研究正面关注城市体检社会评价对居民福祉的影响。论文基于2021年住建部在长三角地区8个样本城市开展的大规模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相结合方法,分别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居民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感知因子及其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从以人为本视角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发现:(1)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共提取了7个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主成分因子,分别命名为城市管理、城市活力、城市舒适、城市宜居、城市包容、城市安全和城市便利,累计贡献率达到66.767%。(2)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因子均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城市人居环境感知评价因子的影响方向却存在差异性。其中,城市管理、城市活力、城市舒适、城市宜居和城市包容等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幸福感,城市安全和城市便利等因子显著负向影响幸福感。(3)不同城市规模居民幸福感的人居环境主导因子有所不同,同时不同户口和年龄居民幸福感的人居环境影响因素也有差异。研究结果对促进长三角地区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和指导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创新职能的中国创新城市空间体系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吕拉昌  李勇 《地理学报》2010,65(2):177-190
基于问卷、访谈及统计数据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数学建模等综合分析方法,以知识经济下城市创新职能及城市体系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中国城市的创新格局、网络、等级体系及城市的创新联系,研究表明,中国创新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形成以上海、北京为顶级城市的五级塔型城市体系结构,东部沿海城市在中国创新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省会城市及经济强劲的城市一般成为区域性的创新中心。中国创新城市体系受城市创新规模、城市科研规模与效率、城市创新潜力因素、城市创新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以城市间合作论文数量来测度城市之间的创新联系,结果表明,北京在知识传播和知识合作创新中的处于中心位置,高层级的城市在知识传播与合作中明显比较高层级与中层级以及低层级城市多,省会城市及经济实力强劲的区域中心城市在知识传播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综合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新型城市是开展创新活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地,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因而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当前,中国已进入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但创新型城市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尚未完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质变,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城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以全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综合评估对象,采用自主构建的中国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估体系和开发的中国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估监测系统软件,从自主创新、产业创新、人居环境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四大方面对中国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现状做了综合评估,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认为,中国城市综合创新水平偏低,建设创新型国家难度大,87.8%的城市综合创新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综合创新水平与城市经济发达水平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城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城市自主创新水平、产业创新水平、人居环境创新水平和体制机制创新水平呈现出与城市综合创新水平一致的空间分异规律。到2020年争取将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建成4大全球创新型城市,成为全球创新中心;把南京、苏州、厦门、杭州、无锡、西安、武汉、沈阳、大连、天津、长沙、青岛、成都、长春、合肥、重庆共16个城市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国家创新中心,形成由4个全球创新型城市、16个国家创新型城市、30个区域创新型城市、55个地区创新型城市和182个创新发展型城市组成的国家城市创新网络空间格局,进而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休闲带开发的功能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程轩  胡伟平 《热带地理》2006,26(2):187-191
在界定了城市生态休闲带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生态休闲带的基本特征,并分别从城市格局、城市空间扩展、生态环境、休闲需求、旅游环境、城市形象以及城市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城市生态休闲带开发的功能与效应.指出城市生态休闲带的开发既可以发挥其对城市功能体的溶解效应、生态间隔和屏障效应,又能够充分满足城市的休闲需求,同时还能补充和完善城市的旅游环境,对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现阶段对城市湿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城市湿地所提供的生态服务角度研究分析城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湿地具有完善人类栖息环境、调节城市地区小气候、调控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净化城市环境、重建城市空间格局、提供生态教育以及间接产生其他效益共7种生态服务功能。正确认识城市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对于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指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3个基本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模型、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的确定模型.对长江三角洲非中心城市相对主要中心城市的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进行分析及旅游城市的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是划分城市旅游经济区的基本依据.依据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与旅游吸引范围的确定的分析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区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城市流强度动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1997,2004年环渤海地区28个中心城市以及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三大亚区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进行了测算、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相关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仅有少数城市的部分指标出现了上升;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较低,有些甚至为0;京津冀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城市流倾向度等指标位居环渤海地区首位,辽中南次之,山东半岛虽位居最后,但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3.
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从城市旅游现状竞争力、旅游潜力、旅游环境支持3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以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19.0中的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城市旅游竞争力。依据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将中原经济区30个城市划分为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强旅游竞争力城市、较弱旅游竞争力城市、弱旅游竞争力城市4个等级,对不同等级的旅游竞争力城市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城市的分类研究进行梳理,认为不同地区、不同职能的城市通往国际城市的模式有所差异,城市规模与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并无绝对的联系。以城市主要功能和在全球城市分工体系中承担的核心角色为依据,从这一新的视角将国际城市分为金融与管理型、混合性(含组合城市)、商贸与交通枢纽型、旅游与历史文化型和专业型5五种类型,进而通过对各类城市的建设经验进行总结,得出关于我国建设国际城市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位处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在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浪潮中涌现了一批收缩城市、且这种趋势尚在不断加剧,引发了学术界对收缩城市发展效应的探索。本文从城市集约用地视角,结合城市土地集约度指标(城市收缩效应越显著、土地集约度越低,城市收缩效应越不显著、土地集约度越高),以城市收缩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东北三省为例、运用比较归纳分析法对2010—2019年间东北三省收缩城市的集约用地收缩效应及其阶段性、类型性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诊断与揭示。结果表明:(1)东北三省15个收缩城市存在集约用地的收缩效应及其类型性和阶段性发展特征,对应的土地集约度平均得分呈现出:“非收缩城市>收缩城市、综合型收缩城市>资源依赖型收缩城市>虹吸型收缩城市>区位制约型收缩城市、收缩初期城市>收缩中期城市>收缩后期城市”的发展特征;(2)土地集约格局与城市收缩识别的空间分布具有高度一致性:集约度低等级城市全部属于收缩城市、集约度高等级城市属于非收缩城市,整体呈现出“核心-外围”+“南高北低”的空间特征;(3)城市收缩是发展要素流失→城市发展能力削弱、空间生产效率降低的结果,通过“投入-产出...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高效、集约利用的有效措施。其实质是合理组织城市土地利用,使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关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过程。文章从分析城市土地整理的内涵出发,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理论依据,并对城市土地整理的潜力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针对我国近几年城市土地整理的实践,提出了城市土地整理的程序及应用模式,探析城市土地整理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等引起的效应,对于丰富城市土地整理理论,规范和指导城市土地整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空间结构与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丁成日 《地理学报》2004,59(Z1):85-92
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是城市效率.城市效率反映在劳动力资源(市场)效率、土地资源(市场)市场效率、资本资源(市场)效率和城市基础实施利用与投资效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是地方政府有能力提供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者阐述了城市空间结构对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的影响.同时,可以通过科学规划,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大城市的城市森林时空变化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在减弱噪声、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温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国内外大城市的城市森林现状及其时空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可为中国城市森林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跨区域城市森林对比研究的主要困难在于城市区域定义的差异导致不同城市之间可比性差。论文利用强度梯度法,基于夜间灯光影像及GlobeLand30地表覆盖产品,提取12个国内外大城市2000年和2010年的城市森林数据,探究其时空变化。结果表明,从现有城市森林量看,城市森林覆盖率及人均城市森林面积在发达国家城市中普遍偏高,而在亚洲发展中国家城市中非常低,例如纽约的人均城市森林面积高达316.5 m 2,而上海、新德里和雅加达则低于2 m 2。从时间变化看,2000—2010年城市森林面积增长率在发达国家城市中均小于70%,而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城市超过了100%。城市森林增加的最主要来源是城市面积扩张,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转为硬化地面和城市草地。按照基于缓冲区分析得到的城市森林空间分布格局,这些城市可以分为3类:中心城区高、周边城区低(北京、首尔),中心城区低、周边城区高(广州、东京、圣保罗等),整个城区均低(上海、新德里、雅加达)。最后,基于对比结果为中国城市森林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都市圈是承载城市等级层次结构的重要空间集群,基于城市等级体系概念,为明确广东省城市等级结构以及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优化都市圈建设,提出"城市发展综合度"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考察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综合发展程度。将这些地级市划分为核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次中心城市、地方性中心城市、地方性次中心城市和地方性一般城市6个等级层次。并且提出优化广东省都市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合肥城市规划引导空间演进对地价时空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合肥市2007-2011年经营性用地价格时空演变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地价时空演变具有圈层式扩展、轴向梯度延伸、空间变异和空间分异四大特征。结合遥感影像图对合肥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和2006版城市总体规划作用下空间演进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城市地价的空间结构及特征是1956-2001年四版城市总体规划及实施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表征,200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及实施是2007-2011年城市地价时空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中心区的拓展、位移和跳跃导致地价圈层式扩展和局部空间变异;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导致地价峰值区集聚轴的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导致地价空间分异;新兴空间生产布局导致城市地价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变异;土地出让时空密度导致城市地价的空间变异。因此,城市中心区范围的扩展和位移、主导发展方向的改变、空间结构与形态的演变、城市新兴空间的生产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空间选择是影响地价时空演变的重要因素。而地价时空演变的空间特征是城市空间发展策略调整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城市新兴空间的生产、置换城市主导发展方向上的工业区、结合游憩中心区打造城市新兴功能组团、围绕城市空间转型和地价时空演变建设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多中心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分片区逐步开发是城市空间调整的响应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