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青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
利用耳石作为欧氏六线鱼年龄鉴定材料,结果表明耳石上的轮纹每年形成一次,即年轮。主要形成期是10月至翌年2月。提出耳石径与体长的关系式、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指出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反映了生长各阶段的特点。并给出生长参数。 相似文献
2.
激素诱导欧氏六线鱼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鱼类成为人工养殖对象,人们越来越希望养殖鱼类能在人为控制下成熟和产卵,从而打破自然环境下的繁殖周期,为养殖生产提供更多的、适合生产需要的苗种,本研究采用LRH-a(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17β-雌二醇及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使用腹腔注射的方法,对欧氏六线鱼的性腺发育进行诱导实验,旨在探讨激素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996年9~10月间,取网箱暂养的欧氏六线鱼39尾,随机取7尾以观察实验前六线鱼的性腺发育状况,逐尾称体重,解剖取出生殖腺和内脏,称量生殖腺重和净重,计算性腺指数,并求出其平均值,♀:0.64±0.10,♂:0.… 相似文献
3.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青岛近海常见的许氏平鲉和欧氏六线鱼的核型,核型公式分别为2n=48,2m+46t,NF=50和2n=48,6m+16sm+20st+6t,NF=70。许氏平鲉的t组的第20对(t20)染色体和欧氏六线鱼t组第3对(t3)染色体分别为各自核型中具随体的特征性染色体。此外,在两种鱼中均未发现有异形性杂色体存在。 相似文献
4.
欧氏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 Starks性腺发育的周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青岛附近水域欧氏六线鱼(已达性成熟年龄)性腺周年宏观和组织学观察,性腺发育可分为:①重复发育Ⅱ期;②开始成熟期;③接近成熟期;④临产期或产卵期;⑤产后期。按性腺指数变化并结合性腺组织切片确定,欧氏六线鱼性腺发育在青岛海区一年一个周期,繁殖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繁殖盛期是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 相似文献
5.
于1989年3月—1989年9月,利用极谱测定法研究了无机诱变剂Cd在3级实验食物(链从褐指藻经中国对虾至欧氏六线鱼)中的传递,并对积累Cd的中国对虾和欧氏六线鱼肌肉和内脏灰样进行了紫露草微核测定。结果表明,Cd浓度在传递中依次减少;经过6d喂食,Cd从褐指藻到中国对虾的传递比例为66.6%;经过7d喂食,Cd从中国对虾到欧氏六线鱼的传递比例为29.9%。t测验发现,处理组对虾内脏灰样与肌肉灰样之间诱变性差异显著(P<0.01);处理组与对照组对虾内脏灰样之间的诱变性差异亦显著(P<0.01)。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覆盖的多波束测深、侧扫声纳和浅地层剖面等声波探测数据,分析研究了青岛近海灾害地质类型及其声学反射特征,编制了青岛近海灾害地质图。青岛近海灾害地质主要有:活动断层、潮流沙脊、活动沙波、海底滑坡、出露基岩、礁石、埋藏断层、侵蚀沟槽、潮流三角洲和埋藏古河道等。根据其危害程度和成因对该海域的灾害地质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形态特征、空间分布、成因机制及对海洋工程建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讨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和现代水动力等地质环境因素对青岛近海灾害地质形成和分布的影响。通过对青岛近海灾害地质研究,可为该地区海洋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青岛近海风暴潮灾害及其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周期外推法预报增水峰时,采用回归计算和增水峰连线外延相结合法预报峰值,然后以此模拟增水曲线对台风在人任意24h之内增水进行过程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大泷六线鱼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俗称黄鱼,隶属鱼由形目,六线鱼亚目,六线鱼科,六线鱼属,具有耐低温、肉质鲜美等特点,颇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由于大量捕钓以及大泷六线鱼本身产卵量少等原因导致其天然资源日渐匮乏,人工养殖业应运兴起。但迄今为止,有关大泷六线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较少,至于营养化学更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对大泷六线鱼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同时比较测定鳚鱼、杜父鱼的营养成分,并对照其他几种常见的养殖鱼类,初步评定其营养价值,为其营养学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并期进一步推广发展其养殖事… 相似文献
9.
青岛近海微型、超微型浮游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青岛近岸水域微型和超微型游游藻进行了周年(1989年5月-1990年4月)的生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月份里,微型浮游藻(3-20μm)对叶绿素a总量的贡献最大;大型浮游藻(大于20μm)次之;超微型浮游藻(0.2-3μm)的贡献最小。反映了青岛近岸水域浮游藻群落的温带近岸区系性质。微型和超微型浮游藻组成分析结果指出,青岛近岸水域以叶绿素细胞为主,PE细胞居次要地位;群落的类群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不同季节(5月、8月、11月、2月)对微型和超微型浮游藻进行的昼夜连续视察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有明显的昼夜变化,变化特征随季节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对环境因子的影响分析表明,青岛近岸水域营养盐含量在年周期内都能满足微型和超微型浮游藻的正常生长所需,不成为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0.
大泷六线鱼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完善六线鱼的人工繁殖理论,采用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方法研究了性成熟野生大泷六线鱼的精巢结构和精巢发育的周年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精小叶间有间质细胞(Leydigs cell),小叶内有支持细胞(Sertolis cell)及精小囊结构,其精巢的周年发育历程可分为:重复发育Ⅲ期,精子形成Ⅳ期,精子成熟Ⅴ期和退化吸收Ⅵ期。8月下旬开始生精活动的启动,生殖季节为11月至翌年1月份,2~4月份为退化吸收期,5~7月份为重复发育Ⅲ期。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青岛近海毛蚶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在十二种等位基因酶中共检测到了二十七个基因座位,多态位点比例为51.85%,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布从1.030…2.577(平均值1.381±0.345),位点杂合度观察值分布为0.029…0.612(平均杂合度0.133±0.036),在六个基因座位上存在相当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文中讨论了杂合子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示踪剂罗丹明B在青岛外海近岸海域中瞬时点源扩散试验情况;描述了罗丹明B在海洋表层的平面分布及其在深层的垂直分布特征;认为青岛外海近岸海域扩散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15.
青岛近海魁蚶群体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青岛近海魁蚶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在十种等位基因酶中共检测到了二十二个基因座位,多态位点比例为45.5%,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布从1.000~2.469(平均值1.415),位点杂合度观察值分布为0.000~0.595(平均杂合度0.105±0.023),在六个基因座位上存在相当明显的杂合子缺失现象。文中讨论了杂合子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青岛近海水域夏季和冬季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EFM)对青岛近海海域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调查,研究了浮游病毒在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和昼夜变化的特征,并分析了浮游病毒丰度(Virus Direct Count,VDC)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夏季该水域VDC的变化范围为1.21×10 6个/ml-1.54×10 7个/ml,平均值为6.16×10 6个/ml;冬季VDC变化范围为3.45×10 5个/ml-2.60×10 6/ml,平均值为1.45x 10 6个/ml.夏季VDC是冬季的4.25倍,夏季VDC显著高于冬季(P=0.000).水平分布方面,夏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大致显现出由胶州湾及湾口附近向东西两侧逐渐降低的趋势,胶州湾站位VDC明显高于其他站位(P<0.05);冬季表层、10m和潜水体VDC的水平分布特点为胶州湾、鳌山湾、崂山海域、胶南海域和日照海域为VDC较高区域,崂山以东海域为VDC较低区域.垂直分布方面,夏、冬两季各站位表层VDC都明显高于底层和10m层及潜水体(P<0.05).对胶州湾中部连续站QD09两层VDC昼夜变化的观测发现,夏、冬两季表层和10m层VDC昼夜都有明显波动.夏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一致,最高值均在夜间,最低值均在18:00,最高值都约为最低值的3倍;冬季两水层VDC变化趋势没有明显的一致性,VDC最高值是最低值的2倍.对夏、冬两季VDC与Chl-a、水温、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夏季VDC仅与Chl-a呈显著正相关(P<0.01)冬季VDC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Chl-a、盐度、浊度、溶氧浓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分别为P<0.01). 相似文献
17.
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对南海大鹏湾海域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及其食物的碳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值)进行分析,定量研究了不同食物对六指马鲅的贡献比率,研究结果表明:六指马鲅的δ13C值在–16.9‰—–16.1‰间,δ15N值的范围为14.0‰—15.4‰,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范围均较小,表明六指马鲅的食物来源较为单一。六指马鲅的食物主要由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桡足类和蟹类组成,它们的营养位置分别为2.97±0.21、3.18±0.08、1.82±0.08和2.53±0.66,均低于六指马鲅的3.34±0.13。其中蟹类为六指马鲅的主要食物,平均贡献率为50.8%;其次为口虾蛄和近缘新对虾,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4.9%和17.0%;桡足类的平均贡献率最低,仅为7.3%。相关分析显示,六指马鲅的δ13C和δ15N值与其个体体长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不同大小的六指马鲅食物组成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青岛近海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年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160种,其中多毛类93种,甲壳动物3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类群动物7种。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度均不明显,以多毛类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和长须沙蚕(Nereis longior)贡献率最高。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呈斑块状分布。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15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都非常低,为10%~30%,仅有S2和S4站、S11和S12站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30%。ABC曲线表明,该研究海域处于1个轻度人为扰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对以杏、李、樱桃和石榴为主的果树载培在青岛沿海地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每种果树的形态特征、开花结果日期、分布、生长环境、生物学特性及用途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