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12):19-20
战国时期,抚顺地区属燕国的辽东郡。汉代设玄菟郡,治所即在抚顺。西晋时期的高句丽王国在抚顺的高尔山上建新城。初唐时期,曾为安东都护府下辖的都督府治所在地。辽、金时,属东京道贵德州贵德县,元设贵德州巡检使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修筑抚顺城,设抚顺干户所,抚顺得名于此,其意为“抚绥边疆,顺导夷民”。  相似文献   

2.
“图们”之名,在古籍中用字很不统一,有“统们、驰满、土们、豆满”之称,皆同音而异字,都是指图们江。据《中国古今地名辞典》记载:图们江,出自满语“图们色禽”。“图们”意为“万”、“众”,“色禽”意为“源”、“河源”,“图们色禽”即“万水之源”之意,后来略去“色禽”,简称“图们”。图们市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缘,以地濒图们江而得名。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邻,是我国东部的口岸城市。商周时,图们为肃慎族生活栖息之地。秦汉之际属挹娄和北沃沮(勿吉)领地。南北朝时为高句丽所据。唐代属渤海国中京显德府卢州境。辽时属…  相似文献   

3.
渤海民族是我国东北的一个民族。自唐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大祚荣收复奔散各部,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区域性封建统治政权——“旧国”,后更名为渤海国,到公元926年被契丹灭国、乃至公元13世纪渤海民族最终灭亡,历经近600年。渤海民族对东北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同时对地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12):39-39
铁岭市银州区地域,夏、商、西周时期,属肯州。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公元917年,辽太祖在此地冶炼银子,将富州改为银州。明朝时期,在银州设铁岭卫。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徙铁岭卫于沈阳、开原间古银州之地,境域南部属辽东都指挥使司铁岭卫。康熙三年(1664年)废卫设县,银州所在地属奉天府辖地。1954年9月1日,境域隶属辽宁省。  相似文献   

5.
唐河滨 《中国地名》2009,(10):76-79
1、西向河寨。在海港区人民政府驻地东偏北9千米,南临渤海,原属黄土坎乡,今属东港镇,明万历年间,周姓在此定居,称小周庄,传唐太宗李世民东征曾驻于此,遂更名相阁寨。后以谐音并方位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6.
安东都护府是唐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攻下高句丽都城平壤,灭了高句丽,于同年十二月设立的。治所 为平壤。安,指安抚、安定、安置的意思。东,指辽东诸郡及 包括朝鲜在内的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目的是加强对东北 地区的管理,主要是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巩固边防,安定 疆域的秩序,发展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在此前后,唐 朝还先后设置了北庭、安西、安南等都护府,史称唐朝四 大都护府。其目的都和安东都护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7.
曲辉 《中国地名》2012,(10):14-15
早在新石器时期,集安市内就有人类活动。特别是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旬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迁都集安,作为高句丽国的国都长达425年之久,当时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集安地域史上最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首尔 有“汉江畔明珠”美称的首尔是座历史悠久且拥有众多称谓的城市。经考古专家对汉江两岸出土的大批石器和陶器的考证,在新石器时代,首尔周边地区就有人居住。朝鲜半岛三国鼎立时代,即公元前18年百济王朝在此建都,始称慰礼城,意为“我们的城”。公元392年和475年,来自北方的高句丽占领此城,475年改称南平壤,因位于平壤以南而得名。高句丽王朝在行政管理上于474年曾在此设置北汉山郡。而后统一的新罗时代,即相当于我国唐朝年间,新罗真兴王16年,称为汉山州;景德王时即公元757年改称汉州。公元904年又改称杨山。  相似文献   

9.
中国海油渤海首口深层探井成功突破5000米禁区并在深层获得了天然气重大发现,开创了渤海深层勘探先河。该深层探井于2011年6月成功完钻,历时105天,创造了4项渤海勘探之最:完钻井深最深达5141米,井底压力最高70兆帕,井底温度最高178摄氏度,有毒有害气体含量最高,其中二氧化碳含量为53%、一氧化碳浓度大于1000毫克/升、硫化氢浓度大于250毫克/升。因作业能力与钻探技术无法应对"高温、高压、高含有毒有害气体"的挑战,渤海超过5,000米的深层一直被视为勘探"禁区"。从1965年渤海第一口探井钻探开始,40多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暖温带海岸的风尘沉积序列是断续分布于渤海-北黄海沿岸的以黄褐色为主的粉砂质或砂质沉积物。通过查阅1960年以来的文献资料,综述了此类沉积的分布规律、地层形态、沉积特征、地质年代、形成机制和古环境演变等方面的成果,认为其主体为陆架沙漠化环境下的衍生沉积,是冬季风搬运近源物质的结果,时代上属中-晚更新世。因此,暖温带海岸风尘沉积序列是渤海-北黄海陆架沙漠化的有力佐证,且较好地记录了中国中更新世以来中纬度沿海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时间上,气候逐渐干冷;空间上,自北向南风化作用增强。基于研究现状,展望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郝玉华 《中国地名》2014,(10):74-74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烟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烟台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证,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古为东夷族地,夏朝时东夷族在此建国,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战国属齐,秦代属齐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唐宋元为登州、莱州,明清为登州府、莱州府。  相似文献   

12.
策略部署:实行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军事部署:实行统一指挥分兵游击组织部署:实行党的统一领导早在新石器时代,大余县境内就有人类居住与活动。夏商周时代属古扬州。春秋战国时,先属楚,后属吴越灭吴后属越国,楚灭越后复属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大余属九江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野县,大余属之。南北朝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将县地由南康郡转属广东东衡州始兴郡。陈太建十三年(公元581年)归始兴郡分置安远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安远郡为大庾县,隶属广州总管府始兴郡,此为大余建县之始。隋开皇  相似文献   

13.
黄渤海地貌特征及形成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渤海及文中所涉及的东海北部(N30°30′以北、E127°以西)陆架,具有我国东部宽阔而平坦堆积型大陆架的典型地貌特征。 本文是作者通过黄渤海地貌调查研究,完成编图任务后的一个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14.
渤海与环渤海地区年降水量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宁  刘珍  顾卫 《地理研究》2006,25(6):1022-1030
本文以渤海海域及环渤海地区分水岭内为研究区域,利用环渤海地区分水岭内92个气象站点自1971年至2000年30年的降水量资料,基于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泰森多边形法,对研究区域内的平均年降水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论如下:环渤海地区分水岭以内区域的平均年降水量占整个环渤海地区2000年降水量的63.88%;渤海海域海水直接利用量占该海域平均年降水量的8.82%,其中辽东湾的海水利用量占该湾平均年降水量的3.09%,渤海湾为15.86%,莱州湾为17.38%;辽东湾2002年的海冰资源量占该湾平均年降水量的6.08%。在渤海海域水量平衡的关系研究中,本研究是初步的,基础的。划出分水岭内的研究区域进行平均年降水量的统计较对整个环渤海地区进行统计更具精确性。  相似文献   

15.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因县驻地农安而得名,农安这座古城因历史上的黄龙府而闻名遐迩。那么这些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两汉时曾是夫余国的都城。隋为高旬丽夫余城。到唐朝是渤海国的夫余府。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  相似文献   

16.
黄河入海泥沙输运及沉积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国胜  王海龙  董超 《地理学报》2005,60(5):707-716
以利津站代表的黄河入海径流和泥沙数据驱动ECOMSED模型,对黄河入海泥沙悬移输运过程的逐月时空变化、输送通量以及海底沉积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再悬浮作用条件下,黄河入海泥沙的输运扩散过程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这种变化具有年际相似性。黄河泥沙入渤海后总体朝向辽东湾西侧海岸扩散,而主要沉降区域是黄河口附近,且随着距离的增大,沉积通量迅速降低。模拟沉积速率一般在0.5~0.1 mm/年左右,与实际调查结果非常接近。海底地形等高线向渤海海盆西部、渤海湾南部,以及渤海海峡方向突出,也反映了泥沙通量的输送方向。从黄河入海泥沙悬移扩散过程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海底沉积效应来看,渤海海域泥沙悬移输运过程受潮汐动力、余流和和底层流场等因子的制约。除了黄河河口地区以外,各月悬浮泥沙高浓度区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潮流能量最强的海域,潮流水平动能的大小与悬沙浓度大小分布基本一致。泥沙悬移输运方向与模拟获得的渤海三维风驱-潮致Lagrange余流的方向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泥沙扩散的方向和强度明显受余流方向和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将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与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相关联,引入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重心理论模型及修正引力模型,收集中国经行渤海通道的省际物流交流量数据以及环渤海地区89座城市1990-2014年的GDP数据并加以预测,根据物流交流总量、时间节省成本测算89座城市的物流GDP增加值作为渤海通道建设的直接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重心变化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渤海通道建成前,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的运动方向总体为"西南→西北",且随时间变化,移动距离、变化速率均在减缓,但区域失衡持续存在。(2)渤海通道建成后,结合对有无渤海通道影响的假定分析发现,环渤海地区内部的经济平衡性不断改善,经济重心延续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但出现小幅滞后,表明仅考虑物流经济,通道建设暂时不会对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变动方向产生根本影响。进一步测度城市间物流经济联系强度发现,受距离衰减规律作用,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向几何重心的移动速率有所减缓。(3)影响经济重心变化逐渐放缓的主要因素为城市经济总量和物流运输的时空压缩效益。(4)引入"力的合成与分解"理论分析重心平移变化机理及演进过程,预测指出未来环渤海地区经济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趋势要受到渤海通道综合空间经济效应的影响,其对东北地区经济复苏与振兴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站。为了掌握中国境内环绕黄海和渤海湿地中的水鸟现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春季,在30家单位的合作下,采用样线和样点调查法相结合,对中国境内环绕黄海和渤海的共26处(2016年和2017年春季调查了18处,2018年春季调查了23处)湿地中水鸟种类和多样性进行同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记录到水鸟8目17科137种,个体数量为2 588 603只;其中,有鸻鹬类水鸟53种,其个体数量合计占调查区水鸟总个体数量的80.7%;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极危种3种,濒危种6种,易危种6种,近危种13种;不同调查样区的水鸟丰富度差异明显,各种水鸟的个体数量差异较大;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是鸻鹬类水鸟重要的停歇驿站,是青头潜鸭(Aythya baeri)、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在26处湿地中,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春季既符合《湿地公约》标准5又符合标准6的湿地数量分别为8处、8处和10处,2018年春季有17处湿地符合标准6,但是这些湿地受保护程度相对较低。在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下,保护好环绕黄海和渤海的湿地及其水鸟多样性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地区西依太行山、东临渤海,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季风现象非常明显,夏季湿热,冬季干冷,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其中70%左右集中于夏季。 夏季降水量大,对晚秋作物的生长有利,但是夏季降水过多的年份,常常形成洪涝,使夏播玉米芽涝,棉花蕾铃脱落。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的地区,这种灾害更为突出。因此,研究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及其变化,对指导农业生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渤海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数值模拟与季相时空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HellermanandRosenstein全球风应力资料中的多年月平均风场资料驱动ECOM模型,设计了潮致、纯风生以及风与潮两者叠加三个数值实验对渤海海域风驱-潮致拉格朗日(Lagrange)余流的逐月时空分布与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季风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渤海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影响余流流向和流速的重要因素。冬季,从渤海西岸到莱州湾海域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表现出一个大逆时针环流,辽东湾呈现顺时针方向流动,渤海中部存在一个弱的顺时针流环。夏季,整个渤海海域呈现顺时针流况,渤海海盆存在一微弱的逆时针涡旋,一支西南向流沿辽东湾东岸穿越渤海海盆,与起自渤海湾的东向流一起进入莱州湾。风驱-潮致拉格朗日余流主要受风的控制,潮汐则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