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冬天 ,天黑不久大熊座中的北斗七星便出现在东北方的天空中。在大熊 η(摇光 )和大熊 ζ(开阳 )的左侧有一个梅西耶天体 ,它和两者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这个暗淡天体就是大熊座旋涡星系M1 0 1(NGC5457)。它的视星等为 9 6等 ,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以看到。它的赤道坐标是赤经 :1 4 h0 3m 2 ,赤纬 : 54°2 1′( 2 0 0 0 0历元 )。它的线大小为 1 0′× 8′;距离为 7 1兆秒差距 ,即 2 30 0万光年。最早观测到M1 0 1的人是法国人梅襄 (关于梅襄的生平事迹参看本刊 1 998年 2期第 2 4页 ) ,他于 1 781年最早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了M1 0 1 ,… 相似文献
2.
3.
带有伴侣的旋涡星系──M51朱悫编译·在北斗七星中的摇光(大熊座η)南边约3°远处的M51(NGC5194)位于猎犬座中,它是第一个被观测到有螺旋结构的星云,又称为猎犬座螺旋星云。发现法国天文学家查理斯·梅西耶于1773年10月13日首先观测到M51... 相似文献
4.
狮子座中两个旋涡星系—M65、M66○朱悫在春夜星空中,狮子座最为引人注目,亮星轩辕十四(狮子座α)和狮子座η、γ、ζ、μ、ε5颗亮星组成一个反写的问号形状。从狮子座α向北1度再向东15度,可以找到狮子座中两个旋涡星系M65、M66。它们恰巧位于狮子...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 ̄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 ̄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有更集中于星系核心(大多数恒星形成发生的地方)的倾向,说明星系中心的恒星形成活动会影响多重超新星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超新星的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7.
从室女座中亮星角宿一 (室女α)向西大约 1 1° 5,在室女座γ之南约 1 0°的地方可找到一个美丽的深空天体 ,那就是室女座中的旋涡星系M1 0 4。在望远镜的视场中 ,它的外形象个草帽 ,因此通常把它叫作草帽星云。M1 0 4是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天体 ,它与角宿一、室女座γ大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很容易找到。最早发现它的是法国天文学家梅襄 ,他于 1 783年5月 6日给贝努利的信中这样写道 :“在 1 781年 5月 1 1日我在狐狸座的上方发现了一个星云 ,它似乎不含有恒星 ,由于它发出的光很微弱 ,如果望远镜的测微计中的蛛丝被照亮的话 ,则很难观测到…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具体计算了M81,M51两星系的恒星臂与气体臂之间的相移,给出了两星系的星臂乃气臂的式样,与21厘米射电观测结果比较表明,理论与观测基本上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将三维引力势Poisson方程在一个特殊模式下的速变相一级渐近解用于三维定常模拟恒星盘。在考虑了垂直于星盘平面的运动和物理量的三维分布以后,得出了相应的色散关系。用Schmidt模型对银河系旋臂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附近的两个主要旋臂——人马臂和英仙臂的情况下,在内林德布拉德共振圈和共转圈之间、在内林德布拉德共振圈以内以及在外林德布拉德共振圈以外等三个区域里,均可得到稳定模型。最后对在较厚旋涡星系中,螺旋波长随着离开星系盘中心平面的距离不同而变化的特征,作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密度波波长随高度的变化或许可以解释以下观测现象:(1)在有些旋涡星系中旋臂有相当宽度。(2)在有些旋涡星系中,旋臂间界限不很分明。(3)在有些旋涡星系中,旋臂外侧亮度突然减弱,而内侧减弱很慢。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将三维引力势Poisson方程在一个特殊模式下的速变相一级渐近解①用于三维定常模拟恒星盘。在考虑了垂直于星盘平面的运动和物理量的三维分布以后,得出了相应的色散关系。用Schmidt模型②③对银河系旋臂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在模拟太阳附近的两个主要旋臂——人马臂和英仙臂的情况下,在内林德布拉德共振圈和共转圈之间、在内林德布拉德共振圈以内以及在外林德布拉德共振圈以外等三个区域里,均可得到稳定模型。最后对在较厚旋涡星系中,螺旋波长随着离开星系盘中心平面的距离不同而变化的特征,作了一个简单的分析。我们认为,这种密度波波长随高度的变化或许可以解释以下观测现象:(1)在有些旋涡星系中旋臂有相当宽度。(2)在有些旋涡星系中,旋臂间界限不很分明。(3)在有些旋涡星系中,旋臂外侧亮度突然减弱,而内侧减弱很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文[1]中所求得的扰动引力势的严格解,当此解由无旋臂区向有旋臂区连续过渡时,在解中出现一非波动项,对此项作出估计,可得出厚度(H=2/α)与开始形成旋臂处的半径的r_0关系:αr_0=7(α为星系半厚度的倒数).我们由[2]选出了50颗旋涡星系,并测定了它们的r_0,由此定出了星系盘的平均厚度.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避开旧物质臂理论中旋臂的缠绕困难,本文提出了旋涡星系的循环假设,并在文中提供了旋涡星系的双臂、气体层反卷、银河系中旋臂物质径向向内的速度分量和棒旋星系中棒物质沿着棒向内的流动等观测证据,进而还尝试利用此循环假设去解释旋臂物质的平自转曲线和棒旋星系的棒结构等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在三维对数螺线型密度扰动的引力Poisson方程严格解基础上,导出了对称平面(z=0)上三维混合盘密度波的色散关系,并以此讨论了对于不同类型扰动盘的局域稳定性,同时还计算了盘面上密度波的群速度.数值计算表明对数螺线型密度扰动,能比较好地满足扰动密度与扰动势反相位的关系;厚度和旋臂数目的增加有利于盘的稳定,而气体成分将导致盘不稳定;考虑厚度效应,银河系密度波传播的动力学时标与Toomre估计的数值相比将大大延长,至少需要4.17×109年,约占宇宙年龄的三分之一,从而可使以往密度波理论中得出的群速度太大的问题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8.
旋涡星系中恒星形成对旋涡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N体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旋涡星系中恒星形成对旋涡结构的维持作用。在假定恒星是在一定密度区域中形成以及恒星诞生率为1.0M_⊙/年的情况下,模拟结果表明,旋涡图象的维持时间是未考虑恒星形成模型的2.3倍。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