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汾渭地堑断陷盆地内有些地裂缝具有明显的地热异常显示,地裂缝成为地温异常区和F^-、Na^ 、Sr^2 、CI^-、He、H2、Rn等化学成分的富集带。热源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现象与区内活跃的地热活动有关,深部热流上涌过程中的强物理作用对于地裂缝的控热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地裂缝的控热作用对于巨厚第四系沉积的汾渭断陷盆地浅埋型热田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是汾渭地堑地热资源勘查和远景预测中应予以重视的控热构造。  相似文献   

2.
琼东南盆地半地堑特征及其动力学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琼东南盆地的反射地震剖面等资料,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崖北、北礁凹陷等半地堑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旋转半地堑、滚动半地堑和多米诺式半地堑系3种类型,认为半地堑经历了中始新世-早渐新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两个演化阶段,并且在时间上有东早西晚,空间上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特征。在盆地半地堑组合特征及区域构造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盆地的发育与演化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后撤、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和南海海盆扩张的联合作用影响,表现为裂陷前期(Tg-T7)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及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联合作用,后期(T-T)主要受南海海盆海底扩张作用影响;而盆地张裂是通过纯剪切作用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华北地块中部活动构造特征及汾渭地堑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区位处华北克拉通中部,受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新生代开始裂解,先后形成了渤海湾盆地和汾渭地堑。第四纪以来,华北地块中部活动日趋活跃,不同走向的断裂和盆地也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性。NW向和近EW向断裂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性质,而NE向断裂则主要表现为正断性质。NNE向断裂虽也表现出正断性质,但右旋走滑性质正逐渐占主导地位。汾渭地堑中,NE向盆地与NNE向的盆地也因此表现出一定的活动差异。盆地形成初期,两种走向的盆地沉降速率差别不大,但第四纪以来,NE向盆地的沉降速率已大大超过NNE盆地。对于第四纪以来这种构造运动的表现,同时结合GPS观测数据及青藏高原的大规模隆升与华北地块中部山地相对隆升和盆地沉降事件在时间上的高度一致性,推测华北地块中部中新世以来的构造活动主要受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挤出作用影响,在NWW和NE向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华北地块中部自南北两端受NWWSEE向拉张的合力作用下开始裂解。随着青藏高原隆升速度的加快,两种剪切应力也随之增强,其合力的影响范围逐渐向中心向东不断扩展,形成了一系列的NNE和NEE向盆地。同时,NE向剪切应力增幅明显强于NWW向剪切,导致其合力由NW向拉张逐渐转变为NNW向拉张,引起不同走向断层活动性的差异与不同走向盆地沉降速率的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4.
汾渭盆地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作为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在周缘及内部一系列断裂带控制下,具有边断、边陷、边沉积的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逾几千米。本文根据大量野外露头及相关钻井资料,综合岩石学、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测井及区域地质资料,系统研究了汾渭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各时期的沉积相特征。结果表明,新生代汾渭盆地发育冲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泊及风成沉积5种沉积类型。盆地边缘及山前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向盆地中心逐渐过渡为河流、三角洲及湖泊沉积,风成堆积集中分布于盆地边缘。各次级盆地沉积演化具有差异性,除三门峡地区外,汾渭盆地主体自晚始新世开始沉积并持续至渐新世早期;渐新世晚期在经历隆升剥蚀作用后,中新世再次沉降,沉积范围逐渐扩大;至晚中新世,渭河盆地的西安凹陷、固市凹陷两大沉积区以及三门峡—芮城、运城—永济一线均为湖相分布区。上新世湖盆沉积范围达到最大,湖泊广泛分布,盆地边部则大量发育风成沉积。  相似文献   

5.
现有各种资料都说明,"汾渭地堑"实际上包含着分别从始新世和上新世开始发生的3个相互斜列,向西南收敛,向东北撒开的独立地堑。3个地堑分别是由3个背斜轴部的纵向张断裂发育而成的,3个背斜是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弧顶东侧的组分。据此,对该区地震、现今地裂缝、地热异常、地下水量和水质,以及某些地方性疾病的分布等,都给予了合理的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6.
通过系统分析西滨太平洋带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结合作者以往对汾渭地区、贝加尔—东萨彦岭地区的一些观察,还综合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及苏联地质学者有关本区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从比较构造学角度出发,试对东亚地区喜马拉雅期深部作用的两个窗口——汾渭地堑与贝加尔裂谷系的相似特征及其意义,进行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深水区新生代盆地三层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位于陆壳与洋壳之上的大陆边缘记录了大陆裂解-大洋打开的全部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场所.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新生代盆地表现为裂陷期盆地、裂后拗陷期盆地及裂后洋盆沉降期盆地3层结构.裂陷期盆地表现为一系列地堑及半地堑结构,拗陷盆地表现为中间厚两侧薄的“碟形”盆地特征,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大陆坡局部加厚,向南海洋盆方向厚度逐渐减薄的“挠曲”盆地形态.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演化过程,盆地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学机制.裂陷期盆地受地幔物质上涌影响表现为水平伸展作用为主,盆地内普遍发育伸展构造样式,裂后拗陷期盆地表现为区域均匀沉降特征.而裂后洋盆沉积期受南海强烈沉降作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向南海洋盆倾斜特征.大陆架-陆坡-深海平原的构造格局主要形成于裂后洋盆沉降期.南海及其北部盆地下伏地幔物质活动的差异性决定了盆地内的3层结构的形成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构造因素对半地堑盆地的层序充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漆家福  杨桥 《地球科学》1997,22(6):603-608
运用平衡剖面分析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典型铲式正断层模型上盘盆地的发育过程.研究表明,铲式正断层的产状以及断层上盘的变形方式直接影响上盘盆地的形态和沉积层序结构.简单铲式正断层的上盘发育相对简单的半地堑盆地,复杂铲式(坡坪式)正断层的上盘则发育包含有内部次级背斜凸起和向斜凹陷的复式半地堑,而且半地堑盆地的宽度与拆离断层面深度成正比.在沉积物补偿充填的情况下,渐进伸展将使半地堑的宽度也保持不变,从而使半地堑构造斜坡上产生“视水退”的层序结构现象,并且使盆地中“垂向加积”的沉积层序演变为宏观上“侧向加积”的沉积层序.这种由构造因素对半地堑盆地的层序充填的影响在渤海湾盆地的部分老第三纪断陷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9.
尼日尔Termit盆地主要发育早白垩世和始新世-渐新世两个裂陷旋回,其起源于不同的动力学背景和运动学机制,相应表现出不同的盆地性质。其中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第二裂陷旋回受区域挤压应力环境下的非洲板块内部局部应力释放控制,具有逃逸盆地的性质,在盆地内部表现为典型走滑伸展特征。该旋回在第一期NW-SE控盆断裂基础上发育了NNW-SSE断裂体系,盆地整体呈现地堑地垒和半地堑结构,北部为双断结构地堑,南部为西断东超多米诺半地堑结构。古近系断裂的斜向拉张作用形成了大量雁列式正断层,以软连接方式相连,在二级构造单元内发育了大量构造调节带,分为同向型、对向型和背向型3大类,以同向叠覆型、对向平行型和背向叠覆型为主,成为Termit盆地最主要的构造调节带样式。古近纪始新世-渐新世第二裂陷旋回及其构造样式控制了盆地沉积体系,在始新世Sokor1初始裂陷期形成了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渐新世-早中新世Sokor2深陷期沉积了湖相泥岩,形成了盆地主力储盖组合。同时,该旋回的构造调节作用形成了大量断块和断鼻/断背斜构造,成为Termit盆地的主要圈闭类型。渐新世-早中新世的深陷期导致断层沟通白垩系成熟烃源岩,在盆地内发生广泛的垂向和侧向运移,该时期断层的活动强度决定了古近系油气分布和富集程度。Sokor1和Sokor2段中下部岩性圈闭及Sokor2段成藏组合是Termit盆地的下步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
汪新文  刘友元 《现代地质》1997,11(4):434-443
摘  要  东北地区前中生代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如下阶段:(1) 中、新元古代阶段;(2) 早古 生代加里东阶段;(3) 泥盆纪—早石炭世早华力西阶段;(4) 晚石炭世—三叠纪晚华力西—印 支阶段。多旋回构造演化使该区形成由多期褶皱带和多中间或边缘地块组成的 “镶嵌构造 区”‚并为晚中生代大型含油气盆地的发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伊通地堑断层系统与构造样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与走滑相关的盆地构造一般比较复杂,主要表现为断层系统较复杂和构造样式类型丰富。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系统的构造解析,结合区域地质和钻井资料的分析表明,伊通地堑的断层系统在平面上主要由近东西向的张性正断层和北东走向的张剪性断层组成,反映盆地具右旋走滑的应力体制;断层在演化序列上分为4个类型,与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地堑构造样式以"基底卷入型"为主,从盆地的动力学机制的角度,它属于"走滑—拉分型",进一步可将它概括为5种类型的构造样式,而且每一个断陷都以一种构造样式占主体,其展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构造样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断陷具有独特油气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主要阶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中—新生代3个一级构造旋回。这种旋回性主要与板缘的拉张裂解、俯冲消减和碰撞闭合等板块构造运动体制有关。每个一级构造旋回一般是以拉张体制下的盆地形成开始,尔后转化为挤压体制下的盆地,最终以构造反转结束。塔里木显生宙盆地演化可进一步分为6个二级演化阶段,即震旦—奥陶纪克拉通内裂陷盆地发展阶段、志留—泥盆纪克拉通内挤压盆地演化阶段、石炭—二叠纪弧后裂陷盆地形成阶段、三叠纪弧后前陆盆地发展阶段、侏罗纪—老第三纪碰撞复活前陆盆地形成阶段和新第三纪—第四纪碰撞后继盆地演化阶段,其划分标志是以盆地性质及其构造格局的重大转变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3.
南海礼乐盆地沉降史模拟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通过对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和总沉降变化的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特点,将盆地构造沉降幕式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紧密关联起来,认为盆地的三幕构造沉降与盆地三个构造层的特点和形成演化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同时,论述了区域构造运动与盆地构造沉降、构造特征、形成演化、沉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地幔热流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根据松辽盆地沉积岩层中的放射性元素(U、Th、40K)含量以及地震波速,计算了盆地各岩层放射性生热率,然后,采用"剥层法"从地表开始,自上而下,由浅入深地扣除盆地在不同演化阶段各岩层提供的热量,从而得出地质年代地幔的热流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幔热流演化与盆地构造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E TECTONIC PROCESS AND THE FILLING OF TERRESTRIAL BASIN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部分布有汾渭地堑系,华北、渤海、黄海等断陷盆,东海老第三纪边缘海(即早第三纪褶皱带)和冲绳边缘海等,三者都是中国板块东部的组成部份且都形成于新生代,其基本特征是那些?成因有何不同?而三者都位于同一板块内部,如何从板块运动方式和地壳动力学原理进行统一的、互有联系的进行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一、基本特征(见表1) 几点说明: 1.斜整合接触关系是半地堑、半地堑一半地垒形成过程中特有的构造接触关系,并具有其特征。 2.应力场资料来自震源机制群,东海及冲绳边缘海的震源机制群资料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活动有关。 3.汾渭地堑系形成于新生代,其中渭河地堑始于早第三纪,汾河地堑系始于晚第三  相似文献   

17.
河北滦平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扇三角洲发育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滦平盆地可与中国东部含能源盆地类比 ,其在构造发育上经历了 5个阶段 ,各阶段具有不同的盆地充填特点。盆地发育的动力学分析表明 ,中国东部中生代盆地发育的动力学因素包括深部高热流和厚地壳 ,以及板块间相互作用变化而导致的构造应力场的改变。滦平盆地构造活动通过改变湖水深度、古坡度并与古气候共同控制扇三角洲体系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造山带与盆地正负相伴生:塔里木盆地构造风格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层会聚地区,形变作用的体现是以造山带与盆地正负相伴生组成的地质景观为特色,青藏特提斯“造山拼合体”后陆的塔里木盆地就是一典型实例,笔者依据盆内区域地震地质解释断面反映的盆地实体形变特征及有限的钻井资料,结合盆缘地质露头,剖析塔里木盆地构造地史及其形变风格,认为,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受控于古亚洲与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因其形变风格各异,导致盆内垂向上呈古褶隆与类前陆和新造山带与前陆盆地双层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盆地类型和盆地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区域构造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演化过程,印支期东亚大陆的地质格局基本形成,燕山期作为重要的构造变革期,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东亚地区燕山期以来盆地所受三向应力的作用机制(拉张、挤压)以及这种机制对前期盆地的改造程度,考虑盆地自身的地质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对沉积盆地类型划分方案的研究成果,将东亚地区沉积盆地划分为6个类型,即克拉通盆地、陆内挤压挠曲盆地、走滑拉分盆地、裂谷盆地、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同时将不同盆地在成盆时间上"归位"于燕山期前和燕山期后,在平面分布上"归位"于构造域中,形成盆地群的概念,认为同一构造域内的盆地在盆地类型、盆地沉积层序、盆地演化历史等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而在不同的构造域中盆地类型、盆地演化历史均存在一定差异。盆地群内部盆地的可比性和共性以及盆地群之间盆地的差异性的认识,对研究不同盆地的成因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为在东亚地区开展低勘探程度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盆地类比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地区沉积盆地的充填序列和聚煤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拉尔地区聚煤盆地的远景调查资料,简要讨论了沉积盆地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盆地充填序列及聚煤盆地类型,着重探讨了各种类型沉积盆地的聚煤规律,并指出盆地聚煤作用明显受盆缘及盆地基底同沉积断裂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