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南极乔治王岛3种藓类植物染色体的研究结果:1.钩枝镰刀藓的染色体数为14;2.的梁色体数为10;3.高山拟金发藓的染色体数为7。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的Homolodromiainflata发现于南极乔治王岛中新世冰海相沉积的梅尔维尔组灰黑色泥岩中。通过对Homolodromia和Antarctidromia两属特征的比较和Homolodromia属在短尾蟹类分类位置上的讨论,作者认为Frster(1985)建立的Antarctidromia属可能是Ho-molodromia属的同义名称  相似文献   

3.
南极乔治王岛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1992/1993年度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对南极乔治王岛的表土、地衣、苔藓等榈的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探讨了8种无机重金属元素、5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三种环境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衣、苔藓两种植物呈现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4.
南极乔治王岛的地理环境分析:兼论南极地缘政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诚  陈传康 《地理学报》1991,46(3):300-309
作者从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和资源对航空、航海、科学考察的影响,讨论了南极乔治王岛地区的战略意义。根据对地质基础、矿产、火山活动以及冰川侵蚀历史和地貌现象的讨论,指出该区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大陆漂移和冰川冰缘地貌的极好场所;并指出该区种类全、数量多且具有南极特征的动植物和奇特的食物链关系,是其成为重要生物资源区和受条约保护的特别科学兴趣场所的主要原因;最后讨论了本区归属问题,认为《南极条约》今后可能继续生效或会制定出类似条约使本区和南极继续成为全人类的共有财富。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珠的Homolodromia in flata发现于南极乔治王岛中新世冰海相沉积的梅尔维尔组来黑色泥岩中。通过对Homolodromia和Antarctidromia两属特征的比较和Homolodromia属在短尾蟹类分类位置上的讨论作者认为Forster建立的Antarctidromia属可能是Homolodromia属的同义名称。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四种藓类孢子的形态特征,四种孢子体积较小,直径为8.4~32.9μm,P/E值为0.825~0.906,孢子色泽为淡黄色、黄色或黄褐色,萌发孔均为近极薄壁区类型,外壁纹饰为鼓槌状、棒状或瘤状。  相似文献   

7.
南极乔治王岛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1992/1993年度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对南极乔治王岛的表土、地衣、苔藓等样品的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探讨了8种无机重金属元素、5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三种环境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衣、苔藓两种植物呈现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富集能力;∑666、∑DDT和PCBs及油的沾污亦很明显。本文还对污染物质的来源、南极环境样品历次调查分析的结果以及世界部分地区的背景水平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南极乔治王岛化石山剖面的化石山组主要由沉积火山碎屑岩(包括沉火山角砾岩和沉凝灰岩)组成,上部夹正常沉积岩和两层薄煤层,形成从粗到细的两个沉积旋回,第1旋回的沉火山然砾岩和沉凝灰岩由不同粒级的火山岩屑,斜长石屑和细火山基质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在90%以上,沉积特征显示从火山碎屑流(?)到低密度流堆积性质,其中第1,2层沉凝灰岩受强烈的沸石化(浊沸石和方沸石)作用,而泥级沉凝灰岩夹层的细火山尘物质多  相似文献   

9.
南极乔治王岛化石山剖面的化石山组主要由沉积火山碎屑岩(包括沉火山角砾岩和沉凝灰岩)组成,上部夹正常沉积岩和两层薄煤层,形成从粗到细的两个沉积旋回。第1旋回的沉火山角砾岩和沉凝灰岩由不同粒级的火山岩岩屑、斜长石晶屑和细火山尘基质组成,火山碎屑物质含量在90%以上,沉积特征显示从火山碎屑流(?)到低密度流的快速堆积性质。其中第1、2层沉凝灰岩受强烈的沸石化(浊沸石和方沸石)作用,而泥级沉凝灰岩夹层的细火山尘物质多已变成绿泥石-蒙脱石规则混层矿物;因为这种混层矿物也常常被沸石化,故其形成应在沸石化作用之前。X-衍射分析显示较多钠长石的存在。钠长石和方沸石的钠可能来自中长石被浊沸石化后释放出的Na+。第2旋回由沉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夹岩屑长石杂砂岩和薄煤层组成,显示正常沉积物经常被携入沉积盆地。第3、4层的泥级沉凝灰岩以显著的蒙皂石化为特征,沸石化作用不发育;其中的斜长石主要是中长石和(或)拉长石。化石山组泥级沉凝灰岩的微量元素组分及含量与下伏玛瑙滩组顶部安山岩的相当,但第2~3层间有某些元素迁移和富集,这可能与层间热水溶液的活动有关。B含量特别低(<1×10-6),不仅指示背景值低,而且也说明沉积环境与海水没有关  相似文献   

10.
段威武  曹流 《极地研究》1998,10(2):29-35
根据乔治王岛海军湾亨内克角群上部凝灰质砂泥岩夹层中的孢粉化石组合特征,讨论其时代归属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亨内克角群上部火山沉积岩中孢粉化石共40余种,主要成分为冈瓦纳早第三纪群落,属Weddelian生物地理区,Nothofagidites为代表分子,其中N.cf.saraensis和N.cf.flemingi的存在以及Proteaciditesspp.的缺失,提示含化石地层时代可能属渐新世,沉积环境为近中低山区的湖沼环境,气候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1.
邓占球 《极地研究》1995,7(3):67-73
本文报道了采自南极乔治王岛东部梅尔维尔半岛的非造礁珊瑚化石:Flabelum(Flabel-lum)rarisentatumRoniewiczandMorycowa,从其产出的层位表明,在晚第三纪中新世的时期中,在南极洲已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区环境背景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岩石、原始土壤(风化壳)、沉积物、地表水、大气降水、气溶胶、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基本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分析方法。本研究可为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制定环境标准、确定环境中的元素迁移、转化规律以及为南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浩敏 《极地研究》1991,3(4):18-23
根据植物化石证据,在早第三纪早、中期,南极乔治王岛地区曾出现过温暖、潮湿的气候,作者认为,当时南半球各板块的相对位置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洋流的变化,很可能是造成这种温暖气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乔治王岛北海岸的第三纪火山岩包括菲尔德斯半岛组(FPG)熔岩、Admiralty湾组(ABG)岩颈和Wegger峰组(WPG)侵入岩。大多数中基性熔岩为斑状结构,斜长石和普通辉石是岩石中最主要的斑晶相。安山岩中尚含有少量斜方辉石,英安岩质熔岩则为细晶质结构。岩颈相岩石的物质组成与熔岩相似,但斑晶含量往往较少。岩石化学成分表明,所有岩石均富铝,为亚碱性火山岩,属于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略为富集,稀土元素总含量落在钙碱性岩石的含量范围之内并基本随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岩石具有很低的87Sr/86Sr比值(0.7034左右)和较高的143Nd/144Nd比值(0.51278-0.51288),εNd平均值在+6左右。87Sr/86Sr比值与Si、K、Rb、1/Sr等元素呈水平线性关系。在Ce/Yb-Ce和Th/Ta-Th图解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分布趋势相同,趋势线的斜率>0。上述特征表明,乔治王岛北海岸第三纪火山岩均由上地幔物质直接生成而未受壳源物质的混染。推测在古太平洋板块向南极板块下俯冲的过程中,上地幔发生的不同程度部分熔融所生成的玄武岩岩浆从深部岩浆囊沿构造薄弱带穿过地壳直接喷出形成  相似文献   

15.
根据西湖柱状岩芯样品中藻类化石的分布与含量变化,推测本区在3600年前仍为冰川覆盖;距今3600~3000年前为冰缘浅湖期;3000~1200年前湖水稳定,气候环境相对较好;距今1200年至现代气候略有波动。  相似文献   

16.
沈炎彬 《极地研究》1992,4(2):18-26
本文对菲尔德斯半岛群的划分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 ,时代从晚白垩世一直延续到中新世早期 ;新建立的半三角组系湖相沉积 ,孢粉及同位素年龄数据 (71 .3 +0 .3 Ma)均指示属晚白垩世后期 ,是目前所知菲尔德斯半岛出露最早的岩层 ,也是南极仅知的晚白垩世陆相沉积地层 ;据岩层区域分布、岩相及含古生物组分的差别 ,始新统化石山组可进而划分为上、下两部分 ,层型剖面仅代表该组下部地层 ,上部在别林斯高晋站油库附近出露较好 ;文中命名“苏菲尔角火山岩”以表示菲尔德斯半岛更新时代的火山活动 ,但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乔治王岛长城站区燕窝湖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及某些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富集系数和相关系数的变化规律 ,探讨了该湖岩芯物质来源及气候环境的阶段性变迁 ,认为一方面燕窝湖周围碎屑沉积岩 (包括火山沉积岩 )是进入沉积体系的主要物源 ;另一方面 ,地幔物质也是其物源之一 ;同时 ,并不排除南极大陆冰进期搬运来的陆源物质进入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乔治王岛中部的阿德默勒尔蒂湾 ,凯勒半岛、于尔曼山嘴和埃内坎角是第三纪火山岩集中分布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凯勒半岛发生了三期火山喷发 (三个火山喷发旋回 ) ,同时伴随着火山活动中心的不断北移 ;在第二期火山喷发之后 ,火口塌陷 ,形成破火山 ,之后在半岛北部又发生火山喷发 ,并向东迁移到于尔曼山嘴。因此凯勒半岛是一复活破火山 ,火山活动具有随时间迁移的特性。埃内坎角火山活动虽与上述两地区大致同时 ,但化学成分上不存在明显演化关系 ,应属另一相对独立的火山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